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概念和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概念和应用

中国营养学会会长葛可佑研究员

摘自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要从每天的饮食中获得,如果某种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就可能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的危害。营养学家根据有关营养素需要量的知识,提出了适用于各年龄、性别及劳动、生理状态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为判断膳食质量和计划膳食供应的科学依据。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更新。早期的推荐摄入量和膳食指南混在一起,到20世纪30年代才逐渐分开。加拿大的膳食标准,称为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s),由加拿大卫生和福利部在1938出版。美国国家研究院(NRC)于1941年制订了美国第一个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后经多次修订,直到1989年发表第10版RDAs。欧洲各国有他们各自的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而且各国问的推荐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和使用的术语也都各不相同。我国科学家于1937年开始制定《中国民众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1952年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提出了“营养素需要量表(每天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195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修改了1952年的建议,定名为“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后经中国营养学会进行了数次修订,于1988年发表了最后一版。

近年来对某些营养素的健康促进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抗氧化营养素可能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作用及膳食补充剂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欧美各国的广泛讨论,认为传统的RDA概念已不能涵盖这些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应当进行修改。

美国国家研究院食物营养委员会(FNB)于1993年组织了“RI]As是否应进行修改?”的专题讨论会,探讨RDAs的用途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形成关于DRIs的概念。到1996年确定了分步制定DRIs的计划和组织安排。在FNB的组织下与加拿大卫生和福利部合作,自1997年起陆续发表了关于DRIs的一系列著作。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最近十年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于1998年成立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于2000年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

一、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的危险性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得一定量的各种必须营养成分。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该营养素缺乏症的危险;当通过膳食或其他途径长期大量摄入某种营养素时就可能发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下图说明营养素摄入水平与随机个体摄入不足或过多的概率。

如图5-2-1所示,当日常摄入量极低时,随机个体摄入不足的概率为1.0: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摄入某种营养素就会发生该营养素的缺乏病;如果一群人长期不摄入某种营养素,他们将全部发生该营养素的缺乏病。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摄入不足的概率相应降低,发生缺乏的危险性逐渐减少。当一个随机个体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他缺乏该营养素的概率为0.5,即有50%的机会缺乏该营养素;一个群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人群中有半数个体的需要量可以得到满足,另外半数个体的需要量得不到满足。摄入量增加,达到RNI水平时随机个体的摄入量,摄入不足的概率变得很小,发生缺乏的机会在3%以下;一个群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RNI 水平时,人群中有缺乏可能的个体仅占2%~3%,也就是绝大多数的个体都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摄入量超过RNI若继续增加可能达到某一点,此时开始有摄入过多的征象出现,这一点可能就是该

营养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RNI和UL之间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日常摄入量保持在这一范围内,发生缺乏和中毒的危险性都很小。摄入量超过安全摄入范围继续增加则产生毒副作用的机率随之增加,理论上可以达到某一水平,机体出现毒副反应的概率等于1.0,即个体一定会或群体全部都发生中毒。在自然膳食条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为了避免摄入不足和摄入过多的风险,应当把营养素的摄入量控制在安全摄入范围之内。

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定义和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是在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4项内容,即平均需要量(E 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m)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一)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计算得到的。EAR是依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

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的群体中半数个体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能够满足该群体中50%的成员的需要,不能满足另外50%的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NI的基础。

(二)推荐摄入量(ReconlIIlended nutrient intake,RNI)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 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1.2×EAR。

(三)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不足,没有办

法计算出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各种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l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能够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明显的高于RNI。

(四)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当摄入量超过UL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对大多数营养素而言,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RNI或AI水平不会有更多的益处。U L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鉴于我国近年来营养素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日渐发展,有必要制定营养素的ULs来指导安全消费。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相关,则该营养素的UL值需要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该营养素的总量来制订。如果它的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相关,则它的UL 要依据这些来源而不是总摄入量来制定。对许多营养素来说,当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它们的UL,所以没有UL值并不意味着过多摄入这些营养素没有潜在的危险。

(五)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与推荐营养素供给量的区别

DRIs虽然是在RDA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在表达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DRJs和RDAs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

1.制定DRIs的基础概念是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多的概率,这一概念贯穿DRIs在评价膳食质量和计划膳食中的应用;

2.DRIs不仅考虑到防止营养不足的需要,同时还考虑到降低慢性退行性疾病风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