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双淀粉等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11
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标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标准探讨一、引言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中以改善其质地和口感。
然而,关于其用量标准的问题一直是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标准,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性质与用途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是一种白色至近白色的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
它具有增稠、稳定和乳化等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中,如冰淇淋、果酱、调味料、汤料、沙拉酱等。
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标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标准主要受到食品安全法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中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该标准规定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以确保其安全性。
在实际生产中,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应根据产品的类型和工艺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冰淇淋、果酱等需要较高粘度的产品会使用较多的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而调味料、汤料等需要较低粘度的产品则会使用较少的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四、影响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用量的因素1.食品安全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对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使用量有不同的规定。
生产商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来调整用量。
2.生产工艺: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影响产品的粘度和口感,从而影响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
例如,冰淇淋的生产工艺中,如果使用了高速搅拌器,可能会降低产品的粘度,因此需要增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产品质量:产品的质量也是影响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口感,生产商可能会调整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以达到理想的产品质量。
4.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口感和质地有不同的需求,这也会影响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的用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七、发酵豆制品(04.04.02)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acetylated distarch adipate)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是两种常见的淀粉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指标要求1 铅表1铅限量指标食品类别/名称限量(MLs)/(mg/kg)检验方法谷类及其制品(麦片、淀粉类制品、面筋除外) 0.2 GB5009.12 麦片、淀粉类制品、面筋 0.5蔬菜及其制品 GB5009.12蔬菜(球茎蔬菜、叶菜蔬菜、豆类蔬菜除外) 0.1球茎蔬菜、叶菜蔬菜 0.3豆类蔬菜 0.2蔬菜制品 1.0水果及其制品水果(浆果、葡萄除外) 0.1浆果、葡萄 0.2水果制品 1.0食用菌类食用菌 1.0食用菌制品(干制食用菌除外) 1.0干制食用菌 2.0豆类及其制品干豆、豆粉 0.2豆类制品(豆浆除外) 0.5豆浆 0.05薯类及其制品薯类 0.2薯类制品 0.5藻类 1.0(干重计)坚果及籽类 0.2肉及肉制品肉类 0.2肉制品 0.5内脏及其制品 0.5水产品及其制品鱼类、甲壳类 0.5贝类、头足类及其他水产品 1.0 GB5009.12水产品制品(干制海蜇、干制贝类除外) 1.0干制海蜇、干制贝类 2.0乳及乳制品液态乳(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调制乳等)、奶油 0.05 乳粉、非脱盐乳清粉 0.5其他乳制品 0.3蛋及蛋制品(皮蛋除外) 0.2皮蛋 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0.1调味品(食用盐除外) 1.0食用盐 2.0甜味料食糖、淀粉糖 0.5花粉 0.5蜂蜜 1.0焙烤食品 0.5饮料类包装饮用水 0.01mg/L果蔬汁(浓缩果蔬汁(浆)除外) 0.05mg/L浓缩果蔬汁(浆) 0.5mg/L碳酸饮料、茶饮料 0.3mg/L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 0.05mg/L固体饮料 1.0其他饮料 0.3mg/L酒类 0.2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 1.0冷冻饮品 0.3 GB5009.12特殊营养用食品婴儿配方食品 0.15(以粉状产品计)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添加藻类的产品除外) 0.2添加藻类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0.3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以水产及动物肝脏为原料的产品除外) 0.25 以水产及动物肝脏为原料的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0.3其他类膨化食品 0.5咖啡 0.5茶叶 5.0果冻 0.52 镉食品中镉限量指标见表2。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目录前言 ?范围 1术语和定义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 2带入原则 2食品分类系统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 营养强化剂 2食品用香料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首字母食品添加剂名称页码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 4 a 铵磷脂 4巴西棕榈油蜡 4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4L-半胱氨酸盐酸盐 5苯甲酸及其钠盐 54-苯基苯酚 52-苯基苯酚钠盐 6b 冰结构蛋白 6L-丙氨酸 6丙二醇 6丙二醇脂肪酸酯 6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7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 7茶多酚,又名维多酚, 7茶黄色素~茶绿色素 8赤藓红及其铝色淀 8c 刺梧桐胶 9刺云实胶 9醋酸酯淀粉 9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 10单辛酸甘油酯 10淀粉磷酸酯钠 10 d靛蓝及其铝色淀 11丁基羟基茴香醚 1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 12多穗柯棕 12二丁基羟基甲苯 13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13 e2,4-二氯苯氧乙酸 14二氧化硅 14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 14 e 二氧化钛 16 二氧化碳 17 番茄红 17 番茄红素,合成, 17 蜂蜡18 f富马酸 18 富马酸一钠 18 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 19 甘草抗氧物 19 D-甘露糖醇 19 柑桔黄 20 高锰酸钾 20 谷氨酰胺转氨酶 20 g瓜尔胶 20 硅铝酸钠 20 硅酸钙 21 桂醛 21 果胶 22 海萝胶 22 海藻酸丙二醇酯 22 海藻酸钠 23 核黄素 23 黑豆红 24 黑加仑红 24 红花黄 24 红米红 25 红曲米~红曲红 25h 葫芦巴胶 26 琥珀酸单甘油酯 26 琥珀酸二钠 27 花生衣红 27 滑石粉 27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胶, 2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28 黄蜀葵胶 29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 29 己二酸 29 4-己基间苯二酚 30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 30 姜黄 30 J姜黄素 31 焦糖色,加氨生产, 31 焦糖色,普通法, 32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33 金樱子棕 34 酒石酸氢钾 35 菊花黄浸膏 35 聚丙烯酸钠 35 聚二甲基硅氧烷 35 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 35 聚甘油脂肪酸酯 36 聚葡萄糖 36 J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吐温2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吐温4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吐温6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80, 37 聚乙二醇 38 聚乙烯醇 38 决明胶 38 咖啡因 39 卡拉胶 39 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39 抗坏血酸钠 39 抗坏血酸钙 39 k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40 可得然胶 40 可可壳色 41 可溶性大豆多糖 41 喹啉黄 42 辣椒橙 42 辣椒红 42 辣椒油树脂 43 蓝锭果红 43 联苯醚,又名二苯谜, 43 亮蓝及其铝色淀 44 磷酸~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 45 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 45 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 45 l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47 磷脂 48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48 硫磺 48 硫酸钙,又名石膏, 49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49 硫酸镁 50 硫酸锌50 氯化钙 50氯化钾 50 氯化镁 50 罗望子多糖胶 51 l萝卜红 51 落葵红 51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52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 52 没食子酸丙酯,PG, 52 玫瑰茄红 53 m迷迭香提取物 53 密蒙黄 54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54 纳他霉素 54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55 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 56 n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57 柠檬酸亚锡二钠 57 偶氮甲酰胺 57 o偏酒石酸 57 葡萄皮红 57 p 葡萄糖酸亚铁 58 普鲁兰多糖 58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58 氢化松香甘油酯 58 q 氢氧化钙 59 氢氧化钾 59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59 乳酸 60 乳酸钙 60 乳酸链球菌素 61 r乳酸钠 61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61 乳糖醇 62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62 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 62 桑椹红 63 沙蒿胶 63 沙棘黄 64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司盘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司s盘4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司盘60,~山梨醇酐叁硬脂酸酯 64 ,又名司盘65,~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司盘80,山梨酸及其钾盐 65 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66 双乙酸钠 67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67 松香季戊四醇酯 68 酸性红,又名偶氮玉红, 68 s 酸性磷酸铝钠 68 酸枣色 68 羧甲基淀粉钠 69 碳酸钾 69 碳酸镁 69 碳酸钠 69 碳酸氢钾 70 碳酸氢三钠,又名倍半碳酸钠, 70 糖精钠 70 特丁基对苯二酚71 t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名阿力甜, 71 天然苋菜红 71 田菁胶 72 甜菊糖苷 72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72 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 73 维生素E,dl-α-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 73 w 稳定态二氧化氯 73 苋菜红及其铝色淀 74 橡子壳棕 74 硝酸钠~硝酸钾 75 辛~癸酸甘油酯 75x 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 76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76 新红及其铝色淀 76 薪草提取物 77 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 77 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钠 77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77 胭脂虫红 78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79 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80 盐酸 81 杨梅红 81 y 氧化铁黑和氧化铁红 81 叶黄素 82 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 82 液体二氧化碳,煤气化法, 8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8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83 乙萘酚 83 乙酸钠 84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84乙氧基喹 84异构化乳糖液 85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85异麦芽酮糖 85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 85硬脂酸钙 86 y硬脂酸钾 86硬脂酸镁 86硬脂酰乳酸钠~硬脂酰乳酸钙 86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87玉米黄 88越橘红 88藻蓝,淡、海水, 88皂荚糖胶 89蔗糖脂肪酸酯 89栀子黄 90栀子蓝 91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91 z 植物炭黑 92仲丁胺 92竹叶抗氧化物 93紫草红 93紫胶,又名虫胶, 94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94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95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 99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 100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 101 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 102 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 118 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162 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164 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167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175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177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178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gb2760生鲜面用添加剂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 1 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g/Kg,备注 2 丙酸及其钠盐、钙盐防腐剂 0.25 以丙酸计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油酸、3 乳化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亚油酸、柠檬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4 单辛酸甘油酯防腐剂 1.05 富马酸酸度调节剂 0.6 6 果胶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7 海藻酸钠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8 黄原胶,汉生胶,稳定剂、增稠剂 10.09 卡拉胶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0 可得然胶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增稠剂 0.2水分保持剂、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12 乳酸钠 2.4膨松剂、增稠剂、稳定剂13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增稠剂 10.0 14 蔗糖脂肪酸酯乳化剂4.0 15 栀子黄着色剂 1.0 16 丙二醇稳定剂、凝固剂 1.5 17 磷酸二氢钠水分保持剂 2.5 磷酸盐使用量在生湿面18 焦磷酸钠水分保持剂 2.5 制品中以磷酸根,PO43-,计 19 六偏磷酸钠水分保持剂 2.520 三聚磷酸钠水分保持剂 5.021 醋酸酯淀粉增稠剂不限 22 聚丙烯酸钠增稠剂 2.0 23 海藻酸丙二醇酯增稠剂 5.0 24 硬质酰乳酸钠乳化剂 2.0 25 富马酸一钠酸度调节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6 碳酸钾酸度调节剂 60.0下面是赠送的企业管理名句100,欢迎欣赏!!!!!!关于企业管理的名言名句5、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6、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
——华硕总经理徐世明7、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8、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
——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9、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一、磷酸酯双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g/100g)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二、醋酸酯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乙酰基含量/(%)≤ 2.50.1乙酸乙烯酯/ (mg/kg)≤(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砷/(mg/kg)(以As计) ≤0.5铅/(mg/kg)≤ 1.0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3.0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0.3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氯丙醇/(mg/kg) ≤ 1.0羧基含量/(%)≤ 1.1羟丙基含量/(%)≤7.0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活性氧不超过0.45%(占淀粉干基,w/w);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使用量不超过25%(占淀粉干基,w/w)。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一、磷酸酯双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g/100g)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二、醋酸酯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乙酰基含量/(%)≤ 2.50.1乙酸乙烯酯/ (mg/kg)≤(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砷/(mg/kg)(以As计) ≤0.5铅/(mg/kg)≤ 1.0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3.0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0.3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氯丙醇/(mg/kg) ≤ 1.0羧基含量/(%)≤ 1.1羟丙基含量/(%)≤7.0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活性氧不超过0.45%(占淀粉干基,w/w);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使用量不超过25%(占淀粉干基,w/w)。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转移到了表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 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它是通过将淀粉经过化学改性得到的,并具有多种优点和功能性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进行理论说明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涵盖了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的不同方面。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
随后,将阐述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的定义、特性、生产工艺以及原料来源等信息。
接着,我们将探讨该添加剂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优势和潜在优点。
其次,在理论支持部分,我们将提供有关该添加剂食品安全性评估、功能性研究与效果评价以及法规和标准要求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第四部分将重点讨论使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技术应用限制与改进方向以及风险管理与监管措施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的相关知识,并从理论层面上支持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对该添加剂的定义、特性、生产工艺、原料来源以及应用领域和优点等方面进行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通过对食品安全性评估、功能性研究和效果评价以及法规和标准要求等内容的分析,读者将能够了解该添加剂在行业内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使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所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通过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发展,我们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2.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品级的理论说明2.1 定义和特性: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PDE)是一种食品级添加剂,它是由淀粉经过酶解、磷化等过程后得到的。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是两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建筑材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和用途,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1.定义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粉末,由植物淀粉和磷酸酯化合而成。
2.特性(1)优异的增稠性和分散性,可用作稀土矿浆的分散剂;(2)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可用于建筑材料中,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3)具有一定的抗皱性和增强粘接性,可用作印花和染料浆料的增稠剂。
3.应用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建筑材料、印染工业等领域,在这些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1.定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是一种水溶性的聚合物,由淀粉和乙烯基磷酸酯2.特性(1)优异的粘合性和增稠性,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2)良好的亲水性和分散性,可用于医药领域中的胶囊包衣材料;(3)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胶凝性,可用于造纸工业中的润湿剂和增强剂。
3.应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医药、造纸工业等领域,对提高产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比较分析1.用途比较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主要应用于石油开采和建筑材料领域,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医药领域。
2.特性比较两者都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和分散性,但在耐高温性能、粘合性和亲水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3.市场前景随着工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都是具有重要用途的化工原料,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应用特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增加,它们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1.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需求日益增长。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
质量规格标准
一、磷酸酯双淀粉
二、醋酸酯淀粉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
五、羧甲基淀粉钠
六、淀粉磷酸酯钠
七、氧化淀粉
八、酸处理淀粉
九、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十、羟丙基淀粉
十一、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十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十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十四、聚丙烯酸钠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
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7月21日印发。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是两种常见的淀粉改性材料。
它们在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分别对这两种材料做详细介绍。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是一种磷酸酯双淀粉酯类化合物,它由淀粉酯化反应获得。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溶解性和黏稠度调节能力,广泛应用于食品、水处理、造纸、纺织等行业。
首先,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在食品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开发。
它可以用作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常用于奶制品、调味品、糕点等食品中。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在食品中可以提供良好的黏稠度和乳化性能,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其次,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也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它能够净化水质,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机物,提高水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此外,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还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工业生产中的润滑剂和防腐剂。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还可以用于造纸行业。
它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和耐久性,改善纸张的光泽和平滑度。
并且,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具有良好的双向黏稠度和粘度调节性能,可以调节纸张的流动性和印刷性能。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又称为HPD,是羟丙基二淀粉与磷酸酐酯化合反应得到的产物。
它是一种重要的改性淀粉材料,在医药、纺织和造纸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用作缓释剂、胶囊填充剂和剂型调整剂等。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可以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也在纺织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作纺织品的浆料,提高纺织品的强度和柔软度。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可以增加纤维之间的黏合力,提高纺织品的耐磨性和耐洗性。
此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还常用于造纸行业。
它可以作为涂料的增稠剂和润湿剂,改善纸张的光泽和印刷性能。
肉制品加工专用GB2760——肉制品中添加剂使用的原则,种类及限量范围一、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一些定义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
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铵磷脂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用油脂(通常是硬化植物油)经甘油解制成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的混和物,用五氧化二磷进行磷酸化反应,并用氨中和而得的食品添加剂铵磷脂。
食品添加剂铵磷脂为油质状的半固态。
2结构式其中,R可以是甘油一酯或甘油二酯。
3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磷(以P计),w/% 3.0~3.4 附录A中A.3氨态氮(以N计) ,w/% 1.2~1.5 附录A中A.4铅(Pb)/(mg/kg)≤ 2 附录A中A.5附录 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A.2 鉴别试验A.2.1 磷酸根的鉴别方法A.2.1.1 试剂和材料A.2.1.1.1 无水碳酸钠。
A.2.1.1.2 硝酸。
A.2.1.1.3 钼酸铵溶液。
A.2.1.2 鉴别方法称取1g试样,置于瓷蒸发皿中,加入2g无水碳酸钠,在电炉上加热灼烧,冷却后用5mL水和5mL硝酸溶解残渣,加入5mL钼酸铵,加热至沸腾,产生黄色沉淀。
A.2.2 脂肪酸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将1g样品和25mL的0.5mol/L乙醇脂肪酸钾加热回流,冷凝器末端会溢出氨气,并能使石蕊试纸变色。
回流1h后冷却残余物为钾皂。
A.3 磷含量的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A.3.1.1 硫酸。
A.3.1.2 硝酸。
A.3.1.3 高氯酸。
A.3.1.4 钒酸铵-钼酸铵溶液:分别用水溶解20g钼酸铵和1g钒酸铵,将两溶液混合,加入140mL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A.3.1.5 五氧化二磷标准贮备溶液[1mL溶液含五氧化磷(P2O5)2.00 mg]:将磷酸二氢钾(KH2PO4)在110℃烘2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3.835g (精确至0.0005g),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
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
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消泡剂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膨松剂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磷酸氢钙酒石酸氢钾胶姆糖基础剂聚乙酸乙烯酯丁苯橡胶着色剂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蓝亮蓝铝色淀靛蓝靛蓝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发酵法)二氧化钛诱惑红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辣椒橙焦搪色(不加氨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红米红栀子黄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粱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仑红栀子蓝沙棘黄玫瑰茄红橡子壳棕NP红多穗柯棕桑椹红天然苋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酸枣色花生衣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蓝(淡、海水)植物炭黑密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桔黄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胭脂虫红酸性红护色剂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酪朊酸钠)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双、三甘油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硬脂酰乳酸钙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松香甘油酯(酯胶)氢化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辛、癸酸甘油酸酯改性大豆磷脂丙二醇脂肪酸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油酸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乙酰化单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钾聚甘油蓖麻醇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酶制剂木瓜蛋白酶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蛋白酶(米曲霉)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α-淀粉酶制剂糖化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木聚糖酶(米曲霉)真菌淀粉制剂脂肪酶(米曲霉)磷酸酯酶A2乳糖酶谷氨酰胺转胺酶(品质改良剂)转移葡萄糖苷酶(黑曲霉)真菌淀粉酶(米曲霉)增味剂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L-丙氨酸氨基乙酸(甘氨酸)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L-半胱氨酸盐酸盐偶氮甲酰胺碳酸镁碳酸钙过氧化钙被膜剂紫胶(虫胶)石蜡白色油(液体石蜡)吗啉脂肪酸盐(果蜡)松香己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巴西棕榈蜡硬脂酸硬脂酸镁水分保持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钾)磷酸二氢钙(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乳酸钠60%乳酸钾营养强化剂L-盐酸赖氨酸牛磺酸维生素A(视黄醇或醋酸视黄醇或棕榈酸视黄醇)稳定性维生素A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稳定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稳定性维生素B2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或5’-磷酸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或羟钴胺)左旋肉碱(左旋酒石酸盐)(维生素BT)(微生物法制备)左旋肉碱(化学合成法)维生素C(L-抗坏血酸)稳定性维生素C维生素D D2(麦角钙化醇) D3(胆钙化醇)维生素E(d-α生育酚)天然维生素E稳定性维生素E烟酸或烟酰胺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胆碱肌醇叶酸泛酸生物素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柠檬酸铁富马酸亚铁柠檬酸铁铵氯化高铁血红素焦磷酸铁铁卟啉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甘氨酸亚铁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或生物碳酸钙乳酸钙L-乳酸钙(生产用菌珠:米根霉TL-527-9)磷酸氢钙活性钙天门冬氨酸钙(鳌合型)L-苏糖酸钙甘氨酸钙枸橼酸苹果酸钙骨质磷酸钙珍珠乳酸钙硫酸锌葡萄糖酸锌乳酸锌甘氨酸锌柠檬酸锌碘化钾碘酸钾海藻碘葡萄糖酸钾(酶法生产)亚硒酸钠硒酸钠硒蛋白氟化钠富硒酵母富硒食用菌粉硒化卡拉胶硫酸镁葡萄糖酸镁(酶法生产)硫酸铜硫酸锰γ-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廿碳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双鞭甲藻)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3)(金枪鱼油)核甘酸5’单磷酸胞苷(5’-CMP)5’单磷酸尿苷(5’-UMP)5’单磷酸腺苷(5’-AMP)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一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脱氢乙酸脱氢醋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酒精发酵法)二氧化碳(石灰窑法)二氧化碳(合成氨尾气法)二氧化碳(甲醇裂解法)噻苯米唑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五碳双缩醛(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2,4-二氯苯氧乙酸稳定态二氧化氯纳他霉素(微生物发酵法)单辛酸甘油酯稳定和凝固剂硫酸钙(石膏)氯化钙氯化镁(盐卤,卤片)丙二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亚锡二钠葡萄糖酸δ内酯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甜味剂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异麦芽酮糖醇(氢化帕拉金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甜味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液)D-甘露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生产用菌珠:解脂假丝酵母)甜菊糖甙甘草甘草酸一钾及三钾乙酰磺氨酸钾(安赛蜜)甘草酸胺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阿力甜)乳糖醇(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罗汉果甜甙三氯蔗糖(蔗糖素)增稠剂琼脂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果胶卡拉胶阿拉伯胶黄原胶(汉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罗望子多糖胶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磷酸酯钠羟丙基淀粉醚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甲壳素(几丁质)黄蜀葵胶亚麻籽胶(富兰克胶)田菁胶聚葡萄糖槐豆胶β-环状糊精瓜尔胶结冷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皂荚糖胶氧化淀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钠酸处理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葫芦巴胶聚丙烯酸钠沙蒿胶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醋酸酯淀粉其他高锰酸钾4-氯苯氧乙酸钠异构化乳糖液食品工业用机械润滑油蔗糖聚丙烯醚(糖助剂10)固化单宁咖啡因氯化钾6-苄基腺嘌呤凹凸棒粘土月桂酸松香季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巯硅氧烷白油半乳甘露聚糖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羟基硬脂精己二酸辣椒油树脂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钙硫酸锌附录附录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参考文献中文索引英文索引一、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酸度调节剂亦称pH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