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240.86 KB
- 文档页数:61
专题4 形容词和副词【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往年考查的重点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近三年来考点开始涉及多个形容词作前置定语的排列顺序、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作状语,形容词和副词的词义比较和具体运用。
要复习好这一块的知识,考生不仅要弄清其词形、词义、功能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同义词辨析和一词多义等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梳理】一、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1.形容词在句中的作用。
(1)形容词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和补语。
(2)形容词在句中也可作状语,用来表示主语所处的状态。
He was lying in bed,dead.(3)alone/afraid/asleep/awake/alive/ashamed/ill/well(身体好)等常用作表语而不用作定语。
如:He is an ill man.(错)The man is ill.(对)She is an afraid girl.(错)The girl is afraid.(对)(4)twoyearold/200metrelong/onethousandword等复合形容词中的名词要用单数,一般只用作前置定语。
如:Tom is a twoyearold boy.2.副词在句中的作用。
副词在句中一般用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也可修饰整个句子。
如:Obviously you are wrong.二、常用连接性副词的用法1.though用作副词时,常在句末,意为“然而,可是”,表示转折意义。
2.therefore“因此,所以”,表示结果。
3.meanwhile“与此同时,在此期间”,表示前后分句的动作同时发生。
4.moreover“另外”,表示承接关系。
5.however“然而”,表示让步、转折,常用逗号与句子的其他成分隔开。
6.besides“另外;还有”,表示递进关系。
专题二十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剖析】一、正负极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通常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不是绝对的,应以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定.例如,Mg-Al合金放入稀盐酸中,Mg比Al易失去电子,Mg作负极;将Mg-Al合金放入烧碱溶液中,由于发生电极反应的是 Al,故Al作负极.另如Cu-Al放在浓硫酸中,Cu是负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流入的一极或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流向的极为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某一电极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此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若某一电极有气体产生,电极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此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如:Zn—C—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C极上有紫红色的固体物质,为原电池的正极.5、在燃料电池中,两电极只是气体吸附载体,并不参与反应.可以通过总反应式和定义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或物质所对应的电极为负极.如: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总反应为:2H2+O2=2H2O,则氢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高考题型示例】例1、(2016课标Ⅱ)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电池总反应式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 2Cl-+ 2Ag,负极反应为:Mg-2e-=Mg2+,A项正确,B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项正确;答案选B。
专题15 瞻前顾后阅读理解之词义猜测与细节理解【2018年考纲解读】词义猜测题着重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从“已知”得出“未知”的过程,即利用上下文的已知部分(尤其是该词或短语前后的句子)进行推理,有时还需要依靠常识和经验来猜测词义。
考查范围涉及单词意义理解、短语意义理解、句子意义理解或代词指代对象的确定等。
【题型示例】题型一词义猜测【题型特点】词义猜测题常见设问方式1.(1)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 in the...?(2)The word “...” probably refers to...其中均含有word or underlined word。
2.(1)The term/sentence in... can be replaced by...(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sentence mean in the last paragraph?【方法技巧】“一原则”、“二关注”速解词义猜测题一原则结合上下文词义猜测题所提问的单词、词组或句子一般都是考生不认识的,即使认识,正确答案也未必是熟悉的含义。
这种题目目的就是希望考生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不认识的单词、词组或句子。
二关注关注并列转折部分这是做词义猜测题的一大利器。
因为由并列转折连接的两部分会存在语义含义和成分的对应。
所以如果有一个单词不认识,就可以在与其并列或转折部分的信息中找对应信息。
关注解释说明部分分析试题可以发现,其实出题者在出一些词义猜测题的时候也是动了恻隐之心的。
会在晦涩难懂的信息附近存在一个解释说明部分,解释说明部分的标志有逗号、冒号、破折号、双引号等。
Capital City Bike Tour In Washington, D.C.Duration:3 hoursMorning or Afternoon, this bike tour is the perfect tour for D. C. newcomers and local s looking to experience Washington, D.C. in a healthy way with minimum effort. Knowledgeable guides will entertain you with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Presidents, Congress, memorials, and parks. Comfortable bikes and a smooth tour route(路线)make cycling between the sites fun and relaxing.Washington Capital Sites at Night Bicycle TourDuration:3 hours(7miles)Join a small group bike tour for an evening of exploration in the heart of Washington, D.C. Get up close to the monuments and memorials as your bike the sites of Capitol Hill and the National Mall. Frequent stops are made for photo taking as your guide offers unique facts and history. Tour includes bike, helmet, and bottled water. All riders are equipped with reflective vests and safety lights.21. Which tour do you need to book in advance?A. Cherry Blossom like Tour in Washington, D.C.B. Washington capital Monuments Bicycle Tour.C. Capital City Bike Tour in Washington,D. C.D. Washington Capital Sites at Night Bicycle Tour.22. What will you do on the Capital City Bike Tour?A. Meet famous people.B. Go to a national park.C. Visit well-known museums.D. Enjoy interesting stories.2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bicycle tour at night provide?A. City maps.B. Cameras.C. MealsD. Safety lights【答案】21. A 22. D 23. D【解析】本文是一篇广告应用文。
2018年高考政治考点解读与梳理【适用于高中文科生】为便于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政治系统复习,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构建板块、模块知识体系,有效理解考纲考点,全面把握高考方向,依据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特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知识进行解读梳理。
第二篇:知识归纳与整理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考点1:货币的本质一、商品的基本属性【特别提示】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3)根据所处的具体环节来判断。
劳动产品只有处于流通领域才是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劳动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有该产品作为商品时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密切关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费者接纳的过程,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特别提示】金银饰品不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货币①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②金银纪念币是货币。
金银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法定货币,纸币也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但金银纪念币相对于一般纸币而言,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既是国家法定货币,又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及分析生物生物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教育部:2018高考大纲发布(英语)总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语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1.听力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考纲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是对能力要求的强调,也是一种加强从教材习题出发,兼顾综合,体现应用,进行微创新是2018年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1.基础性和综合性.综合性主要是核心考点基本知识的综合.
2.应用性:体现在数学的应用功能,在函数、数列、概率统计、解三角形、不等式等知识背景下命制应用性试题,考生应重点关注.
3.创新性:今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一些立意新、情境新、设问新的试题.此类试题新颖、灵活,难度不大,广泛而又有科学尺度,考查考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此类题称为创新试题.。
【2018考纲解读】1.推理判断题属于高层次阅读理解题。
要求考生在理解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文中全部信息或事实,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从而理解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
推理的原则是据文推理,合情推理,不可妄加推理,过度推理。
2.主旨大意题是阅读理解中考生失分最多的题目,因为该类试题不仅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也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中没有明显的解题依据,需要考生从文章中提炼、抽取一些关键词、主干句进行加工概括,才能归纳出文章的主旨。
此类题目可分为三大类,即标题归纳题、文章大意题和段落大意题。
题型一、主旨大意【题型特点】一、主旨大意题常见的命题方式1.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3.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4.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probably that___________________.二、主旨大意题正确选项的特征1.涵盖性强,覆盖全文。
2.确定的范围恰当,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3.精确性强,不会改变语言表意的程度及色彩。
【方法技巧】叮嘱考生:永远把主旨大意题放在最后做。
因为考生需要读完全文才能把握文章主题,所以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不要急于去找答案,不论它出现在什么位置都把它作为最后一道题来做。
在做完另外几道题目后,无疑会有助于考生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第一步确定文章的主题词通过文章阅读和其他题目的解答,确定文章的主题词。
文章通常围绕主题词展开,主旨题的正确答案当然要包括文章主题词或主题词的同义改写词。
第二步确定文章的主题句主题句常处的四种位置:1.首段或首句开门见山指出中心或讨论的问题。
2018年高考考纲及解读考纲及解读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理科综合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试卷包括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三、试卷结构1.试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二部分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表注:①选择题(一)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物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结合中学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