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多措并举,打造棚户“新陈王”
- 格式:docx
- 大小:19.15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和成果的一年。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紧紧围绕棚户区改造这一重点任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加快推进。
下面,我将对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总结。
一、工作进展2024年,全国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68万个,惠及人口约1亿人。
其中,已经完成集中安置的棚户区户数达到56万户,占比82%;正在进行中的棚户区改造项目87万个,涉及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人。
可见,2024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改造成效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改造后的新居住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
通过拆除老旧的房屋和违法建筑,新建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居住小区。
居民们的居住面积得到了扩大,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其次,棚户区改造工作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改造,旧的棚户区变身为现代化住宅区,为城市新增了一大批现代化住房资源,有力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再次,为棚户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统筹安置了一批就近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三、工作亮点2024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精准扶贫和精准安置。
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棚户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贷款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了精准扶贫和精准安置服务。
其次是科技创新的应用。
在棚户区改造中,充分利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智能化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加快了改造进度。
再次是社会参与的广泛性。
2024年,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等参与到棚户区改造中来,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
2024年在全县棚改工作推进会上发言精编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个机会在____年全县棚改工作推进会上发言。
在接下来的发言中,我将结合我长期从事的棚改工作,向大家汇报我所在单位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成果,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规划和展望。
一、回顾2024年工作____年,我们乡亲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全县棚改的目标任务。
全县各地共推进了140个新建棚改项目,涉及到5.2万户住户。
通过棚改,我们解决了一大批老旧、危险、不安全的住房问题,有效提升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
同时,我们注重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群众的主动配合意识。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的任务要求,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未来的工作规划____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进一步开展棚改工作,推动全县的发展呢?以下是我个人对未来工作的一些建议:1. 制订明确的工作计划: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们要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确保全县棚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2. 资金筹措和项目建设:棚改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拓宽资金渠道。
同时,我们要加强与开发商的合作,推进项目的建设进度。
3. 提升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棚改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
同时,要注重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打造低碳、绿色的新型棚户区。
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棚改工作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利益,我们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传达政策信息,解答群众的疑问和困惑,增强群众的主动配合意识。
5. 关注群众需求:我们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居住需求和意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棚改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2024年,我国在棚户区改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棚户区改造已经从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城市改革工程,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居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以下是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详细总结。
一、改造规模扩大2024年,棚户区改造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我国不断加大改造投入,增加改造项目数量,涵盖更多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
各地政府争相加快改造进度,对资源密集、环境恶劣、安全隐患多的棚户区进行重点改造。
2024年,全国棚户区改造总面积达到了3000万平方米,惠及了数以百万计的居民。
二、改造质量提升2024年,棚户区改造在提高改造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改造项目涉及到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配置等多个方面,各地政府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改造质量和进度。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改造项目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改造后的房屋结构更加牢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三、住房供给增加2024年,棚户区改造对扩大住房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改造项目中加大了对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新建的保障房项目满足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
同时,通过改造,原有的房屋得到有效利用,一部分改造后的房屋转为廉租房,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体。
这样,住房供给的增加有效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局面,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
四、城市形象提升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有助于整体提升城市形象。
改造项目中,注重增加绿地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
同时,改造后的房屋外观统一、整洁美观,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改变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五、居民获得感增强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改造过程中,政府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协商,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汇报一、改造背景和目标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
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次汇报将对这些成果进行详细总结。
二、改造进展情况1.改造面积:2024年,全国范围内棚户区改造的总面积达到了X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X%。
2.改造户数:全年共改造棚户区居民户数达到X户,其中贫困户数X户。
棚户区改造对象主要集中在老旧城区、危房密集区和贫困地区,旨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3.资金投入: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年共投入XX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其中中央财政资金XX亿元,地方财政资金XX亿元,社会资金XX亿元。
4.工程进展:棚户区改造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搬迁、房屋翻新等多个方面。
2024年,全国各地分别开展了相关建设工作,完善了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并进行了改造、翻新和重建工作。
三、改造成果验收1.居民居住条件改善:通过改造工作,居民的住房面积增加,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棚改后的新居为居民提供了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2.城市更新效果显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实现了老旧城区和贫困地区的更新。
改造后的新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3.就业机会增加: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基建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周边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就近招聘的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四、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资金投入不足:尽管2024年棚户区改造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2.拆迁补偿不公: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大规模的搬迁工作,其中一些搬迁户的拆迁补偿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需要加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公正合理地解决补偿问题,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
棚户区改造总结汇报棚户区改造总结汇报为了确保人民群众过上更加优越的生活,改善城市环境,我市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现将改造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进展情况自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项目总数100个,涉及棚户区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群众超过100万人口。
二、改造效果分析1. 居住条件提升:通过改造,原来拥挤、狭小的棚户区住房得到了有效改善。
居民住房面积增加,房屋结构得到改善,住房安全得到了大幅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2. 社区设施完善: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完善社区设施,增设了公共停车场、儿童活动场所、健身设施等,满足了居民多元的需求。
同时,优化了社区绿化、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环境感受。
3. 城市面貌改观:通过改造,棚户区改造区域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落后、脏乱的区域变得整洁有序,街道变得更加宽敞,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1. 资金压力:改造工作需要大量经费支持,但财政压力较大,目前仍有一部分改造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停滞不前。
2. 居民意见不统一:由于改造过程中涉及居民的住房迁移,有部分居民对改造方式和节奏持有不同意见,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纠纷。
3. 改造期间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尽管我们尽力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改造期间仍有部分居民受到了一定的生活、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展望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
具体工作展望如下:1. 加大资金保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2. 完善沟通渠道: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多方共识。
3. 加强社会治理:在改造过程中,加强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在2024年,我们城市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结:1.取得可喜的成绩:2024年,我们完成了计划中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许多老旧、危险的棚户区得到了有效改造和重建。
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政府高度重视:在2024年,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列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政府加大了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投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力量广泛参与:2024年,我们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许多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响应,提供了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他们的参与不仅加快了改造进程,还提高了改造的效果和质量。
4.形成完善的落地机制:为了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落地机制。
政府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方案、实施工作。
这有效地解决了改造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问题,促进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5.注重保障居民的利益: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我们高度关注居民的利益和权益保障。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诉求。
综上所述,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例如改造工作进度不一、居民迁建问题等。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5则____年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着庞大的棚户区群体问题。
这些棚户区存在着危险、不卫生、不安全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工作方案,旨在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1. 打破现有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工作协同机制,促进改革创新;2.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棚户区改造;3. 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居民的参与和享受改造成果;4. 高标准规范建设,确保棚户区改造质量;5. 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问题,推动绿色低碳建设。
三、工作重点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口分布情况,统筹规划棚户区改造项目,科学布局改造区域。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利益和生活需求,合理安排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位置,并确保改造后的棚户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2. 多元资金筹措,推动项目落地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吸引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债券融资、PPP模式等手段,推动项目的快速落地,加快改造进度。
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注重改造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投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享受感。
4. 推动居民积极参与,增强获得感在改造过程中,积极引导居民参与,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组织居民议事会、开展公众参与活动等形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居民参与改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改造带来的好处。
5. 提升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同时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建材,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棚户区改造工作,健全落地机制。
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5则范文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工作,旨在改善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五则范文:一、综合施策、循序渐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充分理解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并制定出一套综合施策的方案。
首先,需要明确改造的优先顺序,将重点放在那些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的区域,然后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包括土地征收、建筑拆迁、补偿安置等。
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各方参与改造工作,形成合力。
二、灵活运用政策手段,实现可持续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使用多种政策手段推进改造进程。
除了传统的财政投入和土地补偿外,还可以探索灵活运用金融手段,通过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吸引投资者参与改造工作。
此外,可以采用公建配建政策,将改造项目和其他城市建设项目相结合,通过项目的收益进行再投资,实现可持续改造。
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宜居城市城市棚户区改造不仅仅是改善居住条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城市。
可以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在改造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提高居住质量。
同时,要注重城市绿化和水体保护,建设绿色廊道和生态湿地,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体验。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权益在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低收入人群。
可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安置政策,确保居民在改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提高居民的综合福利水平。
五、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改造质量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工程,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改造质量。
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负责对改造工作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及时纠正偏差和问题。
2024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结引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差等问题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2024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这一年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本文将对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总体情况、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总体情况2024年,中国政府继续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手段之一,加大了投入力度,并且在工程实施中强调科学规划、精准落实的原则。
全国范围内,共有xx个贫困县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的人口规模达到了xx万人。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实施,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成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工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搬迁贫困户到新的居住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逐步摆脱贫困状态。
其次,在改善生产条件方面,工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居住地通常会提供更好的农田、灌溉设施等生产要素,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还带动了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为贫困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在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首先,由于有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新居住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有时难以保证质量和进度。
这对于贫困户的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也给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其次,由于一些搬迁户素质较低,他们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困难。
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贫困户的教育、培训等工作,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的可持续性。
四、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发展,提高工程实施的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居住地的质量和配套设施。
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及目标设定2024年是我国实施棚户区改造的重要一年,为了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和提高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的目标:完成XX万户棚户区改造,基本消除城市中的棚户区现象,建设出一批高品质的居住小区,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权益得到保障。
二、工作亮点及创新在2024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我们注重创新和突破,以提高改造质量和效率为核心,有以下亮点和创新:1. 制定科学的改造方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制定个性化、可操作性强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2. 引入PPP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加强资金筹集和投入,提高了改造工作的资金效益和可持续性。
3. 推行标准化施工管理:在施工环节中,推行标准化施工管理,加强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提高改造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控制。
4. 探索智能化改造:在棚户区改造中,采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提升居住环境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5. 注重社会管理和服务:除了住房改造,我们还注重完善棚户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配套设施和社会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三、工作推进及成果展示在2024年的棚户区改造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推进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成功完成XX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通过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我们顺利完成了全年的改造目标,解决了大量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2.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过改造,原本破败的棚户区变成了一片美丽宜居的居住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3. 居住环境改善明显:改造后的居住小区提供了高质量的居住环境,配备齐全的社区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4.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通过改造,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居住面积增加,居住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5. 棚改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还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创新扶贫,多措并举,打造棚户“新陈王”
双沟镇陈王村位于古黄河东岸,北临徐宿宁高速,西距徐州观音机场3公里,区域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土地肥沃。
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484户,1638人,现有村民其中低保户20户,32人;五保户6户,7人;全村土地面积2022亩,耕地面积1668亩。
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13974元。
全村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77户,226人,其中外出务工41人,丧失劳动能力40人。
2016年底已脱贫18户,77人。
2017年底预计脱贫26户,89人。
下一步将通过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介绍打零工等措施脱贫。
种植蔬菜160余户,参与种植人数近600人,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土建、砖建、钢架大棚计320个,占可耕地面积60%以上。
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3000元,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上一直走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前列。
一、以结对帮扶为契机,多方聚力助推精准扶贫
2016年10月15日在睢宁县双沟镇文化馆,省商务厅副厅长江桦和睢宁县副县长陈楚共同为省商务厅服贸处、公平局、双沟镇党委共建基地揭牌,标志着省商务厅与双沟镇党委共同构建“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省商务厅同时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在双沟镇胥湾小
学举行了“留守儿童圆梦行动”暨省商务厅爱心助学捐赠仪式,向留守贫困生捐赠了学习用品和助学金。
此外,省市帮扶第一书记同双沟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以百千万大走访为契机,第一时间驻镇入村蹲点调研,了解镇情,逐户走访了解低收入农户状况,根据每户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档”、“一户一策”。
为确保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如期实现增收脱贫,按照“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工作要求,坚持“产业兴村、产业富民”的原则,经过深入地摸实情、听民声、集民意,结合产业特色和发展实际,省厅帮扶队从政策、智力和资金上不遗余力地助推当地发展:不仅帮助双沟镇临空产业园成功申请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强化基础设施配套,而且结合双沟特色农产品,打造陈王蔬菜品牌、助力羊肉品牌设计;不仅为县镇农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申请省厅资金扶持,而且为双沟电商产业园建设争取省厅政策支持。
不仅推进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货代引进、海外宣传及商贷融资等项目,而且积极联络“巴布洛”中央厨房原材料采购落户双沟。
二、以蔬菜大棚种植为抓手,走绿色农业新路
陈王村蔬菜种植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农民收入为宗旨,村集体积极流转土地1000亩,注册成立粮食种植合作社和农机社,2016年注册商标“双溪翠”获得国家工商总
局批准使用。
实现蔬菜大棚在种植、管理、营销方面从个体向集体的转变。
陈王村目前已经形成以西红柿、丝瓜,黄瓜、茄子、芹菜等为辅的蔬菜大棚320余个,年产蔬菜4800吨,通过蔬菜大棚种植,菜农收入从2008年以前的人均4800元到目前的近14000元,蔬菜大棚种植人均收入约25000元。
蔬菜种植真正让农民感受到了实惠,大大增加了种植大棚的积极性,实现户户有大棚。
为有效解决周边蔬菜种植农户储存难问题,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减缓市场滞销,降低市场风险。
2014年在省扶贫办帮扶下建设了757平方米的恒温冷库,项目总投资158.68万元,分低温库、保鲜库、双温库三间,冷库存储量约2000吨,除满足本村蔬菜储存外还可以可吸引周围镇村前来贮藏蔬菜,发展对外出租。
按照储存租金0.05/斤/天,根据现有产量,按年存储400万公斤。
每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
其中收益50%量化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
为低收入农户提供20-30个就业岗位,80户低收入农户还可以从扶贫项目中直接受益,带动贫困户脱贫。
为更好地帮助本村大棚蔬菜打开销路,扩宽市场。
2014年在省扶贫办帮扶下,投入250万元建设建立占地面积22
亩蔬菜交易市场,建立两个蔬菜交易区。
目前,市场管理人员5人。
自建成之后,解决了菜农和客商无统一蔬菜交易场所的问题,2015年实现交易额2000余万元。
至此,陈王村
实现农产品生产、贮存、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今后地方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结合特色乡村创建工作,通过整合陈王村现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村容村貌,努力将陈王村建成集垂钓、蔬菜采摘、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农家乐特色休闲农事体验村,打造“游、赏、乐、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体验胜地。
遵循蔬菜外延基地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日光能大棚优势,新建或升级改造日光温室,建设9800平方米创意智能温室——休闲氧吧,分为现代农业及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事体验区、儿童游乐区、都市农业休闲区、育苗区。
在农事体验区和育苗区种植樱桃、番茄、黄瓜、彩椒、丝瓜、草莓和宜采摘的蔬菜。
都市农业休闲区因地制宜将村西侧低洼地开挖为池塘,塘中养鱼或种植水藕,塘埂上栽植果树、种植油菜、建设休闲垂钓设施。
形成集农业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层次的农业观光休闲产业。
古黄河流经双沟境内,我镇按照“水清、岸绿、果香、路畅、景点美”的理念,重点打造黄河沿线果树经济带。
陈王村紧抓发展机遇,发动村里种植大户承包经营,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补助配套,一步成园栽植了10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
目前石榴园已初具规模,配套设施齐全,为黄河综合开发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四、提质升级,打造本地品牌
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大棚基地形象。
陈王村下一步将扩大面积300-500亩,实现产品质量全过程监测,打造有机、绿色产品。
基地物资统一规整、存放,环境维护日常化、制度化。
以徐州市政府培育上海蔬菜外延基地为契机,加强与知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培育高档次、高品质农产品。
同时创新蔬菜大棚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宽蔬菜销售渠道,适应新型销售趋势,加大电商营销的比重。
进一步完善古黄河岸边休闲垂钓中心基础。
按照“经济要发展、设施要完善、村庄要和谐”的总体要求为出发点,从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通道路交通网、庄体景观绿化、房屋外立面整修、特色农事体验打造等方面整体提升。
打造独具特色的村容村貌,为游人提供“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农业休闲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