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训 (3)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15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训报告系别:___信息____系专业:__计算机____班级:__111____班姓名:__岑志海__学号_20___日期:_2012__年6_月22_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训报告(一)一、课程实训目标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二、课程实训内容认识双绞线,制作网线。
三、课程实训步骤(1) 剥线。
用卡线钳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双绞线端头伸入剥线刀口,使线头触及前挡板,然后适度握紧卡线钳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取出端头从而拨下保护胶皮。
注意握钳力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剪断芯线。
剥线的长度为大约25mm。
(2) 理线。
双绞线由8根有色导线两两绞合而成,将其整理平行,按照568B 线序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色平行排列,整理完毕用剪线刀口将前端修齐。
修齐后长度12mm--15mm,不宜太长或太短。
(3) 插线。
一只手捏往水晶头,将水晶头有塑料卡子的一侧向下,另一只手捏平双绞线,稍稍用力将排好的线平行插入水晶头内的线槽中,八条导线顶端应插入线槽顶端。
第一只引脚内应该放橙白色的线,其余类推。
(4) 压线。
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后,将水晶头放入卡线钳夹槽中,用力捏几下卡线钳,压紧线头即可。
重复上述方法制作双绞线的另一端,一条网线即制作完成。
(5) 检测。
使用电缆检测仪检测制作的网线是否正确连通。
将制作好的网线的两端分别插入电缆测试仪的两个插口,打开电源,如果接头制作正确,LED会按照序号逐对闪烁。
如果有LED不亮或LED不是按序号逐对闪亮,表示此网线接头制作有问题,应重新制作。
四、心得体会1、剥线时很容易剪开线芯,所以要小心,千万不能把芯线剪破或剪断,否则会造成芯线之间短路或不通或者会造成相互干扰,通信质量下降;2、在排线过程中,左手一定要紧握已排好的芯线,否则芯线会移位,出现芯线错位现象3、插线时水晶头有塑料片的一侧朝下,线一定要插到底,否则芯线与探针接触会较差或不能接触4、压线时一定要均匀缓慢用力,并且要用力压到底,使探针完全刺破双绞线芯线,否则会造成探针与芯线接触不良5、测试时仔细观察测试仪两端指示灯的对应是否正确,否则表明双绞线两端排列顺序有错《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训报告(二)一、课程实训目标为了更好的掌握网络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实训内容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三、课程实训步骤1、设置电脑从光盘启动后,将Windows Server 2003 企业版的安装盘放到光驱内启动计算机。
模块1 网络基础概述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结构掌握:网络绘制软件Visio了解:网络新的发展,数据通信基础教学重点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课时安排本章安排3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1课时。
教学大纲网络基础理论1.1 必备知识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1.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1.3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1.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1.1.5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1.6 网络图绘制工具Visio简介1.2 扩展知识1.2.1 计算机网络热点问题1.2.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3 实训1.3.1 认识网络设备1.3.2 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主要概念1.什么是网络2.网络的发展过程3.网络的组成4.网络的结构5.网络的分类6.Visio软件7.物联网技术8.云计算技术9.4G移动通信10.调整与解调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要求熟练掌握: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掌握:协议的定义了解:ip地址规划与划分,Ipv6简介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OSI7层结构的理解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必备知识2.1.1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标准组织2.1.2 熟悉OSI参考模型2.1.3 熟悉TCP/IP参考模型2.2 扩展知识2.2.1 IP地址规划与划分2.2.2 IPv6简介2.3 实训2.3.1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2.3.2 手动配置IP地址主要概念1.什么是协议2.标准化组织机构3.OSI参考模型4.TCP/IP参考模型5.IP地址的概念6.IP地址的划分7.Ipv6模块3 局域网技术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局域网的相关概念,局域网的传输方式、传输介质,常用的网络设备。
掌握:双绞线的制作、用户终端接入局域网的方法。
模块1 网络基础概述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结构掌握:网络绘制软件Visio了解:网络新的发展,数据通信基础教学重点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课时安排本章安排3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1课时。
教学大纲网络基础理论1.1 必备知识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1.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1.3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1.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1.1.5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1.6 网络图绘制工具Visio简介1.2 扩展知识1.2.1 计算机网络热点问题1.2.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3 实训1.3.1 认识网络设备1.3.2 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主要概念1.什么是网络2.网络的发展过程3.网络的组成4.网络的结构5.网络的分类6.Visio软件7.物联网技术8.云计算技术9.4G移动通信10.调整与解调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要求熟练掌握: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掌握:协议的定义了解:ip地址规划与划分,Ipv6简介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OSI7层结构的理解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必备知识2.1.1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标准组织2.1.2 熟悉OSI参考模型2.1.3 熟悉TCP/IP参考模型2.2 扩展知识2.2.1 IP地址规划与划分2.2.2 IPv6简介2.3 实训2.3.1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2.3.2 手动配置IP地址主要概念1.什么是协议2.标准化组织机构3.OSI参考模型4.TCP/IP参考模型5.IP地址的概念6.IP地址的划分7.Ipv6模块3 局域网技术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局域网的相关概念,局域网的传输方式、传输介质,常用的网络设备。
掌握:双绞线的制作、用户终端接入局域网的方法。
在360杀毒软件中设置自动杀毒任务,可以指定杀毒软件定期自动查杀电脑中可能存在的病毒,从而减少用户在平时维护电脑安全时压根频繁手动的麻烦。
下面就是设置自动杀毒的方法。
操作过程与步骤如下:(3)通信软件木马(4)下载类木马❖任务实施1.木马程序的判断操作过程与步骤如下:(1)一般当木马程序攻击Win7操作系统的时候,因为对计算机的配置文件造成了更改和混乱,所以win7版操作系统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乱码的现象。
一旦出现这种现象,用户就要小心查看,查看计算机有没有遭到攻击。
(2)绝大多数的win7版操作系统用户都会在计算机中安装第三方软件,但是数量不是很多,而且都是用户熟悉的软件。
当win7版操作系统开始运行大量自己不知名的程序时,用户就要小心,这是木马程序攻击计算机的前兆。
2.使用软件进行木马查杀操作过程与步骤如下: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任务实施3.简易木马程序制作操作过程与步骤如下:(1)设置系统,显示文件名后缀(2)新建一个记事本文件,并且输入随意内容(3)新建一个记事本文件课题任务3 网络安全课时教学内容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常用设置教学目标学习网络安全防御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路由设置教学难点IP地址过滤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情景引入通过前两个任务学习了病毒和木马的由来及杀毒方法,但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就要防患于未然,即对病毒和木马加以预防。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发达,可以通过平时的一些上网习惯以及对路由器的设置进行网络安全防御。
本任务即学习网络安全防御的相关知识。
❖基础知识1.VT技术VT技术,即英特尔的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它可以让一个CPU工作起来像多个CPU并行运行,使得在一部电脑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
2.DMZ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问题❖任务实施1.利用MAC地址筛选连接设备操作过程与步骤如下:学生按照教师的要示完成任务实施2.IP地址过滤IP地址过滤用于通过IP地址设置内网主机对外网的访问权限,适用于:在某个时间段,禁止(允许)内网某个IP(段)所有或部分端口和外网IP的所有或部分端口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电子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网络电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协议、IP地址等;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包括网络设备、传输介质、网络协议等;3. 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3. 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2. 计算机网络的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准备:1. 计算机网络教材和参考书籍;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室设备和网络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a.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协议、IP地址等;b.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包括网络设备、传输介质、网络协议等;c.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40分钟)a. 分组进行网络配置实验,包括IP地址配置、网络设备连接等;b. 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实验,包括网络连接故障、IP地址冲突等;c.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归纳(10分钟)小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总结实践操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网络拓扑图的绘制、网络故障排除报告的编写等。
教学辅助: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计算机网络的示意图、实验操作步骤等;2. 实验室设备和网络环境,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训(第3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模块1-10北邮一、名词解释1.数据.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2.网络拓扑。
指用传输媒体互联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
将参与网络工作的各种设备用媒体互联在一起。
3.服务器。
服务器(SeVer)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侦听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客户机)提交的服务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为此,服务器必须具有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一资源共享。
5.计算机网络按祷盖范围可划分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6.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三、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答: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网络通信和对计算机的集中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衡、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功能。
1、资源共享(1)硬件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如彩色打印机、静电绘图仪等。
(2)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系统开发所用的支撑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办公文档资料、企业生产报表等。
(4)信道资源:通信信道可以理解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
通信信道的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共享资源之一。
2、网络通信通信通道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流等各种多媒体信息。
3、分布处理把要处理的任务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上运行,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教学设计一、前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信息化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训教学。
二、教学目标本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3.熟悉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如网络编程、网络调试工具;4.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特点;5.完成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TCP/IP协议的基础知识与应用;2.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3.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与实现;4.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实验教学法,重点实现以下实验:1.基于C++的Socket编程实验;2.基于Wireshark的网络分析实验;3.基于Apache的Web服务器实验;4.课程设计:基于Linux系统的Web服务器设计。
四、教学步骤1. 实验一:基于C++的Socket编程实验1.基础知识讲解:Socket编程;2.实验要求:设计一个通信程序,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简单通信;3.实验步骤:按照教师指导完成相关编程,运行程序后进行通信测试。
2. 实验二:基于Wireshark的网络分析实验1.基础知识讲解:Wireshark抓包、分析网络协议;2.实验要求:使用Wireshark工具抓取网络通信数据包,对协议进行分析;3.实验步骤:按照教师指导操作Wireshark工具,分析抓取的网络通信数据包。
3. 实验三:基于Apache的Web服务器实验1.基础知识讲解:Web服务器的基本概念与功能;2.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3.实验步骤:按照教师指导进行Apache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Web页面。
第1篇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授课对象:中职一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参数、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2. 网络协议与传输技术3. 网络设备的配置与故障排除教学难点:1. 网络协议的理解与应用2. 网络设备的配置与故障排除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计算机网络教材3. 网络实验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二、新课讲授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a.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通信协议(如TCP/IP等)。
b.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协同工作。
2. 网络协议与传输技术a.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用于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如TCP/IP协议。
b. 传输技术: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如点对点传输、广播传输。
3. 网络设备的配置与故障排除a. 网络设备的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方法。
b. 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故障的常见原因及排除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以下任务:a.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b. 实验室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简单的网络连接。
c. 分析网络故障,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 针对上节课的课堂练习,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新课讲授1. 网络设备的配置与故障排除(续)a. 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