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消费心理分析_New
- 格式:doc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23
中考英语消费心理分析单选题40题1. When you see a beautiful dress on sale, you feel very tempted. This is an example of _____.A. rational consumptionB. impulsive consumptionC. planned consumptionD. necessary consumption答案:B。
“impulsive consumption”意为冲动消费,看到漂亮裙子促销就很心动是冲动消费的表现。
“rational consumption”是理性消费,不符合题意;“planned consumption”是计划消费,也不符合场景;“necessary consumption”是必要消费,题干未体现。
2. You are buying a gift for your friend. You think carefully about what your friend likes and needs. This is _____.A. emotional consumptionB. practical consumptionC. luxury consumptionD. wasteful consumption答案:B。
“practical consumption”是实用消费,考虑朋友喜好和需求买礼物是实用消费。
“emotional consumption”是情感消费,这里不是因情感因素而消费;“luxury consumption”是奢侈消费,题干未体现;“wasteful consumption”是浪费消费,不符合。
3. You see a very expensive watch and you want to buy it just becauseit looks cool. This shows _____.A. smart consumptionB. status consumptionC. budget consumptionD. eco-friendly consumption答案:B。
院校风采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s总第186期 2008 10快、享、优、慢——新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对未来服装流行的影响Fast, Enjoyable, Elegant and Slow─Future Fashion Trend Influenced by New Value System and Life Style谢 平 Xie Ping一、快时尚冲击下的服装产业趋势快时尚概念来自服装业。
快速翻新产品、快速投入市场、快速响应市场——这就是最近十年在服装零售业成功崛起的新潮流,欧洲称为“Fast Fashion”,美国叫做“Speed to the market”,英国《卫报》创造了一个新词“McFashion”,前缀Mc是McDonald’s,意思是麦当劳式的“快餐”时尚。
快时尚是服装业应对快节奏的大众生活而推出的营销策略,采用流行、新鲜、低价、限量的手段,迅速征服全球市场和消费大众。
从服装营销领域成长起来的快时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入,由此引发的新变革在所难免。
目前可以预见到的服装业未来趋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高端品牌加快产品更新。
快时尚品牌颠覆传统的春夏和秋冬时装季,产品更新周期从一季变一月甚至只有两周,如此快速之下,其产品采用99%模仿名牌+1%创新,既节省研发时间和人力,又保证了设计感,然而这就直接造成了高端品牌与快时尚品牌的正面冲撞,两者之间的诉讼官司一直不断。
在快时尚冲击下,高端品牌也开始加速产品更新周期,除了传统上一年两季的高级成衣发布之外,各大品牌对临近季节越来越重视,纷纷增加度假系列(Resort)和季前系列以此刺激高端时尚市场的消费,同时遏制快餐品牌的抄袭。
第二,“ZA RA模式”被广泛复制。
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的ZARA品牌是快时尚典范,其营销策略被称作“ZARA模式”而广受业界推崇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复制者,如瑞典的H&M、荷兰的C&A、美国的GAP、英国的TOP SHOP和NEXT等。
CMMS项目说明和报告目录A 关于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是一项自1997年起在中国大陆进行的持续性年度调查,该调查是在英国市场研究局(BMRB)和美国天盟公司(Telmar)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进行的。
“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2002)覆盖全国30个重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沈阳、济南、武汉、福州、西安、南京、昆明、重庆、郑州、厦门、深圳、杭州、青岛、大连、哈尔滨、长春、南昌、宁波、合肥、南宁、长沙、太原、苏州、佛山、海口),样本量达70000个。
其中北京的样本为5000个。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是一家从事专业咨询和市场研究的公司。
其业务领域包括消费者调查、媒介研究、市场监测和数据库效劳等。
英国市场研究局(BMRB)是全世界市场研究领域的前驱,在单一数据来源的市场与媒体信息搜集方面有丰硕体会。
BMRB以目标群体指数(TGI)调查方式的初创者著称于世。
CMMS所采纳的即是TGI调查方式。
美国天盟公司成立于1968年,是全世界媒体分析软件效劳供给商中的佼佼者,拥有在制订媒体打算和运用软件方面体会丰硕的客户效劳体系。
Telmar软件被全世界数千家客户选为制定媒体打算和市场营销方案的平台。
由这三家机构联手实施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就调查内容而言,此项调查涉及如下四个方面:城市居民肖像包括城市居民人口统计变数、社会经济变数、心理性格变数等。
媒体接触适应包括城市居民接触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广告等媒体的适应。
所调查的媒体涉及473种报纸、253种杂志、379个电视频道、229家电台和63个因特网站,共1300多种媒体。
产品、品牌消费包括179种日用和耐用消费品及5034个品牌的消费状况,涉及各产品、各品牌的消费群组成。
生活形态从城市居民支配时刻、金钱和精力的方式入手,推断城市居民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取向。
本项调查将居民的产品、品牌消费适应与媒体接触适应、日常生活形态结合在一路,这种结合方式在揭露某一媒体受众情形的同时,也揭露出该媒体对各产品、品牌的广告价值,因此对其具有专门好的参考价值。
第四节顾客消费心理导入案例●添一点●有一家卖瓜子的小店生意特别火,其它同类商家怎么也比不上,该店老板说:“其实,我们家瓜子除了味道独特以外,在经营方面还有一小技巧,就是在称份量时,别人家总是先抓一大把,称的时候再把多的拿掉;而我们家总是先估计得差不多,然后再添一点。
这“添一点”的动作看似细小,却符合顾客的微妙心理,许多顾客都害怕短斤少两,“拿掉”的动作更增加了这一顾虑,而“添点”,则让人感到分量给足了,心里踏实,所以乐于登门。
导入案例●【思考】●动感地带的成功推广主要利用了年轻人的哪些消费需求特点?一、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少年儿童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儿童消费心理特征。
●①从纯生理性需要逐渐向带有社会内容的需要发展。
●②从模仿性消费逐步向带有个性特点的消费发展。
●③消费情绪从很不稳定向稍微稳定发展。
●④对消费品的购买行为逐渐从依赖型向独立型发展。
●⑤儿童消费品中娱乐用品的消费比重较●大。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2)少年消费心理特征。
●①喜欢与成人比拟。
●②购买独立意识逐渐形成。
●③消费意识方面的矛盾性增强。
●④为满足成长性需要的消费所占比重增加。
●(3)少年儿童消费与营销心理策略。
●①区别购买与消费对象,采用不同促销方式。
●②改善商品的外观形象,发挥商品的直观形象作用。
●③建立商品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
●④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2.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①追求时尚,强调实用。
●②意愿强烈,需求多样。
●③消费能力相对最强。
●④消费倾向标新立异。
●⑤冲动购买,计划筹款。
●⑥注重情感,直觉选购。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①满足多层次的心理需要,刺激产生购买动机。
●②开发时尚商品,引导消费潮流。
●③注重个性化产品的生产、营销。
●④推出同类不同档次商品,满足不同收入水平青年需要。
●⑤做好售后工作,推动市场开拓。
中考英语消费心理分析单选题40题1. I want to buy a ____ for my mother on Mother's Day. The price should not be too high because I'm still a student.A. diamond ringB. silk scarfC. luxury carD. big house答案:B。
解析:在这个消费场景中,学生想要在母亲节给妈妈买东西,由于自己还是学生,价格不能太高。
A选项“diamond ring”(钻戒)和C选项“luxury car”((豪车)以及D选项“big house”((大房子)价格都非常昂贵,不符合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
而B选项“silk scarf”(丝绸围巾)价格相对比较合适,体现了在有限预算下选择合适礼物的消费心理,同时考查了商品名称类词汇。
2. There is a big sale in the store. All the clothes are 50% off. My sister wants to buy a ____.A. winter coatB. gold necklaceC. high - tech cameraD. leather sofa答案:A。
解析:商店在大促销,所有衣服半价。
消费场景是关于商店促销衣服的。
A选项“winter coat”((冬衣)属于衣服类,符合促销场景下购买的物品。
B选项“gold necklace”((金项链)、C选项“high- tech camera”(高科技相机)和D选项“leather sofa”(皮沙发)都不属于衣服,不符合这个促销场景下的消费心理。
这里考查了商品名称以及促销活动相关的词汇。
3. I'm a thrifty person. When I see a product marked with "____", I will be more likely to buy it.A. high priceB. limited editionC. bargain priceD. luxury brand答案:C。
中考英语消费心理分析单选题40题1.Mary wants to buy a new dress. She goes to the store because she wants to look beautiful. What is her motivation for buying the dress?A.For funB.To show offC.To look goodD.To save money答案:C。
本题中,Mary 去商店买新裙子是因为她想看起来漂亮,所以动机是“To look good”。
A 选项“For fun”( 为了好玩)不符合题意;B 选项“To show off”( 炫耀)在题干中未体现;D 选项“To save money” 为了省钱)与题干中她想买新裙子的行为不符。
2.John goes shopping for a new phone. He wants a phone with a good camera because he loves taking pictures. What is his motivation?A.To play gamesB.To make callsC.To take picturesD.To listen to music答案:C。
John 去买新手机是因为想要一个有好相机的手机,因为他喜欢拍照,所以动机是“To take pictures”。
A 选项“To play games” 为了玩游戏)题干中未提及;B 选项“To make calls”( 为了打电话)不是主要动机;D 选项“To listen to music”( 为了听音乐)也不符合题意。
3.Lisa is looking for a new pair of shoes. She wants comfortable shoes because she has to walk a lot. What is her motivation?A.To run fastB.To look stylishC.For comfortD.To dance well答案:C。
当代社会中,互联网已打入大众生活各个角落。
这一高科技产物已经完成从最初走进大众视野,到如今不知不觉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一蜕变。
而在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下,在网上银行和现代物流的双重推动下,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消费。
面对这一新兴的购物方式,商家积极地开疆辟土以从其中使买卖双方互利互惠。
女性则是天生的购物狂,她们对购物的狂热和对美好的追求远超过其他爱好,这使得市场上女性用品和以女性为主要选购对象的各类商品层出不穷且畅销连连。
伴随着女性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女性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活动的参与力与决策力逐渐提升,使得其在网络购物大潮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以女性网络购物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网络购物大环境下产生的数据为背景分析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女性的消费心理及基于此消费心理所产生的行为分析。
并在网络购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研究,补充完善女性在网络购物时应避免的所谓习惯性购物行为。
透过分析女性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网络购物大环境下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网络购物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女性网络购物消费心理购物行为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Internet has been into every corner of life of the masses. The high-tech products has been completed from the original into the public view, to now imperceptibly changing modern way of life and habit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I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the bank on the net and modern logistics, online shopp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kind of mass consumption. In the face of this new way of shopping, business actively broadening its monarch soil to make mutual benefit between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Women are born shopping crazy, the shopping frenzy is far more than other hobbies, which makes the market for women and women as the main object of choose and buy all kinds of goods emerge in endlessly, and sell well. With women in the social status and family status, group of women in daily life to purchas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decision forces gradually enhanced, makes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ide of online shopping. Based on the network shopping women group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background data for analysis of women in the process of network shopping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of behavior. And elaborat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network shopping of research, complement women should avoid it in the network shopping of so-called habitual shopping behavio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emal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shopping and the reasons of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blems under the network shopp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nline shopping. Key words: women shopping online Consumer psychology Shopping behavior目录前言 (1)第一章女性网络购物群体现状分析 (2)1.1 网络购物现状研究 (2)1.1.1 网络购物基本概念 (2)1.1.2 网络购物现状分析 (2)1.2 研究综述 (4)第二章女性网购群体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分析 (7)2.1 女性网络购物基本特征 (7)2.2 女性网络购物行为差异分析 (7)2.3 女性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9)第三章女性网购群体消费行为建议 (12)3.1 女性消费者网络购物风险分析 (12)3.2 对女性消费者的网购建议 (13)3.3 女性网购群体消费行为建议 (14)第四章结语 (16)参考文献 (16)致谢 (17)前言在市场经济模式下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互联网已经完成从最初走进大众视野,到如今不知不觉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一蜕变。
中考英语消费行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分析单选题40题1. People from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have different consumption habi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ore likely to be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people in high social class?A. Buying cheap clothes.B. Choosing luxury brands.C. Buying second-hand goods.D. Saving money all the time.答案:B。
本题考查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习惯差异。
选项A“Buying cheap clothes”通常是低消费群体的行为;选项C“Buying second-hand goods”也不是高社会阶层的主要消费行为;选项D“Saving money all the time”不一定是高社会阶层的典型行为。
而高社会阶层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奢侈品,所以答案是B。
2. In a society, which factor may influence people's consumption behavior the most?A. Personal hobbies.B. Social status.C. Weather conditions.D. Family background.答案:B。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因素。
选项A“Personal hobbies”是个人因素;选项C“Weather conditions”对消费行为影响相对较小;选项D“Family background”有一定影响,但不如社会地位影响大。
社会地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选择,所以答案是B。
3. People in different occupations may have different consumption patterns. Which occupation is more likely to have high consumption on professional books?A. Teacher.B. Farmer.C. Worker.D. Athlete.答案:A。
服装消费心理分析《一》电影《时尚女魔头》的服装心理学解释一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服装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基本点是心理学,即用心理学的原理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来解释服装行为。
从广义上来看,服装是指人为地加在皮肤之上的东西,其要点是注重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服装是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东西,带有极强的个人意志,包括我们平时所穿着的衣服。
二服装心理学的意义服装心理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是人文主义的现实反映,人文主义是人本主义文化的简缩,其研究范围包括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而把发展人自身的创造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作为人的动机的基础和目标,力求使人的天性自然流露与发展,这就为服装的受众人群提供了意识指导。
人本主义无疑给服装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服装心理学此时的任务是指导和调剂人们的服装行为和精神生活,只有肯定的、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服装行为,服装心理学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服装行为如果背离了人文主义则失去了服装的心理表现力。
就会使服装这一人的外壳包装反映不了人的心理内容,人只是一个衣架而已。
其次增强了服装行为的自主性。
通过服装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们穿衣的心理动机,可以了解服装美的心理基础是什么,人如何才能通过服装使其更完美。
服装行为的自主性还表现为人们对于别人服装行为的理解,对服装的评价可以找到线索。
服装心理学也为理解和评价服装行为提供—种科学的现实。
三通过电影中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心理1、电影中故事的梗概刚从学校毕业的Andrea Sachs,喜欢写作,希望成为一名记者,却机缘巧合地得以在纽约著名时尚杂志《Runway》的主编Miranda Priestly 身边担任助理。
这份工作,是无数女子的梦想:在世界上最奢华的品牌里穿梭,与一流的时装设计师们和上流社会、名人打交道,参与各大时装盛会……然而,Andrea 的打扮并不时尚,是整栋办公楼里土得掉渣的女孩,面试之时就让时髦、耀眼、高品位、举止优雅,却苛刻、挑剔、冷酷无情、不可一世的主编,人称“女魔头”的Miranda 嫌弃。
入职后,Andrea 一直受到Miranda 的近乎无理、变态的折腾,给她安排了一桩又一桩的不可能任务,并且别想在事后得到任何好话与感谢之辞。
好在Andrea 聪明,肯努力,反应机敏,终于得到Miranda 的承认。
故事的结尾,Andrea 在Miranda 稳住地位、反戈一击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1] 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年12 月。
作者简介:李玲,女,1983—,辽宁鞍山人,大连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2006 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
《二》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关键词:服装流行心理因素流行机制论文摘要:服装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展现起来的,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服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产生与发展却是人们心理欲望的直接反映。
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求异心理、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
研究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服装产业的发展。
服装流行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在某一群体中广为流行的款式、色彩、质料、图案、工艺装饰及穿着方式,是指整个服饰的流行倾向,包括上层向下逸散或下层向上浸润的垂直流动、服装在水平面上发生变异的横向水平移动和具有立体流向的循环流动三种类型。
服装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展现起来的,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服饰更高层次的追求。
服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政治因素等,但其产生与发展却是人们心理欲望的直接反映。
因为,只要有人和人群,就会有模仿行为及从众心理的出现,就会有趋新、求异的追求欲望,这些心理需求和行为是造就和形成服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服装流行中的求异心理服装流行的产生首先是个性追求的结果,是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反映。
在个人心理机能方面,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
求新、求异心理正是个性的显示,这是一种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和趋于时尚的心理。
在服装流行中,那些最先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实际上表达了他们借助于服装,借助于社会公认和许可的审美手段,在社会认可的准则范围内突出自己形态优势的愿望。
这种流行中个性追求的自我实现是流行的个人机能。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试图通过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来提高身价,表现自我,超然于不如己的人;另外,流行又是一种自我保护,试图用出众来避开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个性机能的这两个方面,好象是不相容的、对立的,实际上是统一的,是一种人格的不同表现。
作为个性追求的流行是表现外在的东西,作为自我保护的流行是藏于内部的东西,是由于自己的某种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感、防卫心。
因此,对流行的追求是对自卑的一种克服,也是对自卑的一种超越。
人们的这种求新、求异心理,导致了服装流行的新奇性特征,即流行的样式不同于传统,是能够反映和表现时代特点的新奇样式。
从时间角度看,流行的新奇性表示和以往不同,和传统习惯不同,即所谓“标新”;从空间角度说,是表示与他人的不同,即所谓“立异”。
标新立异正是人格独立的一种反映。
如果稍加用心地翻阅历史上的报纸和杂志,就会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服装上的前卫风格,分别演绎了从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以来的社会现实,前卫的街头文化,即表现为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嬉皮士”,70年代的“朋克”,80年代的“雅皮士”,直到90年代的“X一族”。
前卫的服饰风格成为他们反叛的一种精神象征,反映了反叛、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因对现实的失望与厌倦,只好在前卫风格的文化圈子里,寻找其精神寄托的社会现实。
如20世纪60年代,欧洲女性在放任、自由的思想和心理作用下,在穿着上追求怪异和随意性,导致透明衣料的女装饰以小圆金属片流行,充满着诱惑;金属服装也以怪异的形象出现,并且饰上小铃铛,以增加一种音响效果。
二、服装流行中的从众心理与上文所述的与众不同,希望突出自己不满足现状、喜新厌旧、不断追求新奇和变化的求异心理不同,因为抗拒出众,不大愿意随便改变自己,希望把自己埋没于大众之中、墨守常规并心安的从众心理也会导致服装的流行。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从众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群体或社会环境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知觉、意见、判断和信念,在行为上顺从与服从群体多数与周围环境的心理反映。
一种新的服装样式的出现,周围的人开始追随这种新的样式,便会产生暗示性。
如果不接受这种新样式,便会被讥笑为“土气”、“保守”。
由此对一些人便形成一种无形压力,造成心理上的不安,为消除这不安感,迫使他们放弃旧的样式,而产生追随心理加入流行的行列。
随着接受新样式的人数增加,压力感也在增加,最终形成新的服装流行潮流。
服装流行中的从众心理,一方面反映了人们企求与优越于己的人在行为上和外表上一致,使自己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表现出模仿消费与攀比消费。
现实生活中,许多年青人出于对明星的崇拜,从而对其穿着方式、外在形象的刻意模仿,颇具代表性。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归属意识。
这是由人们具有寻求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安全感的需要而决定的。
当一个人的思想现实行为偏离了所依存的群体或违背了群体规范,便会受到指责或孤立,从而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为避免这种结果,人们总是趋于服从。
在归属意识的支配下,人们就会随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行为,即“随大流”,“赶时髦”。
正是由于这种从众心理的存在,所以流行在个性追求,自我表现的同时它所具有的标准的特征又限制了个性。
因此,在流行过程中,存在一种盲目模仿新奇的东西而失去个人特点的趋势。
中国学者苗莉和王文革分析影响服装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时强调:“影响服装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群体服装行为的特点,群体对个人服装行为的作用方式和原因,组成群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与服装的关系。
”二位学者的观点出自他们编著的《服装心理学》之中。
他们关于感染的论述使我们对受众的服装行为找到了理论依据。
感染是指一个人不自觉地、不由自主地接受别人情绪的影响,并使这一情绪蔓延到其他群体中的成员。
感染是双向性的,互相加强的。
在不同场合,人们对服装有不同的要求,如中国婚庆的场合要打扮得喜气洋洋,人们在这种场合下会感到自己很高兴,同时也给别人带来愉悦心情。
西式的婚庆喜欢用典雅庄重、洁净自然的白与黑或点缀以少许艳丽的色彩,给人一种纯洁、美好的感受。
牛仔服流行的心理原因就有“感染”的效果。
感染可使某群体很快地接受特定的服饰,第一个穿着的人表现出信心百倍,那么别人对于服饰的接受不一定是出于认识上的,而可能是出于情绪上的。
由于人们的趋同和从众心理,决定了服装流行的普及性特征,即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一社会阶层或群体的成员对某种样式或行为方式的普遍接受和追求。
这种接受和追求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模仿和感染形成的。
众多的人通过追随某种衣着服饰形成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流行普及。
三、服装流行中的模仿心理人们之所以会形成在一段时期内追求同一形式的美感的社会潮流,这是因为少数人的求变心理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模仿,而模仿又形成了被追求的色彩、款式等形式的普遍流行。
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模仿是对别人行为的重复。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善于模仿。
模仿是从儿童开始的,而且人类借助于模仿获得自己最初的认识,并能使人得到某种满足。
模仿是服装流行的动力之一。
追星族的装扮。
是一种模仿,东施效颦也是模仿。
从古到今,上层社会人们的穿戴,特别是名人的服饰打扮,的确对服饰的流行曾经发生过,并且仍然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
从历史上看,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帝王、宫廷贵族等统治阶级在拥有绝对的政治特权的同时,也掌握着流行的领导权。
高傲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遮掩脖子后边的伤疤,使扇形的高耸于后领的“伊丽莎白领”风行一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用假发掩盖其秃头,使男子戴假发流行了一个多世纪;英国王妃戴安娜,其穿戴气质至今仍被许多西方女性崇拜模仿……二十一世纪,社会涌现出许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的成功人士,如企业巨子、著名影视歌星、政府要员以及相关的配偶及子女们等,他们在着装打扮上往往不惜一掷千金,请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为其量身定制、专业打造。
名人即意味着成功,从而受到人们的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着装仪容,均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在追逐模仿中获得了尊贵和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给了时尚一股不可抗拒的原动力。
2001年的上海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个个神采奕奕,让世界人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服饰魅力,随之在全国掀起一股唐装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