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副组长应聘登记表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副组长应聘登记表姓名孙剑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12.30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毕业学校及毕业时间日本富山大学/2015.3 参加工作时间2007.9 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副研究员/2015.4 现工作单位及职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系电话9283 电子信箱sunj@是否有亲属在所内工作,如有请说明无主要经历及工作业绩学习及工作经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学位/职务2000.9-2004.6 山东大学工学学士2004.9-2007.6 山东大学工学硕士2007.9-201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助理研究员2012.4-2015.3 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工学博士2015.4-至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所百人主要业绩近年来申请人一直从事合成气催化转化制备洁净能源及多功能催化剂设计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04和07年在山东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加入大连化物所DNL1902组(原801组)工作,期间以项目骨干协助组长进行了天然气绝热转化制合成气等多个863项目的基础与中试放大等研发工作。
领导6人团队,在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所完成了200 m3/h规模金属钯复合膜对多晶硅循环氢气纯化工业化示范工作,彻底解决多晶硅生产循环氢气中痕量和超痕量杂质难去除的难题。
2012.4~2015.3被推荐到碳一化学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日本国立富山大学Prof. Tsubaki研究组攻读博士学位。
在开发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应用于合成气一步转化制备汽油、二甲醚等方向取得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
海外研究期间,通过开发多角物理溅射方法,首次揭示了活性金属与分子筛载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大幅提升了连续反应的活性及选择性。
提出中空费托催化剂存在“过滤器”和“缓冲罐”效应,通过构造中空钴催化剂,实现了C5-11碳氢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制取。
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8 篇,在催化领域权威期刊ACS Catalysis (IF=9.3)发表2篇。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副组长应聘登记表姓名何腾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04学历/学位博士毕业学校及毕业时间大连化物所,2012年1月参加工作时间2012年4月20日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副研究员,2012年现工作单位及职务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联系电话 84379583 电子信箱 heteng@主要经历及工作业绩主要经历:1.2001年9月-2005年7月: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生物化工。
2.2006年9月- 2012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专业:工业催化,导师:陈萍研究员、张涛院士。
期间2007年12月-2008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交换生。
3.2012年3月-今:大连化物所DNL1901组,副研究员。
4.2013年1月-今,入选中科院青年促进会。
2014年6月起,担任大连化物所青年促进会理事。
5.2014年5月-今,担任大连化物所氢能与先进材料部党支部书记。
学术业绩:1.开发出了高效无定形纳米Fe-B合金催化剂,可以使氨硼烷在较低温度下实现脱氢,该项工作发表在了《Chemistry of Materials》杂志上,文章一经发表,即被《Nature Chemistry》和《Chemistry World》杂志评为亮点文章,在国际储氢领域引起较大反响。
至此该文章已经被引用86次。
随后将无定形纳米金属-硼合金催化剂推广到金属硼氢化物-肼合物、氨合物、有机胺合物等配合物体系,均可以实现低温催化脱氢。
现在负责组内“储氢材料催化脱氢研究方向”,现已申请到中日合作基金一项。
2.成功合成了硼氢化物-肼配合物(MBH4-xNH2NH2)、金属氨基硼烷肼配合物、硼氢化物-有机胺配合物等一系列新型储氢材料,证实了Hδ-与Hδ+结合放氢机理。
现在协助负责组内“新型轻质高容量储氢材料合成研究方向”,已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一项、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一项。
3.利用一种共价有机高分子CTF作为载体,合成了高效Pd基催化剂,实现了N杂环化合物优异的加氢性能,有望作为一种液态氢能运输材料,为课题组发展出一个新方向,现负责组内“有机杂环化合物催化加氢脱氢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