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 (4)(DOC)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年级班一、设计题目双闭环流量比值控制二、主要内容熟悉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获取电动阀支路的流量和变频器-磁力泵支路的流量曲线,利用实验建模法求出它们的数学模型。
根据比值控制,选择合适的双回路调节器控制规律,并在Matlab 上进行仿真。
最终在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平台上完成实际系统的调试,并说明两种方法的所得结果的差别。
三、具体要求1.从组成、工作原理上对工业型传感器、执行机构有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分析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从实验中获得各环节的特性曲线,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3.根据其数学模型,选择被控规律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4.在Matlab上进行仿真,调节控制器参数,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5.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在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平台上完成本控制系统线路连接和参数调试,得到最佳控制效果。
6.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调试结果的差异,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进度安排五、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课程设计报告。
六、总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目录一.设计任务分析…………………………………………………1.1 设计目的………………………………………………1.2 主要内容…………………………………………………1.3 设计要求………………………………………………二.总体方案设计…………………………………………………2.1 实验装置说明……………………………………………2.2 实验注意事项……………………………………………2.3 控制面板接线说明………………………………………三.控制方案设计…………………………………………………3.1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结构………………………………3.2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分析………………………四.单回路参数整定……………………………………………4.1 被控对象特性测试………………………………………4.2 电动阀传递函数测试……………………………………4.3 变频器/磁力泵传递函数测试……………………………4.4 matlab 仿真……………………………………………4.5 比值控制系统参数的整定………………………………五.课程设计体会…………………………………………………六.参考文献……………………………………………………摘要过程控制通常是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它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智能化流量测量仪设计1、前言 (3)1.1研究意义与目的 (3)1.2研究内容 (3)2、主体部分 (4)2.1系统总体设计 (4)2.1.1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4)2.1.2系统工作原理 (4)2.2元器件的选择 (5)2.2.1AT89S52单片机 (5)2.2.2电磁流量计 (6)2.2.3电动调节阀 (6)2.2.4 PCF8591 A/D、D/A转换器 (7)2.3硬件设计 (8)2.3.1 总体概述 (8)2.3.2 矩阵键盘 (9)2.3.3 电磁流量计电路 (9)2.4软件设计 (12)2.4.1总体设计 (12)2.4.2 主程序部分 (14)2.4.3子程序 (14)3、参考文献 (15)4、结束语 (15)1、前言1.1研究意义与目的在石油、化工等生产过程中,对管道内液体和气体的流量进行测量和控制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应用流量仪表测量流量值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极大的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力措施。
实际应用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是双流按比例控制的问题, 一旦比例失调, 就会影响生产, 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甚至引发事故, 例如啤酒厂要求原液与净水按固定比例混合, 造纸厂要求纸浆和水按固定比例混合等。
1.2研究内容本文介绍应用89S52单片机设计的流量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对流量进行检测,主要由流量传感器采集流量信息,然后经过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后传给单片机,单片机在软件系统的控制下,根据预先的设置、温度影响以及预期的控制要求,通过单片机的输出,进行D/A转化后来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度,实现对流量的精确控制。
其中,在硬件电路部分,采用AT89S52单片机构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主体部分。
通过PCF8591P将传感器采集的流量信号进行AD转换输入单片机,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同样通过PCF8591P进行DA转换来控制阀门的开度。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仪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3.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及仪表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操作和调试常见仪表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和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及仪表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和实施过程控制方案时,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因素。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常见仪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涵盖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介绍PID控制算法、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等,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和优化,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仪表操作、调试和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2周: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常见仪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2. 第3-4周: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3. 第5-6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4. 第7-8周: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5. 第9-10周:实践教学环节。
单回路测控仪说明书篇一:单回路数显控制仪说明书篇二:单回路控制系统参数整定课程设计报告( XX-- XX年度第2学期)名称:过程控制系统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第十七周成绩:日期:XX年6月23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方法; 2.掌握PID参数对控制品质影响规律; 3.运用相应软件开发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程序。
二、主要内容1.学习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 2.开发单回路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程序; 3.寻找不同PID参数对控制品质影响规律。
三、进度计划四、设计成果要求1.阐明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2.完整的、可运行的单回路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程序;3.验证整定的PID参数下的控制效果,给出控制曲线图,同时给出其它PID参数下的控制曲线图,总结不同PID参数对控制品质影响规律。
五、考核方式1.设计报告; 2.设计答辩。
二、设计(实验)正文1.学习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 1)经验法内容:经验法实际是一种试凑法,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参数整定法,该法在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经验法对系统的参数进行整定时,首先根据经验设置一组调节器参数,然后将系统投入闭环运行,待系统稳定后作阶跃扰动试验,观察调节过程;若调节过程不满足要求,则修改调节器参数,再作阶跃扰动试验,观察调节过程;反复上述试验,直到调节过程满意为止。
实验步骤:(1) 首先将调节器的积分时间Ti置最大,微分时间Td 置最小,根据经验设置比例带δ的数值,完成后将系统投入闭环运行,待系统稳定后作阶跃扰动试验,观察调节过程,若过渡过程有希望的衰减率则可,否则改变比例带δ的值,重复上述试验,直到满意为止;(2) 将调节器的积分时间Ti由最大调整到某一值,由于积分作用的引入导致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而应将比例带适当增大,一般为纯比例作用的1.2倍。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班级:本组成员:、2012年01月12日设计报告目录【1】内容一: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相关资料 (1),【2】内容二: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6)(1)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其主要内容 (6)(2)被控对象特性分析 (6)(3)控制系统控制结构原理图 (7)(4)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8)(5)一次仪表选型表 (10)(6)课程设计总结 (11)(7)参考文献 (12)..内容一: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相关资料一.液位控制系统中PID控制数字PID控制是在实验研究和生产过程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控制方法,在水箱控制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
常用的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是根据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c(t)构成偏差PID控制规律为:写成传递函数形式为:-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缩写形式:比例调节作用:是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了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
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积分调节作用:是使系统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因为有误差,积分调节就进行,直至无差,积分调节停止,积分调节输出一常值。
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与积分时间常数Ti,Ti越小,积分作用就越强。
反之Ti大则积分作用弱,加入积分调节可使系统稳定性下降,动态响应变慢。
积分作用常与另两种调节规律结合,组成PI调节器或PID调节器。
微分调节作用:微分作用反映系统偏差信号的变化率,具有预见性,能预见偏差变化的趋势,因此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在偏差还没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调节作用消除。
因此,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在微分时间选择合适情况下,可以减少超调,减少调节时间。
微分作用对噪声干扰有放大作用,因此过强的加微分调节,对系统抗干扰不利。
此外,微分反应的是变化率,而当输入没有变化时,微分作用输出为零。
中南大学《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液位控制系统设计指导老师王莉吴同茂设计者龚晓辉专业班级自动化09级05班02号设计日期2012年5月目录第一章过程控制仪表设计的目的意义 (1)1.1 设计目的 (1)1.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2)第二章液位控制系统实验控制设计与调试 (3)2.1 液位控制系统的工艺及控制要求 (3)2.2 液位系统控制实验方案设计 (5)2.3 系统调试与控制效果 (7)第三章火力发电气泡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8)3.1 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及控制要求 (8)3.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9)3.3 系统硬件设计 (11)3.4 系统软件设计 (14)第四章收获、体会和建议 (16)参考文献第一章过程控制仪表设计的目的意义1.1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一个工业过程控制对象进行仪表设计与选型,促进学生对仪表及其理论与设计的进一步认识。
其主要是设计工业生产过程经常遇到的压力、流量、液位及温度控制系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的巩固与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1.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设计对过程控制课程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主要的内容是通过对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典型工艺参数的测量方法、信号处理技术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测控对象参数检测方法、变送器的功能、测控通道技术、执行器和调节阀的功能、过程控制仪表的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进一步加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如下:1. 掌握变送器功能原理,能选择合理的变送器类型型号;2. 掌握执行器、调节阀的功能原理,能选择合理的器件类型型号;3. 掌握PID调节器的功能原理,完成相应的压力、流量、液位及温度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并画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和系统主要程序框图。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过程控制问题。
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关注过程控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方块图及其相互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学模型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以及串级、比值、前馈等复合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策略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和控制器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通过实例演示仿真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现6. 过程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仪表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的特性。
3. 让学生了解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原理,掌握各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仪表,进行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与仪表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性能指标、稳定性与可控性。
2. 仪表及传感器:仪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常见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的数学描述,传递函数与方框图。
4.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算法,参数整定方法,串、并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5. 过程参数检测与变送:检测原理,变送器的种类及特性,信号处理与传输。
6. 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组成,系统调试与优化。
1系统描述1.1概述喷雾干燥设备在1901年首次用于奶粉工业的生产,在20世纪20年代才正真用于奶粉工业的生产,20世纪40年代末才在我国开始使用。
最早的结构是属于压力箱式,物料的雾化为双流体式,动力消耗量大。
到1958年,轻工部在黑龙江推广畜力小型压力式喷雾干燥法生产奶粉,1955年哈尔滨松花江牛奶厂首次用离心喷雾的方法生产奶粉。
这两种形式都是平底结构,每工作一个班次人工出粉一次。
20世纪60年代中期,箱式压力干燥设备出现了锥底螺旋出粉器(搅龙)的结构形式。
第一台立式多喷头压力喷雾干燥设备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的出现是喷雾干燥设备的有效容积缩小近一半,而且不用搅龙,连续出粉。
20世纪80年代又生产了喷头立式压力喷雾干燥设备,它在奶粉工业中的应用是推动我国乳粉工业技术进步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促进我国奶粉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牛奶液体干燥的速度,质量,提高牛奶液体转变为成品的生产效率,需要一套稳、准、快的控制系统,因为喷雾干燥设备有可直接由溶液或悬浮体制得成分均匀的粉状产品的特殊优点,此课程设计要完成喷雾式奶粉干燥控制系统设计。
1.2控制任务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温度,通风量,液位流量等控制系统进行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分析,看是否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的要求,如若不能达到要求则必须对系统进行校正,利用合适的参数整定,使系统达到稳、准、快。
2系统建模本次设计以牛奶的干燥过程来设计干燥器。
由于牛奶属于胶体物质,激烈搅拌易固化,也不能用泵抽送,因而采用高位槽的办法。
浓缩的牛奶由高位槽流经过滤器A或B,滤去凝结块和其它杂质,并从干燥器顶部由喷嘴喷下。
有鼓风机将一部分空气送至干燥器,用蒸汽进行加热,并将与来自鼓风机的另一部分空气混合,经风管送往干燥器,由下向上吹,以便蒸发掉乳液中的水分,使之成为粉状物,并随湿空气一起由底部送出进行分离。
生产工艺对干燥后的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水分含量不能波动太大,因而,需要对干燥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辽宁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精馏塔塔内压力控制系统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止时间: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摘要精馏塔是石油、化学加工工业(CPI)中使用量最大、能耗最高、应用面极广的分离单元操作设备。
本设计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对塔内压力进行实时控制,采用PID算法的DTZ—2100控制器对HK-613系列通用型压力变送器采集到的塔内压力值进行处理,并将控制信号传递给ZXS型新系列气动薄膜角形单座调节阀,令其对冷却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塔内压力的控制。
精馏塔的控制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回收率最高,能耗最小,或使总收益最大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工厂成本、促进生产线的柔性化和集成化,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产品的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效的精馏塔控制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精馏塔;分离单元;PID算法目录第1章绪论研究背景及意义精馏是化工、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传质传热过程。
而石油化工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
精馏的目的是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挥发度,将各组分分离并达到规定的纯度要求。
精馏过程的实质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同一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汽分压不同,使液相中轻组分转移到气相,气相中的重组分转移到液相,实现组分的分离。
1.精馏过程的核心在于回流,而回流必须消耗大量能量。
(一)采用 MATLAB 仿真;所有仿真,都需要做出以下结果:( 1 ) 超调量( 2 ) 峰值时间( 3 ) 过渡过程时间(4) 余差( 5 ) 第一个波峰值( 6 ) 第二个波峰值( 7 ) 衰减比( 8 ) 衰减率( 9 ) 振荡频率( 10 ) 全部 P 、I 、 D 的参数( 11 ) PID 的模型(二)每人一个题目,自己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报告的格式如图论文格式一. 液氨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液氨蒸发器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 (s) = 1 ,G (s) = 1 e 一0.1s 01 (20s +1)(30s +1) 02 0.2s +1主、副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 (s) = 1 ,G (s) = 1 f 1 0.2s +1 f 2试分别采用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 分别进行控制方案设计,包括调节阀的选择、控制器参数整定,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2 ) 进行仿真实验,分别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包括一次扰动和二次扰动);( 3 ) 说明不同控制方案对系统的影响。
二.炉温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任务:某加热炉的数学模型为G(s) = e一150s ,试设计大时延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 仿真分析以下控制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PID 、微分先行、中间微分、Smith 预估、增益自适应预估;给出相应的闭环控制系统原理图;( 2 ) 在不同控制方式下进行仿真实验,比较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方案进行设计,包括调节阀的选择、控制器参数整定。
三.锅炉夹套与被加热介质的温度控制1.设计任务(可 2 人选此题)了解、熟悉锅炉夹套与内胆温度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的静态、动态特性,根据生产过程对控制系统所提出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实现温度的控制。
2.设计要求( 1 ) 从组成、工作原理上对工业型传感器、执行机构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前言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教学目的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工业生产实际,以仪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为核心,是学生初步了解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规范和设计步骤,并通过实践设计、绘图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掌握一定的工程设计技能,初步具备独立承接科研课题或工程设计的能力,受到一次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本次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主题为均热炉仪表检测控制系统,要求同学们选用DDZ-III型仪表,实现均热炉温度控制。
整个设计过程大概分为五部分。
首先,查阅资料,整理笔记,了解均热炉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求。
第二步,根据设计要求,初步设计均热炉温度检测控制系统,并绘制系统原则图。
第三步,按要求通过计算选择仪表类型,并绘制系统框图。
第四步,绘制系统接线图。
第五,撰写设计报告。
目录1.概述 (4)1.1均热炉的结构与生产工艺ﻩ41.2均热炉检测控制系统概述 (4)2.均热炉的生产工艺参数与检测控制系统分析ﻩ52.1均热炉工艺参数与检测控制系统分析 (5)2.2仪表选型 ...................................................................................... 62.3均热炉控制系统分析 . (7)2.3.1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系统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炉膛压力控制系统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换热器保护控制系统ﻩ72.3.4热风超温放散控制系统 (7)2.3.5煤气压力低限报警、切断控制 (8)3.空燃比控制用比值器比值系数的计算及气体流量的温差修正 (8)3.1空燃比控制用比值器比值系数的计算ﻩ83.2热风流量的温度压力修正及乘除器运算系数的计算ﻩ83.3煤气流量的压力修正及乘除器运算系数的计算 (8)4.结束语ﻩ95.参考文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指导教师评语………………………………………………………………………………..10ﻩﻩ1.概述初轧是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要求1. 设计题目:智能化液位测量仪设计2. 设计任务:利用压力传感器和可编程控制器设计智能液位测量仪1)采用压力传感器,硬件控制采用西门子300PLC2)写出压力测量过程,绘制压力测量仪组成框图3)设计系统硬件电路4)编制液位测量程序二.前言1.液位传感器的类型:1)静压式液位计:当变送器投入到被测液体中某一深度时,迎液面受到的压力P=,。
采用扩散硅或陶瓷敏感元件的压阻效应,将静压转成电信号。
转换成4-20mADC标准电流信号输出。
2)硅压阻式液位变送器:把与液位深度成正比的液体静压力测量出来,经过放大电路转换成标准电流电压信号输出,建立起输出电信号与液位深度的线性对比关系,实现对液体深度的测量。
3)磁致伸缩液位计:电子仓内产生起始脉冲,在波导丝中传输时,同时产生一沿波导丝方向前进的旋转磁场,当磁场与磁环或浮球中的永久磁场相遇时,产生磁致伸缩效应,使波导丝发生扭动,扭动被安装在电子仓内的拾能机构所感知并转换成相应的电流脉冲,通过电子电路计算出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即可精确测出被测的位移和液位。
4)超声波液位计:探头向被测介质表面发射超声波脉冲信号,超声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被测介质(障碍物)后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通过电子模块检测,通过专用软件加以处理,分析发射超声波和回波的时间差,结合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精确计算出超声波传播的路程,进而反映出液位。
5)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把一根涂有绝缘层的金属棒,插入装有导电介质的金属容器中,在金属棒和容器壁间形成电容,当被测介质物位变化时,传感器电容量发生相应变化,电容量的变体△Cx 转换成与物位成比例的直流标准信号。
6)浮球式液位传感器:当浮子随着液位(界面)上下浮动,浮子内永磁体的磁力作用于导管内的干簧管,使相应高度的干簧管闭合,得到正比于液位的电压信号,经转换器转换成4~20mA.DC的标准信号。
2.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液位的优点: 1)测量原理简单2)仪器设计简便3)所用器件熟悉4)元件数目少且便宜3.可编程控制器:PLC因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控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编程方便,易于使用,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设计、调试、施工的周期短,易于实现网络化,可完成三电一体化的优点,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的工业也控制装置。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反应器串级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设计部分学生:何嘉涛班级:2013电气7班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12月12日目录前言 (4)第一章连续槽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目的意义 (4)1.1 连续槽反应器简介 (4)1.2 目的及意义 (5)第二章连续槽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 (5)第三章总体设计方案 (6)3.1 方案比较 (6)3.1.1 简单控制系统 (6)3.1.2 串级控制系统 (7)3.2 方案选择 (8)第四章串级控制系统分析 (8)4.1 主回路设计 (8)4.2 副回路设计 (8)4.3 主、副调节器规律选择 (8)4.4 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确定 (9)第五章仪器仪表的选取及元器件清单 (9)5.1 温度的测量与变送器的选择 (9)5.2 调节器的选择 (10)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组成 (12)6.1控制系统仪表元件清单件清及配接 (13)6.2利用Matlab进行仿真 (13)串级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在工业过程中,温度是最常见的控制参数之一,反应器温度控制是典型的温度控制系统。
对温度的控制效果将影响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如果控制不当将损害工艺设备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反应器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连续槽反应器是化学生产的关键设备是一个具有大时滞、非线性和时变特性、扰动变化激烈且幅值大的复杂控制对象。
结合控制要求,通过分析工艺流程,本论文设计了串级PID分程控制方案。
方案选定后,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选择。
硬件上选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 PLC,并用相应的STEP7软件编程。
然后采用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三维力控组态软件设计监控画面并利用Matlab7.0对系统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温度,反应器,串级PID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ntrol parameters,reacto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s a typical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The temperature control effect will influenc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ty,if it is not controlled properly,process equipment will be damaged,even personal safety will be threatened.Thus the reactor temperature control is essential.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is the key equipment in chemical production,it is a complicated control object with a large time delay, nonlinearity,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rastic changes and large amplitude disturbance. Combined with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election are done following the selection of control scheme.As to hardware, the S7-200 PLC of Siemens is chose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STEP7 is chosen for programming.Then Force Control of Beijing Three-dimensional Force Control Company ischosen to make the supervision picture.Matlab7.0 work for the simulation.Keywords: temperature,reactor, cascade PID前言——串级控制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过程工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相应的系统安全问题,管理与控制一体化问题等,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满足这些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仅靠简单控制系统是不行的,需要引入更为复杂、更为先进的控制系统,由此串级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炉温的单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温度是工业对象中一种重要的参数,特别在冶金、化工、机械各类工业中,广泛使用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和反应炉等。
由于炉子的种类不同,因此所采用的加热方法及燃料也不同,如煤气、天然气、油和电等。
但是就其控制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来说,基本上属于一阶纯滞后环节,因而在控制算法上亦基本相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生活和工业中已经广泛的使用温度控制,而现代化炉温控制已经开始自动化PID控制时代了。
控制炉温恒定是满足生产、提高效率和节能减耗的关键技术,其具有很多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使得加热时间大大降低,不短提高能源的利用,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的确保加热炉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炉温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基于PID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比例;积分;微分;炉温控制目录摘要 (I)一、概述 (1)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2.1 设计任务 (2)2.2 设计要求 (2)三、理论设计 (3)3.1方案论证 (3)3.2 系统设计 (3)3.3炉温控制系统硬件工作原理 (6)3.3.1前向通道工作过程 (6)3.3.2 反馈通道工作过程 (6)四、系统设计 (7)4.1 PID算法设计 (7)4.2软件设计 (9)4.2.1 画面的制作 (9)4.2.2 建立数据词典 (10)4.2.3 建立动画连接 (11)五、调试过程与结果 (12)5.1 调解P参数 (12)5.2 调节I参数 (13)5.3 调节D参数 (14)5.4 综合调试P、I、D三个参数 (15)六、实验中所用仪器设备清单 (16)七、收获与体会 (20)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加工过程,热处理中温度的控制精度和控制规律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热处理工艺的好坏。
电阻炉是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多的加热设备,研究电阻炉温度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目录一、设计目的 2二、设计要求 3三、实现过程3 1、 系统概述 (3)1.1加热炉 (3)1.2加热炉工艺过程 ...................................................... 4 13控制参数的选择及控制燃烧方案的确定 . (5)1.4加热炉的工艺结构及其设备组成 (6)1.5生产线的特点 ........................................................ 6 2、 设计与分析 .. (7)2.1加热炉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 (7)2.2燃烧控制系统及仿真 (7)四、总结 11五、附录 12六、参考文献12 一、设计目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学习,对过程控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 解。
然而仅仅在理论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所学的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 惟独这样才干真正的对过程控制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具体生产工业过程控制系 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同时也对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惟独 弄清晰生产工艺对控制的具体要求,才干去设计一个过程控制系统。
同时:1、 提高对所学自动化仪表和过程控制的原理、结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融会贯通。
2、针对一个小型课题的设计开辟,培养查阅参考书籍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量,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髙其综合素质,获得初级工程应用经验,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建立基础。
二、设计要求燃烧量对蒸汽母线压力:G(s)= —?——r+ 100^+11、査阅资料,深入掌握钢铁工业过程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要求,绘制出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图。
2、设计控制方案。
(1)根据燃烧对象特性及控制要求,完成燃烧量的选择、执行器、变送器的选择、控制仪表选择等方案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课设小组:第四小组目录摘要 (1)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说明 (2)1.1课程设计题目 (2)1.2 课程设计内容 (3)1.2.1 设计前期工作 (3)1.2.2 设计工作 (4)第二章设计过程 (4)2.1符号介绍 (4)2.2水箱液位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6)2.3压力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2.4串级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第三章压力P2 定值调节 (8)3.1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原理图 (8)3.2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8)第四章水箱液位L1定值调节 (9)4.1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9)4.2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9)第五章锅炉流动水温度T1调节串级出水流量F2调节的流程图 (10)5.1串级控制系统原理图 (10)5.2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11)第六章控制仪表的选型 (12)6.1 仪表选型表 (12)6.2现场仪表说明 (13)6.3 DCS I/O点位号、注释、量程、单位、报警限及配电设置表 (14)第七章控制回路方框图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6)摘要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际题目、控制方案的选择、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已学的有关过程控制和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工程性设计步骤,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过程控制设计 DCS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说明1.1课程设计题目:附图为某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P&ID图,该图为一示意图,并不完全符合规范。
根据该图,请完成以下任务:不完全符合规范的P&ID图1、指出该图不符合“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HG/T20637.2)”的地方。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步进式加热炉系统控制 2013 年 12 月至2014 年 1 月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仪 1041学生姓名:袁恺指导老师:聂建华任务:小组任务我负责的是炉温控制设计这方面的内容。
在生产工艺中,炉温的控制分为三段、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每段的作用不同,上下限温度也不同。
工业上要求步进式加热炉预热段温度为750℃~1100℃;加热段的温度为1250℃~1300℃;均热段的温度为1150℃~1250℃。
在炉温的控制方案中选择双交叉限幅控制控制方案。
当系统中的炉膛温度降低时,被高选器选中,它直接改变空气流量控制器的给定值,命令空气量增加。
然后由于空气增加,使其变送器输出增加,同时燃料增加。
这一过程保证在增加燃料且前,先加大空气量,使燃烧完全。
当系统中的炉膛温度升高时,温度控制器输出减少,因而它被低选器选中,作为燃料流量控制器的给定值而命令燃料降量。
燃料量降低,经变送器的测量信号被高选器选中,作为空气流量控制器的给定值,命令空气降量。
这样就实现了提量时先提空气量,后提燃料量,降量时先降燃料量,后降空气量的逻辑要求。
在现实中,还需要考虑到的是燃烧过程的烟气含氧量控制,这是为了实现最优控制的比较好的选择。
烟气的成分主要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未燃烧烃(有时会有氮气,氮气主要是用来“清洗”锅炉,保证炉内在加热时杂志气体尽可能少)通过氧化锆等氧气测量仪器可分析氧气氧含量。
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可计算出使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氧量,从而可得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Qt,但是实际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为Qp,要是超过理论计算的量,就要有一定的过剩空气,理论上应控制在8%~15%的过剩空气量最为优秀。
目录一、步进式加热炉工艺流程及控制简介 (4)二、PLC系统硬件选型与系统连接 (8)三、煤气/空气流量控制、加热炉的炉温控制、炉压控制技术方案3.1煤气/空气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14)3.2炉温的控制系统设计 (15)3.3炉膛压力的控制系统设计 (17)四、步进式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18)4.1 软件系统介绍4.2 步进式加热炉控制系统的监控显示画面4.3 系统流程图五、附录 (23)附录A附录B一、步进式加热炉工艺流程⒈步进式加热炉简介⑴步进式加热炉步进式加热炉是一种靠炉底或水冷金属梁的上升、前进、下降、后退的动作把料坯一步一步地移送前进的连续加热炉。
炉子有固定炉底和步进炉底,或者有固定梁和步进梁。
前者叫做步进底式炉,后者叫做步进梁式炉。
轧钢用加热炉的步进梁通常由水冷管组成。
步进梁式炉可对料坯实现上下双面加热。
⑵步进式加热炉特点和推送式连续加热炉相比,步进式加热炉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加热各种形状相比的料坯,特别适合推送式炉不便加热的大板坯和异型坯。
2.生产能力大,炉底强度可以达到800-100kg/m2 h,与推送式炉相比,加热等量的料坯,炉子长度可以缩短10%-15%。
3.炉子长度不受推送比的限制,不会产生拱料、粘连现象。
4.炉子的灵活性大,在炉长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料坯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改变炉内料块的数目,适应产量变化的需要。
而且步进周期也是可调的,如果加大每一周期前进的步距,就意味着料坯在炉内的时间缩短,从而可以适应不同金属加热要求。
5.单面加热的步进式炉没有水管黑印,不需要均热床。
两面加热的情况比较复杂,对黑印的影响要看水管绝热良好与否而定。
6.由于坯料不在炉底滑道上滑动,料坯的下面不会有划痕。
推送式炉由于推力震动,使滑道及绝热材料经常损坏,而步进式炉不需要这些维修费用。
7.轧机故障或停轧时,能踏步或将物料退出炉膛,以免料坯长期停留炉内造成氧化和脱碳。
8.可以准确计算和控制加热时间,便于实现过程自动化。
步进式加热炉存在的缺点:和同样生产能力的推送式炉相比,造价高15%-20%;其次步进式炉(两面加热的)炉底支撑水管较多,水耗量和热耗量超过同样生产能力的推送式炉。
经数据表明,在同样小时产量下,步进式炉的热耗量比推送式炉高160KJ。
⒉步进式加热炉的结构⑴步进式加热炉结构图图(1)(2)炉底结构:从炉子结构看,步进式加热炉分为上加热步进式炉、上下加热步进式炉、双步进梁步进式炉等。
上加热炉只有上部有加热装置,固定梁和移动梁是耐热金属制作的,固定炉底是耐或材料砌筑的。
这种炉子几乎没有水冷结构,所以热耗较低,只能单面加热,用于较薄钢坯的加热。
与推进式加热炉一样,为了满足加大钢坯的需要,步进式加热炉也发展了以下的加热方式,出现了上下加热的步进式加热炉。
结构图如图(2).此炉底是架空的,可以实现双面加热,钢坯没有紧靠在一起,也可以看成是四面受热。
下加热一般只能用侧烧,上加热可以用轴向端烧嘴,也可以用侧烧嘴或炉顶端烧嘴供热。
考虑到轴向烧嘴火焰沿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和各段温度的控制,某些大型步进式炉有明显的炉顶压下,而下加热段设有端墙,以免各段温度之间相互干扰。
因此这样的步进式炉子长度温度调节有更大的灵活性。
如果炉子宽度较大,火焰长度又较短时,可以在炉顶上安装平焰烧嘴。
(3)传动机构:步进式加热炉的传动机构分为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液压传动方式。
此种传动方式运行稳定、结构简单、运行速度的控制比较准确,占地面积小、设备质量小、比机械传动有明显的优点。
由于步进式炉很长,上下两面温度差过大,线膨胀的不同会造成大量的弯曲和隆起。
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一些炉子将大梁分成若干段,各段间留有一定的膨胀间隙,变形虽不能避免,但弯曲的程度大为减轻,不致影响炉子正常工作。
(4)密封结构:为了保证步进梁正常无阻碍的运动,在活动梁和移动梁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对步进梁来说则在梁支撑穿过炉底部分有保证它运动的足够大的开孔。
这些缝隙或开孔的存在虽然是必要的,但也容易吸入冷风,影响加热质量和降低燃料利用率,也可能造成炉气外逸,危害炉底下部设备,对轧钢用步进炉则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目前有滑板式密封和水封两种密封形式,前者密封较差,水封密封较好。
图(2) 步进式加热炉炉底结构⒊步进式加热炉工艺流程一般情况下,加热炉沿炉膛长度方向分为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进料端为预热段,炉气温度较低,其作用在于充分利用炉气热量,给进炉板坯预热到一定温度,以提高炉子的热效率。
加热段为主要供热段,炉气温度较高,以利于实现板坯的快速加热,保证板坯加热到要求的目标温度。
均热段位于出料端,炉气温度与金属料温度差别很小,保证出炉料坯的断面温度均匀。
一般用于加热小断面料坯的炉子只有预热段和加热段。
钢坯加热是热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其生产过程如下:对于步进式加热炉,钢坯的移动是通过固定梁和移动梁的周期运动来实现的。
钢坯位于固定梁上,移动梁反复地进行上升、前进、下降、后退的矩形运动,移动梁的每一个循环运动带动钢坯在炉前进一步,而且保证钢坯没有任何滑动。
传动机构的上下运动和前后运动分别是由独立的机构完成的。
步进梁的进后运动多采用油压传动方式,上下运动可以采用油压传动也可以采用电动方式。
钢坯被送到加热炉外的上料辊道上,经过测长后,从装料炉门进入炉内,然后在炉内悬臂辊道上进行对中定位,通过移动梁步进机械的周期运动,一步步地前进。
当钢坯被输送到出炉位置,且已达到所要求的出炉温度,当接到允许出钢信号时,钢坯加热结束,由出料悬臂辊道从出料炉门送出,送往轧机进行轧制。
步进行程如图(3)固定梁水平面321 4下降上升固定梁移动梁图(3)步进结构图(4)二、PLC系统硬件选型与系统连接2.1 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担负着整个控制系统的“指挥”工作,正确地选用控制器,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整个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
该控制系统包含流量、温度和压力三种控制器,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2.1.1 控制规律的选择控制器主要有三种控制规律:比例控制规律、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分别简写为P、PI和PID。
比例控制规律(P)的特点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偏差)成比例,即阀门的开度变化与偏差变化有对应关系。
它能较快地克服扰动的影响,过渡过程时间短。
但是,纯比例控制器在过渡过程结束后仍然存在余差,而且负荷变化越大,余差也越大。
只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比例控制器。
比例控制规律是最基本的控制规律,它既可以单独采用,又可以与其他控制规律结合在一起用,具有结构简单,整定方便的优点。
比例控制器适用于调节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控制要求不高、被控变量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有余差的场合。
例如,一般的精馏塔塔底液面、贮槽液面、冷凝器液面和次要的蒸汽压力控制系统,均可采用比例控制器。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的特点是:控制器的输出不仅与偏差的大小成比例,而且与偏差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具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比例积分控制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规律。
它适用于调节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被控变量又不允许有余差的场合。
例如,流量控制系统、管道压力控制系统和某些要求严格的液位控制系统普遍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的特点是:在增加了微分作用后,控制器的输出不仅与偏差的大小和存在的时间有关,而且还与偏差的变化速度成比例,这就可以对系统小的容量滞后起到超前补偿作用,并且对积分作用造成的系统不稳定性也有所改善。
把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D控制器,又称三作用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综合了多种控制规律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控制规律。
适合于调节通道时间或容量滞后较大、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目前用较多的是温度控制系统。
根据工艺的要求和控制规律的特点,从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看,主环是一个定值系统,主控制器起着定值控制作用。
温度是主变量,为了主变量的稳定,主控制器必须具有积分作用,它的控制通道时间或容量滞后较大、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主变量的控制精度,故温度控制器应选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
然而副环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给定值随主控制器输出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能快速、精确地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而变化,副控器最好不带积分作用,因为积分作用会使跟踪变得缓慢,当选流量作为副参数时,为保稳定,P较大,可引入积分,即采用PI,以增强控制作用;副控制器的微分作用也是不需要的,因为当副控制器有微分作用时,一旦主控制器的输出稍有变化,控制阀就将大幅度地变化,这对控制也是不利的。
只有当副对象容量滞后较大时,可适当加一点微分作用。
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的流量控制器即副控制器需要采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
在比值控制系统中流量的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被控变量又不允许有余差,所以流量控制器应选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