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HC00多谐振荡器电路图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多谐振动器电路原理图多谐振动器:运用深度正反响,经过阻容耦合使两个电子器材替换导通与截止,然后自激起作方波输出的振动器。
常用作方波发作器。
多谐振动器是一种能发作矩形波的自激振动器,也称矩形波发作器。
多谐指矩形波中除了基波成格外,还富含丰盛的高次谐波成分。
多谐振动器没有稳态,只需两个暂稳态。
在作业时,电路的状况在这两个暂稳态之间主动地替换改换,由此发作矩形波脉冲信号,常用作脉冲信号源及时序电路中的时钟信号。
多谐振动器无需外加触发信号,就能周期性地主动翻转,发作幅值和宽度必定的矩形脉冲,因此又称之为无稳态电路。
它可由分立元件、集成运放以及门电路构成。
用奇数个与非门首尾相接,便构成底子环形多谐振动器。
图Z1618即为3个与非门构成的底子环形振动器。
设uO为高电平,它反响到G1门的输入端,经G1推延tpd (tpd为门电路的均匀传输时刻)后发作一个负跳变uO1;再经G2推延后发作一个正跳变uO2;终究,经G3推延tpd使uO为负电平。
这个负电平反响到G1门的输入端,推延后3tpd又使uO为正。
如此往复,构成振动。
电路各点波形见图Z1619。
该振动器的振动周期T=2;x;3tpd=6tpd。
上述电路的振动频率难予调整,运用中,更多选用图Z1620所示的RC环形多谐振动器。
为了便于叙说,假定uO为高电平,所以uO1为低电平,uO2为高电平。
因为C上电压不能骤变,所以,此刻M点电位uM同uO1,G3输入端为低电平,uO仍坚持高电平不变,此刻uO2高于uO1,C开端充电,电压极性上正下负,uM逐步添加。
当uM到达门电路的开门电平后,G3门转为注册,uO变为低电平,uO1变为高电平,uO2变为低电平。
uM不能骤变,仍能坚持G3门注册。
尔后,因uO2低于uO1,电容C开端放电,uM降低,当它一旦低于门电路的关门电平后,G1门封闭,uO变成高电平。
这么重复下去,就构成振动。
电路中R、C的数值抉择了振动频率,是为防止充、放电时流入G1电流过大而加的限流电阻。
201010-25由 74HC04组成的并联谐振振荡电路图收藏 | 分类: | 查看: 70 | 评论(0)如图所示是由六反相器74HC04(F1-F3)组成的晶体并联谐振振荡电路,该电路用来产生脉冲。
·图并联谐振振荡电路在该电路中,电阻R1、R2将六反相器F2、F3偏置在线性范围内,石英晶体XTAL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压电效应,发生机槭振动,形成压电谐振,为电路提供反馈回路9这样在晶体的基频上就会产生一个振荡脉冲,其频率取决于晶体本身的频率参数。
用反相器74HC04和晶振做晶体振荡电路产生时钟信号电子设计2010-04-16 00:27:18 阅读69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采用下图所示电路可以实现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的功能:时钟信号为CMOS电平输出,频率等于晶振的并联谐振频率。
74HC04在这里相当于一个有很大增益的放大器;R2是反馈电阻,取值一般≥1MΩ,它可以使反相器在振荡初始时处于线性工作区,不可以省略,否则有时会不能起振。
R1作为驱动电位调整之用,可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而工作在高次谐波频率上。
C1、C2为负载电容,实际上是电容三点式电路的分压电容,接地点就是分压点。
以接地点即分压点为参考点,输入和输出是反相的,但从并联谐振回路即石英晶体两端来看,形成一个正反馈以保证电路持续振荡。
C1、C2会稍微影响振荡频率。
74HC04可以用74AHC04或其它CMOS电平输入的反相器代替,不过不能用TTL电平输入的反相器,因为它的输入阻抗不够大,远小于电路的反馈阻抗。
实际使用时要处理好R1和R2的值,经试验,太小的R1或太大的R2会有可能导致电路工作在晶振的高次谐振频率上(常见的是3次谐波,10MHz的晶振会产生30MHz的频率输出)。
对于10MHz的晶振,采用R1=220Ω、R2=1MΩ可以使电路稳定输出10MHz的方波时钟信号。
最后,不要忘记,74HC04中未使用的输入引脚要接地或VCC。
74HC00多谐振荡器电路图一、电路及工作原理电路见下图。
74HC00为四一二输入端与非门。
如果将二输入端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接高电平,或者将两个输入端短接,则其输出便与余下的一个输入端或两个短接的输入端反相,相当于一个反相器。
在下图所示电路中,设IC1A的①脚、IC1B的⑤脚为高电平(K1按下,K2断开),则IC1A可看作②脚输入③脚输出、可看作IC1B④脚输入⑥脚输出的反相器,其传输特性如右图所示。
由于R1的负反馈作用,如果②脚电压较低,③脚输出高电压,则通过R1把②脚电平拉高;如果②脚电压较高、③脚输出低,则通过R1把②脚电平拉低,结果折衷停在中心点C。
输出100%反馈到输入,相当于把左下三角形部分按照虚线折到右上角。
虚线与传输特性的交点C就是反相器的工作点,约等于1/2VCC。
C点位于传输特性的陡坡中心。
本例中,74HC00输入变化1mV,输出变化高达1V。
由于IC1③脚和④脚连按,其⑥脚输出的信号与②脚同相但幅度放大。
图中C1起正反馈作用。
只要②脚电压有微小的波动,如提高0.1mV,则③脚电压降低100mV,再经IC1B 反相,⑥脚输出电压升高大于1V,此电压变化通过C1送回②脚,使②脚电压继续升高,直至VCC+0.7V。
这时,IC1内部的保护二极管导通,使输入电压不能高,反相器工作点停在右图的D点。
D点位于传输特性的水平线上,输入变化几乎不影响输出。
此时,IC1的②脚为高电平,③脚为低电平,⑥脚为高电平。
电阻R1接在②、③脚之间。
③脚是输出端,内阻很低,②脚是输入端,内阻极高。
②高③低的电位差使得R1上的电流I的方向如左图所示,放电的起始电压为VCC+0.7V,放电的最终电压为0V。
实际放电到C点(1/2VCC)附近,就停止了。
放电从VCC+0.7V到1/2VCC约需1.1R1C1=1.1(2.2l0(6))(0.110(-6)0.25s。
这时,②脚变低,经过IC1A反相放大③脚变高IC1B反相放大⑥脚快速变低C1②脚。
多谐振荡器在数字电路或系统中,常常需要各种脉冲波形,例如时钟脉冲、控制过程的定时信号等。
这些脉冲波形的获取,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脉冲信号产生器直接产生;另一种则是通过对已有信号进行变换,使之满足系统的要求。
本章以中规模集成电路555定时器为典型电路,主要讨论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以及555定时器的典型应用。
集成555定时器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单片中规模集成电路。
该电路使用灵活、方便,只需外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单稳、多谐和施密特触发器。
因而在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家用电器和电子玩具等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生产的定时器有双极型和CMOS 两种类型,其型号分别有NE555(或5G555)和C7555等多种。
通常,双极型产品型号最后的三位数码都是555,CMOS 产品型号的最后四位数码都是7555,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外部引脚排列基本相同。
一般双极型定时器具有较大的驱动能力,而CMOS 定时电路具有低功耗、输入阻抗高等优点。
555定时器工作的电源电压很宽,并可承受较大的负载电流。
双极型定时器电源电压范围为5~16V ,最大负载电流可达200mA ;CMOS 定时器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为3~18V ,最大负载电流在4mA 以下。
一.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1.555定时器内部结构:(1)由三个阻值为5k Ω的电阻组成的分压器;(2)两个电压比较器C 1和C 2: v +>v -,v o =1;v +<v -,v o =0。
(3)基本RS 触发器;(4)放电三极管T 及缓冲器G 。
2.工作原理。
当5脚悬空时,比较器C 1和C 2的比较电压分别为cc V 32和cc V 31。
(1)当v I1>cc V 32,v I2>cc V 31时,比较器 C 1输出低电平,C 2输出高电平,基本RS 触发器被置0,放电三极管T 导通,输出端v O 为低电平。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基于定时器闪光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可调稳压直流电源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
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注意的引脚排列:有字的一面朝自己,引脚朝下,从左往右数为脚、脚、脚。
※变压器电源接入不要超过,否则容易烧。
3 / 10
十路流水灯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4 / 10
模拟电子蜡烛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红外二极管感应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6 / 10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十六路倪红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8 / 10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二极管感应报警计数器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9 / 10
八位数码管显示电子体温计的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10 / 10。
数字电路设计报告设计课题:使用门电路产生脉冲信号——自激多谐振荡器专业班级:13电信卓越班学生姓名:陈军波学号:130807002指导教师:许粮老师设计时间:2014年12月27日自激多谐振荡器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掌握使用门电路构成信号脉冲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方法;2.掌握影响输出脉冲波形参数的定时原件数值的计数方法;3.学习石英晶体稳频原理和使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的方法;4.掌握555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应用。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1.方案一、对称型多谐振荡器右图为由TTL门电路组成的对称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和电路符号。
图中G1、G2两个反相器之间经电容C1和C2耦合形成正反馈回路。
合理选择反馈电阻R F1和R F2,可使G1和G2工作在电压传输特性的转折区,这时,两个反相器都工作在放大区。
由于G1和G2的外部电路对称,因此,又称为对称多谐振荡器。
2.方案二、非对称多谐振荡器两个反相器G1,G2耦合电容C1,C2,电阻Rf1,Rf2 两个反相器G1,G2耦合电容C,电阻R 方波方波右图为由COMS门电路组成的非对称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和电路符号。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对称式多谐振荡器就不难发现,这是电路的近一步简化。
只要在反馈环路中保留电容C2,电路就任然没有稳定状态,而只能在两个暂稳态之间往复振荡。
就得到了非对称多谐振荡器。
3.方案三、石英晶体稳频的多谐振荡器两个反相器G1,G2两个电容C1,,C2充放电,晶振方波右图为由TTL门电路组成的S石英晶体稳频的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和电路符号。
可以看出将石英晶体与对称式多谐振荡器的电容串联起来,就组成了右图的石英晶体振荡器。
图3石英晶体稳频多谐振荡器4.方案四使用555定时器接成的多谐振荡器NE555芯片RC积分电路方波右图为由555定时器和外接元器件R1,R2,C构成的多谐振荡器,脚2与脚6直接相连。
电路没有稳态,仅存在两个暂稳态,电路也不需要外接触发信号,利用电源通过R1,R2向电容C充电,以及C通过R2向放电端Dc放电,使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图1(来自LTspice IV 的例子)图1是个多谐振荡器电路。
电容C1和C2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方向如图2,图3。
图2 C1充放电电流图3 C2充放电电流图4中有4个波形,分别如下:I(C1):是流过C1的电流,参考方向与C1的充电方向相同;I(C2):是流过C2的电流,参考方向与C2的放电方向相同;V(n003):Q1集电极的电压波形;V(n002):Q2集电极的电压波形。
电路的工作过程(从Q1开始向截止转变说起):1.C1充电,C2放电:Q1开始向截止转变时,C1开始充电,充电的速度非常快,在图4中可以看到I(C1)出现了一个向上的尖峰。
因为这个充电电流,Q2很快饱和。
同时C2也在放电,这个短暂的时间,C2放电电流很大。
因为电容C2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Q1基极电压变成-5V,这样Q1就截止。
2.C2放电:Q1截止,Q2饱和后,C2继续放电,放电电流从Q1集电极经R4,再由C2流向Q2的集电极,因为R4存在,所以这个电流非常小,C2放电也就非常慢。
可能这时候会有个疑问。
为啥Q1基极电压是负的,而Q2集电极电压为正,C2的放电电流还会从负电压流向正电压呢?也许可以吧R4和C2看做个简单的RC 电路,只不过此时C2有个初值为-5V的电压。
3.C2充电,C1放电:当C2放完电,Q1电压也变成正的,Q1离开截止区,C2开始充电,C1开始放电,Q2开向截止区去,Q1开始向饱和区去。
这和“1.C1充电,C2放电”的情况一样了。
4.C1放电:过程同C2放电。
图4 相关的电压电流波形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表达(共11小题,每小题3分,计3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殷(yān)红的鲜血滴落在泥土上。
B.她梦想到盛(shèng)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
C.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nián)在铜胎表面上。
74HC00多谐振荡器电路图
一、电路及工作原理
电路见下图。
74HC00为四一二输入端与非门。
如果将二输入端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接高电平,或者将两个输入端短接,则其输出便与余下的一个输入端或两个短接的输入端反相,相当于一个反相器。
在下图所示电路中,设IC1A的①脚、IC1B的⑤脚为高电平(K1按下,K2断开),则IC1A可看作②脚输入③脚输出、可看作IC1B④脚输入⑥脚输出的反相器,其传输特性如右图所示。
由于R1的负反馈作用,如果②脚电压较低,③脚输出高电压,则通过R1把②脚电平拉高;如果②脚电压较高、③脚输出低,则通过R1把②脚电平拉低,结果折衷停在中心点C。
输出100%反馈到输入,相当于把左下三角形部分按照虚线折到右上角。
虚线与传输特性的交点C就是反相器的工作点,约等于1/2VCC。
C点位于传输特性的陡坡中心。
本例中,74HC00输入变化1mV,输出变化高达1V。
由于IC1③脚和④脚连按,其⑥脚输出的信号与②脚同相但幅度放大。
图中C1起正反馈作用。
只要②脚电压有微小的波动,如提高0.1mV,则③脚电压降低100mV,再经IC1B 反相,⑥脚输出电压升高大于1V,此电压变化通过C1送回②脚,使②脚电压继续升高,直至VCC+0.7V。
这时,IC1内部的保护二极管导通,使输入电压不能高,反相器工作点停在右图的D点。
D点位于传输特性的水平线上,输入变化几乎不影响输出。
此时,IC1的②脚为高电平,③脚为低电平,⑥脚为高电平。
电阻R1接在②、③脚之间。
③脚是输出端,内阻很低,②脚是输入端,内阻极高。
②高③低的电位差使得R1上的电流I的方向如左图所示,放电的起始电压为VCC+0.7V,放电的最终电压为0V。
实际放电到C点(1/2VCC)附近,就停止了。
放电从VCC+0.7V到1/2VCC约需1.1R1C1=1.1(2.2l0(6))(0.110(-6)0.25s。
这时,②脚变低,经过IC1A反相放大③脚变高IC1B反相放大⑥脚快速变低C1②脚。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