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1).ppt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
过文定:婚前一个月,把男女双方的时辰八字相夹,定下日期,男家带备“三牲酒礼”到女家。
过大礼: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带备礼金及礼饼、椰子、茶叶、槟榔、海味、三牲(包括鸡两对、鹅两对、猪脾两只)、莲子、芝麻、百合、红枣、龙眼干、糯米粉、片糖、洋酒、龙凤镯一对、结婚戒指和金链等等,送到女家。
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将其中一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
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桔一对、手帕、女婿的西装、皮带、礼、银包、纸扇一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嫁妆:古时,女子需要一个大桔和一个小桔到男家做嫁妆,内放七十二件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还有“蝴蝶双飞”~较剪;“良田万顷“~尺,龙凤被、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拖鞋两对、睡衣和内衣裤各两套;子孙桶(痰盂),内放红鸡蛋一对、片糖两块、十只红筷子、姜两片、还要一把伞。
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
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男女双方均要穿着睡衣,女方更要在一个看见月光的窗口,开着窗进行。
所谓“好命佬”和“好命婆”是男女家中的长辈,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
从前,女方上头后便不准落地走动,所以上花轿时须由大妗姐背着。
上头时“好命佬”、“好命婆”会一边梳一边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正日出门:打开红伞,代表开枝散叶。
撒红豆绿豆和米于伞顶和车顶,用以辟邪。
三朝回门:一对新人代备以下物品返女家:金猪两只、酒一壶、鸡一对、西饼两盒、生果两篮、面两盒、猪肚、猪肉两斤。
女家须留女儿及女婿食饭。
回门后女家照例回礼,包括西饼、竹蔗、鸡仔、生菜、芹菜、猪头和猪尾。
由于时代进步,一切从简,以上各礼均可以利是代替,代替猪肉的,谓之猪肉金。
代替西饼的,也就是西饼金了。
禁忌:孕妇和带孝者都不可以目睹新人出门及过门,更不能触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物品。
中国婚礼习俗中国婚礼文化中国婚礼的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中国婚礼习俗仪式,中国婚礼流程,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传统中式婚礼习俗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6.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中国婚礼习俗中国婚礼文化传统中式婚礼流程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中途颠轿:意在挡煞;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传统中式婚礼用品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十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十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十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十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二十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二十四、观礼、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二十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
中国传统婚俗教学课件 (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婚礼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然而,中国传统婚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很多人坚守着传统并且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婚俗,许多学校、组织和团体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活动,其中就包括中国传统婚俗教学课件。
一、关于中国传统婚俗中国传统婚俗通常包括三个环节:求婚、婚礼和婚后。
求婚是男方向女方表达爱意的过程,而婚礼则是男女双方家庭宣誓婚约,祈求天地神灵的祝福。
婚礼通常包含陪嫁、婚宴、拜堂、敬酒、洞房等环节。
婚后则包括回门、雁门、赡养岳父母等环节。
二、教学课件的意义中国传统婚俗教学课件的意义不仅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传播正能量,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粹精神。
对广大学生来说,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婚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三、课件的内容中国传统婚俗教学课件的内容应该全面、深入、生动。
具体来说,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婚俗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渊源;2. 求婚、定婚、背书等环节的讲解;3. 婚礼中的吉时、礼服、陪嫁、婚车、酒席、拜堂、敬酒、洞房等应有尽有;4. 婚后的回门、雁门、探望岳父母等环节的妥善安排与实践方式;5. 婚俗中的文化内涵、道德规范等。
四、教学课件的编写编写一份优秀的中国传统婚俗教学课件是需要有专业知识、情感投入和耐心倾听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把课件的内容呈现给大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的婚俗资料并合理分类,按照内容的讲解,合理的分段,达到编排的形式应当完整、条理分明的目的。
2. 审核材料。
严格审核和筛选所收集到的材料,获得省级及以上机构、专家或权威人士审核流程,保证内容准确性、权威性、规范性。
3. 具体讲解。
对中国传统婚俗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习俗规范、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易懂、不失严谨。
五、教学课件的运用编写完一份优秀的中国传统婚俗教学课件后,还需要制定好合理的运用方式,争取更加完美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周制婚礼泱泱中华,数千年的历史,细数个个朝代,先秦浑厚、两汉大气、两晋风流、六朝风采、唐风倾国、宋明流韵。
每一时期的婚礼仪式和习俗既一脉相承,又各有韵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婚服作为华夏婚礼的源头,周制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
周礼婚制崇尚典雅端庄,有着浓郁的神圣感觉和象征意义,不大肆举乐,不过分庆贺,很简朴干净,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
【新郎服饰】1.爵弁玄端服(大夫级玄端)——用于正婚礼。
爵弁(宽八寸长一尺二寸帽,前面小后面大,是黑色滚浅红色边,用收持笄固定于顶髻),玄端服袖展三尺三,收口一尺八,纁(xūn 一说浅红,一说橙红)色下裳用黑色一寸半裙边,白绢单衣,纁色韠(bì 革质蔽膝),革带(用以佩韠),大带(素熟绢,宽四寸,耳及绅缘边,外玄而内黄色),赤色舄(xì 单平底的履下面再加一层木底的鞋),水苍玉纯组绶,佩刀,充耳等。
2.士玄端服(士级别)——用于婚前礼和婚后礼。
玄冠,袖展二尺二,收口一尺二,黄裳,白绢单衣,爵色韠,大带(白缯为之,绅部缘黑缯边。
士绅长三尺)。
玄端服的服饰语言在于无文饰的端直方正,故此,建议不要在新郎礼服上用明显的纹样,即使用,也务必用暗纹。
新娘服饰1.正婚礼时着纯衣纁袡礼服(纁红色衣缘的玄黑色丝质深衣)。
头戴“次”(一种编好的假发),以“纚”(宽二尺二长六尺布帛)束发,插着一尺二长的笄。
母亲诫女时给她腰间系上叫做“缡”的帨(shuì)巾(拭手的巾帕)。
新娘登车时由从者为她披上一件叫做“幜”(jǐng)的御尘罩衣。
2.婚后礼同夫婿见舅姑的时候则穿普通士人女的“宵衣”(以生丝织的黑色衣服)。
新妇的发型:根据彼时的资料,可知当时女子有以飘带束在发端使其飘垂的习惯,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虿……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