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案例——承运人代为投保货运险
- 格式:docx
- 大小:24.68 KB
- 文档页数:6
际货运代理案例案例一:选择承运人有误,货运代理承担责任某货运代理作为进口商的代理人,负责从A 港接受一批艺术作品,在120 海里外的B 港交货。
该批作品用于国际展览,要求货运代理在规定的日期之前于B 港交付全部货物。
货运代理在A 港接收货物后,通过定期货运卡车将大部分货物陆运到B 港。
由于定期货运卡车出现季节性短缺,一小部分货物无法及时运抵。
于是货运代理在卡车市场雇佣了一辆货运车,要求于指定日期之前抵达B 港。
而后,该承载货物的货车连同货物一起下落不明。
案例二:承运人施诈,货运代理受牵连承担责任某香港出口商发运一批半成品礼服到孟买,交易价格为CFR 。
他委托一货运代理代为履行发运事宜。
按照信用证要求,必须在1 月31 日前发货。
该货运代理向一关系较好的班轮公司订舱,该船期为1 月26 日到达香港,28 日启航。
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该船延误,于2 月2 日到达香港,船舶代理决定接受托运,但不同意货运代理的要求倒签提单以符合信用证的规定。
然而,一个非班轮公司的船舶恰好在泊,同意接受该批运至孟买的货物,运费率很低,且同意倒签提单。
这种承诺使货运代理很快接受,并且出口商也知道此情况,于是货物由该船装运。
然而此船舶并未抵达孟买,且用任何方法也无法查到其去向。
案例三: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香港某出口商委托一多式联运经营人作为货运代理,将一批半成品的服装经孟买转运至印度的新德里。
货物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其货运站装入 2 个集装箱,且签发了清洁提单,表明货物处于良好状态下接收的。
集装箱经海路从香港运至孟买,再由铁路运至新德里。
在孟买卸船时发现其中1个集装箱外表损坏。
多式联运经营人在该地的代理将此情况于铁路运输前通知了铁路承运人。
当集装箱在新德里开启后发现,外表损坏的集装箱所装货物严重受损;另一集装箱虽然外表完好、铅封也无损,但内装货物已受损。
香港出口商要求多式联运经营人赔偿其损失。
问题:多式联运经营人对2 箱货损是否负责,如负责,其赔偿责任如何,可否享受责任限制?案例四:收取全程运费的货运代理须对全程负责印度孟买某电视机进口商与日本东京一厂家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
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案例
下面就给您讲个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案例哈。
话说有个公司呢,咱就叫它A公司吧。
A公司做的是出口生意,要把一大批特别精美的陶瓷制品运到国外去。
这陶瓷制品可金贵了,就像一个个娇贵的小宝贝儿似的。
A公司挺聪明的,知道海洋运输风险大呀,就给这批陶瓷在国内的保险公司投保了海洋运输货物保险。
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这批陶瓷就开开心心(当然啦,它们没感情,就是个形容哈)地踏上了海运之旅。
船在海上航行的时候,那可真是倒霉催的,遇到了一场大风暴。
这风暴可不得了,那海浪就像一群发疯的巨兽,一个劲儿地往船上扑。
船在浪里就像一片小树叶似的,被晃得七荤八素的。
结果呢,好多陶瓷制品都被晃倒了,相互碰撞,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心碎的声音一样。
等船到了目的地,收货的人一检查,发现有一大半的陶瓷都破损得不成样子了。
这时候,A公司就想到了自己投的保险啊。
于是赶紧联系保险公司,说:“亲,你看我这陶瓷,在海上被折腾成这样了,你们可得赔啊。
”保险公司呢,就开始调查。
他们查看了当时的气象记录,确定是遇到了大风暴,又看了A公司提供的货物清单、运输合同这些东西。
保险公司的人心里就想:“嗯,这情况符合我们保险条款里的规定啊。
”因为在海洋运输货物保险里面,这种由于恶劣天气造成的货物损失是在承保范围内的。
所以呢,最后保险公司就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A公司赔了钱。
A公司虽然因为货物损失挺心疼的,但是好在有保险兜底,也算是减少了不少损失呢。
您看,这就是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作用,就像一个安全卫士一样,在货物遇到危险的时候,站出来保护企业的利益。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保险原则案例一、最大诚信原则案例。
1. 案例情况。
有个做外贸的小李,他要把一批价值不菲的电子产品从中国运往美国。
在向保险公司投保货物运输保险的时候呢,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货物的情况,包括货物的性质、包装、运输方式等。
小李心里想,要是把货物包装有点小瑕疵的情况说出来,可能保费就会高,或者保险公司干脆就不保了。
于是,他就隐瞒了这个事实,说货物包装非常完美。
2. 处理结果。
结果呢,在运输途中,由于包装的小瑕疵,货物受到了颠簸,很多电子产品都出现了损坏。
当小李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发现了他隐瞒包装情况的事实。
根据最大诚信原则,投保人必须如实告知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实。
小李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保险公司拒绝赔偿。
小李这下可傻了眼,本来想省点保费,结果却损失惨重。
二、可保利益原则案例。
1. 案例情况。
小王是个中间商,他从中国的供应商那里订购了一批丝绸,准备转手卖给法国的客户。
他在丝绸还在中国仓库的时候就向保险公司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
但是呢,在货物还没装船运往法国之前,小王的法国客户突然破产了,小王也就没有了这批丝绸的销售渠道。
这时候,他就想把这批丝绸转卖给另一个德国客户。
可是在转运过程中,丝绸被火灾烧毁了一部分。
2. 处理结果。
当小王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保险公司拒绝了。
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可保利益原则,在货物转运的时候,小王已经失去了对原来卖给法国客户那批丝绸的可保利益。
他改变了货物的销售对象,就相当于货物的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
只有在对货物具有可保利益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才会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小王只能自己承担这部分损失了。
三、近因原则案例。
1. 案例情况。
老张有一批新鲜水果要从东南亚运往欧洲。
在运输途中,轮船先是遇到了一场小风暴,虽然风暴没有直接对水果造成太大破坏,但是导致轮船的制冷设备出现了故障。
由于制冷设备故障,水果在高温下开始腐烂变质。
2. 处理结果。
老张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分析。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案例2案情简介:要点评析:案例3案情简介:某外贸公司进口散装化肥一批,曾向保险公司投保海运一切险。
货抵目的港后,全部卸至港务公司仓库。
在卸货过程中,外贸公司与装卸公司签订了一份灌装协议,并立即开始灌装。
某日,由装卸公司根据协议将已灌装成包的半数货物堆放在港区内铁路边堆场,等待铁路转运至他地以交付不同买主。
另一半留在仓库尚待灌装的散货,因受台风袭击,遭受严重湿损。
外贸企业逐就遭受湿损部分向保险公司索赔,被保险公司拒绝。
对此,试予以评论。
要点评析:保险公司不需赔偿,因为根据保险责任起讫条款,保险责任在货物到达目的地进入指定仓库时终止,而本案中的货损发生在仓库内,所以不属于保险公司责任范围。
案例4案情简介:某远洋运输公司的“东风”号轮在4月28日满载货物起航,出公海后由于风浪过大偏离航线而触礁,船底划破长2米的裂缝,海水不断渗入。
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下令抛掉一部分货物并组织人员抢修裂缝。
船只修复以后继续航行。
不久,又遇船舱失火,船长下令灌水灭火。
在火被扑灭后发现2000箱货物中一部分被火烧毁,一部分被水浸湿。
在船抵达目的港后清点共有以下损失:(1)抛入海中的200箱货物;(2)组织抢修船只而外支付的人员工资;(3)被火烧毁的500箱货物;(4)船只部分船体被火烧毁;(5)被水浸湿的100箱货物。
试问:(1)以上的损失各属什么性质的损失?说明原因。
(2)投保什么险别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给予赔偿?为什么?(指CIC的最小险别)要点评析:1.(1)抛入海中的200箱货物;(2)组织抢修船只而外支付的人员工资;(5)被水浸湿的100箱货物,属于共同海损,因为以上损失是为了对抗危及船货各方共同安全的风险而导致的损失;(3)被火烧毁的500箱货物;(4)船只部分船体被火烧毁,属于单独海损,因为该损失是风险本身所导致的后果。
2.在投保平安险时,保险公司即予以赔偿,因为平安险承保共同海损,以及意外事故导致的部分损失。
海上货物运输案例>篇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案例>>(1278字)原告(被上诉人):美国定航国际货运服务公司。
被告(上诉人):上海华源经济发展公司。
1997年5月8日,美国定航国际货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定航公司”)受上海华源经济发展公司(以下简称“华源公司”)委托,为其承运一批从上海至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危险品货物。
双方约定运费预付,承运人定航公司为托运人华源公司出具了提单。
货物运出后,承运人于1998年1月19日通过律师向华源公司发函催讨运费,华源公司未予支付,定航公司据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定航公司诉称:原先按约运输了货物,收货人也收到了货物,然而经催讨被告仍未支付运费,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运费人民币45650元及利息。
被告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答辩。
但其在庭审后致函法院称: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其与原告间的纠纷诉讼时效为1年。
本案运输合同期限从1997年5月8日至1998年5月8日,原告起诉时间为1998年6月26日,时效已过。
虽然原告委托律师于1998年1月19日向被告发函催讨运费,但被告并未作承诺,根据海商法的有关规定,原告的催讨行为不能构成时效中断。
据此,被告请求法院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审判]:一审法院审理认为:1、原告作为承运人为被告运输货物,被告应支付运费。
2、原告在货物运出后两年内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
海商法对承运人主张运费的诉讼时效问题未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承运人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托运人、收货人或提单持有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为1年的批复于1997年8月7日公布施行,对本案无溯及力。
故本案应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普通诉讼时效。
被告认为原告诉讼时效已过的主张依据不足,法院不予采纳。
据此,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判决被告上海华源经济发展公司支付原告美国定航国际货运服务有限公司货物运费人民币45650元及应付利息。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贸易公司”)被告:某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第三人:某物流公司(以下简称“物流公司”)2019年3月,贸易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总价值100万元人民币。
贸易公司为确保货物安全,向保险公司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
货物由物流公司负责运输。
2019年4月,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丢失,贸易公司遂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货物丢失是由于物流公司的责任,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贸易公司遂将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货物丢失是否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2. 物流公司是否应承担货物丢失的责任;3. 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法院审理过程1. 贸易公司主张贸易公司认为,其已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缴纳了保险费,货物丢失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
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货物丢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2. 物流公司答辩物流公司认为,货物丢失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其已尽到运输义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3. 保险公司答辩保险公司认为,货物丢失是由于物流公司的责任造成的,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四、法院判决1. 货物丢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法院认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保险责任范围包括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货物损失。
本案中,货物丢失是由于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过错造成的,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
2. 物流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认为,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货物丢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认为,由于货物丢失是由于物流公司的责任造成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五、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如下:1. 物流公司赔偿贸易公司货物损失100万元人民币;2. 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六、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物流保险法律关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保险合同的有效性本案中,贸易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案例和答案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第五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案例和答案1、某货轮在某港装货后,航行途中不慎发生触礁事件,船舶搁浅,不能继续航行。
事后船方反复开倒车强行浮起,但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舱,造成船货部分损失。
为使货轮能继续航行,船长发出求救信号、船被拖至就近港口的船坞修理,暂时卸下大部分货物。
前后花了10天,共支出修理费5000美元,增加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共3000美元。
当船修复后继续装上原货启航。
次日,忽遇恶劣气候,使船上装载的某货主的一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湿。
请问:(1)从货运保险义务方面分析,以上所述的各项损失,各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2)在投保了平安险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有权向保险公司提出哪些赔偿要求为什么2、某合同出售一级小麦150吨,按FOB条件成交,装船时货物经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运通知。
但船舶在航行途中,由于遭遇触礁事件,小麦被入侵海水浸泡,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当货物达到目的港后,只能降价出售,买方因此要求卖方赔偿其差价损失。
请问:卖方对上述情况下产生的货物损失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3、一份CIF合同,出售大米50吨,卖方在装船前投保了一切险加战争险,自南美内陆仓库起,直至英国伦敦的买方仓库为止。
货物从卖方仓库运往码头装运途中,发生了承保范围内的货物损失。
当卖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保险公司以货物未装运,货物损失不再承保范围内为由,拒绝给予赔偿。
请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4、我某进出口公司以CIF条件进口货物一批,合同中的保险条款规定:“由卖方按发票金额的130%投保一切险。
”卖方在货物装运完毕以后,已凭结汇单据向买方收取了货款,而货物在运输途中遇险导致全部灭失。
当买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要求赔付时,卖方却提出,超出发票金额20%的赔付部分,应该是买卖双方各得一半。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货物运输成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
在这个过程中,货物运输保险作为保障货物安全、维护贸易双方利益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案例将围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三个基本原则——保险利益原则、近因原则和损失补偿原则,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某年,我国某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公司”)与国外一家进口公司(以下简称“进口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出口公司向进口公司出口一批货物。
为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出口公司为其货物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
货物从我国港口出发,经海路运往进口公司所在地。
在运输途中,由于遭遇暴风雨,船舶发生严重倾斜,导致部分货物受损。
事故发生后,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申请。
三、案例分析1. 保险利益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的利益,即保险利益的存在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前提。
在本案例中,出口公司作为货物的所有权人,对货物具有明显的经济利益,因此其有权投保货物运输保险。
在货物受损后,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符合保险利益原则。
2. 近因原则近因原则是指保险事故的发生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在本案例中,货物受损的直接原因是暴风雨,而暴风雨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因此暴风雨是导致货物受损的近因。
根据近因原则,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是指保险合同约定,当保险事故发生导致被保险人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偿,以弥补其损失。
在本案例中,由于暴风雨导致货物受损,出口公司遭受了经济损失。
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应当对出口公司的损失进行赔偿,以实现损失补偿原则。
四、案例启示本案例反映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三个基本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以下是一些启示:1. 投保人应充分了解保险条款:投保人在投保前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赔偿限额等,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保险合同保证条款为便于合议庭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兹归纳本案基本事实如下:2002年10月30日原告与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订立“汽车运输协议”约定:在运输途中设备如有损坏,由承运人全权负责;接受货方委托,代办货物保险;2002年11月1日原告向被告投保国内水路,陆路货物运输综合险,保险标的为:“吊车200吨”。
被保险人为原告。
11月2日原告将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的7200型履带吊车运送至济南钢厂。
11月3日货运抵目的地后,经货,运双方派员查看,发现吊车臂杆磨损,并签发一份“货物运输签收单”。
确认因运输绑扎等原因货物有以下部件磨损。
11月7日,货主,承运人,日本供方及进口商四方经现场勘验,确认有21处磨损。
其中副臂头杆和臂杆主弦管严重磨损报废。
另七根腹杆严重磨损需修复。
其余部分需油柒修补。
同时确认:在运输中出现磨损。
2003年6月托运人收到原告赔偿款人民币130,722元。
一本案保险合同因原告对保险标的无保险利益而无效。
本案投保人是承运人,承运人对运输中的货物并不具有法律上承认的保险利益,不能投保货运险;货运险性质上属财产保险,其保险标的为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或灭失引起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
承运人对该运输中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并无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但承运人对其承运的货物负有保管,照料之责,对由于货损造成的损失对货方负有赔偿之责,而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因而可以投保货运责任险。
原告作为承运人本应投保货运责任险,却向保险人投保一般货运险,并以自已作为被保险人。
其事先明知只能代货主投保。
在其与货主订立的汽车运输协议第8条约定接受货方委托,代办货物保险。
且事先已向货主收取了保险费24000元。
由于承运人对运输中的货物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原告对本案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依保险法第12条相关规定,本案保险合同无效。
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承运人能否作为货运险的被保险人(外两篇)中国保险报2011-01-061.货损可能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例如,由于承运人超高违章装载造成汽车倾覆,致使货物损失,根据1981年及1997年人保“陆上、公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以货主为被保险人的,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因为对其来讲是属于“意外事故”,货物能得到足额赔付,保险公司赔付后向承运人追偿;但如果是以承运人为被保险人的,就得不到赔偿,因为不构成意外事故,是被保险人可以预料和控制的,是其“故意行为或过失”造成的,属于保险责任免除的范围。
2.货物有可能得不到足额赔偿的保障。
由于承运人只对货主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有保险利益,因此,发生同样的保险事故,如是以货主为被保险人的,只要是保险事故,包括洪水、暴风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货损,就能得到保险人足额赔付。
但如是以承运人为被保险人的,保险公司就应该只负责承运人根据法律法规或运输协议中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例如,由于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货物损失,承运人是免责的,保险公司也就不负赔偿责任,因为作为被保险人的承运人无损失;由于承运人非故意行为造成的货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运输协议,承运人可以享受责任限制,保险公司也应仅赔付其应赔付的金额,这样,对于货物损失本身就得不到足额赔偿保障。
3.对保险公司追偿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保险法》和保险条款都赋予了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的权力。
但是,以承运人为被保险人的货物运输险合同,在某些案件或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否定。
例如,由于司机采取措施不利,造成追尾致使货物损坏,这种情况就不属于除外责任,保险公司赔付后却无法向作为被保险人的承运人追偿,这也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
保险人同意以承运人为被保险人的运输保险,如何规避风险:1.应要求承运人将其全部运输货物在本公司投保。
保险公司往往是考虑到承运人所宣称的具有很大规模的运输量才同意承保此种保险,所以应要求承运人将其全部运输货物在本公司投保。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6)沪二中民三(商)终字第27号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宏威物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徐荣军,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朱维敏,上海胡贤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胡贤德,上海胡贤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直属支公司。
负责人刘建国,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杜爱武,上海中汇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王羽中,上海中汇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上海宏威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威公司”)因与被上诉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直属支公司(以下简称“中保直属公司”)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2005)普民二(商)初字第109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2004年4月9日,南京宝翔印务有限公司与上海宏谊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谊公司”)签订合同购买4件印刷机械及附件,合同价人民币1350000元。
2005年2月5日,宏谊公司委
托宏威公司将该批印刷机械运至南京,双方签订的运输委托单载明:委托运输单位和付款单位均为宏谊公司,协议运费人民币4000元,保险费人民币2025元。
后宏威公司委托第二承运人安徽省五河县通利运输公司运输。
同日,宏威公司就该批货物在中保直属公司处投保了国内水路、陆路货物运输险,保单上载明的被保险人为宏谊公司,投保人为宏威公司,保险费2025元,保险条款第十四条约定:“货物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如果根据法律规定或有关约定,应当由承运人或者其他第三者负责赔偿一部或全部的,被保险人应首先向承运人或第三者索赔,如被保险人提出要求,保险人也可以先予赔偿,但被保险人应签发权益转让书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责任方追偿。
”当日,第二承运人的司机王略从宏谊公司装载印刷机械及附件后,于下午6时上路,晚上经过204国道昆山段一座桥下坡时,由于前车刹车,且雨大视线模糊,载货车辆不得不同时刹车,使得车上货物在惯性下绷断绳索,向前翻倒在车厢内,并碰到前面一台设备和部分附件,造成货损。
事发后司机继续将货物送至南京收货人处,收货单位在宏威公司的送货回单上注明:“货已收到,有损坏。
”2月6日上午,司机报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到现场拍照取证。
同年6月8日,中保直属公司委托的上海恒量保险公估有限公司作出检验报告,认定保险事故中并未出现交通事故,设备摔倒的主要原因是自身重心太高,绑扎固定点过低,导致刹车时,惯性作用下摔倒致损,因此宏谊公司货损事故责任成立,该保险事故的最后理算价为人民币379210元。
为此,中保直属公司向被保险人宏谊公司赔付了379210元,并取得经被保险人盖章确认的保险赔
款收据及权益转让书。
原审法院归纳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宏威公司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还是保险法中称的第三者?原审法院认为,本案中虽然是由宏威公司支付保险费并与中保直属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但其系按运输委托单约定接受宏谊公司委托的代付代办保险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宏谊公司在发生货损事故后能够及时得到赔偿,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宏威公司对其为宏谊公司承运的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不能作为投保人,因此宏威公司实际上并非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是保险法中称的第三者;2、宏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对货损是否存有过错?原审法院认为,宏威公司作为专业运输企业,应具备判断运输标的是否为特殊货物以及安全捆扎货物的知识和能力,其接受了宏谊公司委托运输的裸装机械,并未提出异议,理应安全地将货物运抵目的地。
宏威公司在承运本案保险标的过程中发生货损,系因宏威公司捆扎不当及其司机在途中未尽驾驶员应尽的谨慎和注意义务造成,并非意外事故,故宏威公司对货损事故具有过错;3、中保直属公司是否有权向宏威公司行使代位求偿权?原审法院认为,根据保险法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造成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即取得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本案的保险合同对此也作出了约定。
因本案中宏威公司实际上不是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而是造成保险事故及货损的承运人,即便宏威公司是投保人,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既有被保险人又有投保人的情况下,也应当依据保险法及保险合同的规定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保险法并无规定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可以对其所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害
免除赔偿责任,故本案的货损理应由宏威公司承担责任。
据此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八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宏威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中保直属公司人民币379210元。
一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8198元、财产保全费人民币2416元,由宏威公司负担。
判决后,宏威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1、承运人对承运的货物虽不享有财产所有权,但具有对承运期间的财产临时占有、保管的利益,故宏威公司对承运货物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依法有效。
原审法院认为宏威公司不具有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则被保险人不应取得保险金,中保直属公司亦不应享有保险代位求偿权。
2、宏威公司是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而非第三者,只有在投保人谎称发生保险事故、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和伪造、变造有关证明等情况下,投保人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3、宏威公司在承运过程中没有过错。
对于承运设备的重心偏高,只有生产商知道,且承运人在运单上已明确要求托运人对特殊货物予以说明,而托运人未尽说明义务。
综上,请求撤销原审判决,驳回中保直属公司原审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中保直属公司辩称:1、涉案保险合同合法有效,宏威公司系代托运人投保,宏威公司并非实质上的投保人。
2、宏威公司作为专业的物流公司,对承运货物的特殊性判断应有更高的辨别能力。
请求驳回宏威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审判决。
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认定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1、系争保险合同上虽载明投保人为上诉人宏威公司,但从宏谊公司与宏威公司签订的运输委托单上关于“委托运输单位和付款单位均为宏谊公司,协议运费人民币4000元,保险费人民币2025元”的约定及运输行业中代办保险的惯例上理解,应为上诉人宏威公司接受宏谊公司的委托,为宏谊公司的利益代办保险并支付保险费,而宏谊公司作为该批设备的货主,对该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故涉案国内水路、陆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2、涉案保险合同的险种为国内水路、陆路货物运输险,是以运输过程中的设备为保险标的,被保险人为宏谊公司,而非宏威公司。
作为承运人的宏威公司,对货主的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具有保险利益,其所投险种应有所区别,承运人为自身利益可投保运输责任险。
3、上诉人宏威公司作为专业的物流公司,应具备货物捆扎、运输的专业知识,负有将其承运的货物安全运抵目的地的责任。
上诉人宏威公司与宏谊公司签订的运输委托单上的委托须知栏内载明“托运整箱原件货物,其内容和细数,由委托单位负责,货物特殊应注意说明”,显然从字面上理解,该特别说明义务仅适用整箱货物,上诉人宏威公司关于本案货损事故非其原因造成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案货物损失应由对事故负有过错责任的宏威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4、被上诉人中保直属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被保险人宏谊公司进行了理赔,中保直属公司有权依照保险法的规定及保险合同的约定,在赔偿金额范围内向造成保险标的损害的上诉人宏威公司行使代位求偿权。
保险法并无规定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可以对其所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害免除赔偿责任,故上诉人宏威公司即便作为本案保险合同的投保人,
亦不能免除责任。
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8198元,由上诉人上海宏威物流有限公司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李蔚
代理审判员高增军
代理审判员李梅
二OO六年二月十五日
书记员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