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45
第四章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和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这些新的贸易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结构性差别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区位问题。
这些假定前提的变形和扩展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丰富。
第一节贸易理论的动态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原料生命周期理论一、动态化贸易理论对早期贸易理论的扩展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特点:(TTM: Time, Technology,Many Countries)1、引入时间因素:Time 传统贸易理论——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动态化的贸易理论,他们把时间因素纳入了贸易模式的分析,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动态化扩展。
2、技术作为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Technology 传统贸易理论把技术差异看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在承认这种观点的同时,还把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提出了比较技术优势的问题。
尤其是根据技术变革的时间差异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变革和国际贸易区位的变化,这就增强了贸易理论对未来贸易格局的预测能力。
3、贸易在多国之间发生:Many Countries 传统2×2×2模型,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放松了这个假定,使贸易在多国间发生。
二、新技术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A 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和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模仿生产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消失。
第一章 导论答案【思考与练习】1.1单选题1)货物贸易又称为( B )。
A. 服务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2)服务贸易一般又称为( C )。
A. 货物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3)《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分为( D )大类。
A. 五B. 六C. 八D. 十4)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0到4类商品称为( A )。
A. 初级产品B. 制成品C. 高科技产品D. 无形产品5)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5到8类商品称为( B )。
A. 初级产品B. 制成品C. 高科技产品D. 无形产品6)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A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7)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 B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1.2多选题1)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 AC )。
A. 货物贸易B. 过境贸易C. 服务贸易D. 国际贸易2)初级产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或加工很少的( ABCD )和矿产品。
A. 农产品B. 林产品C. 牧产品D. 渔产品3)国境与关境的关系为( ABC )。
A. 国境等于关境B. 国境大于关境C. 国境小于关境D. 国境与关境无关4)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B )。
A.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的出现B. 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C. 科技的进步D. 工业革命5)服务贸易分为( BCD )。
A. 货物贸易B. 通讯服务C. 建筑服务D. 教育服务6)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 AB )。
A. 货物贸易B. 服务贸易C. 海外贸易D. 过境贸易7)国际贸易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分为( BCD )。
A. 服务贸易B. 进口贸易C. 出口贸易D. 过境贸易1.3简答题(答案略)1)何谓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和海外贸易?2)试述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的分类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1.4分析题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title国际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最新版content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A:比较优势B:绝对优势C:规模经济D:以上都错答案: 绝对优势2、外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生产过程中的机会成本()A:递增B:递减C:不变D:先递增后递减答案: 递增3、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劳动丰裕的国家应该进口()A:资本密集型产品B:劳动密集型产品C:不需要进口D:技术密集型产品答案: 资本密集型产品4、以下哪项不是重商主义倡导的观点()A:自由贸易B:鼓励出口C:限制进口D:重视金银的积累答案: 自由贸易5、比较优势理论是()提出的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凯恩斯D:克鲁格曼答案: 大卫·李嘉图6、如果国家A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3单位X或者3单位Y,国家B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1单位X或者3单位Y,那么()A: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劣势B:国家B在生产Y上具有比较劣势C: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优势D:国家A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答案: 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优势7、李嘉图解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A:劳动价值论B:机会成本理论C: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正确答案: 劳动价值论8、两个国家相对产品价格的差异可能是基于()A:要素禀赋的差异B:技术的差异C:消费者偏好的差异D:以上都正确答案: 以上都正确9、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大国和小国进行贸易()A:大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B: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C:大国和小国平分贸易利益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10、如果国家A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3单位X或者3单位Y,国家B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1单位X或者3单位Y,如果国家A拿3单位X交换3单位Y,那么()A:国家A获利2单位XB:国家B获利6单位YC:国家A获利3单位YD:国家B获利3单位Y答案: 国家B获利6单位Y11、李嘉图解释比较理论的基础是()A:劳动价值论B:机会成本理论C: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正确答案: 劳动价值论12、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大国和小国进行贸易:()A:大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B: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C:大国和小国平分贸易利益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以上都不正确作业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请简要阐述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