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棉纺织业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9
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8.18•【字号】•【施行日期】2021.08.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会、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商务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纺织服装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国内竞争优势削弱,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为主线,以推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为路径,立足我省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打造科技、时尚、绿色新时代山东新纺织。
到2023年,初步形成产业基础有效提升、产业链配套率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圈更加优化的全省性与区域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集群化特征更加明显,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培育一批生态良好的先进产业集群。
产业高端化有显著进展,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品牌化有较大提升,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
力争培育5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国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年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上的潜力型企业。
到2025年,形成基本完善的融通发展、协同创新、共生共赢的全省性与区域性产业生态系统。
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持续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明显提升,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特点更加显著,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提升滨州棉花纤维品质的对策及建议
王学利;周君华;郝永;赵桂安;成晓朦;刘翠霞
【期刊名称】《中国纤检》
【年(卷),期】2024()1
【摘要】滨州市是黄河流域重要产棉区,近几年虽受棉花价格、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导致植棉面积大幅下滑,但基本维持在30万亩左右[1]。
根据中国棉花公证检验滨州实验室提供的棉花质量数据,2022—2023年度,滨州市棉花质量除颜色级、强度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质量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质量水平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国家“双碳”目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之下,推动棉花纤维品质提升不仅关系国计民生,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着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王学利;周君华;郝永;赵桂安;成晓朦;刘翠霞
【作者单位】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滨州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滨州市棉花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
2.影响辽宁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与提升对策
3.棉花政策调整对山东滨州棉花产业影响分析及建议
4.山东省滨州市棉花保险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5.滨州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问题探讨及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浙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1)四地中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特点的是( )1.(2)四地中的某地,农业生产在夏季必须依靠灌溉,该地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指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图丁符合题意。
【答案】A【解析】夏季依靠灌溉来发展农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2.(1)图中所示时段内,适合穿短衫的城市有()2.(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穿衣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长春B. 海口C. 北京D. 西宁【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3.(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北向南逐渐减少B. 自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C. 自西向东逐渐减少D.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答案】D【解析】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故选:D.【答案】C【解析】解:A、甲地处于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地区.故A错误.B、乙地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植被以草原为主,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故B错误.C、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故C正确.D、丁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汛期长,无结冰现象.故D错误.故选:C.4.(1)上海属于的物候区类型是()4.(2)青藏与重庆的物候季节类型区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 ⅡB. ⅢC. ⅣD. Ⅴ【答案】B【解析】(1)1.上海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比重高,最可能属于类型Ⅲ。
一、冶金和机械装备制造
滨州机械制造产业,主要涉及活塞、轮毂、曲轴等汽车零配件和石材机械、飞机、数控机床制造等多个领域。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69家,市级技术中心129家。
山东盟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活塞生产基地,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
滨州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钻石飞机,填补了山东省飞机制造业的空白。
二、新型化工产业
滨州是全国化工基地之一。
石油总储量6亿吨,天然气总储量164亿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余家。
涉及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农用化工等多个行业。
滨化集团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重胶沥青供应商。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企业。
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主要涉及食品加工、植物油、酒类、淀粉、肉类加工等多个领域。
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驰名中外。
滨州拥有亚洲最大的淀粉糖和玉米油生产企业西王集团,年加工玉米能力300万吨,拥有国内唯一一条果糖产业化生产线,年产果糖10万吨,被授予“中国糖都”、“中国玉米油城”称号。
四、纺织家纺产业
滨州被誉为“中国棉纺织之都”,形成了棉纺、地毯、化纤、产业用纺织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全市共有纺织企业477家,
其中规模以上112家,年加工原棉150万吨,纺纱1173万纱锭,占山东的1/3,全国的1/10。
其中,魏桥创业集团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2800亿元,列世界第279位。
2023中考地理专题练习——中国地理分区解答题1.封冻日指的是河流自封冻至第二年水面解冻的这段时期的天数。
下图为东北地区河流等封冻日线图(单位: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河流Q是;邻国丁是;丙海域是;山脉甲是。
(2)图中P点的封冻日是天,所处的地形区是,农作物的熟制是。
(3)东北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的分布规律是自向逐渐增加,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因素。
2.材料: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建筑所需木料部分来自川、湘、赣等地。
所伐的巨木顺江而下,自西向东运到南京,再沿运河北上。
部分石料来自太行山,那里盛产汉白玉。
聪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一打了很多“井”,把井水泼到地面上,形成冰层,用“ 旱船载石”的方法把巨石运到北京。
读中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湘”是指省,“顺江而下”的“江”是指,“沿运河北上”的“运河”是指。
(2)“ 旱船载石”的方法应在季使用,主要发生的地形区是。
(3)2016年寒潮袭击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①地与②地温差很大,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③所在地形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3.读“北京市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 省,B 市,C海.(2)由北京通往西北地区的铁路干线①是线,由北京向南的三条南北铁路干线是②线、③线、④线,由北京通往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⑤是线.由此可见,北京也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北京市区形成了状的快速道路网.(3)北京市的经纬度大约是.(4)据图你会发现北京的地势特点是,判断的依据是.(5)如图2的气候类型与北京一致的.(6)过去北京人在冬季大量贮存大白菜的原因是()A.北京人喜爱吃大白菜B.大白菜营养丰富C.吃大白菜价格便宜D.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蔬菜生长,而大白菜是可以较长时间贮存的蔬菜.4.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和“中国弓箭型经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滨州棉纺织业发展我的家乡是滨州,被称为中国棉纺织之都。
这里就介绍一下滨州的棉纺织经济。
一、滨州经济综述1950年建惠民专区,几经沿革,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撤地设市。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万人。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商朝时建有蒲姑国,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起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时期置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
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及滨州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
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邹平县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长地。
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
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央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土地94.5万公顷,其中已开发的耕地46.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
自2003年底开始的以防潮堤为屏障的“北带”开发扎实推进,新增土地61万亩。
黄河贯穿东西,淡水资源充足。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已开发15种。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
海岸线长240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
滨州农业基础良好。
农、林、牧、渔各业发达,现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水产、牧草基地,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各具风味,驰名中外。
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冬枣原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
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品名扬海内外。
滨州工业发展迅猛。
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汽车和发动机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十大产业(链)集群初具规模。
“汽车上路、轮船下海、飞机上天”目标基本实现,陆、海、空立体化高科技产业框架正在形成。
魏桥创业、滨化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盟威制造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9年夺得国内同行业之冠。
鲁北企业集团是国内第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第一家无“三废”绿色化工企业。
全市已有上市公司6家,累计募集资金59.2亿元,其中境外上市2家,募集资金4.89亿美元,列山东省第1位。
近年来,滨州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坚持‘五个统筹’,打造系统‘九州’”(小康滨州、开放滨州、生态滨州、诚信滨州、科教滨州、人才滨州、文明滨州、民本滨州、平安滨州)的战略部署,坚持“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招商是重点,实干是关键,稳定是基础、廉政是保证”的工作方针,解放思想,科学实干,经济社会持续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变化大的良好态势。
2005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实现665亿元,同比增长17.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5.9%,增幅居全省第1位,总量列全省第1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同比增长12.5%。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滨州由“追赶战略”向“赶超战略”的转折年、关键年。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滨州市委、市政府将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继续执行“30字”工作方针,突出超越发展“一个主题”,冲刺2006,锁定到2007年经济总量进入全省中游、人均指标进入上中游从而彻底改变欠发达面貌“两个目标”,抓住班子实干、招商投入、环境整治“三个关键”,狠抓强势工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四个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南北一体化、环境生态化、社会和谐化“五个加快”,加速形成十大产业(链)集群,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建设民富市强、碧水绿荫的生态园林型现代滨州。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稳步提高。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
“三个亮点”培植成效明显,消费需求逐步走旺。
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棉纺织业的发展山东省滨州市委市政府将纺织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近期又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对纺织骨干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提出在“十五”期间,把滨州建设成为“中国棉纺织之都”,以纺织业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市经济发展。
日前,有关行业专家指出:滨州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棉纺织之都”。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鲁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棉纺织加工基地,具有非常雄厚的棉纺织工业基础。
滨州市棉纺行业拥有从原料到产成品的整体优势。
滨州市是优质棉产地 , 历史上“滨州棉”是知名的品牌。
今天滨州市是名副其实的棉花大市。
其次 , 滨州市棉纺行业门类齐全。
滨州市形成了从基础加工的纺纱、织布、印染到毛巾、服装的配套体系。
再次 , 有一批全国一流的企业和品牌。
其中,“魏桥纺织”、“华纺股份”为上市公司;“春晓”牌运动衣曾为省名优产品,“亚光”牌巾被是中国名牌,“魏桥”牌更是国际知名品牌 , 其他如“基德”、“亚视”也都是有影响的品牌;近年来,滨州市棉纱出口量和棉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10。
滨州拥有资产规模60亿元、年产值50亿元的棉纺织企业,拥有亚洲首屈一指的机织面料印染加工企业和我国家纺行业惟一的三星级企业。
自2001年起,滨州市棉纺织业在产能规模、先进设备拥有量等方面名列全国同级市首位,纺织企业在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和税收等经济指标上均居山东省同行业第一。
今年以来,邹平魏桥纺织科技工业园、滨州魏桥纺织科技工业园、韩国三进工业园、滨印工业园和亚光工业园已相继开工和投产,韩国大邱纺织工业园、温州服装工业园等一批外资或民营独资项目正在具体运作中,坯布批发市场、服装批发街等专业市场正在规划或已在实施中,以经营纺织原料、棉纱棉布、纺机及纺织器材等为主的现代物流中心已奠基动工。
滨州市棉纺织行业在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滨州市委、市政府为打造“棉纺织之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 为该品牌的推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02 年 7 月 , 市政府召开了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滨州纺织十五发展规划”论证会。
2002 年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加快纺织工业发展 , 全力打造“中国棉纺织之都”品牌的战略。
在此带动下 , 国家级媒体也对滨州的纺织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近年来,滨州市又接连举办“家纺文化节”。
一连串有影响的文化活动 , 为滨州推出“中国棉纺织之都”的品牌 , 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滨州市人民政府已采取五项具体措施,全面落实市委打造“中国棉纺织之都”的战略。
一是将“滨州”作为品牌标志,成为区域纺织服装企业共享的资源,大力培育并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二是以优势企业为依托,成立滨州棉纺织企业协会和家用纺织品协会,在企业间实现信息、人才、技术和市场共享,加强行业自律;三是建立纺织技术开发中心,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四是由政府牵头,广揽人才成立专家型的纺织工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五是兴建纺织科技工业园区,加快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
目前,滨州纺织大企业在利用中小企业为自己配套加工的同时,加强了对中小企业技术、信息、管理方面的指导,众多中小企业也积极依托大企业加速自身发展,产业聚合和集群优势已初见端倪。
三、三大挑战滨州市的纺织工业面临着三大严峻挑战。
一是棉花资源同庞大的生产能力相比存在严重不协调,根据2005年预计棉纱产量计算,用棉量达90万吨,而当地产棉量不足20万吨,缺口约70万吨;二是商业银行紧缩银根,只收不贷,不开新的信贷规模,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短缺;三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因地方退税基本无法落实,无疑给企业增加成本,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
面对挑战和不利因素,滨州纺织业从产品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上做文章,把目前以棉纱、坯布为主的初级产品向家用纺织品、高档服装面料、服装、产业用布等最终产品延伸。
滨州纺织企业利用多种形式抓好融资,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有金融部门沟通,广开融资渠道,如用好国债项目,发行债券,利用国内外的基金,争取上市等。
同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招商等形式,充分利用民营经济资源发展纺织业。
四、代表企业——魏桥“魏桥创业集团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06.18亿元、利税71.03亿元、利润48.85亿元,是我们滨州的骄傲。
”这是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近日在面对全国百家网络新闻媒体记者时对魏桥创业集团的评价。
从一个小型油棉加工厂到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魏桥创业用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铸就了一个企业神话。
魏桥创业集团的前身是一个不足百人的小油棉加工厂,1986年集资办起了一个只有52台织机的毛巾厂,随后通过毛巾厂的积累,1989年建起了1万多纱锭的棉纺厂。
此后的十几年中,魏桥创业集团积极调整,培植、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日益发展壮大。
一连串数字足以证明魏桥创业雄厚的实力。
魏桥创业已发展成一家拥有5个生产基地、10个工业园、员工16万人、总资产516亿元,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铝业、盐化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
其下辖魏桥纺织、魏桥热电、魏桥铝业三家子公司,形成了以“棉纺织为基础,以纺织-染整-服装和热电-金属冶炼-金属压延加工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魏桥创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12年居全国棉纺织行业首位,是中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分别位列山东省百强企业第2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8位、中国500强企业纺织印染业第1位。
2009年度“世界著名品牌500强”在日本东京向世界公布,魏桥创业集团榜上有名,是山东省上榜的3家品牌企业之一。
在去年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的基础上,魏桥创业集团更加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他们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推动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在企业生产中,加大节能减排管理力度,狠抓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节能减排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企业还将不断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今年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第一年,魏桥创业集团又将目标瞄准了更高一层,即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2年进军“世界500强”。
他们根据“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既要在发展中提高,又要在提高中发展”的战略方针,制定了实施“11711”工程的奋斗目标,即确保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100亿元、利润70亿元、自营出口创汇10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