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五步成文法”
- 格式:pdf
- 大小:216.77 KB
- 文档页数:7
材料作文五步训练法材料五步训练法要想写好供料作文,可以分五步走:第一步,认真阅读;第二步,提炼观点;第三步,联想素材;第四步,列出提纲;第五步,撰写成文。
( www.整理)实战心得根据师生们的实战经验,要写好供料作文,就必须有一个工作程序。
一步一步地来,成功把握大。
否则一会翻看所给材料,一会提笔写上几笔,只会乱了阵脚,一败涂地。
下面,即以北京市某校高一年级考题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考题内容如下: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
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
”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
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解答过程如下: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
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
于是,提炼观点如下: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
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
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敢于直谏的魏征④《火刑》(布鲁诺)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第四步,列出提纲。
材料作文的五步成文法资料作文的五步成文法新资料作文是高考语文频频命题的作文局势,我们平常也应该操练了不少,今日为我们共享一个新资料作文的写作方法——“五步成文法”即,“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取舍,概述资料。
所谓“概述”,便是不能将标题所给资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取舍资料,使资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取舍”。
应捉住资料的核心内容简明叙说,引述时应留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资料一定要契合题旨的需求,能为中心(观念)服务;一起依据中心(观念)的需求,恰当地处理好所引资料的详略。
②、要归纳。
即对所引证的资料,依据中心(观念)的需求,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言语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进程和细节描绘。
2、“析“——剖析资料,杰出感悟点。
“析”,便是环绕谈论的中心对引录资料内容的涵义进行简明剖析。
要求剖析得精确,切合事理,言语精要。
“析”的意图是为中心(观念)的提出发明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观念,提纲挈领。
“提”,便是经过资料的剖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观念)。
依据内容的需求,有时也能够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念“合二为一”。
中心(观念)是全文内容的“神”,资料组合的“纲”,起统帅效果。
因而,中心(观念)的`提炼,有必要做到:扣材、精确、保险、明显、简练。
4、“联”——联想联络,证明观念。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资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资料供给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谈论社会生活的进程。
能够联想相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证明),也能够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证明)。
这部分是作文的要点,既要铺开思路,又要归纳力强;既要要点杰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念(分观念)的视点:(1)原因:从为什么的视点考虑(2)成果:从成果会怎么样的视点考虑(3)情绪:从应该以什么情绪去对待的视点(4)方法:从怎么去做的视点考虑5、“结”——重申资料,深化观念结束照应最初,或进一步着重观念,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出期望要求。
高三一轮复习《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导学提纲设计人: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3、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原文照搬。
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
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
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范文:诚实就是财富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
(引用材料)“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分析材料)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
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提出论点)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分一)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二)新材料审题五步法在近年的高考中,新材料作文成了比较热门的探讨话题。
这种作文一般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又“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令许多老师和学生感到困惑,不知怎样立意才是“全面理解”,也不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会不会跑题。
( www.整理)这类作文的评分细则,也许还是不太清楚。
所以我认为在审题方面,还是要本着稳妥的原则,宁可牢牢抓住缰绳奔向目的地,也不信马由缰,恣意为文。
根据平时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采取的应对措施,本人认为限时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抓好落笔前的审题时间,经过快速有序的读解、漫想、整合、定向、拓展五步,然后再动笔写作。
审题准确才有可能切合题意,落笔前的10分钟,就是认真审题、快速动脑的10分钟。
下面我以具体实例来说明操练过程。
第一步:读解——提炼关键词句读解是指客观、完整、冷静地阅读理解作文材料,准确把握作文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搜索相关提示,提炼材料关键词句。
例1: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
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
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例2: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
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
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化繁为简,掌握要领——高三考场新材料作文得分实用技巧一、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一)、“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1、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二)、“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三)、“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四)、“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 为什么 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 结果会怎么样 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 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 的角度4、方法:从 如何去做 的角度思考五、“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二、新材料作文写作五忌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 不要 )(一)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高中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例文(一)校准自己的秤“但奇怪的是,人们怎么走得笔直?”这是王永玉画中的螃蟹线条。
(引用)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
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
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
(析)所以我想,高贵的人们,不要像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当你第一次在秤上称体重时,你最好先在手上称一称。
(提及)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
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
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
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
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
(联1,古代寓言)这场闹剧为什么会发生?因为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的对错标准被颠倒了。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
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
(联2,古代人物)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自以为是的黑人和白人喜欢螃蟹:头发染成半红半黄的男人和女人指着别人的黑发说:“老式的,你为什么不染呢?”老一辈人通过迂回的方式获得了专业头衔,他们“关心”年轻一代说:“你的论文不是更少了吗?这太愚蠢了。
你为什么不抄几篇呢?”当一位新官员上任时,亲戚朋友会说:“你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赚钱呢?”这些人就像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野泉的疯子。
当他们猖獗时,他们已经是“另类”了,但他们嘲笑其他人的愚蠢。
(对联3,真实生活)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我想,主要是因为社会变革过程中,一些人面对权钱利色等诱惑,丧失了正确的立场,颠倒了是非标准,结果以丑为美,以耻为荣。
2018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
高考考场材料作文“五步法”写法例谈——作文写作指导高考考场材料作文“五步法”写法例谈【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五步法”操作】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
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
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
①自选角度。
“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②自拟题目。
“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
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
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
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
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
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
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
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
上述材料属于后者。
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s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
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
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
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
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
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
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
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
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
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
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
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
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
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
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得非常的好。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
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
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
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
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
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
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
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
是结尾的范式。
】明星吸毒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因为吸食冰毒,零点乐队两名成员被北京警方拘留,其中包括零点乐队的吉他手大毛(李瑛)和鼓手二毛(李小俊)。
(今日《深圳晚报》B3版)(引述材料,摆出现象)从歌手谢东、满文军到著名导演张元、张一白,娱乐圈里的明星吸毒事件频见报端。
这一社会问题不禁引起人们的深思:娱乐圈为什么会不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发现,每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都只能成为娱乐圈的短期热点,让人见怪不怪了。
但我觉得,明星吸毒的负面效应还是不可忽视。
(表明立场)(批评式)明星吸毒,而使得又一个偶像的轰然倒塌。
可是,我要说,倒下的绝不仅是一个谢东,一个满文军,一个零点乐队,坍塌的是整个影视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随着一个个偶像从神坛的跌落,使原本坚实的偶像基座也变得动摇起来,终而导致偶像群体的塌陷。
明星吸毒已经造成了对演艺环境的玷污和严重的社会影响,让人们对影视圈的名人们的言行举止产生了一定的不信任。
(主体论证部分:论证“为什么”明星吸毒的负面效应还是不可忽视的。
论据1,影响整个娱乐圈形象)明星吸毒,滋生出社会恶习的毒瘤。
身为明星,举手投足备受人们关注。
这些公众人物,成为人们追捧和仿效的时代先锋。
年轻一代对偶像们的一切行为都推崇备至。
因此,明星吸毒,会给青少年们以错误的认识导向,甚至让“粉丝”盲目效仿、追求快感、进而不惜铤而走险。
倘若明星们对自己的生活玩世不恭,则会使人产生认知错位,使粉丝们价值迷失,纷纷效仿,进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使整个社会道德出现滑坡。
(主体论证部分:继续论证“为什么”。
论据2,滋生社会恶习的毒瘤)明星吸毒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他们内心世界的空虚,缺乏支撑自己不断追求的人生大厦。
一旦自己被带上了众多的光环,他们反而会迷失了自我,道德上出现了失范,人生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和目标。
(主体论证部分:继续论证“为什么”。
论据3,迷失自己,道德失范。
)要维护明星们的偶像地位,需要明星们洁身自好,树立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做德艺双馨的从艺者。
须牢记,只是做“一时之星”,没有来自内在的光辉,终究难以光照世人。
很多明星是凭借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在一夜之间走上了被人顶礼膜拜的神坛的。
但是,如若你从此以明星自诩,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道德准则,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金剥泥落,摔下神坛。
很多如田华、孙道临等老一辈德艺双馨的明星和艺术家们之所以为大众所敬仰,正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道德的光辉和正义的力量。
只有每一个明星高擎起道德大旗,建构人格大厦,才能重塑娱乐圈的整体形象,使娱乐圈富有较高的道德纯度。
(主体论证部分:论证“怎么样”。
论据3,现在与过去明星的对比论证)因此,笔者真诚地期待,作为明星,应当洁身自好,保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人格魅力的提升,真正成为粉丝们追崇的道德楷模。
(结尾:重复开头的表明的立场,提出建议,结束全文。
这是建议式的结尾。
)八十而荣屠呦呦孤独的大师9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
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引材料)这是一份迟到了四十年的国际认证,因为早在1972年屠呦呦研究小组就提取出了青蒿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古诗句里的这句名句仿佛就是为屠呦呦和青蒿而作,戏剧性的巧合也为这位81岁的老科学家镀上了神奇的浪漫色彩。
而在拉斯克奖之前,另一个极负盛誉的国际奖项———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也奖给了她,真是“八十而荣天下知”。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幕,也恰恰反映出了大师的寂寞,以及寂寞背后的深层原因。
(析材料,亮观点)屠呦呦早在数十年前就名动学界,但那时集体主义的观念远远盖过个人主义,作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也不过是团队的成员之一,在个人权益位卑言轻的思维下,屠呦呦的寂寞是注定的。
而今天,屠呦呦老人被国际认可,很快在国内卷起各种震撼,也蕴含了时下公众、主流思维对她个人的高调认可,因为我们毕竟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再宏大的集体主义也掩盖不了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和利益。
(挖根源1)另一方面,屠呦呦名动世界,乃至被高调认为是极有实力角逐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有另外一种寂寞,那就是多少年来,我们本土成长起来的被国际科学学术界公认的科学大师,还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