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10.5机械效率(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3
10.5 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的物理原理,具有科学技术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实际上使用机械还要多做功。
例如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把滑轮本身也提起来了,滑轮受到重力作用,也发生了一段距离,对滑轮也有做功。
另外滑轮与绳子之间存在着摩擦,克服阻力也要多做功。
2.有用功(W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额外功(W额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功(W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机械效率(η):定义:__ ____叫机械效率,即____ ____的百分比。
公式:老师点拨:1.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2.三功之间的关系:二、合作学习1.下图中分别用三种方式把沙子提到装修的楼上去,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总功?2.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若实验数值G=5N,h=0.5m,F=3N,s=1m,则: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____N×_____m=_________J,提高重物时,对动滑轮做的功:W阻=Gh=_______N×________m=___________J3.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个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自学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并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
3.了解机械效率取值范围及原因。
【教学重点】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基本概念2、机械效率的计算【教具】滑轮组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__。
即W用机械 ____W不用机械.二、新知学习自读课本19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自读课本第202页的内容,结合图10-33理下面的几个基本概念:总功W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额外功W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10-33中对_____________所做的功就是额外功。
有用功W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10-33中对_____________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甲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是__________。
例 2.乙从井中捞水桶,桶中带有半桶水,则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二)机械效率自读课本20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学中,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学203页例题并完成下面的练习:练习:见课本205页第3题13.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考,对于一个机械来说,机械效率总是一个不变的量吗?把例题中的重物变成400N,计算其效率是多少?4.思考,机械的效率能达到100%吗?为什么?你认为机械的效率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机械的效率?【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使用滑轮组提起10N的重物,使它上升0.2米,拉力是4N,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0.6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___J,这个功叫____功。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5 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即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减小额外功或增加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3.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机械效率与有用功、总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与有用功、总功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现实生活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有用功、总功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机械效率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效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效率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4. 实验探究流程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已知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高度为h,重物的重力为G,滑轮组所做总功为W总,有用功为W有。
答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 = W有 / W总。
2. 题目二: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分别为F1、F2、F3。
10.5 机械效率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一、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包括机械自重、摩擦力等。
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学会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导学案、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并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效率。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措施,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机械效率1. 概念:……2. 影响因素:……3. 提高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机械的效率,并分析如何提高其效率。
例题:一个提升重物的滑轮组,承担的重物为200N,绳子段数为3,摩擦力为1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2. 题目:列举两个实例,说明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机械的效率,并尝试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创新方法。
教案:10.5 机械效率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即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教授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讨论如何通过减小额外功来提高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使用杠杆原理举起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并用公式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 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并讨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 / 总功计算公式:η = W_有用 / W_总提高方法:减小额外功七、作业设计a) 使用一个杠杆原理,将100N的物体举起10m,如果杠杆的长度为20m,求机械效率。
b) 一个农民使用锄头耕地,锄头施加的力为20N,耕地距离为10m,求锄头的机械效率。
2. 答案:a) 机械效率 = 100N 10m / (100N 20m) = 0.5 = 50%b) 机械效率 = 20N 10m / (20N 10m + 10N 10m) = 0.446 =44.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效率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等。
教案:10.5 机械效率20232024学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探讨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能运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提升重物的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滑轮组的效率是多少?2. 概念讲解: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举例说明机械效率的应用,如提升重物、输送物料等。
3. 公式讲解:讲解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η = (W有 / W总) × 100%,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提升重物的滑轮组实例,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6. 影响因素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机械效率?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有 / W总) × 100%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提升重物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根据滑轮组的重力、绳子的拉力、提升的高度等数据,代入机械效率公式进行计算。
2. 题目:分析一个输送物料的皮带机的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答案:皮带机的机械效率受物料的重力、皮带的摩擦力、输送距离等因素影响。
10.5 机械效率(二)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10.5节——机械效率(二)。
本节主要介绍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讲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机械效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知识讲解:讲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已知有用功为200J,总功为400J。
(2)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给出具体实例。
2. 作业答案:(1)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 200J / 400J = 0.5,机械效率为50%。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减小机械自重、提高动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教案:10.5 机械效率——认识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即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机械效率,并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讨论使用机械时,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机械效率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汽车、自行车、吊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效率。
2. 知识讲解: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使用滑轮组时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动力大小、机械结构、工作方式等。
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合理设计机械结构、提高动力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机械的效率,并分析如何提高其效率。
(1) 一台吊车,其吊臂长度为10米,吊重为1000千克,吊车发动机功率为100千瓦。
教案:10.5 机械效率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10章第5节,具体内容如下: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使用斜面提升重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效率。
2. 讲解:a. 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b. 讲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如减小摩擦、减小额外功等。
c.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如重物的重量、斜面的倾斜程度等。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机械效率,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5. 练习:解答与机械效率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4.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七、作业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20N的重物,绳子自由端移动10m,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答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提升高度 / 绳子移动距离) × 100% = (20N / 10m) × 100% = 20%提高滑轮组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增加重物的重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仍需提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10.5章,主要讲述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_有用 / W_总;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摩擦力、重力、机械结构等;4.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减小摩擦、合理设计机械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2.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学会如何提高机械效率;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设备,如电梯、汽车等,思考这些机械设备的效率是如何影响其运行的。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机械效率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关于机械效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一个关于机械效率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机械效率的内涵。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效率的定义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4.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一台汽车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如何提高其机械效率。
2. 观察生活中的一种机械设备,分析其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1. 汽车的机械效率约为×××%,可以通过×××× 方法提高其机械效率。
2. 该机械设备的机械效率受×××× 因素影响,可以采取×××× 措施提高其机械效率。
10.5 提高机械的效率(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组 号
【学情分析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涉及效率的地方,因此引入机械效率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学习内容分析】探究机械效率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探究滑轮的机械效率
【新课教学】
一、复习回顾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考虑摩擦和动滑轮自重,实际拉力 物重的一半。
二、新授课
知识点1:什么是机械效率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提升一定高度;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提升相同高度。
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所做的功,发现利用动滑轮所做的功多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点拨】使用机械时,会有省力、方便等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
拉力所做的功,物理学叫 。
在这一总功中包含了拉力在提起重物时,必须克服动滑轮的自重和滑轮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做的功。
这部分功,是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称为 。
从总功中减去额外功,就是有用的功,物理学中叫 。
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
η:机械效率,W 有:有用功,W 总:总功
【明确】在实际计算中,机械效率通常被表示为一个百分数,没有单位;由于W 总>W 有,所以
总
有W W <1,因此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机器:η大于1或大于100%,
那肯定是错误的。
【练一练】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拉力F 为120N ,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用动滑轮提起物体时,动力F 把绳子末端拉起的距离是物体被提起高度的2倍。
知识点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使用滑轮组提起相应的重物,将三次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中,比较三次测算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
1.同一滑轮组,载重越大,机械效率越大,所以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2.相同载重的情况下,动滑轮重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3.改进机械结构,在滑轮的转轴上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当堂检测】课本第205页 1-4题
【布置作业】kkl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