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图书馆古籍收藏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11.49 KB
- 文档页数:2
收稿日期:2021-03-20作者简介:杨向明(1967 ㊀),河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㊁数字资源部主任㊂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河南省图书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概览“书评杨向明(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㊀450052)关键词:黄河文化;红色基因;公共文化服务;地方特色资源;书评摘㊀要:本书是在近十年中原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成果基础上汇聚而成,讲好 黄河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红色基因㊂本书在资源系统性㊁时代性㊁创新性㊁艺术性㊁导读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是国内公共图书馆通过扫描二维码浏览数字资源的首创之作㊂中图分类号:G 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4-0138-03㊀㊀时间过得真快,辛丑牛年转眼已到 人间四月天 ㊂窗外,春雨在夜空中淅淅沥沥,万籁俱寂,我独自坐在书房,面前放着一本装帧精美的图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㊁河南省图书馆倾力推出的‘河南省图书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概览“(以下简称‘概览“)㊂这本书出版至今,我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作为一名亲历者,我见证了‘概览“从孕育㊁降生到成长的全过程㊂㊀㊀河南省图书馆成立于1909年,作为一家有112年历史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 传播文化,开创未来 方面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是河南省图书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长期坚持的一根主线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 黄河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㊂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原文化在黄河文化中长期居于中心地位,中原大地绽放的每一个精彩㊁创造的每一项奇迹,都浸透着黄河文化的滋养㊂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河南有着十分特殊和重大的意义[1]㊂近年来,‘概览“中的 中原探索 ㊁ 中原姓氏 ㊁ 河南古建 ㊁中国豫菜 等越来越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被挖掘出来㊁活化起来,形成了河南文化和旅游发展独具特色的优势㊂㊀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㊂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红色基因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㊂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是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㊂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㊁部长胡和平在2021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文化和旅游资源在讲好党史故事㊁发扬红色传统㊁传承红色基因,以及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2]㊂2020年7月2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命名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的通知“,郑州二七纪念馆㊁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等20家单位成为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3]㊂‘概览“里的 风卷红旗 与 河南红色记忆 篇章,涵盖其中郑州二七纪念馆㊁新县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㊁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㊁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㊁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㊁镇平彭雪枫纪念馆㊁扶沟吉鸿昌将军纪念馆㊁确山杨靖宇将军纪念馆㊁台前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㊁永城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㊁光山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㊁兰考焦裕禄纪念园以及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18家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㊂㊀㊀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 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831第41卷第4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4月. All Rights Reserved.跨越时空㊁超越国度㊁富有永恒魅力㊁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㊂㊀㊀‘概览“与全国已出版同类型图书相比,因诞生在疫情期间,其身份特殊;从阅读效果看,除具有传统文字与照片外,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视频与音频资源就可在手机上 跃然屏端 ,其传播效果㊁方式独特,从而实现了让分布在中原大地㊁黄河两岸的历史遗迹㊁革命文物㊁人文风俗从平面到立体地鲜活起来㊁跃动起来㊂1㊀‘概览“成书回顾1.1㊀‘概览“成书起因㊀㊀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 新冠肺炎 肆虐全球,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的许多行业在疫情高峰期间都按下了暂停键㊂河南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杰在‘后记“中指出: 也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让我们有时间㊁有心情回顾十多年来的工作,整理十多年来的成果㊂于是,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在馆党委书记赵丽同志的带领下,负责此项工作的数字资源部杨向明主任和该部门的全体同志,以及从其他部门抽调的唐相平㊁李茜两位同志,一起进行‘河南省图书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概览“的整理㊁编纂工作㊂ [4]1.2㊀‘概览“成书过程㊀㊀整个疫情期间,河南省图书馆对外服务不打烊,除了完成每日官微中 阅读防疫,豫图@你 线上资源服务外,编委会以近十年已建成的文化共享地方特色资源为范畴,确定全书框架,明确目录体例,规范条目标准,内容分工到人㊂从春到夏,从秋至冬,从单集到整篇,从文风到标点,数易书稿,书中提及的每个人物㊁每处遗存㊁每个年代㊁每张图片,都反复推敲㊂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工作与生活逐渐恢复,‘概览“初稿从盛夏 破壳而出 ,到初秋闻到样稿 印张墨香 ;从出版社责编三审三校的 一丝不苟 ,到印刷厂装订车间的 整装待发 ㊂整整九个月,在疫情特殊时期十几位同志分工协作,全力以赴,终于换来了河南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从十年散落影像到图文并茂出版物的 凤凰涅槃 ㊂1.3㊀‘概览“装帧组成㊀㊀整套‘概览“由包装盒㊁内置优盘以及图书三部分组成㊂㊀㊀‘概览“包装盒长35厘米㊁宽23厘米㊁厚2.5厘米,盒面是157克高光铜板覆亚膜,内衬托厚度15毫米EVA ,单面裱黄色植绒㊂盒正面左上角印有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 LOGO 图标,中间是‘概览“书名,下面有信阳新县鄂豫皖苏区㊁龙门石窟㊁开封铁塔㊁七品芝麻官等图片,分别寓意 风卷红旗 中原探索 河南古建 戏曲动漫 等自建资源㊂盒背面是河南省图书馆主体建筑图片㊂㊀㊀打开包装盒,最上面是放置一块32G 图书外观的优盘,存有部分精品视频资源㊂优盘的正面有河南省图书馆馆徽和建筑背景,背面有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 LOGO 中英文字样㊂㊀㊀‘概览“成书外面覆盖透明薄膜,正文采用80克轻型纸,精装,大16开本㊂封面左上角如包装盒,同样有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 LOGO 图标,中左有开封铁塔 殷墟甲骨 洛阳龙门 中国豫菜 苏区红旗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戏曲朝阳沟 杜岭青铜器 等图片,中右为竖排书名与主编名㊂㊀㊀全书分为序㊁目录㊁正文㊁附录及后记㊂正文大部分条目都由文字简介㊁照片㊁对应资源二维码三个部分组成㊂其中, 黄河文化 部分包含中原探索(54处大遗址国保单位和69张照片)㊁中原姓氏(65个源自河南的姓氏)㊁河南古建(95处古代建筑国保单位和100张照片)㊁戏曲动漫(用29集动漫方式表现河南豫剧㊁曲剧等)㊁中国豫菜(30集河南地方菜)㊁舞之河南(30集河南民族民间舞蹈)㊁市县特色(南阳百工㊁固始根亲文化㊁洛阳戏曲等)㊁大调曲子(30集精典唱段)㊁漫步中原(音频方式解读中原18地市及10个直管县的文化与风俗)等九个章节㊂ 红色文化 部分包含 风卷红旗 (32集信阳新县㊁驻马店确山竹沟㊁洛阳豫西抗日㊁济源杜八联)㊁ 河南红色记忆 (29处省级红色教育基地)等章节㊂全书约32万字,涉及2011年至2019年河南省图书馆(文化共享河南省分中心)通过国家中心立项建设项目40个,共439集,288张照片,9张图表,视频326小时㊁约3,072GB ,音频507小时㊁约404GB ㊂2㊀‘概览“一书的特点2.1㊀系统性㊀㊀十年资源集成,十年铸磨一剑,自成一方体系㊂如前所述,‘概览“一书涉及河南省图书馆地方特色自建资源,跨度10年,立项40个,是对中原地区黄河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一次全面㊁系统的疏理㊁分931杨向明: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All Rights Reserved.㊀类㊁提升㊁展示㊁宣传㊂㊀㊀截至2020年年底‘概览“正式出版,已拍摄 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安阳殷墟商代遗址 在内的 中原探索 54集㊁拍摄 登封嵩岳寺塔 淮阳太昊陵庙 在内的 河南古建 95集㊁拍摄 王姓㊁李姓㊁张姓㊁刘姓㊁陈姓㊁杨姓 在内的 中原姓氏 65集㊁拍摄 信阳新县鄂豫皖苏区 竹沟记忆 在内的 风卷红旗 32集㊁拍摄 郑州二七纪念塔 台前县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地 在内的 河南红色记忆 29集㊁拍摄 洛阳水席 开封包子 在内的 中国豫菜 30集等㊂全书288张照片,视频㊁音频约833小时,约3,500GB㊂2.2㊀时代性㊀㊀‘概览“紧紧围绕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紧扣时代主题㊂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本书的出版是百年豫图给党百岁生日最好的礼物,也是对黄河母亲最好的眷恋㊂文化自信是更深厚㊁更广泛㊁更基础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㊁最持久㊁最强大的力量㊂文物,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是扎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不朽记忆㊂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人们思考和精神滋养㊂2.3㊀创新性㊀㊀阅读形式创新,是‘概览“一书最大的亮点㊂国内已出版的许多同类型反映资源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著作,虽然成书重点各有千秋,但基本沿用传统印刷与出版方式,使广大读者只识文字㊁只看照片㊁只瞰图表,读完之后还是如入云雾山中,不知数字资源真面目㊂而‘概览“进行了大胆尝试,在看完资源简介㊁看清照片之后,采用手机二维码直接扫描,又可以在手机端马上欣赏 古建风采㊁遗址恢宏㊁姓氏渊流㊁豫菜风味㊁百工手艺㊁民舞归真 等数字影像,更能领略 红色记忆㊁革命风云 ,给读者以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是全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在线浏览的破冰之作㊂2.4㊀艺术性㊀㊀‘概览“装帧精美,印刷精良,图文并茂㊂富有中原文化气息的包装盒和书型优盘,与‘概览“一书浑然天成㊂近三百张精选照片,配上文字简介与二维码视频,文旅融合,堪称一本中原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导游指南㊂2.5㊀导读性㊀㊀‘概览“除前言㊁目录与后记外,还列有9张图表的附录,详细分类列出资源名称㊁类型㊁格式以及时长,方便读者按类查询,提高资料阅读的针对性,是一部中原地区黄河文化与红色遗存的工具书㊂3㊀结语㊀㊀编委会认为,‘概览“就是一部中原 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 特色资源建设 的百科全书 ,是一部集文字㊁照片㊁图表㊁视频㊁音频于一身的文旅融合工具书,是一份汇聚全省近百处革命文物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 中原红色地图 ,更是一幅书写河南考古㊁文物㊁姓氏㊁建筑㊁戏曲㊁餐饮㊁民俗的多彩画卷㊂㊀㊀通过‘概览“的出版,编委会认识到黄河一方面具有作为自然河㊁生态河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包含作为文化河㊁文明河的内涵㊂当前,新媒体既涉及空间上的广泛性㊁时间上的及时性,又呈现强烈的互动性等多重优势㊂未来,河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部要充分运用移动端媒体㊁数字电视㊁微视频影像等手段,更加积极地适应新媒体背景下 互动㊁微型㊁低语境传播㊁跨屏融合 的特点,持续赋能黄河文化在传播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借助虚拟现实VR㊁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利用好短视频㊁网络直播等形式,提供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全面推进黄河文化更清晰㊁客观㊁动态的传播,使黄河文化成为公众的兴趣所在和目标焦点㊂讲好 黄河故事 如此,讲好 革命故事 亦如此,‘概览“一书从另一个侧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㊂㊀㊀愿‘概览“能为广大读者普及知识,提振信心,传递能量,滋润心田㊂参考文献:[1]㊀王国生.大力弘扬黄河文化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在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EB/OL].[2021-03-16].http://ne-/hnrb/html/2020-01/15/content_399248.htm[2]㊀胡和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N].中国旅游报,2021-03-10(03).[3]㊀刘一宁.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名单公布[N].河南日报,2020-07-03(02).[4]㊀赵丽,刘杰.河南省图书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概览[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20:10.(编校:崔㊀萌)041杨向明: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收藏概述
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建立,目前拥有海量的古籍文献,包括方志、史籍、子集、经典、秘本、善本等。
其中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古籍包括
《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文观止》、《红楼梦》等。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图书馆还拥有一批珍贵的木刻残本。
木刻是一种古代印刷技术,其印品常被视为艺术精品。
这些木刻残本包括《千字文》、《颜氏家训》等,记录了古代
文化、社会风貌和人物志传等重要信息。
除了收藏传统的古籍文献,河南省图书馆也积极搜集和收藏一些新近出版的重要著作,以使其馆藏更加齐全、丰富、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古籍文献,河南省图书馆组织了一系列古籍修复与
数字化项目。
通过精细的修复工作,这些珍贵的古籍得以焕发新的生命,为读者和研究者
提供了更好的阅读和研究环境。
图书馆还积极推动将这些古籍数字化,以便更广泛地传播
和利用。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收藏的价值不仅在于古籍本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还在于为研究者
和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无论是学术研究、文化传承还是个人修养,这里的古籍文
献都能满足不同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趋势,河南省图书馆将继续致力于丰富古籍资源,提高古
籍的保存和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古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更多
的人能够了解和享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
附件1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534部)0001六经五十九卷明嘉靖四年(1525)至六年(1527)陈凤梧篆文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五十五卷(周易、毛诗、周礼、仪礼、春秋全)0002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五卷明万历十四年(1586)至二十一年(1593)北京国子监刻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三百二十八卷0003易图明辨十卷(清)胡渭撰清康熙刻本武陟县图书馆0004周易兼义九卷(唐)孔颖达撰音义一卷(唐)陆德明撰略例一卷(三国魏)王弼撰(唐)邢璹注元刻明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二卷(七至八)0005周易本义十二卷易图一卷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清康熙内府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06周易传义十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易图集录一卷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易说纲领一卷(宋)程颐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存七卷(周易传义二至八)0007周易本义启濛翼传四卷(元)胡一桂撰元刻明修本武福鼐跋宋砚斋存一卷(中篇)0008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纲领一卷朱子图说一卷(明)胡广等辑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09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明)胡广等撰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武陟县图书馆0010像象管见九卷(明)钱一本撰明万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11易经抉微四卷图一卷(明)梁廷栋李行志撰明版筑居刻三色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12丘方二太史硃订秘笥易经讲意纲目集注四卷(明)李光祚辑明天启五年(1625)书林周鸣岐启新斋刻三色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13读易大旨五卷后传一卷(清)孙奇逢撰稿本马时芳李崶跋新乡市图书馆0014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本郑州图书馆0015易篾十卷(清)裴希纯撰稿本新乡市图书馆0016书集传六卷序一卷图一卷(宋)蔡沈撰(元)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七卷(一至五、序、图)0017书集传六卷序一卷图一卷(宋)蔡沈撰(元)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郑州图书馆0018书集传六卷图一卷(宋)蔡沈撰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19书传大全十卷书说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撰明初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20申学士校正古本官板书经大全十卷(明)胡广等辑明闽芝城建邑书林余氏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21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卷首二卷书序一卷(清)王顼龄等撰清雍正八年(1730)内府刻本(卷十九配抄本)河南省图书馆0022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诗图一卷(宋)朱熹撰明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23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诗图一卷(宋)朱熹撰明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24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十八卷(十九至三十六)0025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26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27诗传大全二十卷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初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28毛诗振雅六卷(明)张元芳魏浣初撰明天启版筑居刻朱墨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29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谢氏刻本徐时栋校并跋傅增湘跋郑州大学图书馆0030续补举业必读诗经四卷(清)陈士楚注清康熙云姿堂刻本陈本礼录何焯批校郑州大学图书馆0031诗识名解十五卷(清)姚炳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32仪礼十七卷(汉)郑玄注明正德十六年(1521)陈凤梧刻本(卷一至四抄配)河南省图书馆0033仪礼十七卷(汉)郑玄注明嘉靖徐氏刻三礼本河南省图书馆0034礼记集说十六卷(元)陈澔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35礼记集说三十卷(元)陈澔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建宁府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36乐书二百卷目录二十卷(宋)陈旸撰正误一卷(宋)楼钥撰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明成化公文纸印本(目录、正误配清抄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一百九十六卷(一至一百七十五、目录全、正误)0037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二十八卷(一至十、十三至三十)0038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郑州图书馆0039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存二十八卷(一至二十八)0040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鑛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41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鑛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42春秋左传纲目定注三十卷(明)李廷机撰明崇祯五年(1632)书林杨素卿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43春秋胡传三十卷(宋)胡安国撰明隆庆五年(1571)兴正书堂刻本郑州图书馆0044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序论一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诸国兴废说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刻本郑州图书馆0045列国世次便考图不分卷附唐昭陵陪葬考(清)吴凤来辑清常茂徕抄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46孝经衍义一百卷卷首二卷(清)叶方蔼等纂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内府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47四书集注大全四十三卷(明)胡广等辑明内府刻本新乡市图书馆存三十六卷(大学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读大学法一卷、中庸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读中庸法一卷、论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序说一卷、读论语孟子法一卷、孟子集注大全卷一至六、十四、序说一卷)0048四书大全四十四卷(明)胡广等辑明德寿堂刻本开封市图书馆存四十二卷(大学或问一卷,中庸章句大全二卷、或问一卷、读中庸法一卷,论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序说一卷、读论语孟子法一卷,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序说一卷)0049陈明卿先生订正四书人物备考四十卷(明)薛应旂辑(明)朱注补考八卷(明)薛寀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吴郡绿荫堂刻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50四书近指二十卷(清)孙奇逢撰清康熙元年(1662)刻本孙奇逢校补马时芳孙世玫跋新乡市图书馆0051吕晚村先生四书讲义四十三卷(清)吕留良撰(清)陈鏦编清康熙天盖楼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52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清)喇沙里陈廷敬等撰清康熙十六年(1677)内府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53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清)喇沙里陈廷敬等撰清康熙十六年(1677)内府刻本沁阳市博物馆0054大中口义不分卷(清)常启佑撰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55五雅四十一卷(明)郎奎金编明天启六年(1626)郎氏堂策槛刻本郑州图书馆0056说文解字十五卷(汉)许慎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57说文解字十二卷(汉)许慎撰(宋)李焘重编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陈大科刻本郑州图书馆0058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宋)娄机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郑州图书馆0059六书精蕴六卷(明)魏校撰音释举要一卷(明)徐官撰明嘉靖十九年(1540)魏希明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60六书通十卷(明)闵齐伋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基闻堂刻后印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61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62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63同文备考八卷首三卷声韵会通一卷韵要粗释四卷(明)王应电撰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八卷(同文备考一至五、首三卷)0064新校经史海篇直音五卷明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65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唐河县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五、七至十二)0066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067新编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元)刘鉴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068新编篇韵贯珠集八卷附直指玉钥匙门法一卷(明)释真空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金台衍法寺释觉恒募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069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隆庆元年(1567)衡藩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70新编并音连声韵学集成十三卷(明)章黼撰明成化十七年(1481)刻嘉靖二十四年(1545)张重补刻万历九年(1581)高荐重修本南阳市图书馆存十卷(一至十)0071诗韵辑要五卷(明)王稚登撰明刻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72音韵阐微十八卷(清)李光地等撰清雍正六年(1728)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73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1525)至六年(1527)王延喆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八十八卷(四十三至一百三十)0074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明)杨慎李元阳辑明嘉靖十六年(1537)胡有恒、胡瑞敦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75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二年(1574)至四年(1576)凌稚隆刻本郑州图书馆0076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二年(1574)至四年(1576)凌稚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77通志略五十二卷(宋)郑樵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陈宗夔等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四十二卷(氏族略一至六、音略一至二、地理略一、都邑略一、礼略一至四、议略一、器服略一至二、乐略一至二、职官略一至四、选举略、一至二、刑法略一、食货一至二、艺文略一至八、校雠略一、图谱略一、金石略一、灾祥略一、昆虫草木略一至二)0078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十年(1306)刻明嘉靖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四十九卷(五至十七、二十四至三十八、四十七至六十一、七十五至八十)0079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焦竑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80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载贽撰(明)陈仁锡评明天启元年(1621)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81续藏书二十七卷(明)李载贽撰(明)陈仁锡评明天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82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明德藩最乐轩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83汉书评林一百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九年(1581)凌稚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84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注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至九年(1530)南京国子监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85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明)陈仁锡评明天启云林积秀堂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086季汉书六十卷正论一卷答问一卷(明)谢陛撰明末钟人杰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087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撰音义三卷(唐)何超撰元刻明正德十年(1515)司礼监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088宋书一百卷(梁)沈约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存七十六卷(一至二十四、四十九至一百)0089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撰宋刻元明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五卷(九至十三)0090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撰宋刻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存十一卷(十一至十七、二十六至二十九)0091陈书三十六卷(唐)姚思廉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0092魏书一百十四卷(北齐)魏收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存四十六卷(十三至十九、四十一至五十七、七十二至九十三)0093北齐书五十卷(唐)李百药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0094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撰释音二十五卷(宋)董冲撰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二百三十卷(十三至十八、二十至一百二十三、一百三十一至二百二十五,释音全)0095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撰释音二十五卷(宋)董冲撰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清递修本洛阳市图书馆0096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嘉靖八年(1529)南京国子监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97金史一百三十五卷目录二卷(元)脱脱等撰明嘉靖八年(1529)南京国子监刻明清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098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九年(1530)、十年(1531)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三十一卷(三十三至六十三)0099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100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01续弘简录元史类编四十二卷(清)邵远平撰清康熙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02名山藏一百九卷(明)何乔远辑明崇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03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元刻明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三卷(六十三至六十五)0104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明)陈仁锡评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元)胡三省撰明天启五年(1625)陈仁锡刻本南阳市图书馆存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0105重新校正入注附音通鉴外纪四卷(宋)刘恕撰明初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06少微通鉴节要五十卷外纪四卷(宋)江贽撰明正德九年(1514)司礼监刻本洛阳市文物工作队0107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三十六卷(八至十五、十八至十九、二十二至二十三、二十六至四十三、四十八至四十九、五十四至五十七)0108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09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10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赵府居敬堂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11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明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12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明内府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13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元)刘友益书法(元)汪克宽考异(元)徐昭文考证(明)陈济正误(明)冯智舒质实明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114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首一卷(宋)朱熹撰(宋)尹起莘发明(元)刘友益书法(元)汪克宽考异(元)徐昭文考证(元)王幼学集览(明)陈济正误(明)冯智舒质实明弘治十一年(1498)书林慎独斋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15通鉴直解二十八卷(明)张居正撰高兆麟重订明末陈长卿刻聚锦堂印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16世史正纲三十二卷(明)丘浚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孙应鳌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17纲鉴大全三十九卷首一卷(明)王世贞撰明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18鼎锲叶太史汇纂玉堂鉴纲七十二卷(明)叶向高撰明万历书林种德堂熊成冶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19鼎锲赵田了凡袁先生编纂古本历史大方纲鉴补三十九卷卷首一卷(明)袁黄撰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双峰堂余氏刻本郑州图书馆0120纲鉴标题四卷性理标题一卷(明)汤宾尹辑(明)王应魁增订明广及堂刻本郑州图书馆0121两汉纪六十卷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姬水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22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卷首一卷(清)阿桂等撰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武英殿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23绥寇纪略十二卷(清)吴伟业撰清康熙十三年(1674)邹式金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24绥寇纪略十二卷(清)吴伟业撰清康熙十三年(1674)邹式金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25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金李泽远堂刻本郑州图书馆0126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金李泽远堂刻本开封市博物馆0127战国策谭棷十卷(宋)鲍彪校注(元)吴师道补正(明)张文爟辑评附录一卷(明)张文爟辑明万历刻本郑州图书馆0128国语九卷战国策十二卷(明)闵齐伋裁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清康熙四十二年(1715)学聚堂重修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129十六国春秋一百卷题(北魏)崔鸿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汪氏欣讬山房刻本六道集录要不分卷清抄本平顶山市图书馆0130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元)戈直集论明成化元年(1465)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31五代史补五卷(宋)陶岳撰五代史阙文一卷(宋)王禹偁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2皇明绳武编拟续大学衍义三十四卷(明)吴瑞登撰明万历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133鉴劳录一卷(明)孙传庭撰明崇祯十一年(1638)自刻本邓州市图书馆0134平叛记二卷(清)毛霦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5明季遗闻四卷(清)邹漪撰清顺治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36注陆宣公奏议十五卷(唐)陆贽撰(宋)郎晔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汪氏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7历代君鉴五十卷(明)景帝朱祁钰撰明代宗四年(1453)内府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8廉吏传十四卷(明)黄汝亨辑明万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9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明)凌迪知辑明万历四年(1576)刻本王铎批校新乡市图书馆0140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明)焦竑辑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象枟曼山馆刻本许昌市图书馆存九十九卷(二十二至一百二十)0141明名臣言行录九十五卷(清)徐开任辑清康熙昆山徐氏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42晏子春秋六卷明凌澄初刻朱墨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143忠献韩魏王君臣相遇别录三卷(宋)王岩叟撰遗事一卷(宋)强至撰传十卷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徐缙芳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44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辑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洪富刻三十七年(1558)黄日敬重修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45三立堂新编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明)尹商撰明崇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46[河南沁阳]何氏宗谱不分卷(清)□□纂修稿本沁阳市博物馆0147全史论赞八十二卷(明)项笃寿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项氏万卷堂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五十三卷(史记六至七、前汉书一至六、后汉书一至五、三国志一至三、晋书一至四、宋书一至三、南齐书一至三、梁书一至三、陈书一至三、魏书一至三、北齐书一至二、后周书一至二、南史一至二、北史一至三、宋史一至四、金史四、元史一至四)0148王损仲史抄十三卷(明)王惟俭撰明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149两汉博闻十二卷(宋)杨侃辑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黄鲁曾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50汉隽十卷(宋)林钺辑元刻明修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51汉隽十卷(宋)林钺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郏鼎刻本黄国瑾跋郑州大学图书馆0152汉隽十卷(宋)林钺辑明嘉靖十一年(1532)郏鼎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53广舆图(元)朱思本撰(明)罗洪先胡松增补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54古今舆图二卷天下水陆路程一卷(清)王龙图撰稿本河南省图书馆0155[嘉靖]山西通志三十二卷(明)杨宗气周斯盛纂修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二十四卷(一至三、六至二十三、三十至三十二)0156[万历]泽州志十八卷(明)傅淑训阎期寿纂修明万历刻本武陟县图书馆0157[泰昌]登州府志十八卷(明)徐应元纂修明泰昌元年(1620)徐应元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十六卷(一至六、九至十八)0158[嘉靖]河南通志四十五卷(明)邹守愚李濂纂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59重修祥符县志稿不分卷(清)宋继郊辑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0[万历]汜乘□□卷(明)杜汝亮郑人文等纂修明万历刻本郑州图书馆0161[顺治]西华县志八卷(清)左国桢王鼎镇等纂修清顺治刻本南阳市图书馆0162[万历]武陟志七卷(明)秦之英修(明)赵五臣纂清孙甲荣抄本武陟县图书馆0163[万历]韩城县志八卷(明)苏进张士佩等纂修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明天启三年(1623)增修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4帝京景物略八卷(明)刘侗于奕正撰明崇祯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65中吴纪闻六卷(宋)龚明之撰明抄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66辑钞东京梦华录不分卷(清)宋继郊辑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7东京志略十八卷(清)宋继郊辑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8九边图论一卷(明)许论撰明嘉靖十七年(1538)谢少南、宋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69筹海图编十三卷(明)郑若曾撰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0170筹海图编十三卷(明)胡宗宪撰明天启四年(1624)胡维极刻本镇平县图书馆0171武夷志略四卷(明)徐表然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孙世昌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72林屋民风十二卷见闻录一卷(清)王维德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王氏凤梧楼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73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志余二十六卷(明)田汝成撰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严宽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174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炫之撰明末毛氏绿君亭刻本郑州图书馆0175相国寺志略不分卷(清)宋继郊撰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76朱阳书院志五卷(清)窦克勤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寻乐堂刻本渑池县图书馆存四卷(一至四)0177徐霞客游记十二卷(明)徐弘祖撰清抄本赵怀玉跋河南省图书馆0178中山传信录六卷舶中集一卷(清)徐葆光撰中山赠送诗文一卷清康熙六十年(1721)二友斋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79实政录七卷(明)吕坤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文炳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80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首一卷(元)马端临撰明嘉靖冯天驭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81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首一卷(元)马端临撰明嘉靖冯天驭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82文献通考详节二十四卷(元)马端临撰(清)严虞惇辑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严有喜绳武堂刻本丁晏批校郑州大学图书馆0183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明)邓球撰明隆庆刻万历重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184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明)陈仁锡撰明崇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85芸晖书屋笔记不分卷(清)兆琛撰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86河南巡抚衙门河工档案清乾隆抄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87广治平略四十四卷(清)蔡方炳撰清康熙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88铁桥金石跋四卷(清)严可均撰清末古欢阁刻朱印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89西清古鉴四十卷钱录十六卷(清)梁诗正蒋溥等编纂清乾隆十六年(1751)武英殿铜版印本洛阳市图书馆0190金薤琳琅二十卷(明)都穆撰补遗一卷(清)宋振誉撰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汪荻洲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91石刻丛考十二卷(清)林侗等撰清雍正抄本河南大学图书馆。
摘要:文章就古籍定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古籍;古籍定级;古籍普查平台中图分类号:g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8-0074-03 作者简介:甘沛(1962―),河南省图书馆馆员。
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开通运转,全国古籍收藏单位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对本单位的藏书进行登记、定级。
在实际工作中,古籍工作者依照《古籍定级标准》给本单位的古籍藏本定级,看似极为简单,只要在古籍定级页面上,选择对应的等级和定级依据后再点击确认,就完成了古籍定级。
其实,给古籍准确的定级并不简单,要根据每一部古籍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等次。
而《古籍定级标准》也不是完美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同时,每一个古籍工作者对古籍版本的判定及对《古籍定级标准》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有时候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人对同一部古籍的定级都存在着差异。
笔者针对古籍定级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出一些相对准确的定级经验。
[kh+4mmd]1 《古籍定级标准》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古籍定级标准的比较[kh+4mmd]2010年“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线之初,古籍定级页面上罗列的定级细则与《古籍定级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2011年10月,平台上的定级细则与《古籍定级标准》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应当是经修订后重新编写了一些细则。
其中变化较大的是以下几点:将一级丙等的“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二级丙等的“清代泥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合二为一,变二级丙等的“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以及泥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及铁活字印本”加以细化;二级丙等的“明清时期影刻,影写宋元版本”修订分为三部分:一级丙等“明清时期特别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抄本”、二级甲等“明清时期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抄本”及二级丙等“明清时期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刻本”;一级丙等的“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代表性稿本”,分解为一级乙等“明清时期各学科著名学者代表性著作的手稿本”与二级甲等“明清时期各学科著名学者代表性著作的修改稿本、一般著作的手稿本”;对二级丙等的“清乾隆及其以前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四库零帙及四库底本”也进行分解,变二级甲等“清修《四库全书》底本”、二级丙等“《四库全书》原本零帙”,并把“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从古籍定级细则中剔除;二级丙等的“明末及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以前的木活字印本,套印本及铜版印本等”修订为“明末至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具有代表性的木活字印、套印、敷彩印及铜版印的古籍传本”,强调了应有代表性;二级丙等的“明代朱印本、蓝印本、钤印本”,修订为“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至明末印制的朱印本、蓝印本、钤印本”,提升至二级乙等。
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包括以下几家:
1.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馆藏古籍众多,包括文献、典籍、书画等多种形式。
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进行保护和研究,同时还进行了修复和整理工作,确保古籍的保存和传承。
2. 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之一,拥有丰富的古籍收藏。
馆内设立了古籍保护中心,对古籍进行修复、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保护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同时,北京图书馆还开展了古籍的研究和展览活动,促进了古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是中国重要的图书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古籍文献。
该馆成立了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对古籍进行修复和数字化处理,保护了山东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
同时,山东省图书馆还积极开展古籍的研究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古籍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4. 江苏省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是江苏省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也是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该馆馆藏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包括典籍、方志、善本等。
江苏省图书馆注重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修复,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以上单位均为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珍贵文献典籍的重大责任。
河南省图书馆新见公文纸本古籍三种
河南省图书馆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珍贵古籍文献。
新见公文
纸本古籍更是该图书馆的馆藏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三种新见公
文纸本古籍,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新见公文纸本是南宋时期的一种纸张,其质地细腻坚韧,用来抄写古籍文献非常合适。
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新见公文纸本古籍,既有文学作品,也有历史典籍,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种新见公文纸本古籍是《尚书大传》。
《尚书大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
著作,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纂的史书,被誉为“百家之首”。
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制度礼仪、历史事件等方方面面,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河南省图
书馆的这一份《尚书大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国古代制度和历史
的重要资料。
第三种新见公文纸本古籍是《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内容包括了孟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等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
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南省图书馆的这一份《孟子》保存完好,是研
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三种新见公文纸本古籍都是河南省图书馆馆藏中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保存完好,
而且内容丰富,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图书馆
将继续致力于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悠久的文
化历史。
河南博物馆的文物及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河南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
作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馆汇集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藏品,展示了河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河南博物馆的历史沿革、文物特点以及展览介绍,以及对其重要性和文化价值的探讨。
同时,也将展望河南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河南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河南博物馆的历史渊源,包括建馆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接着将详细介绍河南博物馆的文物特点,涵盖文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藏品的特色和价值。
最后,将对河南博物馆的展览进行介绍,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内容和特色。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介绍,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河南博物馆,以及河南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展览推广等方面的重要性和价值。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河南博物馆的文物及展览,并探讨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河南博物馆的展览特点和重要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河南的历史文化,对于增进公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河南博物馆的展望,为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建设性的思考。
":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河南博物馆的历史河南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河南省政府在河南大学内设立了一个古物陈列所,这标志着河南博物馆的雏形开始建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博物馆的规模逐渐扩大,收藏的文物也不断增加。
1957年,河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了一个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是以河南省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其中既有考古发掘的文物,也有历史上的名人名事。
馆藏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瓷器、金银器、书画、印石、文字文物、丝织刺绣品等,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
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2(000)015
【摘要】豫政[2011]8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总页数】1页(P18-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和江西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的通知 [J], 无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湖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J], ;
3.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J], ;
4.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及第一批吉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J], ;
5.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全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图书馆新见公文纸本古籍三种河南省图书馆从1990年开始筹建全省最大规模的古籍文献书库,目前已收藏图书170多种,其中包括纸本古籍100多种。
这些纸本古籍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书法爱好者前来研究和搜集。
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纸本古籍包括《道藏》、《佛藏》和《史藏》。
首先是《道藏》。
《道藏》是中国道教经典的总称,它是古代道教经典的汇编,内容涉及道教的宗教、哲学、文化等方方面面。
《道藏》的收藏在古代就颇为受重视,许多帝王将《道藏》视为国家珍宝。
目前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道藏》中,最为珍贵的是明代的版本,这些版本在内容的收集和整理上都有其独特的特色,为研究中国古代道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其次是《佛藏》。
《佛藏》是佛教经典的合称,包括佛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
佛经是佛教的根本经典,律藏包括了佛教的戒律,而论藏则包括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这些经典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被视为灵魂的精神食粮。
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佛藏》中,有唐宋明清各个时期的版本,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残本,这些残本在研究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是《史藏》。
《史藏》是中国的古代历史文献的总称,它包括了历史书籍、文献、传世文书等。
《史藏》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它记录了中国自古至今的历史沿革和演变,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史藏》中,有许多珍本,其中包括了清代的正逸本和明代的脂硯齋本等,这些版本在历史研究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三种纸本古籍的收藏不仅反映了河南省图书馆对古籍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为研究者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河南省图书馆将继续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收藏和保护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郑州市图书馆古籍整理琐谈李红岩【摘要】古籍整理,是郑州市图书馆的传统学术项目.作为郑州市图书馆古籍整理的参与者,不揣谫陋,对古籍整理方面的心得与感受,做一番梳理.并对三十年来郑州市图书馆的古籍整理成果,进行一次总结.【期刊名称】《河南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0(030)004【总页数】3页(P27-28,52)【关键词】郑州;图书馆;古籍整理【作者】李红岩【作者单位】郑州市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3古籍整理,已成为郑州市图书馆的传统学术项目,自一九八〇年点校《醒世姻缘传》开始,历经三十年,可以说与馆里的改革开放同步而行。
三十年来,整理出版的馆藏典籍有四十余种,不但宣传、开发了馆藏,还形成了一支阶梯型的骨干队伍,第一、二梯队已先后退休,而第三梯队正活跃在学术舞台上。
作为本馆古籍整理的参与者,从当助手开始到独立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了,出了六、七种书。
这里不揣谫陋,对古籍整理方面的心得与感受,做一番梳理。
古籍整理,不外乎标点与校勘,这是两个最基本的重要环节。
鲁迅说过:“标点古文,不但使应试的学生为难,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学者出丑。
”一部汇集了全国名家教授标点的二十四史,仍有不少歧义,有些甚至是错点。
别的不论,但说断句,即令人大伤脑筋。
我上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一个笑话,明代文人徐渭(字文长)作客友人家,逢雨天,留宿不走。
主人写了一帖想撵他走:“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徐渭见了,暗自一笑,举笔添了一点,意思完全不一样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主人哭笑不得。
《论语·乡党》有一段说孔子家的马厩着火了,孔子退朝回家,问有无伤亡,究竟是问人不问马,还是问马不问人,不同的断句,即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而这涉及到孔子的人比动物重要,还是动物比人重要的道德观。
任继愈1907年曾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说:“第五点就是标点。
引号就容易出错,起头容易,到哪儿刹住?这个很容易弄不对。
收稿日期:2023-11-13作者简介:任博韬(1992 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㊂再议河南省图书馆对殷墟之发掘任博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郑州㊀450000)摘㊀要:河南省图书馆已成立100余年,除开展图书收藏㊁图书借阅㊁社会教育等工作外,在中华民国初年还承担着收藏文物的职能㊂1929年和1930年,河南省图书馆曾两次对安阳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㊂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图书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情况,探讨了殷墟发掘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出土甲骨的存放状况,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㊂关键词:河南省图书馆;殷墟;考古发掘中图分类号:G25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2-0010-031㊀背景㊀㊀河南省图书馆创办于1909年2月,至今已100余年㊂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图书馆的事业发展迅速,成立了开封图书馆协会,创办了‘河南图书馆馆刊“,积极开展书板(版)整理工作,走在了我国图书馆界的前列㊂在河南博物馆成立之前,河南省图书馆负责开展河南省文物收藏和管理工作,代行博物馆的职能㊂1914年,河南省图书馆设立金石陈列室与标本室,存放金石等文物㊂1923年,新郑百姓李锐在掘井过程中发现了郑公大墓,墓中的精美铜器举世瞩目,经各界知名人士呼吁,这些文物全部存放于河南省图书馆㊂随后,河南金石编纂处及河南省省长张凤台收藏的墓志,以及登封中岳庙收藏的九柄如意先后被河南省图书馆收藏㊂20世纪20年代,河南省图书馆的馆藏文物极其丰富,成为全国翘楚,康有为㊁罗振玉㊁王国维等国学大师纷纷到访参观或讨要资料研学㊂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929年年底,河南省图书馆共收藏旧铜器93件㊁汉唐墓志573方[1]㊂1931年1月,河南省图书馆根据河南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将所藏青铜器㊁墓志石刻㊁古陶器等文物移交给河南博物馆,并撤销了金石陈列室㊂1927年,河南博物馆成立,河南省图书馆馆长何日章参与了成立筹备工作㊂1928年,河南博物馆更名为河南民族博物院,何日章兼任副院长㊂1929年,河南民族博物院院长陈维新离职,何日章兼任院长,1930年将 河南民族博物院 名称恢复为 河南博物馆 ㊂1929年10月,河南省政府命何日章组织发掘队对安阳殷墟进行发掘㊂1930年3月,河南省图书馆再次对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㊂2㊀河南省图书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㊀㊀清末,安阳小屯村发现了带有文字符号的龟甲兽骨,经鉴定为商代遗物,引起了广泛关注㊂但是,由于私挖盗掘现象猖獗,发掘出的龟甲兽骨流失严重㊂1928年10月,国民政府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 史语所 )派编辑员董作宾前往安阳调查并试掘,但不久便停工㊂1929年3月至5月,史语所派李济开展第二次发掘工作,后因战事紧张而停止㊂两次发掘所得龟甲及其他文物部分运往北平(北京)㊂对于流失及被运往北平的甲骨,河南省社会各界反映强烈㊂时任河南省图书馆馆长的何日章认为,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发掘出的古物应保存在河南省省会开封市㊂河南省政府随即向 中央研究院 发函,与对方协商发掘器物的保管存放事宜,并要求何日章组织发掘队自行发掘㊂1929年10月至1930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及河南民族博物院分两次对安阳殷墟进行发掘,出土有字龟甲2,673片㊁有字牛骨983片㊂为更好地展示和研究这些龟甲兽骨,1929年11月,经河南省教育厅同意,河南省图书馆编拓殷墟龟骨文字委员会成立,何日章㊁关百益㊁许敬参㊁田玉芝为初期成员㊂河南省图书馆的殷墟发掘工作对于河南省的考古工作具有积极和深远的影响㊂1第43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2月3㊀河南省图书馆与史语所的争执㊀㊀1929年10月,在何日章组织发掘队前往安阳殷墟进行发掘时,史语所正在进行第三次发掘,何日章在得知史语所将发掘古物悄悄运出河南省时与史语所产生了争执,并将此情况报告给河南省政府㊂当时的‘河南教育日报“刊载了相关报道: 安阳地蕴,龟骨最多,去年 中央研究院 特派董作宾来省会同省府派员张锡晋前往开掘㊂时河南省图书馆馆长何日章以若以河南地方文明之表率,而移置于他方,未免不安,特呈请省府将掘得器物,仍留在开封保存㊂省府据文函致 中央研究院 ,旋准函复,许予酌量办理,双方俱存,并请令饬何日章会同董君遵照办理㊂何馆长当与董特派员商决暂在安阳中学存放,不谓近据安阳中学校长张尚德报告,谓彼等竟将掘出器物,潜运出省,并 中央研究院 特派员仍拟于本期十月赴安(阳)继续开掘,何馆长因 中央研究院 不顾信义,违反协定,又且剋期赴安继行开掘,乃复呈请省府,一面向 中央研究院 据理交涉,一面设法自行开掘㊂省府当经发交教育厅查核具覆,再行察夺㊂ [2]河南省教育厅调查后向河南省政府报告,并拟以下三条办法:一是准予河南省图书馆暨河南民族博物院自动发掘,陈列开封,公开研究㊂二是 中央研究院 不遵照函商协定,谢绝 中央研究院 前来发掘㊂三是饬令安阳县长协助河南省图书馆暨河南民族博物院发掘,并禁止别人发掘[3]㊂㊀㊀在争执发生后, 中央研究院 派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于南京寻找与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李敬斋熟悉之人,并从中说和㊂1929年11月21日,傅斯年到开封与河南省政府㊁河南省教育厅协商,拜访了河南学界名流,并在各学校的讲演中讲述考古的重要性㊁发掘方法,以及考古学与古器物学的区别㊂经与河南学界的充分沟通, 中央研究院 于11月29日致函河南省政府㊂同时,何日章代表河南发掘安阳甲骨委员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项条件:一是依照 中央研究院 养电,将安阳发掘古物陈列至省垣博物院㊂二是将去冬今春 中央研究院 运送北平之安阳古物,于最短时间内运至开封妥为保存㊂三是在开封设立古物古迹研究所,此项组织由专业委员会及河南考古学会河南中山大学史地学系合组之㊂四是河南发掘古物委员会如需相当人才时,由双方商酌礼聘㊂五是在上四项未商定之前,遵照韩主席感日电令,双方掘则同掘,停则同停,惟 中央研究院 委员主张安阳古物就地保存,并设立研究所,开封可派二人参加[4]㊂河南省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派政府委员张伯英㊁张幼山㊁李静斋会同傅斯年协商解决此事㊂1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发函回复 中央研究院 ,指定河南省政府委员张鸿烈㊁张钫㊁李敬斋会同傅斯年妥善协商解决相关事宜[5]㊂㊀㊀河南省政府在与 中央研究院 协商后,提出了解决安阳殷墟发掘问题的办法,即由河南省选派一至三名学者,参与 中央研究院 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发掘出的古物要造册登记,并报送河南省教育厅查询; 中央研究院 所掘古物要移运其他地方,须函知河南省教育厅;殷墟古物发掘研究告一段落后,要在省垣开封陈展;全部发掘工作完成后, 中央研究院 与河南省政府协商最终陈列办法[6]㊂此次争执起于发掘古物的归属问题,该问题的妥善解决得益于河南省有关部门㊁个人与 中央研究院 的共同努力,尤其得益于河南学界名流李敏修㊁宋旭生㊁冯芝生㊁傅佩青等人的周旋和协调㊂4㊀殷墟发掘的作用和意义4.1㊀开启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㊀㊀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道,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进行发掘,仰韶后称为 仰韶文化遗址 ,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的序幕㊂1923年,新郑郑公大墓被发现并挖掘,但并不能称之为 现代考古 ㊂1929年10月㊁1930年3月至4月,河南省图书馆及河南民族博物院组织发掘队对殷墟的发掘,开启了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序幕㊂4.2㊀增强人们对考古的认知㊀㊀何日章积极举办演讲,宣传考古及殷墟发掘的重要性,利用图书馆和博物馆平台对发掘出的古物进行展示㊂在与 中央研究院 发生争执后,当时的‘河南教育日报“‘河南民报“‘大公报“等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尤其是‘大公报“以‘发掘殷墟甲骨文“为题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加深了人们对殷墟及考古的认识㊂ 中央研究院 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到开封进行游说,到各学校演讲,并在报章发表‘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一文,与李济撰写的‘现代考古学与殷墟发掘“㊁董作宾撰写的‘甲骨文研究的扩大“共同增强了人们对殷墟和考古发掘的认知㊂4.3㊀推动了殷墟研究的进程㊀㊀河南省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编拓殷墟龟骨文字委员会,负责殷墟出土龟甲兽骨及古物的整理㊁保存㊁编拓及研究,关百益参与了此项工作,在他任河南博物馆馆长一职后,继续开展对殷墟甲骨的研究,编拓了‘殷墟文字存真“一书,推动了学界对甲骨文的研究进程㊂许敬参是最早参加编拓殷墟龟骨文字委员11任博韬:再议河南省图书馆对殷墟之发掘㊀会的成员之一,后任河南博物馆研究员,编纂出版了‘殷墟文字存真第一㊁二集考释“,撰写了‘契文卜王释例“等学术文章㊂为解决殷墟发掘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河南省政府与 中央研究院 协商,成立了古迹研究会,组织开展了对河南省浚县㊁辉县㊁渑池㊁南阳等地的考古发掘工作,推动了河南省考古事业的发展㊂4.4㊀促进考古人才的成长㊀㊀河南省图书馆及河南民族博物院对殷墟的发掘工作掀起了河南学界对中原文化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田野发掘㊁文物保护㊁博物馆展览人才,推动了河南省文博事业的发展㊂根据相关资料及研究,河南省图书馆为河南省现代考古的发起者㊁组织者㊁实施者,何日章为河南现代考古第一人㊂5㊀出土甲骨的存放状况㊀㊀1931年1月,河南省图书馆根据省政府令,将发掘出的甲骨以及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㊁藏石㊁登封如意等文物交与河南博物馆收藏㊂1937年,河南博物馆为使所藏文物免遭日寇破坏,挑选甲骨及重要文物装箱运至武汉,随着武汉形势的不断紧张,这些甲骨及重要文物被转移至重庆㊂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将被转移至重庆的大部分文物及甲骨运至台湾㊂1956年,台北历史博物馆成立,其将河南运台古物保存委员会保管的这部分甲骨及文物借展至今㊂㊀㊀参考文献:[1]㊀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新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421.[2]㊀安阳龟骨文字将自动发掘,中研院不遵协定潜运出境,何日章呈请自掘已有眉目[N].河南教育日报,1929-10-08(01).[3][5][6]㊀傅斯年.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敬告河南人士及他地人士之关心文化学术事业者[J].安阳发掘报告,1930(2):393-398.[4]㊀发掘安阳古物续闻[N].河南民报,1929-12-01(03).(编校:冯耕)(上接第3页)㊀平安幸福的生活㊂三是打造党史展览馆,以时间线为轴,介绍中国共产党从创立㊁发展到壮大的艰辛过程,陈列红色经典图书㊁图片和物品,播放相关影视资料,配备专业的讲解人员,引导读者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㊂3.5㊀整合各方资源策划开展联动性活动,提高读者黏性㊀㊀在全民阅读大环境下,图书馆应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积极策划开展联动性活动,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与社区㊁高校㊁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展 数字资源下社区 数字资源进高校 数字资源进企业 等活动,激发民众的阅读热情㊂二是联合其他城市图书馆积极参与 让经典走向大众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介全国行 活动㊂三是加强与新闻广电部门的合作,通过共同制作公益宣传片㊁赠书仪式视频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㊂四是联合高校图书馆举办创意设计比赛,联合文联举办 红色艺术与阅读 美育线上展览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语言和作品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事实展现出来,鼓励观展者阅读历史㊂3.6㊀通过 图书馆+课堂 的方式,增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阅读的吸引力㊀㊀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思想价值㊁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是教育人㊁培养人㊁涵养人的精神沃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因此图书馆可通过 图书馆+课堂 的方式,推进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入脑入心 记得住 ,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虚拟仿真研修室,利用红色文化虚拟教学资源跨时空㊁交互性强等特点,打造沉浸式课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读者领略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㊂二是从红色文化资源中选择典型人物㊁典型故事㊁典型片段,通过创作微视频㊁微电影等方式打造专题式微课堂,引导读者感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㊂三是依托网络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红色文化资源,引导读者感悟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真谛[5]㊂㊀㊀参考文献:[1]㊀熊伊凡,陈艳红.基于图情档协作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雷锋档案为例[J].图书馆,2021(9):61-65.[2]㊀袁玉红,王乐.高校图书馆红色专题文献阅读推广思路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9):40-43. [3]㊀张晓琳.数字文化赋能,让红色文化 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 [EB/OL].[2023-10-12].https://opinion/article/202212/202212310948481395.html.[4]㊀杨敏.5G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5):1-5.[5]㊀赵发珍.面向红色文化资源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价值㊁模式与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21(14):115-117.(编校:孙新梅)21任博韬:再议河南省图书馆对殷墟之发掘。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收藏概述
河南省图书馆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也是全省古籍文献收藏的重要机构之一。
其古籍收藏丰富,涵盖了包括典籍、经部、史部、子部等在内的各类古籍文献,拥有一大
批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河南省图书馆古籍收藏进行一概述。
一、古籍收藏概况
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始于1958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
在这60年的时间里,河南省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征集、交换和购置工作,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古籍收藏体系。
目前,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馆藏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件,其中古籍图书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
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具有广泛的时代背景和学科领域,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
包括了许多珍贵的手抄本、版本本、善本等,这些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科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古籍馆藏特色
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馆藏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馆藏古籍的地域特色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馆藏主要以河南地区为主,同时也兼顾了周边地区的古籍文献。
这
些古籍文献中不乏着名的家乡文献、地方志、家谱族谱等,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地方风土、历史沿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馆藏数量众多,其中包括许多稀缺、珍贵的古籍文献。
这些古籍
的数量特色使得河南省图书馆成为了全省古籍文献收藏的重要基地,也为广大学者提供了
丰富的古籍资源。
三、典籍部分收藏概述
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籍文献中的重点收藏内容之一。
河南
省图书馆的典籍收藏以儒家经典为主,同时也兼顾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的典籍。
这些古
籍典籍在历史、哲学、思想、文化等方面拥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弘扬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善本、版本本收藏概述
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善本、版本本也是馆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善本是指印刷质量精良、保存完好的古籍版本,而版本本是指古籍文献的不同版本。
这部分藏品大多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对于古代书法、印刷术、版本学等方面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五、古籍馆藏的保护和利用
河南省图书馆高度重视对古籍馆藏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手段,确保古籍馆藏的完好保存和有效利用。
河南省图书馆也加强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将部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古籍阅读服务。
河南省图书馆的古籍馆藏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河南省图书馆将进一步加强对古籍文献的征集、保护和利用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提供更好的古籍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