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PPT)4-4
- 格式:pptx
- 大小:96.58 KB
- 文档页数:3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四模块练习卷第Ⅰ卷选择题(26小题,共52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
1.“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说明()A.哲学本来就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C.哲学思考的巨大力量是可以超越一切的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革命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许多事物经过人们大脑的“艺术性”加工,表现的异彩纷呈。
回答4—5题。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②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④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并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
回答6—7题。
6.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翟志刚穿着舱外航天服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2022年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3、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5、“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7、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8、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9、“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0、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11、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13、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二、多项选择题1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18、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有()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20、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辨析题2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专题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问题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各项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开展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
重视就业工作,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体现。
(6)促进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7)促进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之一。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通过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更直接更有力地惠农支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3)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可以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条件,让农民有病能治并治得起病,为落实农民的医疗权利提供制度保障。
(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为什么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坛经时有风吹幡动, ---- 僧曰风动,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8、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2、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6、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广泛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二,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三,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研究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