三种交换方式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945.76 KB
- 文档页数:11
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计算机学院xxxx班xxxxxxxxxx)1前言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
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
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
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CCITT在X.21建议第一级(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处理机或计算机。
DTE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前者为CCITT所用,后者为EIA所用。
各种交换方式的比较摘要:通信网中,交换功能是由交换设备来完成的。
不同的通信网络由于所支持的业务特性不同,其交换设备所采用的交换方式也各不相同。
本文根据所学内容,对各种交换方式的特点做出详细的总结。
关键词:交换方式;特点;总结Comparison of various kinds of exchange waysZHANG shi-dong(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Abstract:In Communication network,the switching function is performed by switching equipment.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upport different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exchange ways adopted by Switching equipment are in different ways too.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I make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kinds of exchange ways.Key words:exchange ways;characteristics;summary1. 引言目前在通信网中所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和软交换。
按照信息传送模式分类的话,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都属于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都属于分组传送模式;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和软交换都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金属离子交换的综述金属离子交换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药物制备、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对金属离子交换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综述。
一、原理金属离子交换是指通过固体介质(通常是树脂或吸附剂)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被固体介质中的其他金属离子取代。
这种反应是基于离子的电荷和大小差异,通过吸附和解吸附来实现。
金属离子交换的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简要概括:首先,将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与固体介质接触,金属离子被吸附到固体介质表面;然后,通过改变溶液的条件(如pH值、温度等),使固体介质中的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金属离子发生交换反应;最后,通过洗涤、再生等步骤,将固体介质中的金属离子去除或回收,使其能够继续使用。
二、应用金属离子交换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水处理:金属离子交换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核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体介质和调节操作条件,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从而提高水质。
2. 药物制备:金属离子交换在药物制备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药物合成过程中,金属离子交换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目标药物,去除杂质和副产物,提高产物纯度和收率。
3. 废水处理:金属离子交换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
它可以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4. 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交换在分离和富集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体介质和调节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特定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富集,从而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三、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离子交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1. 新型固体介质的开发: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选择性的固体介质,以提高金属离子交换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纳米材料和功能化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固体介质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No.1三种交换方式的特点及概述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的最重要的功能;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的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开始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这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通常我们将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联起来的路由器组成;✧主机和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它们的作用很不一样。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它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样一步步地,以存储转发的形式,把分组交付到最终的目的主机。
✧各路由器之间必须经常的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器中的转发表,使得转发表能够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路由器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分组,而不是整个长的报文。
短分组是暂存在路由器的存储器(内存)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中。
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传输速率。
✧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为了提高分组交换网的可靠性,因特网核心部分常采用网状拓扑结构,使得当发生网络拥塞或少数节点、链路出现故障时,路由器可灵活的改变转发路由而不导致通信的中断或全网瘫痪。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
光网络技术课程综述——你所了解光网络的主要技术、发展及其应用(10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丁彦学号:**********)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
随着通信网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加,光纤通信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是目前的光纤通信技术存在不少弊端,急需对其进行改进。
为了解决这些弊端,人们提出了光网络。
光网络以其良好的透明性、波长路由特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已成为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的首选。
这,AON)。
里的光网络,是指全光网络(All Optical Network1 全光网络的概念全光网络是指光信息流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进行传输与交换中均采用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完全的光路,中间没有电信号的介入,在各网络节点的交换,则使用高可靠、大容量和高度灵活的光交叉连接设备(OXC)。
它是建立在光时分复用(OTDM)或者密集波分复用(DWDM)基础上的高速宽带信息网。
2 全光网络的特点全光网络的发明与运用,可以不用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各节点进行光电交换、电光交换,弥补了传统光纤通信中存在的带宽限制、严重串话、时钟偏移、高功耗等一些不足,拥有更强的可管理性、透明性、灵活性。
全光网络与传统通信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节约成本。
由于全光网络中不需要进行光电转换,这就避免使用传统通信系统中需要的光电转换器材,节省这些昂贵的器材费用,也克服了传输途中由于电子器件处理信号速率难以提高的困难,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
此外,在全光网络中,大多会采用无源光学器件,这也带来了成本和功耗的降低。
2)组网灵活。
全光网络可以根据通信容量的需求,在任何节点都能抽出或加入某个波长,动态地改变网络结构,组网极具灵活性。
当出现突发业务时,全光网络可以提供临时连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3)透明性好。
全光网络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以波长选择路由,对传输码率、数据格式以及调制方式等具有透明性。
可方便地提供多种协议的业务。
物质交换是生命体之间的重要过程,它涉及到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循环。
物质交换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其中几种主要的交换方式。
首先,最常见的是物理交换。
物理交换主要通过物质的运动和扩散来实现。
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流动和扩散进行交换,水分子通过蒸发和凝结进行循环。
这种交换方式通常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生命体的直接参与。
其次,是化学交换。
化学交换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不断进行,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这些反应中,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传递相伴发生,使得生物体能够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另外,还有生物交换。
生物交换是指生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特殊物质来进行的物质交换。
例如,植物释放的香气物质吸引昆虫授粉,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取营养物质。
这种交换方式需要生物体的主动参与,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最后,还有人工交换。
人工交换是指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的物质交换。
例如,通过工厂生产、农业种植等方式实现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这种交换方式具有高效、可控的特点,但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综上所述,物质交换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作用。
了解这些交换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网络中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网络中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引导语:网络交换是指通过一定的设备,如交换机等,将不同的信号或者信号形式转换为对方可识别的信号类型从而达到通信目的的一种交换形式,常见的有:数据交换,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网络中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欢迎参考阅读!网络中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篇1(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
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No.1三种交换方式的特点及概述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的最重要的功能;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的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开始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这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通常我们将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联起来的路由器组成;✧主机和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它们的作用很不一样。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它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样一步步地,以存储转发的形式,把分组交付到最终的目的主机。
✧各路由器之间必须经常的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器中的转发表,使得转发表能够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路由器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分组,而不是整个长的报文。
短分组是暂存在路由器的存储器(内存)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中。
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传输速率。
✧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为了提高分组交换网的可靠性,因特网核心部分常采用网状拓扑结构,使得当发生网络拥塞或少数节点、链路出现故障时,路由器可灵活的改变转发路由而不导致通信的中断或全网瘫痪。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
查阅资料,对通信工程专业中光纤通信方向、无线通信方向、网络与交换方向、多媒体通信方向的发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不含图标,文字限在6000字左右))通信工程专业导论大作业不知不觉,8周的专业导论课程就要结束了。
回顾这8次课,可谓是受益匪浅。
我是一名转专业的学生。
一年半前,由于种种原因,入学时进入了一个当时自己并不是很感兴趣的学院——机电学院。
入学时,自己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
终于,机会来了。
大一下学期时,我报名参加转专业考试,经过笔试和面试,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交大中最强的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并荣幸的能够加入通信工程专业。
但说实话,当时对这个专业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
经过半个学期的专业导论的学习,我终于对所学专业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我感到收获很多。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专业导论的学习,我明白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不后悔,我将义无反顾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在通信工程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争取有所成就与建树。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这几次在通信导论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吧。
一.无线通信方向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
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1864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900 年,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马可尼(伽利尔摩•马可尼)等人利用电磁波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取得了成功,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地将讯号传送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可以改变世界的一把“钥匙”,此后的时间,这个世界将进入无线电通信时代。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六种。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念:蜂窝是指把一个通信服务区域分为若干个小无线覆盖区, 每个小区的半径在0.5~20 km左右,用户容量可达上千个。
1.电路交换技术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
公众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网和CDMA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
2.报文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类似,也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但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作为传送单元,由于报文长度差异很大,长报文可能导致很大的时延,并且对每个节点来说缓冲区的分配也比较困难,为了满足各种长度报文的需要并且达到高效的目的,节点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缓冲区,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数据传送的失败。
在实际应用中报文交换主要用于传输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通信业务,如公用电报网。
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出现的要早一些,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将报文分割成分组进行传输,在传输时延和传输效率上进行了平衡,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主要适用于传送话音相关的业务,这种网络交换方式对于数据业务而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数据通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较大,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电路带宽则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带宽,则会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
其次是和语音业务比较起来,数据业务对时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需要进行无差错的传输,而语音信号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实时性一定要高。
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
九年级:数学运算交换特点、结合特点、分配特点及去括号综述一、数学运算交换特点数学运算中的交换特点是指,对于某些运算符,改变运算中元素的顺序不会改变其结果。
具体而言,对于加法和乘法,它们满足交换律。
1. 加法的交换特点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加法的交换特点原则表述如下:a +b = b + a这意味着无论先计算a+b还是b+a,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2 +3 = 3 + 2 = 52. 乘法的交换特点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乘法的交换特点原则表述如下:a *b = b * a这意味着无论先计算a*b还是b*a,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2 *3 = 3 * 2 = 6二、数学运算结合特点数学运算中的结合特点是指,对于某些运算符,改变运算中元素的组合方式不会改变其结果。
具体而言,对于加法和乘法,它们满足结合律。
1. 加法的结合特点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加法的结合特点原则表述如下:(a + b) + c = a + (b + c)这意味着无论先计算(a+b)+c还是a+(b+c),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2 + 3) + 4 = 2 + (3 + 4) = 92. 乘法的结合特点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乘法的结合特点原则表述如下:(a * b) * c = a * (b * c)这意味着无论先计算(a*b)*c还是a*(b*c),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2 * 3) * 4 = 2 * (3 * 4) = 24三、数学运算分配特点数学运算中的分配特点是指,某些运算符可以在运算中进行分配。
具体而言,对于乘法和加法,乘法与加法之间满足分配律。
1. 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分配特点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分配特点原则表述如下:a * (b + c) = (a * b) + (a * c)这意味着先进行括号内的加法运算,然后将结果与a相乘,等于先将a分别与b和c相乘,然后将两个结果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