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5.50 KB
- 文档页数:13
陕西省安康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莫春者,春服既成B . 序天伦之乐事字而幼孩,遂而鸡豚C . 既然已,勿动勿虑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D . 根拳而土易不有佳咏,何伸雅怀2. (2分) (2019高二上·双鸭山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曾”和“曾几何时”中的“曾”意思相同,都可以翻译成“曾经”。
B .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与文天祥的“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中的“爱”意思相同。
C . “贪与吝,此二者,交友之殆物也”与“受命不殆”中的“殆”的意思相同。
D . “既来之,则安之”中的“安”字与“贵远鄙近”中的“鄙”字词类活用的形式相同,都是使动用法。
3. (2分)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 . 以其无礼于晋B . 焉用亡郑以陪邻C . 使工以药淬之D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 (2分)下列句子划线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不有佳咏,何伸雅怀B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仓皇东出C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强者夭而病者全乎D .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先大母婢,乳二世5. (2分)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B . 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C .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D .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6. (2分) (2016高二上·西湖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 . 后世必为子孙忧何以伐为C . 而在萧墙之内也是社稷之臣也D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7. (2分) (2017高一下·安平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 . 吾师道也B . 序八州而朝同列C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 .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8. (2分)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A . 安能以身之察察B .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 . 洎牧以谗诛D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9.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安康市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下·河东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曲《彩云追月》从迢递的古道飘然而来,弦声撩拔起一池的秋水,余音袅袅的意蕴在极远极近处隽永起伏。
夜已经很深了,那轮月亮在很深的夜里更加的圆润亮丽、剔透晶莹。
她轻盈地流泄在瓦屋、窗台、回廊和石径上,弥漫着历史的深邃无垠,也携带着大自然的慈爱与平和。
她沉落在澄净的秋水中,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________,不离不弃。
秋风打湿了________的时空,那轮被水墨________的圆月,沉淀着的千秋不改的如画江山,朝代更叠的煌煌政史,还有万古长存的天地人和。
(1)文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迢(tiáo)递弦(xuán)声撩拔(bō)B . 隽(juàn)永剔(tì)透流泄(xiè)C . 袅袅(niǎo)深邃(suì)更叠(dié)D . 无垠(yín)澄(chéng)净煌煌(huáng)(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唇齿相依悠远渲染B . 相濡以沫悠远浸染C . 相濡以沫悠久渲染D . 唇齿相依悠久浸染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
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
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4分)1. (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 .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D . 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2. (1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A . 掩面狂笑顿足太息B . 狂笑掩面顿足太息C . 掩面顿足狂笑太息D . 顿足狂笑太息掩面3. (1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郭洙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匪夷所思地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艺术鉴赏家,令那些信奉“从小看大”者大跌眼镜。
B . 事实上,这样的细节,这般细腻的情感,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很多,说是俯拾即是也算不得夸张。
这篇文章的精彩,恰恰就在这里;萧红的精彩,也恰恰就在这里。
C . 2014年9月2日凌晨,哈尔滨市延寿县看守所三名在押犯人杀死一名民警后越狱,案件发生后,当地公安民警和武警布下天罗地网进行追捕,使越狱犯在劫难逃,先后落入法网。
D .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广大消费者,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很容易受欺骗,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绝密★启用前安康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答题卡。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题号12345710111214171819答案D A D C C D A B B B A B D1.D解析:D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
2.A解析:A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映新诗注重形式。
2.D解析:D.“就一定能改变”说法过于绝对。
4.C解析:C.“AI企业共计166家”错,是新增了166家企业。
5.C解析:C.“各行各业”错,扩大了范围。
6.①企业角度: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关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积极投入原创技术研究。
(3分)②个人角度:积极理解、跟踪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学习掌握新技能,提升自我,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潮。
(3分)7.D解析:A.“悲凉的气氛”“设了悬念”理解有误。
B.“因为他能够理解伍子胥当时所处的困境”错。
C.“动了恻隐之心”理解有误。
8.①将情义商品化。
②将情义官位化。
③疑心太重。
(6分)9.示例:①“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的细节描写,说明渔父观察细致,为人善良,刻画出了渔夫热心助人的形象。
(3分)②“歌而呼之”的细节描写,说明渔父是一个有爱心、懂情感的人,他没有以施舍者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这个陌生的人,而是“歌而呼之”,体现了人情的温暖。
(3分)10.A解析:加上标点符号为: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翻译为: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11.B解析:B.文中的“再拜”理解错误,且两处“再拜”意思相同。
12.B解析:B.“主动请求联姻”错,联姻并非重耳主动,而是秦缪公要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
重耳一开始还不愿意,是在司空季子的劝说下才答应的。
13.(1)晋国听说秦国军队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
陕西省安康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神智荒芜圆满莫衷一是B . 狡滑蛇鳝筋骨度长絜大C . 缔交抱怨作客白浪涛天D . 关联仓皇草窠茫无际崖2. (2分) (2017高一下·唐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尽管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暂告一段落,但光伏企业国际环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我国光伏行业如何发展,尚无法盖棺定论。
B .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加大对于干细胞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关键技术研究及临床研究上的重点扶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倚马可待。
C . 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 . 当今社会,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利用政策和法律的漏洞长袖善舞,却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也是对那些投机钻营的不法分子的一种警告。
3.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宋初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改革了币制,还改进了以首都汴京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使汴京成为“八方争凑,万国咸通”(《东京梦华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 . 我长久地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春天的开封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柳荫茅舍、木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C . 例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把“民风”改为“人风”,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都是使用了“委婉语”。
D . “几年前,饱受资金困扰的我们获得了政府的一笔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基金,解了燃眉之急。
”吴庆文回忆说:“这些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4. (2分)(2020·兴庆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可以想见,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甚至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
绝密★启用前安康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答题卡。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
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
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
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摘编自李长空《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中国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却忽略诗歌的主题思想。
C.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地位越来越低,有了自闭倾向。
D.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B.中国新诗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C.中国新诗在商品经济时代内容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D.质量上乘的中国新诗越来越少,大多数中国新诗的内容较为平庸。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与时代结合,继承发扬传统诗词艺术,就一定能改变“尴尬”处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
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材料三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
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
“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
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断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
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2015年和2016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
B.从2004年至今,中美AI企业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比中国早些。
C.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共计166家。
D.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人工智能注定在改变我们的世界的同时,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各行业都出现严重的失业。
D.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6.阅读材料,请谈谈企业和个人面对人工智能热潮应该怎么做。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不可忍潘向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今天读它,我仍能清晰地听到易水边那萧萧的风声,和那个叫荆轲的侠士苍凉的歌声。
他答应了燕太子去刺秦,但是并不等于他天生喜欢送死,他也本能地希望制定更周密的方案,使自己有哪怕微小的可能生还;重然诺爱名节,更使他希望增加刺秦成功的胜数。
而这一切太费心思,所以他拖延了下来。
但燕太子丹不理解,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因为对虎狼之秦的恐惧,而有意拖延时日。
怀疑,是荆轲不能忍受的。
于是直接奔赴死亡而去。
死亡是可以忍受的,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
这就是荆轲用行动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价值观。
这么“傻”的还不止荆轲一个人。
还有一个渔父。
请听《渔父歌》: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寝急兮将奈何?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首诗显得很急促——是一种催促,也是一种呼唤,呼唤迷失的人性。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
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于是向他求救。
渔父将他渡了过去,伍子胥藏身芦苇荡中。
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伍子胥起了疑心。
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
渔父于是“歌而呼之”。
“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个“穷”,应该是日暮途穷的“穷”,但我分明从伍子胥后来的行为中,看出了他内心更具深刻意味的“穷”。
在渔父的一再呼唤下,在饥饿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来了。
吃完渔父送来的饭,政客的本能又抬头了,先是“解百金之剑以赠”。
渔父不受。
他又自作聪明地问渔父的姓名——他认为对方不要谢礼,一定是希图钱财之外的好处,等他日伍某人得了天下,给你弄个官当当。
“渔父不答”。
伍子胥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
“渔父诺”。
“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答应”,但是这个答应的代价却让人不寒而栗——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就自己把船弄翻,沉入了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