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

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

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

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文学作品的情节——又称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及其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演变的历史。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文学语言——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规范化语言。它包括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等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其他经过加工的口头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狭义的文学语言,是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它除了应准确、鲜明、生动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要求。

文学体裁——是指由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语言运用及结构形式等特点综合体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形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承载样式。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戏剧艺术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综合性和舞台性。

戏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文学样式。(剧本、脚本)

个性化——是指剧中人物的台词,不仅要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以及特定情境。

动作化——是指不论人物的对话和对白,都要有一种思想的意向和行动目的,既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又能引起人物行动上的强烈反响。换言之,就是人物的台词,能够随着话语的说出而同时表演出某些动作来,同时要体现出某种冲突和矛盾来。

戏剧语言的潜台词——是指戏剧文学的人物台词的内在意蕴,包括说话的真正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词。

影视文学——是电影剧本、电视剧本的合称,是电影艺术或电视艺术的基础。

艺术技巧——是指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形象,表现美的情感的能力或方法。

灵感——是艺术思维过程中一种突发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大脑高度激发状态的产物。

再现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显示的文学形态。再现型文学在反应生活时,突出再现性。

现实主义——运用质朴的语言,写实的表现手法,具体冷静地表现现实生活,力求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

“三一律”——是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提出的戏剧原则。它规定“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在一个地点发生,并在一天内完成。

表现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情感的文学形态。

表意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象征的方式寄寓作品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二、填空、简答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之间,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学理论,既有赖于文学发展史提供的丰富材料,又要借助于文学批评的成果。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为指导,离开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的指导,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灵魂。总之,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研究人类文学活动的系统科学。

先秦时代,《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说,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唐宋时期,皎然的《诗式》,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司空图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苏轼等人的文论。

元明清时代,李贽、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李渔的《闲情偶寄》,(诗论)王夫之的《斋诗话》、叶的《原诗》、刘熙载的《艺概》。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吸收了西方文论的养分,成为融会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创新之作。

西方古代、近代的文学实践,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历史阶段。

当代美国文艺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宇宙(即自然或生活)、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双向逆反运动)

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

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文学与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