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的形态(精)
- 格式:ppt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3
茎的形态和类型型。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茎的来源与功能。
•茎是种子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连接根和叶、花、果实,通常生长在地面以上,也有些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图1)。
当种子萌发成幼苗时,由胚芽连同胚轴开始发重复分枝,形成植物体地上部分的茎(图2)。
图 1图2•茎有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功能。
茎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有机物质,输送到植物体各部分并支持其正常生长(图3)。
此外,有些植物的茎贮藏有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仙人掌的茎贮存水分,甘蔗的茎贮存蔗糖,半夏的块茎贮存淀粉等(图4)。
有些植物的茎上能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可作为繁殖材料。
图4•茎是中药材重要的来源之一,如木通、密花豆的藤茎,钩藤的带钩茎枝(图5),沉香、降香的心材,通草的茎髓,杜仲、黄柏的茎皮,黄连、半夏、川贝母等的地下茎等等(图6)。
图5图6•好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习茎的形态和类型:•一、茎的形态•茎的形状随植物种类而异,通常为圆柱形。
但有些植物的茎有特殊的形状,是重要的鉴别依据,如薄荷、紫苏等唇形科植物的茎为方形(图7),荆三棱、香附等莎草科植物的茎为三角形,仙人掌的茎为扁平形等。
茎的中心常为实心,但连翘、南瓜等植物的茎是空心的(图8)。
禾本科植物芦苇、麦、竹等的茎中空,且有明显的节,特称为秆。
图7图8•茎上生有芽,位于顶端的称顶芽,位于叶腋(茎与叶柄间的夹角)的称腋芽。
茎上着生叶和腋芽的部位称节,节与节之间称节间。
具有节与节间是茎在外形上与根的最主要区别。
(图9)一般植物茎的节部仅在叶着生处稍有膨大,而有些植物的节部膨大明显呈环状,如牛膝、石竹、玉米等;也有些植物的节部细缩,如藕(图10)。
各种植物节间的长短也不一致,长的可达几十厘米,如竹、南瓜;短的还不到1mm,其叶在茎节簇生呈莲座状,如蒲公英(图11)。
图9图10图11有叶痕、托叶痕、芽鳞痕等,分别是叶、托叶、芽鳞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有些茎枝表面可见各种形状的浅褐色点状突起皮孔。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一、茎的发生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一。
在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本到木本、从木本到草木本共荣的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茎”;随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是,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真正意义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自身。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
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差,生活周期长,结古生代的鳞木(Lepidodendron)、封印木(Sigillaria)等高大的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物的数量远少于草本植物的数量。
草本植物的进化,从多年生到一年生。
因为,草本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量的物质消耗在营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应性。
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
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产生。
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千姿百态。
植株上数目繁呈镶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同时,茎枝系统又支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殖后代。
这是效适应。
二、茎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一)茎的生理功能(二)茎的利用三、茎的形态与组成(一)茎的形态植物的茎是在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中进化形成的。
植物的茎一般包括主茎(干不同植物,其茎的形态特征不同。
多数植物的茎呈辐射对称的茎呈三棱形,如莎草科植物;或四棱形,如唇形科植物薄荷、如芹菜等。
多数植物的茎实心,如棉花、玉米等;也有一些植心,如禾本科的毛竹、小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