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8.90 MB
- 文档页数:85
散文阅读1.1概括局部内容1.1.1概括局部内容要注意3点(1)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
并且还应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根据题干中要求概括的方向性词语锁定具体的“信息段”,甚至是“信息句”“信息词”。
(2)概括段意,概括段意要理解各句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句间关系。
①关键词语往往指每段首、段尾的总领或总结作用的词句。
阅读时,需要标示出来。
②分析句间关系就是指根据句间关系确定段落重心,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句子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3)在概括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
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归纳,并注意按分值确定答案的要点数量。
【答题模板-概括局部内容】先摘取关键词再整合作答。
此题问“哪些方面”,应有几点答几点。
1.2概括中心意思1.2.1整体概括要注意4点(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从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显示文章的主旨。
(3)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答题模板-概括内容要点】对原因的概括,一般要分点作答,有几点答几点。
【答题模板-概括全文主旨】如果要求用一句话,其答题方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1把握整体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
专题26 分析散文的结构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试说明》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中间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热点题型一整体行文思路分析例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
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
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
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
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
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
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2018高考北京卷散文阅读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散文阅读十二种题型及答题步骤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散文基本知识及阅读方法:1、构想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资料琐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奇、真切;3、找出线索,就简单理清文章的构想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线索的特点:在构造上贯串全文,时隐时现,有显然的标记(或是标题自己,或在文中频频出现)4、种类:抒怀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手法: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象征)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含杂文和小品文;寓真理于形象之中;5、阅读技巧:①依照题材特点,晓粗心;写景状物——掌握“物”的外形特点和内在质量,从而掌握所言之“志” (情);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点,感觉人物形象,思虑谈论、抒怀等语句,从而意会作者感情和文章要旨;谈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掌握资料和看法的关系;②借助有效信息,抓要旨。
抓标题,推测文意;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常常会存心无心地表现和表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感神态度;③抓重点语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构造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点睛之笔的抒怀谈论句;*表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④剖析形象画面,悟境界;⑤品尝局部语言,析含意;⑥归纳层次重点,明文意;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一般指以下词语:1.表现作者感神态度或要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重点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此刻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别指代的( 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
4.在表情达意方面特别优秀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别用法的词语,包含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