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模式总结(精华篇)
- 格式:ppt
- 大小:1004.00 KB
- 文档页数:16
植物配置总结艺术性原则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
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从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景观性原则既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
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3]。
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建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植物配置说明总结报告植物配置是一种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中布置各种植物的技术和艺术。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美观、健康的生活环境。
以下是关于植物配置的说明总结报告。
首先,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条件、植物特点、装饰效果等。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光照要求、温度要求、湿度要求等,以确保它们可以适应所处的环境。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点,比如喜阳或喜荫、喜湿或喜干等,以便更好地安排它们的位置。
其次,植物配置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其次,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的湿度,增加湿气或减少湿气,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
此外,植物还可以降低噪音、改善景观、增加生活乐趣等。
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需求和效果来选择合适的植物。
最后,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空间大小和布局来选择植物的数量和尺寸。
大型空间可以选择一些高大的植物,小型空间可以选择一些小型的植物或悬挂植物。
其次,要根据室内或室外的光照情况来选择植物的光照要求。
如果阳光充足的地方选择一些喜阳的植物,如果阳光较弱的地方选择一些喜荫的植物。
此外,还要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维护难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植物。
综上所述,植物配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美观、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植物特点、装饰效果等因素,并根据需求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同时,还需要注意植物的数量、尺寸、光照要求和生长速度等,以确保植物能够适应所处的环境。
希望以上总结对于植物配置工作有所帮助。
庭院植物配置总结报告庭院植物配置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我在庭院植物配置工作的一段时间里,对庭院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实践,现将配置总结报告如下:一、植物选择在庭院植物选择过程中,我参考了植物生长环境、庭院面积、日照条件、土壤质地、美观度和养护难易度等因素。
经过详细调查和比较,我选取了适宜生长于庭院环境的常绿灌木、耐旱花卉和观赏草本植物。
这些植物有着各自独特的美丽外观和生长习性,能够提升庭院整体的美观度。
二、植物配置根据庭院的实际面积和布局,我采用了三个层次的植物配置。
在庭院边缘和围墙附近,我选择了高大的常绿灌木,如月季花、地中海柏、红豆杉等,用以形成庭院的绿色屏障,增加了私密性和安全性。
在庭院中央和露台附近,我种植了一些较低矮的观花草本植物,如荷花、紫薇花、小苏打等,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鲜花盛开的美感。
在空地和花坛中,我选择了一些耐旱花卉和观赏草本植物,如月季、薰衣草、迷迭香等,以丰富庭院的层次感和变化趣味。
三、植物养护在植物养护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及时浇水,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天气情况调整浇水的频率和数量。
二是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三是定期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和需求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
四是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植物叶片和根部的健康情况,如发现有虫害或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通过认真的养护工作,确保了庭院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美观度的保持。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庭院植物配置工作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对庭院美观度的重要性。
不同的植物能够形成层次感和美感,增加庭院的宜人度和吸引力。
同时,植物养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植物进行科学的养护,才能保证植物的长期健康生长。
未来,我将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植物学知识,不断完善庭院植物配置工作,优化配置方案,提高庭院美化的水平。
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庭院植物的养护工作,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养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庭院植物的优良状况。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一、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园林植物配置方法1.色调对比法色调对比法是通过不同植物的颜色和色调在空间中形成对比,以达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比如可以选择红色的花朵和绿色的叶子进行搭配,或者选择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植物进行搭配。
这样可以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和鲜明。
2.高低错落法高低错落法是通过选择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
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进行搭配,或者选择高大的花卉和矮小的地被植物进行搭配。
这样可以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3.构架法构架法是通过选择不同形态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形成园林中的构架结构。
比如选择藤本植物和树木进行搭配,藤本植物可以爬上树木形成绿色的墙壁,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园林的立体感,还能够形成阴凉的环境。
4.季节性交替法季节性交替法是通过选择不同季节盛开的植物进行配置,使整个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比如选择春天开花的植物和夏天开花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使整个园林四季有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感觉。
5.装饰性特点法装饰性特点法是通过选择具有装饰性特点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比如选择有花果实和彩叶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还可以选择具有香气的植物进行配置,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6.生态环境法生态环境法是通过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比如选择耐旱的植物和适水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够减少园林的维护成本。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美化园林,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园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配置。
无论是色调对比法、高低错落法还是构架法,都能够为园林增添美丽和生机。
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环境和季节性交替等因素,使整个园林更加和谐和宜人。
植物配置实验报告总结引言植物配置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生态学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进一步理解植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规律。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配置对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对不同植物配置的比较分析,深入理解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竞争机制。
材料与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五种常见的植物物种:植物A、植物B、植物C、植物D 和植物E。
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一片开阔的土地上设置了五个不同的植物配置处理,分别为:处理1(A、B、C、D、E均匀混合),处理2(A、B、C、D 集群、E单独),处理3(A、B单独,C、D、E集群),处理4(A单独,B、C、D、E集群),处理5(A、B、C、D、E分散排列)。
每个处理设置了四个重复。
通过对不同植物配置处理区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功能指标。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配置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的植物配置对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在处理1中,五种植物均匀混合的配置方式导致了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表明物种间的竞争相对较弱。
而在处理4中,A单独配置,导致了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降低,说明A植物对其他植物的竞争能力较强。
这表明不同的配置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竞争机制,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过程。
2. 植物配置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植物配置还对生态系统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处理2中,五种植物集群排列的配置方式导致了较高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表明不同植物之间的根际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有积极的影响。
这与处理5中植物分散排列的配置方式下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降低相对应。
3. 植物配置的优化和应用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优化植物配置的建议。
在设计植物配置时,可以考虑将具有互补功能的物种集中配置,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并减少植物之间的竞争。
园林植物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
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
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
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等几种。
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
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
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
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园林植物配置实习报告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园林植物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地体验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全过程。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收获和总结。
一、理论知识的运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园林植物配置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美观,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习性以及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配置植物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植物能够和谐共生,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园林植物配置设计项目。
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讨论和交流,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场地特点、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进行植物配置设计。
我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平衡。
在设计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三、施工技能的掌握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施工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如何处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施工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施工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提高了自己的施工能力。
四、审美观念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多个园林景点,了解了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配置。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园林景观,如何评价园林植物配置的优劣。
我认识到,园林植物配置的美不仅仅是植物本身的美,还包括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植物与人的互动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了自己对园林植物配置的鉴赏能力。
五、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环保问题,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园林植物配置中。
植物配置心得体会篇一:植物造景小结植物造景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质量,更加向往自然型的生活居住环境,而“绿色”、“生态”是出现频率颇高的两个词汇。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工作的压力、学业的繁重都会让我们的神经高度紧张,我们更加需要一个轻松安静的空间来放松身心,而运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让人们更加接近大自然。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
比如说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而烈士陵园应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其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要素,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
因此,在绿地建设中,植物造景就应当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当然植物配置也有一定的原则,要以乡土植物为主,认真考虑其生态习性和生态规律,分层配置,而且运用较多种类的植物,营造不同的色相以及季相景观力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比如说在复层配置上,以常绿树作为背景,落叶树为过渡,表现叶色花色的植物在最外缘,使林冠线轮廓及色相、季相变化丰富,而且要考虑各种植物生长速度,合理配置以达到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林。
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
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
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
比如以雪松的挺拔、苍翠作为背景,雪松下种植混播草坪,并且用色叶植物组成图案点缀其上,配植一些元宝枫、小叶女贞,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
植物配置心得(精选5篇)植物配置心得篇1探索自然之美:植物配置的艺术与科学当我们谈论自然景观时,我们通常会想到山脉、河流和湖泊,但很少注意到那些隐藏在视线之外的细节,如植物配置。
其实,正是这些微小的元素,将自然景观推向了美丽和和谐的境界。
在这篇*中,我们将探讨植物配置的艺术和科学,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植物配置的定义和重要性植物配置是指通过安排和配置植物,创造出一个和谐、统一且富有生机的景观。
植物配置对于整个自然景观的美感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空间。
选择合适的植物选择合适的植物是植物配置的关键。
我们需要考虑植物的形态、生长速度、耐受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可以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如榕树和橡胶树。
而在沙漠地区,则需要选择一些耐旱、抗热的植物,如仙人掌和龙舌兰。
了解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也很重要。
这样,我们可以合理地安排植物的配置,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风。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炎热,阳光充足,应选择一些喜欢阳光的植物,如薰衣草和向日葵。
而在冬季寒冷、阳光不足的地区,应选择一些耐寒、耐阴的植物,如云杉和杜鹃。
了解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植物配置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植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促进或抑制的效果。
例如,某些植物可以释放出化学物质,吸引昆虫传授花粉,而另一些植物则会散发出化学物质,抑制昆虫接近,从而影响授粉。
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配置植物。
例如,我们可以将那些需要昆虫授粉的植物与那些抑制昆虫接近的植物分开,以减少授粉受阻。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动物创造适宜的栖息地,如为蜜蜂提供花粉和蜜糖。
创造和谐统一的环境创造和谐统一的自然环境是植物配置的最终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考虑景观的整体性,如地形、水体、道路等,来配置植物。
植物配置知识点总结植物配置是指在园艺设计中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植物组合和布局,以达到园艺美感和生长发育的良好效果。
植物配置需要考虑植物的品种特性、生长习性、习性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和布局来打造不同风格和功能的园林空间。
一、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多样性、协调性和流畅性。
多样性是指根据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期等特性,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组合,以增加景观层次和立体感。
协调性是指植物之间在色彩、形态、高矮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使整个景观看起来和谐、统一。
流畅性是指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空间布局,使整体布局流畅自然,避免冗杂杂乱。
二、植物配置的要素植物配置的要素包括植物的品种特性、生长习性、生态环境等因素。
植物的品种特性包括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期、叶期等特征,需要根据植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搭配和布局。
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植物的高矮、疏密、追茂、耐寒、耐旱等特点,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植物组合和布局。
植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阳光、水分、土壤等因素,需要根据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三、植物配置的技巧植物配置的技巧包括植物的高低搭配、颜色的搭配、疏密的搭配、花期的搭配等方面。
植物的高低搭配是指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高矮,根据植物的高低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布局。
颜色的搭配是指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花色、叶色等颜色特征,根据植物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局。
疏密的搭配是指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疏密程度,根据植物的疏密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布局。
花期的搭配是指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花期,选择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布局。
四、植物配置的应用植物配置在园艺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园林风格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在庭院设计中,可以根据庭院的大小、朝向和功能要求进行植物配置,打造不同风格和功能的庭院空间。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景点和功能要求进行植物配置,打造不同主题和功能的公园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课程小结
园林植物配置课程小结
一、开始的认识
园林植物配置是研究园林工程中植物选择、布置、分类、组合密度、搭配色彩等问题的学科,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艺植物配置可以提升园林空间的美感,让赏心悦目、神气的园林空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植物选择
1、选择植物应考虑当地特点,今非昔比,一定要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等,使植物的美感能够持续不断;
2、植物要有一定的大小,使植物的层次感和深浅度起到有力的点缀;
3、不同植物要有良好的搭配关系,保证其搭配的真实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
4、植物的变化性很大,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其季节变化还影响着园林空间的整体美感。
三、空间布置
1、空间位置有其讲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其与周边空间的协调性;
2、考虑植物的搭配关系,保证植物种类的结构化,使植物的空间搭配及色彩搭配起到有力的点缀作用;
3、针对不同植物的植物空间布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状况,结
合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植物的形态特征;
4、植物在空间布置中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以及局部景观空间的把握,使植物的空间搭配具有深度和宽度。
四、总结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它依赖于植物的种类选择及植物的空间布置,以提升园林空间的美感。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注意植物选择的搭配关系,以及植物的空间布置密度的把控,最终使植物在园林空间中更加美观。
最全图解园林植物配置,转给需要的朋友1 | 乔木种植乔木种植需要较好的空间感,通过种植乔木营造整个场地的骨架。
另外,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手法,但是大部分采用V,倒V、 W、M、C字型和五饼型。
部分精品特选苗孤植、对称、阵列种植。
▌V字型种植图定位技巧:先定点主视角线上的第一棵,再定主视角近端一棵,最后是远端。
角度根据坡型适当平行打开,避免直角、等边。
主视角前方选择矮胖型植株(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
▌C字型种植图定位技巧:以坡地高点为圆心,选定主视角线上第一棵,并以圆心与此点之间距离为半径,基本平行于地形的外围弧线做圆,在圆弧上选取合适的第二和第三点(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
▌单骨架混搭二乔种植图定位技巧:选取坡地高点种植单棵骨架乔木,其体量要明显大于二乔,结合实际在其外围使用V字型或C字型搭配二乔。
优点:混搭手法弥补了V、C字型种植的弱点,视觉上重心明显,天际线饱满,减少了大乔苗木数量和整体造价,符合以中小乔木为主造景的发展趋势。
缺点:组团的体量、气势和年代感要弱于V、C组团。
▌倒V字型种植图定位技巧:选取主视角上的坡位高点(不一定是坡地最高点)为W (或倒V)的中心点,W走势与外围弧度保持一致。
中心点选择体量最大的一棵,高度冠幅最大。
优点:骨架饱满有气势,层次感强,没有大的视角弱点,重心稳。
天际线成伞形,自然美观,组团的时间、空间跨度感大,容易形成好的、厚重的景观品质。
缺点:内凹区需要大灌木或二乔补充,种植层次多,耗时间,搭配容易重复,成本造价偏高。
▌M字型双坡造型种植图定位技巧:选取两坡的最高点为发起点,两坡大小相差较大时,采取四六分的原则,中间过渡位置向大坡偏移,高差较大时同样适用。
若出现小坡高于大坡且大小区分明显时,以大为参考原则。
树的大小选择时有一定灵活性,中间过渡株选择最小棵,其余通常遵循在主视角上近低远高的原则。
优点:同组团内过渡自然,种植方便,增加了两坡衔接的线索,打破了单坡组团空间的限制,消减了单坡造景的审美疲劳,在景观效果上是一种多样性的尝试。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汇总1.功能需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首先要考虑植物的功能需求。
不同的园林区域和空间可能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绿化美化、遮挡隔离、防护保护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如选择花草来美化景观区、选择高大的乔木来实现遮挡隔离等。
2.地理气候环境: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在选择植物进行配置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
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不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
3.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要求。
有的植物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有的植物适宜半阴半阳的环境,有的植物对水分要求较高等。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要求进行合理搭配和布置,以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4.色彩搭配:园林植物的色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园林增添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花色、叶色、果实颜色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和组合。
可以选择相似色系的植物进行搭配,也可以选择对比鲜明的植物进行搭配,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5.高矮错落:园林植物的配置要注意高矮错落的原则。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选择高大的树木作为主景,再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6.重点突出: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突出园林设计中的重点。
可以通过选择形态独特、花色艳丽的植物进行配植,以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
比如在广场的中央设置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花坛,可以选择具有鲜艳色彩的花卉进行植栽,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7.季节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因素。
不同季节的植物花期、叶色等都会有所不同。
可以选择具有四季景观效果的植物进行配置,以保证园林的美观度和观赏价值。
总之,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原则主要包括功能需求、地理气候环境、植物的生长习性、色彩搭配、高矮错落、重点突出和季节变化等方面。
植物配置心得总结摘要:简单的说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
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水系,植物本身(乔木与灌木灌木与草花或者三者之间……)那么如何才能有能力做植物配置呢?他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还有一些就是表现和技术问题了,图面表达和后期统计整理等先说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认识他们,只有认识他们你才会知道都有什么可以选择,只有了解他们习性、高度等因素,才会知道用他们谁。
举个例子:我要用一种草花放在花镜的最前面,首先我会想到十种品种来(比如:大花萱草、金鸡菊、美女樱、鸢尾……)然后我会根据他们的习性高度选择最合适的一种(美女樱,因为他最矮,而且花期长)植物认知篇:“我理解你的意思,可是我怎么能认识那么多啊,他们不都是长的一样嘛?~~”其实认植物的途径有很多~书本上、网站上、公园里、身边到处都是,只要你用心!只要持之以恒,只要理论结合实践!和大家说下我是如何认识植物的,以作参考:大学里,我在图书馆借了本图集,把我所有不认识的全部记下来,趁着早上网速好,连续几天早起,把不认识的在网上一一查出来,没事时经常翻一翻,在公园看到不认识的立马拍下来,网上问问高手,已经认识的就多观察它们的样子,包括四季的样子,所以有的时候即使冬天看树形也能认识的很多,即使猜也差不多。
(咦?公园的这棵光溜溜树好奇怪,是什么啊,——等到春天发了芽,夏天开了花才知道,原来是紫薇啊,原来冬天它那个样子啊…… 那棵呢?)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吗?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哪怕一棵树,你可以每个季度看看它的变化。
植物配置篇:认识了植物,那么如何配置呢?植物配置没有唯一性,没有对错,一个只认识十种植物的人也能配,一个认识几百种植物的人也可能只用十种来配,但是,无论是懂和不懂,是效果定的。
以小区植配为例,试想你拿到一个小区的植配任务时你先想到的是什么?(场地的地形状况?怎样保证效果?景观设计的风格?有没有特殊限制?场地地域特点?建筑风格一层平面窗户位置等……)一个负责人的设计师是要各个方面都要考虑的,哪怕是一层住户从卧室向窗外看去的感受……要知道植物设计也是在解决问题,不光光是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