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命题梳理和备考
- 格式:ppt
- 大小:608.50 KB
- 文档页数:91
2018年全国123卷作文提纲全国卷I作文解读:关注时代关注成长2018年全国I卷语文作文题相比2017年稳中有变。
“稳”的方面在于,既延续了任务驱动型的命题方式,又保持了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关注。
“变”的方面在于,相比去年横向的,多点关联的思维,今年更强调纵向的、代际传承的情怀。
题干先是列举了一系列时间节点,始于2000年,终于2035年。
2000年,是大部分考生的出生年;2035年,则是第一个“15年”结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节点。
以此为始终,鲜明地展现出对考生的期许——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个人命运理应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
以下的一系列时间节点,无不既呈现出他们的成长,又体现出对时代的密切关注。
汶川大地震,承载着“多难兴邦”“众志成城”的民族记忆;北京奥运会,传递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普世价值;天宫一号,志在星空,代表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村村通、精准扶贫,脚踏实地,代表对民生的切实关注;互联网的普及,构成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2000年的“世纪宝宝”,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理应对此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思考。
在列举时代节点的基础上,题目设计了一个令人叫绝的任务指令:将对此的联想和思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如果说上述一系列的时间节点体现了思考的开放性,给予了考生足够的自由选材、自由表达的空间;那么“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则充实了题目的导向性,要求考生无论如何选择,均需以未来为指向,以对后辈负责的态度和对时代的担当精神,将对民族的责任、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传承下去。
今年成人的“世纪宝宝”,正是即将接过历史接力棒,承担时代使命的一代。
而本次作文题,给予了他们更高远的使命:不仅要接下这一棒,更要有明确的蓝图设计,有将接力棒传递下去的历史眼光。
这恰恰体现了高考命题“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也告诚未来的高考考生,绝不能闭门读书,应当关注时代与社会,培养自己的时代主人翁精神。
2018年全国2卷高考作文解析第一篇:2018年全国2卷高考作文解析2018年高考全国II卷作文题解析原题:材料:“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出处:《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6日04版题目:警惕“注意力陷阱” 作者:何冠军内容节选:不少人体验过这样的小测试:面对同一张人物肖像,有人看到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有人看到的却是正值青春妙龄的年轻姑娘。
关注角度、聚焦方位不同,看到的图像竟也存在天壤之别。
这种现象,值得思考。
心理学中有个判断,即“注意力不等于事实”。
客观事实是立体、生动的。
把事实准确投射到认知,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换言之,粗浅、片面的观察,很容易导向不完整、不正确的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飞机常被打得满身弹孔,盟军专门开会研究如何加以改进。
看到机身伤痕最多,多数专家决定在机身上加厚钢板以保护飞机。
与会的一位教授却从整体出发,认为这些飞机能回来恰恰因为机身中弹,反倒是那些引擎中弹的飞机都毁了,因此引擎最需要保护。
由此观之,主观经验很容易遮蔽容观事实,一个人一旦坠入“注意力陷阱”则如盲人摸象,极易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误区。
解析:看这个材料:“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哪里是你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呢?主要在“弹痕少”的部位受创的飞机难以返航,除沃德之外的专家统计的范围偏偏就少了这部分数据,而错误的结论往往就是被忽略的材料导致的。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III 卷作文简析一、原题回放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 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 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二、命题透析(一)从形式上看, 2018 年全国Ⅲ卷作文题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选取了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幅标语为作文材料,并要求围绕这三幅标语作文,则这三幅标语具有以下特点:1.通俗易懂,接地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2.简短、充满思维张力,便于优秀学生的理性思辨思维的发挥;3.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
根据写作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那意味着最好综合三者材料来立意;另外要求明确文体特征:无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必须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指向任务明确,其实质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材料内容引导考生把自我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入思考:作为一名时代青年,该如何看待这三个阶段的口号,这三个阶段的口号的异同、关联是什么等等。
三、作文审题(一)“分而治之”,理解核心(二)求同存异,整体把握三个标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特色,根据作文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作,可见只围绕一条标语或两条标语来写作,不是命题者的意图,因为三个标语既然摆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材料,应有其内在的关联,那么,如何才能分析出三个标语的内在关联呢?我们可以运用以果溯因的审题方法,具体操作应该是问“为什么在1981 年的深圳,它的标语要强调‘时间与效率’”;“为什么 2005 年浙江的时评语要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为什么 2017 年雄安的标语要强调‘继承(传承)与发展(创新)’”;这样的追问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把握这三个标语的内在联系:从过分追求效益到关注环境生态再到“我们”的使命与责任――继承与发展。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2018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此作文回归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在完整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材料立意。
2.材料叙述一反传统的人文关怀、感性认知,而选择军事题材理性思考,突出科学性和思辨性,要求写作更具思辨性。
3.材料中“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因此沃德的推理分析为正面立意,而材料中“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是常规思维,综合材料来看是反面立意。
4.材料中“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启发考生分析未返航的飞机坠落与弹孔位置的关联性,有较高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
5.作文要求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综合”二字提醒考生必须全面分析解读理解材料,而不能只抓只言片语。
开放性1.材料中“英美军方”、“沃德”不同的判断处置,“幸存飞机”、“力排众议”、“数据被忽略”、“事实证明”,就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维的丰富性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2.要求中“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对文体不做硬性限制,只要文体特点分明即可,自拟题目也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3.作为材料作文,没有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限制,考生思维可以更为灵活,有了较大的自由写作度。
解题在分析材料题目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矛盾所在。
题目中的矛盾双方非常明确,即英美军方和沃德的观点冲突。
以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为例谈语文素质教育【摘要】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以"直击人心的瞬间"为主题,要求考生以自己经历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展开议论。
语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思维品质等方面。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综合素质。
其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强调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语文素质教育,总结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高考作文题、语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内涵、实施方法、目标、意义、启示、必要性、社会关注、支持、总结1. 引言1.1 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内容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内容:选择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小猫在椅子上趴着睡觉,小狗在旁边注视着小猫,画面温馨有趣。
作文题分析:该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小猫和小狗之间的故事,或者讲述他们的生活状态,鼓励考生通过想象和创造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作文题旨在考查考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1.2 作文题分析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内容为“绿色生活”,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去过一种绿色生活。
作文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活方式,引导考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文题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要理解“绿色生活”概念,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等内容;要明确作文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怎样去过一种绿色生活,提示考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要注意作文的立意,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指导考生在写作中不仅要表达个人观点,还要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2018年全国III卷(丙卷)作文题导写第一篇:2018年全国III卷(丙卷)作文题导写2018年全国III卷(丙卷)作文题导写适用范围:四川、广西、贵州、云南4省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名家点评:成都翟晓周【命题透析】一、命题价值1.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1)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时代热点。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快速发展的40年,2018年又是步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一年。
这一届考生,绝大多数感受到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看到了通向幸福之路的“中国梦”。
(2)关注个人成长,关注立德树人。
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时代的关口,刚刚成人的青年学子没有理由不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潮,立志肩负起国家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2.体现高考命题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引导。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高考作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道作文题,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
考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还是有话可说,容易理解,便于思考,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当然,如果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圭臬,面对这道作文题则会束手无策。
因此命题完全切合“我手写我心”的作文理念,这显然有益于引导今后中学作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朝着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民族、关心世界的良性方向发展。
(2)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完美结合。
首先是限制。
材料为三则标语,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因此即便这道作文题为众多猜押题者猜中——改革开放40年、新时代新使命之类,也无法套作。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投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圈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条作,不得抄表,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作文“我和2035有个约定”则被网友认为“过于政治性”,看到江苏卷作文“解读语言传递”的网友的看法是,“看不懂”、“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2.紧贴高考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