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巫珊
- 格式:pdf
- 大小:861.53 KB
- 文档页数:5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从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认为采用中西医合治、内外合治配合饮食、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非那雄胺;米诺地尔;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SA),又名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源性秃发(AGA),是头部额额区及顶部的渐进性脱发,好发于凹—30岁的男性青壮年,亦称早秃。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
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
现将本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西医研究现状1.1 发病机理脂溢性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认为,S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基因遗传性秃发,遗传易感性和头皮毛囊局部雄激素的代谢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SA的发生不仅与睾酮及其代谢产物—二氢睾酮、毛囊单位的5a-还原酶(主要2型5a—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AR)的水平增高直接相关,而且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失调、心理失衡及病菌感染(如糠砒抱子菌、痤疮棒状杆菌等)亦为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1.2 西医治疗1.2.1 药物治疗主要途径是通过抑制雄激素代谢酶或作用于雄激素受体,阻止雄激素在靶器官表达活性。
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2.1.1 5a—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商品名为保法止,为一种合成的团体类化合物,是目前经美国四A批准唯一用于临床的5a-还原酶抑制剂。
非那雄胺可特异性地抑制Ⅱ型5a—还原酶,与睾酮竞争该酶上的相同结合位点,阻断睾酮向DHT转化,从而降低血中DHT浓度,促进毛发生长,因此是Ⅱ型5a-还原酶的一种特异性竞争抑制剂。
临床报道口服非那雄胺1mg.d-1一年内有48%、2年内有66%的患者头发再生,但治疗效果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才能显示出来,如果发现有效,应坚持用药,否则停药后会继续脱发。
女性脂溢性脱发的原因
一、女性脂溢性脱发的原因二、女性脱发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女性脂溢性脱发的原因1、主要原因是过多的皮脂分泌物堆积在毛囊周围,甚至压迫或堵塞毛囊孔,给毛发正常生长制造障碍,此外,皮脂分泌物中的油酸、亚油酸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发中毒、枯萎、脱落。
2、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新时代的女性,在职场中表现出的出色能力并不亚于男性朋友,所以很多的女性朋友从事着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而她们经常受到电脑、办公室器材的辐射,这都会容易损伤毛囊,而且高强度的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也容易引起头皮血液循环不畅、营养供给缓慢,长期可能导致毛囊堵塞毛囊坏死,引发脱发。
3、长期过度减肥节食:中国的古代有“燕瘦环肥”的美女标准,如今的美已经彻底演变成了以身材苗条为最大美,所以导致了很多女性朋友长期减肥,采用只吃蔬菜、水果等方法,以求快速达到减肥的目标体重,也就造成了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致使头发严重缺乏营养而脱发。
4、染发、烫发频繁,常带假发等: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她们不会让任何一个细节影响美感,所以对于发型也很看重。
但是过于频繁的染发、烫发,很容易会对头发和头皮造成伤害,而且染发剂和烫发剂中含有的化学药水一旦对毛囊刺激过度就会导致头发脱落。
5、遗传或是疾病影响:家族遗传也会导致女性脱发,某些疾病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或是皮脂腺性质改变也会造成女性脱发,也就是俗称的脂溢性脱发。
女性脱发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补充碘质。
妇女头发的光泽与甲状腺的作用有关,补磺能增强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有利于头发健美。
脂溢性脱发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陈洁玲;江光明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3(020)006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脂溢性脱发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脂溢性脱发患者6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楂曲首乌方进行治疗,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使用维生素
B6+胱氨酸片进行治疗,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患者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1.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楂曲首乌方应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之中,效果明显,并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总页数】2页(P692-693)
【作者】陈洁玲;江光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盐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 518081;广东省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 518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
【相关文献】
1.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病因、致病机理、诊断与治疗 [J], 翦新春;高兴
2.老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分析 [J], 蔡光云;蔡燕君;周晓燕;江涛;许浦生
3.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病因、致病机理、诊断与治疗 [J], 翦新春;高兴
4.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现状 [J], 仉建国
5.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现状 [J], 仉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脱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研究引言:脱发是很多人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外观美观,还可能造成心理压力。
了解脱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于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脱发的各种可能病因,并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脱发的主要病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诱发脱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患有早期或持续性脱发的人,那么个体也会面临更高的风险。
这种类型的脱发被称为遗传性脱发,男性型和女性型两者皆有。
男性常见的遗传性脱发表现为逐渐变稀或秃顶;而女性则通常出现头顶渐秃并呈散在分布。
2. 荷尔蒙失调荷尔蒙失调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脱发的一个常见原因。
男性激素雄激素(如睾酮)在体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发脱发。
例如,男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可导致头顶秃顶,而女性激素水平下降则可能导致头发变薄。
3.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一些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和某种抗抑郁药物,被认为会增加脱发的风险。
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头皮细胞的损伤,并且影响毛囊健康。
如果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观察到明显的脱发现象,建议尽快咨询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4. 其他因素压力、紧张、营养不良和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甲亢)也可能导致脱发。
在应对这些因素时,我们应该注重日常生活管理和均衡饮食,并保持足够的休息以减轻压力。
二、脱发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通过口服或外用方式使用的药物可以有效帮助解决脱发问题。
例如,米诺地尔(Minoxidil)是一种局部用于治疗脱发的药物,适用于男性和女性患者。
使用米诺地尔需要坚持长期使用,效果因人而异。
2.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手术干预可以被视为一种选择。
毛囊移植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从健康部位取出健康毛囊并移植到脱发区域实现头发再生。
虽然该手术可行,但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 激光治疗低能量激光可以刺激头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改善头皮血液循环,并促进头发再生。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女性脂溢性脱发最佳治疗方案1. 引言女性脂溢性脱发是女性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特点是头皮油脂分泌过多,造成毛发变薄、稀疏甚至掉发。
脂溢性脱发对女性形象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女性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女性脂溢性脱发的原因、症状以及最佳治疗方案。
2. 原因女性脂溢性脱发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2.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女性脂溢性脱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家族中有患有脱发的成员,那么患者患上脂溢性脱发的风险将会增加。
2.2 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对毛发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当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时,不仅可能导致脂溢性脱发,还可能引起其他脱发类型。
2.3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也是女性脂溢性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脂溢性脱发的发生。
3. 症状女性脂溢性脱发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皮油腻,易出汗•头发变得细软,容易打结•头发变少,头发稀疏•容易有头屑问题4. 最佳治疗方案女性脂溢性脱发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改善女性脂溢性脱发非常重要。
建议女性患者注意以下几点:•减少生活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保持适量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4.2 头皮护理正确的头皮护理也对改善脂溢性脱发有着重要作用。
女性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温和的洗发产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发水•每天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过度使用吹风机、电卷棒等热工具4.3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脂溢性脱发病例,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女性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米诺地尔(Minoxidil):外用药物,可以刺激毛囊生长,促进毛发生长。
•抗雄激素药物:如果女性脂溢性脱发与雄激素过多有关,可以选择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4.4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上述治疗方案外,女性患者还可以尝试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可以促进毛囊生长,改善脂溢性脱发。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46469033脂溢性脱发(sebrrheic alopecia,SA)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型秃发[1],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于头顶及前额两侧,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生发较为困难,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本病治疗的要求却更为迫切,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劳伤肝肾;或素体血热,日久耗阴,复感风邪,郁阻毛窍;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白浆,气血不畅所致。
谈氏等[2]认为本病多因长期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健运失职,水谷内停为湿,湿郁化热,湿热交积,瘀阻经脉,而致毛发失养脱落。
傅氏等[3]认为湿热内蕴与血虚风燥是重要因素,因其表现为头皮油腻、瘙痒、神疲纳呆、苔黄腻、脉弦滑,或头发细短软、毛发干枯、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脉细数。
何氏[4]提出痰瘀脂脱是SA的基本病机,因本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如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可耗损心脾气血而致瘀,痰瘀痹阻经络而致秃。
张氏等[5]认为本病主因肝失疏泄、粉丝搏结而成,肝失疏泄则心血无以养毛发,毛发立而不固,皮肤气血卓泽,土旺反侮肝木,肝不能为肾行其精,故毛发脱而不生。
禤氏等[6]强调了湿热瘀虚为SA之病因,湿者饮食不节,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致头发油腻而脱落;热者,血热风动,风动则发落;瘀者,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瘀阻毛窍而脱发,虚者,肝血虚,肾水亏,冲任失调,发失濡养而脱发。
2 中医临床2.1 中药内服魏氏[7]将本病分为3型,湿热蕴结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茯苓、生大黄、车前子、生侧柏叶、六一散等;血虚风燥型,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药用当归、首乌、川芎、丹参、大胡麻、鸡血藤、白蒺藜、甘草等;肝肾亏损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熟地、淮山、山萸肉、泽泻、茯苓、旱莲草、女贞子、首乌、甘草等。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一、基础研究(一)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韩吾祥认为该病除肌热当风外,与脾失健运亦有关。
由于水谷运化失常,郁于肌肤,久之化热炼痰(脂糜状物),阻于脉络,毛发失养,湿热炼痰为瘀加之风邪侵袭以致脱发[1]。
(二)西医发病机理研究早在1916年,Osbron通过家系调查研究发现本病与遗传有关,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
1942年Hamilton就提出遗传易感性和雄激素的作用是发病的两个基本条件。
这在其经典的人类模型实验中并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作者观察了10位去睾男性受试者,10位青春期以前就阉割了的男性和34位在青年时才切除了睾丸的男性受试者,他们均无秃发,当给他们应用睾丸酮后,遗传易感性促使发生典型的男性秃发,当不再继续应用睾丸酮后秃发也就不再进展[引]。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雄激素在局部组织代谢异常,通过5e还原酶、30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舶作用,使活性较低的睾丸酮转换为活性较高的二氢睾酮,并与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降低,毛发生长期缩短或毛囊微小化,从而产生脱发症状。
1.雄激素与毛发生长脂溢性脱发一般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秃发,这无疑与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升高有关。
雄激素为固醇类化合物,男性主要来自睾丸,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女性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分泌少量。
在血清中,睾酮(T)以游离的和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相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后者无生物活性。
正常生理状态下,雄激素对头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Arai等用显微解剖技术从健康男性顶部对雄激素敏感的头皮组织中,分离生长期毛囊,取同一毛囊中的毛乳头细胞和毛根鞘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含有T或二氢睾酮(DHT)、雌二醇(E2)的介质中传代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细胞计数、胸腺嘧啶摄取率和细胞倍增时间。
发现T和DHT的浓度为30ug/L时,即可抑制两种细胞的生长。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脱发,这一困扰着众多人的问题,其中脂溢性脱发尤为常见。
脂溢性脱发,又称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是一种在青壮年时期就可能出现的脱发类型,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身心压力。
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脂溢性脱发的病史,个体患病的风险往往会显著增加。
雄激素水平的异常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人体内的雄激素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这种物质会使得毛囊逐渐萎缩,头发变得细软、稀疏,最终导致脱发。
此外,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周围炎症反应、生活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睡眠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脂溢性脱发的发生和发展。
在临床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脱发症状、家族病史,并结合一些检查来做出判断。
观察脱发的模式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男性患者多表现为前额两侧头发稀疏、发际线后移,逐渐向头顶延伸,最终形成“地中海”式脱发;女性患者则通常表现为头顶头发逐渐稀疏,但发际线一般不后移。
毛发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毛囊和毛发的形态、结构,评估毛发的粗细、密度等指标,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血液中雄激素水平的检测也有助于明确病因,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结果并非诊断的唯一标准。
对于脂溢性脱发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选择之一。
非那雄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男性脂溢性脱发治疗的药物,它能够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降低二氢睾酮的生成,从而减缓脱发的进程,促进头发的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非那雄胺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性欲减退等,不过这些副作用在停药后通常可以恢复。
螺内酯则常用于女性脂溢性脱发的治疗,它具有一定的抗雄激素作用。
外用药物方面,米诺地尔是常用的选择。
它可以扩张头皮血管,促进毛囊的血液供应,刺激毛发生长。
使用时需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并且要坚持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物理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低能量激光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头皮,改善毛囊周围的微环境,促进毛囊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疗效。
脂溢性脱发的病因_导致脱发的病因1、精神性压力导致的内分泌失调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精神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等原因,导致我们休息时间减少,失眠焦虑,使人长期处于精神失调状态。
这样会导致内分泌失调,造成体内环境恶化,身体营养不良,毛囊缺乏营养萎缩最终头发从发根脱落。
2、物理性和化学性脱发长期接触放射源,长时间玩电脑手机,看电视等原因造成的物理性脱发。
使用劣质的洗发水,刺激性的染发剂,经常染发烫发,做造型,对发质伤害尤其严重!请注意!还有长时间不洗头,导致毛囊孔堵塞,形成脱发。
3、身体疾病身体受病毒,高热对毛母细胞有损伤,抑制了毛母细胞正常分裂,使毛囊处于休克状态而导致脱发,如急性传染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等。
众所周知,化疗的过程中,会大量脱发,甚至掉成光头都有可能。
另外过度肥胖,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身体疾病,但是也会导致毛母细胞赌赛,导致营养不良脱发。
同样道理,过度减肥就不用说了,肯定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希望大家以身体健康为重。
4、遗传性脱发遗传性脱发,又叫做先天性脱发,遗传自父母的。
一般男性呈显性遗传,女性呈阴性遗传。
所以大家看到男性朋友脱发的比较多,比较普遍,而女性朋友很少看到有秃头的。
5、生活习惯导致脱发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通宵玩游戏,导致新城代谢紊乱,机体运作部正常。
1、针灸疗法:选择肾俞、三阴交、风池、百会、头维、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的中点)等为主穴。
均双侧取穴,风池用泻法,其余诸穴用补法,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推拿按摩:用1支20毫升的维生素B1液洒在头上,用右手五指从前额神庭穴向后梳到后发际哑门穴,共梳理36次,然后用左手和右手的五指分别梳头部两侧,各梳36次;五指合拢叩打百会穴54次;用两拇指分别点振两侧的翳风穴、翳明穴、风池穴等3次,每次10秒;用拇指压揉三阴交穴15秒,压拨5次,压振3次,每次10秒,用掌心劳宫穴压在脱发处或头发稀疏处,振颤5次,每次持续10秒。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标签:脂溢性脱发;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综述脂溢性脱发(sA)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性秃发,是皮肤科的常见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
多见于20~40岁男性,好发于头顶及前额两侧。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本病治疗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该病的中医、西医治疗分类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1.1中医病因病机脂溢性脱发属中医学“发蛀脱发”范畴。
该病病程较长,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肾精亏损,精不化血,血不养发,发无生长之源而脱落。
中医学认为“发为肾之外候”,“发为血之余”,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
标实多为风、湿、热、瘀。
过食肥甘厚昧,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内停,湿郁化热,湿热交积,上蒸巅顶,瘀阻经脉,而致毛发失养脱落。
或为素体血热,复感风邪,以致腠里不固,毛窍张开,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日久化燥伤阴,阴血不能上承巅顶荣养毛发,则毛根干涸,发焦脱落。
1.2西医病因病理西医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激素,局部微炎症反应,神经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目前认为,脂溢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基因遗传性秃发,遗传易感性和头皮毛囊局部雄激素的代谢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脂溢性脱发的发生不仅与睾酮及其代谢产物双氢睾酮(DHT)、毛囊单位的Ⅱ型5a-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AR)的水平增高直接相关,而且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失调、心理失衡及病菌感染(如糠秕孢子菌、痤疮棒状杆菌等)亦为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2脂溢性脱发治疗2.1中医辨证论治2.1.1湿热内蕴型症见头发油腻,头皮潮红,发根粘腻,头发稀疏脱落,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
治宜健脾除湿,清热生发。
方用萆薛渗湿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萆(艹解)、浮泻、茯苓、白鲜皮、蒲公英、茵陈蒿、生山楂、炒白术、生薏苡仁、赤石脂、麦芽、甘草等。
脂溢性脱发*概述: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且脑力劳动者多见。
但近些年来女性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经临床证实,*脂溢性脱发可能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雄性激素)、精神状态、遗传以及某些药物及滥用质量较差的洗发护发用品有关。
从事紧张复杂脑力劳动的人,精神压力大且大脑消耗能量极大,刺激机体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激素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维持正常的体温、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生理平衡,同时分泌较多的雄性激素,使人的分析力、判断力增强,使人的性情变得较为急躁,较多的雄性激素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
*病因:头皮上的嗜脂性真菌在皮脂腺分泌量大的前提下大量繁殖,成灾的嗜脂性真菌从毛囊中获取营养并把代谢产物排放在毛囊内,刺激毛囊和头皮出现慢性炎症*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发根部细菌生长繁殖产生一种溶解酶,将发根溶解成残缺不全,发根松动,毛囊逐渐萎缩,生发功能逐渐减退,头发逐渐减少直至光秃。
同时,一旦皮脂腺分泌物排出受阻,就会引起毛囊内压增加,压迫毛乳头中的毛细血血管和末梢神经,影响毛囊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的生理机能,同时还引发毛囊炎症。
导致*脂溢性脱发的本质原因至今医学上尚无明确定论。
目前西医倾向于认为脂秃与人体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中医认为与人体肾血亏虚有关。
有人做过实验,证明当人体血清睾丸酮等雄性激素浓度达到30微克/升以上时就会抑制毛囊细胞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但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却表明脂溢性脱发的血清雄性激素浓度与正常人比较并无明显增加。
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认为导致脂溢性脱发最直接的关键原因在于皮脂分泌过旺,皮肤中有些成份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皮中毒、枯萎、脱落。
实验表明,将含有这些成份的油脂涂到动物皮毛上就会引起皮毛的大量脱落。
脂溢性脱发与皮脂分泌过旺有直接关联的证据之一是,人体皮脂分泌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皮脂分泌越多。
故在夏秋高温季节*脂溢性脱发就特别严重,在冬春季症状会轻一点,这一般患者都有体会;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脂溢性脱发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1)雄性激素:现代医学证实,脂溢性脱发者,其雄性激素大都较多,这主要是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头皮经转化作用形成毒性物质刺激毛囊,毛囊能量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致使头发脱落。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2-17T07:24:08.74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月10期作者:罗世兰? [导读]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罗世兰?(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摘要:脂溢性脱发在皮肤科治疗中较为常见,治疗难度较大,受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长,许多患者因美观问题产生严重心理压力。
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改善脂溢性脱发症状,整体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分析脂溢性脱发病因病机,汇总相关资料,探寻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脂溢性脱发;研究脂溢性脱发好发部位为前额两侧和头顶位置,呈渐进性特点,又被称之为雄激素性秃头,易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体内激素失衡、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治疗难度较高。
患者发病初期前额两侧头发会变得稀疏、纤细,随着病情发展前额变高,一些患者头顶毛发会出现大面积或完全脱落,剩余毛发多分布于两颞和枕处,脱发位置皮肤光滑,可见纤细绒毛,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轻微发痒【1】。
传统以西药为主的治疗手段,效果偏差,长期服药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随着中医地位提升,许多患者选择接受中医治疗,而中医将其归类于“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范畴,治疗更具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毒副作用更小。
1、病因病机中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对脂溢性脱发发病原因与机制展开了论述,《黄帝内经》中存在相关记载,认为毛发生长水平与肾精盛衰有着密切关联。
经多年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许多医者将脂溢性脱发病机视为肝肾不足、血热风噪以及胃肠湿热。
另外,中医将脂溢性脱发划分至“发蛀脱发”范畴内,治疗周期较长,诱发因素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
从“本虚”角度看,脱发形成原因与肾精亏损,精不化血有着密切联系,在其作用下血无法达到养发效果,最终造成发因无生命之源而脱落。
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蒋学余;吕洁;李黎;李永清;李思晴;王宗迪;任祥;常小荣【摘要】目的:笔者通过搜索近五年的文献来总结中医在治疗脂溢性脱发上的方法。
方法:在通过知网检索近7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中医治疗脱发的辩证分型及治法。
结果:脂溢性脱发的临床证型主要有,脾胃湿热型、肝肾不足型、血热生风型、血虚生风型、气滞血淤型。
治疗手段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洗或涂擦、针灸治疗等。
结论:通过对近五年的文献研究看来,中医以独到的辩证方法,及多样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脱发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护理学》【年(卷),期】2017(006)005【总页数】6页(P165-170)【关键词】脂溢性脱发;梅花针扣刺;辩证论治【作者】蒋学余;吕洁;李黎;李永清;李思晴;王宗迪;任祥;常小荣【作者单位】[1]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湖南岳阳;;[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 脂溢性脱发的西医机制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 ACG)。
主要表现为头发数量明显减少,尤其以前额和头顶减少明显,头皮油脂分泌过多,且伴大量头屑,男性多于女性。
头发的生长分为生长期、休止期、退化期[1]。
目前西医普遍认为脂溢性脱发机制与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认为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以诱导或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导致毛囊过早进入休止期,并向微型毛囊转化。
并发现头发的生长可能与雄激素作用于真皮乳头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因此西医在治疗上主要是抑制雄激素的转化以及阻止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来抑制脂溢性脱发。
前者主要有非那雄胺,后者有氟罗地尔、RU58841等。
造成脂溢性脱发的原因脂溢性脱发的原因脂溢性脱发以往称早秃,男性型秃发,雄性秃发,弥漫性秃发,普通性脱发等,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
脂溢性脱发在中医中被称为“柱发癣”或“虫蛀脱发”由于湿热侵袭肌肤,使营养失调,腠理不固,脉络瘀阻,精血生化不利致使毛根不固造成脱发,辨证为:脾胃湿热平素嗜食,甘肥,头发油湿,鳞屑油腻,头发疫痒,毛发脱落;血虚风燥头发干燥,稀疏脱落,鳞屑叠起,头皮病痒。
雄激素源性秃发AGA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有关。
此病的发展常伴有正常水平的雄激素,遗传的素质可使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
人体毛囊是对雄激素敏感的靶器官,其生长具有周期性,通常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三个阶段。
人体分泌的雄激素主要为睾酮,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双氢睾酮,再与头皮部毛囊靶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抑制毛乳头的生长发育,干扰毛囊细胞的生长代谢,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从而引起AGA。
AGA主要发生于男性,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脱发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头发将可能形成永久脱落。
非那雄胺可阻断睾酮转变为双氢睾酮及阻断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阻止前额及头顶部头皮的毛囊萎缩,逆转脱发的过程;米诺地尔可抑制毛发的脱落和促进毛发的再生,阻止脱发进展。
因此目前针对男性AGA,通常采用口服非那雄胺及外用米诺地尔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看到毛发脱落停止或毛发的再生。
专家告诫患者,其一,非那雄胺只适用于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对其他类型的脱发无效,所以患者在治疗前应该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以明确脱发类型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其二,由于药物治疗不能根本改变患者的遗传素质,所以必须坚持使用,否则停药后脱发还会继续,并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其三,毛发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患者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