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罐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07.74 KB
- 文档页数:2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炎症为主要病变,以脊柱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
展性疾病。
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臀部疼痛、脊柱僵硬等,同时可出现眼、心、肺、肾等一系列病变。
本文将主要介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
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风寒湿邪入侵,导致脉络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脊柱炎症和脊柱强直。
因此,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调整体内的脉象、气机、阴阳平衡等方面入手,以达到调整气血、舒筋通络、疏风除湿的目的。
中药治疗方面,常用中药有当归、制何首乌、熟地、川芎、黄芪、防风、桂枝等。
这
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散寒除湿、补血益气等药理作用,能有效地缓解疼痛、
舒筋通络、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
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针灸也是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调节脊柱周围的穴位,调节气血、舒筋通络,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病人的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不仅
疗效显著,而且不会产生药物副作用,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方法。
此外,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传统疗法也可以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总之,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确实是受到患者广泛认可的。
然而,要不断加强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深入探索其治疗机理,开展更为系统、规范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模式,以更好地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康复与希望。
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
对照组给予单纯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蒙医拔罐放血联合针刺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蒙医拔罐放血;腰间盘突出;针刺法在临床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外因与内因,内因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外因主要为腰椎受到外界影响,出现创伤与损伤[1]。
无论是哪种原因,诱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症均是需要重视的[4]。
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下肢放射痛,腰部痛以及肢体麻木,肌肉麻痹等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
本次研究主要以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
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为32~54岁,平均年龄为(40.56±14.23)岁,病程为3~12个月,平均病程为(7.54±1.32)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为31~55岁,平均年龄为(40.78±14.55)岁,病程为3~13个月,平均病程为(7.58±1.36)个月。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尚未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扶正化瘀胶囊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基础研究,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使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的临床疗效如何则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证实。
4 参考文献[1] Thomas HC, Carman WF, Hadziyannis S,et al.Mutationpreventing formation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Lancet,1989,334(8663):588-591.[2] Carosi G, Rizzetto M, Alberti A,et al.Treatment of chronichepatitis B: Updat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2007 Italian Workshop[J].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2011,43(4):259-265.[3] 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15.[4] 高月求,王灵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年1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3):164-168.[5] 李玉贤,张汾燕,崔振.熊去氧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 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8):2016-2019.[6] 詹昌丽,吴时胜,李尚日.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 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3):148-150.[7] 陈黎旭,熊佳,谢昆,等.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activinA/smad 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J].天津医药,2022,50(7):707-712.[2023-06-14收稿]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刘英 史先知 朱怀丽 潘妍 王英作者单位:562400 贵州省兴义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摘要】 目的 探究刺络拔罐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79 期2019 Vol.6 No.7935穴位埋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临床观察王万里,刘霞,邵双艳,赵世杰(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宝山风湿病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 研究穴位埋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 主穴为腰部脑穴,不同患者取穴时依其病变椎体相应的腰部脑穴为主,透向夹脊穴,用7#埋线针,3-0号胶原蛋白线,埋于夹脊穴中。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的方法,可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穴位埋线;强直性脊柱炎;夹脊穴【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9.35.01我院自2006~2017年,采用“祛寒除湿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共计32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限制男性38岁之内,女性不限。
)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12±0.3)年;所有患者均存在腰部疼痛、腰背僵直以及明显晨僵现象,其中出现驼背畸形的患者有5例,下蹲受限的患者有17例,弯腰活动受限的患者有15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X线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可能存在骼关节炎以及不同程度的腰椎病变,其中有3例患者的腰椎已出现竹节样改变;所有患者经检验均提示类风湿因子呈阴性,且HLA-B27为阳性,其中有18例患者显示血沉加快。
将以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样本数为17例,对照组样本数为1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可进行组间对比。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病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概况。
在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为“活血化痰,通络止痛”,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医辅助治疗及应用前景也有了研究进展。
结论指出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与潜力,启示着中医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价值,未来研究应更深入探索中医治疗的机制及应用范围。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理论基础、方法、效果评估、辅助治疗、应用前景、作用、潜力、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青年男性,病因尚不完全明了。
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炎症,病变范围逐渐向上蔓延,导致脊柱僵直、畸形,甚至功能丧失。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侧重于缓解炎症和疼痛,但长期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问题备受关注。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重点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通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旨在根治病根、调和气血。
随着中医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持续探索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之路。
在当前推崇个性化医疗和综合疗法的背景下,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评估中医药在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的效果,探讨中医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促进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推广和普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福祉。
针灸推拿联合放血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04-23T15:35:10.87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作者:邢艳静[导读] 在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针灸推拿联合放血拔罐疗法的运用不仅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质量。
天津市北辰中医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400摘要:目的分析在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灸推拿联合放血拔罐疗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患者216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接受针灸推拿联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的联合组和单纯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的单一组,每组各有患者108例。
结果与单一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等情况上均存在着显著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针灸推拿联合放血拔罐疗法的运用不仅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放血拔罐;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患,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纤维环、髓核以及软骨板等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再由于外力作用的因素所引起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有破裂处突出于后方或者是椎管之内而发生了的一系列病症,这一疾病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应该给予及时和有效的治疗[1-2]。
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患者216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在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灸推拿联合放血拔罐疗法的治疗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患者216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各有患者108例,联合组中男43例,女65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6岁,年龄最小的有20岁,平均年龄为(46.8±3.4)岁,单一组中男40例,女68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5岁,年龄最小的有22岁,平均年龄为(47.2±2.9)岁,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骨髂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附属组织,其发病率较高,晚期导致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型强直、疼痛,造成残疾。
AS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段疗效差,还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94例。
门诊64例、住院部30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3岁,平均25.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岁。
早期40例,中期35例,晚期1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AS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变疼痛部位及X线片所显示的病变部位,选取颈部:崇骨、肩井、肩外俞;背部:大椎、身柱、神道、至阳、脊中、命门、阳关、腰俞、长强;臀部:环跳、臀中;膝关节:膝眼、犊鼻、委中、血海。
胸椎:天突、华盖、玉堂、中庭;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以上穴位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扣后,用毫针刺入以上诸穴。
以上穴位选择交叉使用(可先治胸部,治疗完后再治背部。
也可或者先治背部,治疗完后再治胸部);第一个疗程选择的穴位治疗完后(治疗到最后第三次不出病邪——水湿、痰饮、瘀血、沫),在选第二个疗程的穴位。
根据不同年龄、病程长短、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法(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进行调针。
以上穴位除合谷、内关外,其他穴位上的针拔入罐内,留针留罐1个小时或者1.5小时以上。
医生在治疗前告诉病人留针留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水泡出的越多,效果越好。
没有病的穴位留针留罐2、3小时都不会出水泡。
取下罐和针用针刺破水泡,用食菜油涂抹在刺破水泡上面,(用棉花或者用纱布盖在上面,用胶布固定上,防止衣服、裤子摩擦刺破水泡处)使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不粘连,第一次治疗完备。
第二次治疗,揭开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常规消毒,毫针刺入诸穴,手法和其他操作与第一次治疗相同,火罐选比第一次大一个号。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以脊柱和骨盆部位的炎症和强直为主要特征。
中医外治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医外治疗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贴敷、拔罐、推拿等多种手段。
这些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病变区域的循环,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消散,从而达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
针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中最常用的疗法之一。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压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一般通过选择穴位和施针技法来实施,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针灸疗程和频次。
中药贴敷是一种通过贴敷中药制剂到患处来治疗的疗法。
中药贴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药物的渗透,改善病灶的气血状况,促进病灶的吸收和疏通,从而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贴敷一般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对皮肤的保护。
拔罐是一种通过在患处施加负压来治疗的疗法。
拔罐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改善病灶的营养供应,加速病灶的修复和恢复。
拔罐一般需要在患处施加负压,可以选择罐子大小和位置来适应不同的病情。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压来治疗的疗法。
推拿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改善病灶的营养供应,增强病灶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从而改善局部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推拿一般需要在专业推拿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注意力度和手法的掌握。
中医外治疗法的临床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观察疗效和副作用方面。
研究表明,中医外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和压力感,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一般没有严重的副作用,较为安全可靠。
由于临床研究的数量和质量较少,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医外治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手段。
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病变区域的循环,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消散,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温督通痹方督灸联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李月红; 辛效毅; 秦慧娟; 海力茜·陶尔大洪【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9(038)010【总页数】5页(P1163-1167)【关键词】针灸疗法; 脊柱炎;强直性; 隔药灸; 温督通痹方; 督脉【作者】李月红; 辛效毅; 秦慧娟; 海力茜·陶尔大洪【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中轴骨骼的炎性反应、异位骨形成的全身免疫反应病变,主要由异常免疫应答引起的骶髂关节、外周关节、中轴骨骼和脊柱骨旁结缔组织炎症[1-4],主要表现为下腰背及关节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7]。
中医治疗AS除中药汤剂口服[8-9],还有针刺[10-11]、艾灸[12]、药浴等外治方法以整体、双向调节,既直通病灶,又可辨证施治,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地起到祛邪扶正,促进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13]。
本研究以中医脏象、经络辨证结合为思路,自拟温督通痹方,采用温督通痹方督灸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 例AS患者均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例,依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因自行退出、失访等原因脱落,最后收集对照组58例、观察组56例。
对照组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58岁,平均(33±14)岁;病程0.5~19年,平均病程(3.6±2.5)年。
观察组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8~59岁,平均(34±14)岁;病程0.7~24年,平均(3.9±2.3)年。
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