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危害告知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1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辐射类)
本卡旨在提醒员工在辐射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辐射是一种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请员工务必认真阅读并遵守以下规定,以确保个人的健康与安全。
辐射类职业病危害告知
1. 工作环境中存在辐射源,可能对人体产生损害和危害。
2. 辐射可导致DNA损伤、细胞突变和致突变细胞的增殖。
3. 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中,可能加大患癌症和其他严重疾病的风险。
4. 所有员工在进行与辐射相关的工作之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获得授权。
5. 员工应定期参与辐射监测和健康检查。
辐射类职业病防护要求
1. 在辐射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应全程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人防
护装备。
2. 在工作场所必须建立合适的防护措施和指示牌,确保员工得
到正确的防护。
3. 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避免辐射泄露及暴露。
4. 工作完成后,员工应正确使用辐射防护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5. 岗位轮换和工作间隔应定期进行,以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紧急应对措施
1. 如发生辐射事故或异常情况,员工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按照应
急处理程序执行。
2. 如发生辐射泄露,员工应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报告相关领导。
以上规定是为了保障员工在辐射环境中的职业安全和健康,违
反者将面临相应的纪律处分。
> 注意:此文档并不能覆盖所有辐射类职业病危害和防护要求,请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安全指导和培训。
危害信息告知制度模版一、制度背景和目的危害信息告知制度是为了加强企业对风险和危害的识别、评估和告知,保护员工、客户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并应向相关合作伙伴、客户和公众进行告知。
三、危害信息的识别和评估1. 公司应设立相关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对企业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化学物质、噪音、电磁辐射等物理性危害以及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
2. 部门或委员会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编制危害信息告知报告。
3. 危害信息告知报告应包括危害的名称、特征、可能引发的影响、人员暴露的途径和可能的防范措施。
四、危害信息的告知和宣传1. 公司应将危害信息告知报告以书面形式进行内部告知,确保所有员工了解相关危害信息以及可能的防范措施。
2. 公司应制定危害信息告知宣传计划,并定期向员工进行宣传教育。
宣传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举办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告示等。
3. 公司应向合作伙伴、客户和公众进行危害信息的告知。
可以通过合同、产品说明书、网站等途径告知相关危害信息,并提供相关的防范建议。
五、员工参与和举报机制1. 公司应建立员工参与危害信息告知制度的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识别和评估危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公司应建立员工举报机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对举报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
六、监督和评估1. 公司应建立危害信息告知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自查,并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和评估。
2. 公司应及时整改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七、违反本制度的处理1. 对于故意隐瞒危害信息、虚假告知或其他违反本制度行为的员工,公司可以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2. 如危害信息导致事故发生,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由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制度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
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
”的温馨提示标语。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____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___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___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4、应当尽量以胸部___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5、实施放射____物给药和___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____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
四、设备维修保养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
某公司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范文1、危害告知的目的及意义为了维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本公司特制定了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在于向全体员工清晰明确地告知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通过危害告知制度的落实,员工将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危险性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能够科学判断和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职业危害告知的内容根据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我们需要向员工告知以下职业危害因素:2.1 物理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光线、温度、湿度、辐射、振动等。
噪音对听力的损害、光线对眼睛的刺激、高温和低温对身体的不适以及湿度、辐射和振动等因素都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这些物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2.2 化学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品、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粉尘、气体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员工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部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
2.3 生物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昆虫、动物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传播疾病、引起过敏等。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被生物因素侵害。
2.4 心理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等。
这些心理因素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工作中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合理应对工作压力,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3、危害告知的方式和周期为了确保危害告知制度的有效性,我们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危害告知:3.1 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时,将由公司负责人或专门的安全员对职业危害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告知。
同时,为新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进行正确使用的培训。
放射性风险警示与告知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放射性风险警示与告知制度。
放射性风险是指与放射性物质接触可能造成的潜在健康威胁。
为了保护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放射性风险警示与告知制度非常必要。
放射性风险警示放射性风险警示是指在与放射性物质有关的场所或活动中,通过标识、标志等方式提醒人们注意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该警示旨在增强人们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并引导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减少暴露风险。
放射性风险警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明确标识:在相关场所或活动中,应明确标识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及相关风险。
2. 易于理解:警示标志应采用易于理解的图案、文字或符号,以便人们快速理解并遵守警示。
3. 全面覆盖:放射性风险警示应涵盖所有与放射性物质接触相关的场所和活动。
4. 更新维护:警示标志应定期检查并更新,确保其可读性和有效性。
放射性风险告知放射性风险告知是指提供相关信息和知情权,使人们了解与放射性物质接触相关的风险情况。
放射性风险告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特征:明确具体的放射性风险特征,包括辐射类型、辐射源的性质和剂量等。
2. 风险评估:提供相关的风险评估信息,包括长期和短期暴露风险的潜在影响。
3. 防护建议:给出适当的防护建议和措施,以减少暴露风险和保护人体健康。
4. 安全措施:详细说明相关场所或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放射性风险告知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通知:对可能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应全面告知相关风险和防护措施。
2. 及时更新:风险告知应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进行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多渠道传播:采用多种途径传播放射性风险告知信息,包括口头通知、书面通知、宣传材料等。
结论放射性风险警示与告知制度是确保公众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明确警示和告知内容,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行动。
我们应积极推行这一制度,促进放射性物质相关活动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某热电公司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范文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特制定本制度,警示并告知公司全体员工有关职业病危害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并加强职业病预防工作,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病危害警示1、煤粉灰尘危害:煤粉灰尘包含大量有害物质,吸入后容易引起职业病。
主要影响呼吸系统,造成矽肺病、煤矽肺、尘肺等职业病。
呼吸系统受损后,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工伤事故。
2、高温危害: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引起中暑、热衰竭等疾病。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
3、噪音危害: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造成听力下降,产生噪音性聋。
4、化学物品危害:长期接触化学物品,如酸碱溶液、有机溶剂等,会造成皮肤损伤、呼吸系统疾病等。
5、电离辐射危害: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会引发辐射病变,严重时可能诱发癌症。
6、物理因素危害:长期暴露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环境中,可能受到摔伤、碰撞伤等物理伤害。
二、职业病危害告知1、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了解公司各项职业病防护制度和要求,遵守并执行。
3、了解自己工作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4、遵守职业病防护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
5、严禁私自调整或移动防护设施设备,使用时应按照要求正确使用。
6、确保工作环境卫生,控制和清除可能引发职业病的污染源,保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
7、对于发现、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应及时清理,避免产生污染。
8、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在高空、密闭空间、高温等危险环境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定期接受职业病体检,如发现有职业病症状或患病,应配合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10、礼貌待人,关心同事的职业病防护,相互提醒和帮助。
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煤粉灰尘危害防护措施:(1) 建立完善的煤粉灰尘防护设施,如防尘隔离罩、防护网等。
辐射伤害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辐射伤害防护管理工作,保护员工健康安全,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辐射作业单位及工作人员。
三、辐射防护措施1. 辐射作业单位应制定辐射防护措施方案,并加强对员工的辐射防护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 辐射作业单位应设置辐射安全警示标识,指示工作区域辐射危险区域,并设立照射区域限制线,确保只有经过相关培训并佩戴防护装备的人员才可以接近辐射源。
3. 使用辐射源的作业单位应定期进行辐射源辐射量监测,确保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
如发现超过安全范围的辐射量,应立即停止作业,排除故障并进行必要的辐射源清除和修复。
4. 辐射源放置在固定地点的需要进行辐射场周围的辐射防护设计和辐射场周围环境的辐射防护管理,确保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在国家限量标准要求内。
四、辐射监测管理1. 辐射作业单位应配备专业的辐射监测设备,并委派专业人员负责辐射监测工作,对辐射源、工作场所和员工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2. 辐射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汇总,报告给有关部门,并保存相关资料备查。
3. 发现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超出安全范围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五、辐射事故应急预案1. 各辐射作业单位应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辐射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程序,包括迅速撤离现场,紧急救护和通知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救援。
2.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员工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置辐射事故。
3.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及时更新,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六、辐射伤害防护培训1. 所有从事辐射作业的员工,应接受相应的辐射伤害防护培训,并进行定期的复训。
2. 培训内容包括辐射工作原理,辐射危害及防范措施,辐射监测技术,应急预案等,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 定期组织辐射伤害防护知识考核,对未通过考核的员工进行再次培训,并建立档案记录,以便日后查询。
放射科健康宣传及辐射告知(精选5篇)第一篇:放射科健康宣传及辐射告知放射科健康宣传知识2017年第一季度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会不同。
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对人体没有危害。
高于4000毫西弗时,对人体是致命的。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人们用西弗作为国际单位,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
对于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触辐射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微西弗—2000微西弗。
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西弗辐射。
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0.5~1 毫希弗。
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20毫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可能会致死。
当短时辐射物质摄取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如果这个数字超过100,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00毫西弗—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在血样中白细胞数在减少。
1000—2000毫西弗时,辐射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
2000—4000毫西弗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
放射科健康宣传知识2017年第二季度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放射检查?1、孕妇尤其是早孕者;2、婴幼儿;3、危重病人,如严重心、肺功能衰竭、休克等;4、躁动、不合作的病人;5、碘剂过敏、多种药物过敏、哮喘史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做CT增强或X线碘剂造影检查;6、身体内有金属物如心脏起搏器、幽闭恐惧症患者,不宜做MRI 检查。
未列入上述情况者,可咨询放射科医师。
放射科健康宣传知识2017年第三季度X线小知识:自伦琴于1896年发现X线以来,X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角落。
就医时经常遇到X线检查,如透视、摄片、消化道造影等等。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
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
”的温馨提示标语。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___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___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4、应当尽量以胸部___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5、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___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____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
四、设备维修保养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
放射辐射危害告知制度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对受检患者告知一下情况,并在明显位置张贴。
1、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潜在危害;
2、非特殊需要,受孕8—15周的孕妇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其他孕期的孕妇、婴幼儿、少年儿童慎检;
3、要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时,才用放射线检查;
4、检查时,每次只容许1人进入机房,并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5、不得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6、尽量要求医生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7、有权拒绝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XX医院电离辐射危害告知制度
一、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接受介入手术患者和受检查者进行医疗
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
二、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
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告知患者和受检者电离辐射危害后,才
能让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放射诊疗检查。
四、对放射诊疗场所应当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提示患者和受检
者此处存在电离辐射。
五、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
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并详细解释电离射的危害性。
放射科健康宣传知识2017年第一季度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会不同。
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对人体没有危害。
高于4000毫西弗时,对人体是致命的。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人们用西弗作为国际单位,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
对于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触辐射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微西弗—2000微西弗。
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西弗辐射。
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0.5~1毫希弗。
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20毫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可能会致死。
当短时辐射物质摄取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如果这个数字超过100,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00毫西弗—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在血样中白细胞数在减少。
1000—2000毫西弗时,辐射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
2000—4000毫西弗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
放射科健康宣传知识2017年第二季度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放射检查?1、孕妇尤其是早孕者;2、婴幼儿;3、危重病人,如严重心、肺功能衰竭、休克等;4、躁动、不合作的病人;5、碘剂过敏、多种药物过敏、哮喘史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做CT增强或X线碘剂造影检查;6、身体内有金属物如心脏起搏器、幽闭恐惧症患者,不宜做MRI检查。
未列入上述情况者,可咨询放射科医师。
放射科健康宣传知识2017年第三季度X线小知识:自伦琴于1896年发现X线以来,X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角落。
就医时经常遇到X线检查,如透视、摄片、消化道造影等等。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以光速沿直线前进,其波长范围为0.0006~50nm,比可见光的波长短得多,肉眼看不见。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辐射、噪声)
本告知书旨在向所有从事可能暴露于辐射和噪声的职工提供相
关危害信息,以保障您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且按照相关指导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辐射危害告知
辐射类型及来源
-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
-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微波等。
辐射带来的健康危害
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以下健康影响:
- 短期影响:如发红、烧伤等皮肤问题。
- 长期影响:如白血病、皮肤癌等严重疾病。
预防辐射危害的措施
- 在进入辐射区域前,请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和防护眼镜。
- 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旁。
- 遵守工作场所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噪声危害告知
噪声来源及强度
噪声常见来源包括:
- 机械设备:如机床、发动机等。
- 建筑施工:如钻孔、爆破等。
噪声强度以分贝(dB)为单位,超过85dB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噪声带来的健康危害
噪声可能对人体产生以下健康影响:
- 临时听力下降。
- 慢性听力受损。
- 疲劳和精神压力增加。
- 睡眠障碍和集中力下降。
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
- 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 使用隔音设备或隔音屏障来降低噪声。
- 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操作流程执行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简要说明,请遵循工作场所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自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
此致
工作单位人事部门。
放射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受检者及公众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机构为放射工作人员等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和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受检者及公众获得职业健康保护的权益。
二、岗前告知1、医疗机构与新老放射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放射工作人员签订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规章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放射工作人员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应做好相应的合同变更。
三、现场告知1、放射工作场所醒目处(机房大门)应张贴“当心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2、放射工作场所醒目处(机房大门)应张贴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内容为3、机房大门上方应设置工作状况指示灯和警示语句,工作状况指示为“工作中”,警示语句为“射线有害,灯亮勿入”;并设置公告栏,内容应包含:医疗机构执业答应证、放射诊疗答应证、放射防护检测敷陈等。
4、受检者必须在指定地点顺次排队候诊,不要随意走动,更不成在机房门口逗留张望;5、检查时只能有一名受检者进入机房,其他受检者及陪检者不得在机房停留,以免接受不必要的照射;6、如果受检者在医学上认为必须有人扶持,经医师同意可由一名扶持职员陪检,但该扶持职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7、受检人员应接受使用医生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以便在照射过程,对性腺或其他非照射部位实施屏蔽防护;8、孕妇受辐射照射,大概影响胎儿发育,如您发现自己已经怀孕或育龄妇女,请务必事先告诉医师。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本企业特制定了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该制度旨在告知职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并提供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事故和健康损害。
请各位职工认真阅读本制度,并按要求进行操作。
二、职业危害种类及防护措施1. 噪音危害噪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
为了防止噪音对职工造成伤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在噪音源头采取降噪措施,如隔音设备、降噪耳罩等;- 严格控制噪音暴露时间,确保职工的噪音暴露时间不超过规定标准;-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2. 化学危害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类有毒有害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可能对职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严格执行化学品管理制度,确保各类化学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和标识;-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建立及时通报制度,确保职工能够及时了解化学品的危害性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3. 粉尘危害工作中产生的粉尘可能对职工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粉尘滞留;-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 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防止粉尘积聚。
4. 疲劳危害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职工出现疲劳,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为了预防疲劳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职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提供必要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职工的工作负担;- 提倡职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减轻工作压力。
5. 电离辐射危害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源,这些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在辐射源附近设置防护设施,如铅墙、防护玻璃等;- 为职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护目镜等;- 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长时间接触辐射源。
危害信息告知制度范文是指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必须向相关部门、群体或个人告知可能产生的危害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预防、防护和应急措施的制度。
危害信息包括可能给公众、环境、周边地区或个人带来的潜在危害和风险,如工厂生产的有害气体、化工企业的有毒物质、核电站的辐射等。
通过告知危害信息,可以增强公众对潜在危害的认知,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潜在的损害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危害信息告知制度的实施可以促使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控制,强化预防和应急意识,加强设备、技术等的安全性能和保障措施。
同时,也可以增加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企业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
危害信息告知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保护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然而,要保证危害信息的告知工作的公正、透明和及时性,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审核、发布和反馈机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危害信息告知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维权权益,我公司制定了本危害信息告知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员工。
第三条危害信息是指与工作岗位或职业活动有关的,可能对员工产生危害的各种情况、因素、要求、规定等。
第四条员工是指受雇于本公司,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公司要求进行工作的个人。
第二章告知责任第五条公司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危害信息负有告知责任。
第六条公司应当在员工岗位培训、入职培训、岗位变更培训等场合,向员工告知相关危害信息。
第七条公司应当通过正式文件、内部公告、通知、培训等方式,向员工全面、准确地告知危害信息。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害信息告知的记录、档案,并确保其真实、完整、及时。
第三章员工知情权第九条员工有权获得与自身工作、岗位相关的危害信息,并且有权了解危害信息的详细内容、影响范围、防护措施等。
一、总则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辐射危害,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医院设立辐射防护管理部门,负责全院辐射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科室设立辐射防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辐射防护工作的实施和监督。
3. 定期对辐射防护工作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放射诊疗前的告知1. 医院在为患者进行放射诊疗前,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告知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及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
2. 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充分告知其辐射风险,并在必要时提供替代检查方法。
四、辐射防护措施1. 医院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辐射防护设备,包括防护屏、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2. 放射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接受到最低限度的辐射。
3. 对于接受放射诊疗的患者,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辐射剂量。
(2)在放射诊疗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暴露在辐射区域的时间。
(3)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4. 医院应定期对辐射防护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五、辐射监测与报告1. 医院应定期对放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防护效果。
2. 发现辐射超标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医院应将辐射监测结果纳入病历,为患者提供参考。
六、应急预案1. 医院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处理措施等内容。
2. 发生辐射事故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减轻辐射危害。
七、责任与奖惩1. 医院应明确各科室、各部门在辐射防护工作中的职责,加强监督检查。
2. 对在辐射防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辐射防护规定、造成辐射危害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电离辐射危害告知制度
1、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潜在危害,但是危害发生的概率与程度与接受辐射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放射检查对人体无明显的危害。
2、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检查方法时才用放射线检查;非特殊需要,受孕后的孕妇不应该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婴幼儿、儿童应慎检。
3、如果已怀孕,请如实告诉医师,医师将考虑是否进行放射性检查。
4、检查时请逐个进入机房,不要在机房内或靠近机房门口等待。
5、请妥善保存您的胶片,以方便下次或转院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