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教育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李 莹(山东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2008-04-29作者简介:李莹(196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阶段性成果。
摘 要: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
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调动国家和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一支爱岗敬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创造性;构建合理的适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满足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国;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5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154(2008)05-0104-03The Revelation of A m erican Post-war Education Refor mL iY i n g(Shandong Institute o f Po liti cs and Law,J i nan250014,Chi na)Abstract:T he post-w ar educati on re f o r m U.S.has an i m portant i nstructi ve va l ue for Ch i na s'current qua li ty educati on in Ch i na. It is ma i n l y re flected i n:attachi ng great i m portance to t he function of basi c educati on i n soc ial deve l op m en t;acti ve use of the m ob iliza ti on o f nati onal and soc i a l forces to i ncrease educati ona l i nput;estab lish m ent of a respectab l e and hi gh-qua lity teache r staf,f and g i ve full p l ay to t he role of teache rs;f ocus on the ove ra ll deve l op m ent o f students and cu lti vate a ll-round deve l op m en t o f hu m an resources; full y develop the ir personalit y and crea tiv ity of students;Construc ting a reasonab le curr i cul um to mee t the ever-chang i ng sc i 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 i a l deve l op m ent.K ey word s:Am erican B asi c Educa tion;R efor m;China;Qua lity Educa tion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与挑战近几十年来,美国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教育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于国家的未来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美国的教育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这使得教育改革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美国教育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个时候,美国的教育系统主要是以农村学校和私立学校为主,而城市学校则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教师素质不高、设施简陋等。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设施等。
这些改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依然存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包括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等。
这些社会运动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公平性和多元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机会法案》的通过,该法案旨在消除教育中的种族和经济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然而,美国教育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经费不足是一个主要问题。
美国的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地方和州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面临着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而一些富裕地区的学校则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公平现象使得教育改革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尽管美国的大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却相对较低。
据统计,美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一问题主要源于教育体制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的陈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等。
因此,改革教育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此外,教育的多元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为了促进教育的多元化,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多元文化教师等。
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机会。
美国教育制度1. 简介美国教育制度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好的教育制度之一,它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该制度以其广泛的选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注重个性发展而著称。
本文将介绍美国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和组成部分。
2. 学前教育在美国教育制度中,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学前教育旨在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发展。
学前教育在美国是由州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的,主要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
这些机构提供全天或半天的学习计划,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3.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美国教育制度的核心。
它包括小学和中学教育。
小学教育从幼儿园开始,通常到五年级或六年级结束。
中学教育从七年级开始,通常到十二年级结束。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体育等学科。
4.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顶级阶段。
它包括大学和专业学院教育。
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以其多样性和选择性而著名。
学生可以选择各种学校和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深造。
高等教育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
5. 教育管理美国教育制度的管理是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教育机构共同负责。
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平等机会。
州政府负责制定教育计划、监督学校和进行财务管理。
地方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学校,包括聘请和培训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教育资源。
6. 评估和标准化测试在美国教育制度中,评估和标准化测试是一项重要的实践。
这些测试旨在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并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评估和改进的依据。
美国的标准化测试通常包括SAT (大学入学考试)、ACT(大学入学考试)和州级标准化测试。
这些测试在学生的大学申请和招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7. 资金和资源美国教育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拨款。
教育经费大部分用于工资、教育设施和学习资源的提供。
此外,私人捐赠和慈善基金也对教育资源的增加做出了贡献。
美国、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作者:聂鸿英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年第02期一、美国、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情况(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情况1. 突显个性化教育。
由于美国的传统文化,使国民形成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及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思想,促进美国儿童个性化教育基础的形成。
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把学生自身的发展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教育目标上强调以自我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人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主动形成乐学、好学的求知态度,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与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学生的小学阶段,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表现力与主动性。
在学生的中学阶段,个性化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
2. 面向全体儿童,实现教育优异。
1990年,美国制定了《国家教育目标》,确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并推行至全国。
1994年,这些目标被美国国会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各联邦、州、各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为把学生培养为有道德、有素质、有责任心的公民而不懈努力,让学生们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与能力欠佳的弱势群体,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而1998年的构建学习社会报告则指出其获得成功并解决其遗留问题。
二是着重体现教育优异性原则,努力提高各州与地方学校教学质量与成绩的标准,积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1998年的全国儿童教育法案即反映了这一要求,提出应开办特许学校、专门学校。
开办“特许学校”。
特许学校有四类:新建立的学校、改建原公立学校、特教学校和教育改革基地。
其具体做法是:地方政府与学校自愿签订合同,按合同办事履行其中的义务并承担责任。
特许学校必须按合同履行地方政府提出的卫生、安全的条款条例,并不再受其他条例约束,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校长、教师等职务,并按照实际来制定课程,选择最佳教育方式,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国学校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其中,三个学期制度改革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一制度旨在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更加合理的学习节奏中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背景、改革内容、改革效果等方面对美国学校三个学期制度改革进行阐述。
一、背景传统的美国学校教育体系采用两个学期制度,即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每个学期约13周。
这种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假期时间过长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学校开始尝试实施三个学期制度。
二、改革内容1. 增加一个夏季学期在原有的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基础上,增加一个夏季学期。
夏季学期的时间一般为6-8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预习、实习等。
2. 调整学期长度将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的长度缩短至10周,夏季学期长度延长至6-8周。
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学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和复习。
3. 优化假期时间将春季假期的长度缩短,改为2-3周。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假期中更好地调整身心,同时为下一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4. 丰富课程设置夏季学期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三、改革效果1.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三个学期制度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更多的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2. 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通过缩短学期长度,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节奏,减轻学习压力。
同时,夏季学期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夏季学期可以让学生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 促进教育公平三个学期制度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从而缩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总之,美国学校三个学期制度改革在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浅析当今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与前景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改革论文摘要:从政策,实际操作等方面,浅谈当今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
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第一,对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的追求是贯穿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条主线,正是由于这条主线的存在,使得不同时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具有连贯性与互补性,从而使其基础教育改革能够持续深入。
第二,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受到国内政治体制的影响,更受到国际经济及科技竞争的制约。
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制约因素上表现出的国家化与国际化,是美国制定与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一个特色。
第三,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变化与完善。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追求公平与效益的钟摆运动中不断调整,经历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调整过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学校教育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第四,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使地方基础教育改革政策能够通过联邦政府的认可而上升为联邦政府的教育决策,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行;另一方面,也使联邦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宏观决策能够通过地方政府的努力而进入实践环节。
即:为保障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由联邦政府制定全国性教育目标、课程标准、考试标准与教师资格标准;同时,地方一级有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通力合作创办新型学校与新的教育体制。
第五,强制的立法手段和雄厚的经费供应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得以落实实施的有效保障。
美国的基础教育政策集中体现为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所具有的强制性与稳定性保证了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连贯性与有效性。
此外,每一部教育法规对实施该法规所必须具备的配套专项经费数额和分配办法都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例如,在颁布的(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各个部分中,都列有“拨款的授权”的相关条款。
这就使得基础教育政策能够在具有物质保障的条件下较好地得以实施。
最真实的美国基础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南针下面是一位普通的中国母亲在美国的基础教育做的拜访,最真实的向我们在现了美国基础教育。
其实他更注重的还是西方人文的精髓---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的一切都是围绕怎么更好的教育小孩而努力,完全不是成绩和老师自己的待遇。
二年级的教室,上面悬挂着“世界最好的班级”的牌子,霸气和自信的培养是贯彻在美国学生的日常细微之处的。
中间的桌子是写字、画画用的,但是不必用桌子的时候,他们也会围坐在地上等,一个班级有15个孩子的样子,就这样校长还很抱歉,说是她理想的二年级班级是不超过12个学生。
友好和微笑的教育,是从更小的时候开始的,到了这个年龄(7-8岁),他们已经可以很自然对着镜头,绽开他们美丽的笑脸了。
教室里基本上使用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我都惊讶,我们大学里使用的Smartboard 和Blackboard 程序系统,实际上小学也在采用,连孩子们的阅读测试都是自己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有特殊能力的孩子,也会参加一些挑战班,这是二年级的丫丫参与的四、五年级的阅读和讲故事的活动,大约一天有半个小时的样子。
而其他的时间,她依然可以和同龄孩子一起玩。
美国学校一般不大提倡和鼓励跳级的,因为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情商的培养和发展更是不可忽视。
图书馆,里面有孩子们上课,我没走进去打扰。
机房,里面正没人,走进去拍一张。
正上课,走廊空无一人。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是免费义务教育,上大学之前公立中小学都是免费的,书费和校车也是,全年要交的就是15-25美元的注册费。
不仅如此,早中餐也是有补贴的,一般都在1-2美元的样子,家庭困难的还可以减免60%左右。
这样的室内运动馆有两个,一个专门做体育活动,另一个还另作集会用(后面会专门提到)。
当然会有室外游乐场。
到了夏天,可以就这样在室外玩水。
如果你注意到的话,你会发现小学校只要是近期建的,如果条件允许,会尽力建成一层的,建筑的安全等级是所有建筑中最高的,每个教室都有直接走到室外的门,孩子们上学伊始,就已经受过遇到火灾时从哪里、或者怎么撤退的训练。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新模式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如贫困学生教育机会不平等、普遍缺少STEM 教育、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等。
面对这些困难,美国政府和教育界正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试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体验。
教育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有了很多新的工具和资源,如在线课程、游戏化学习、虚拟现实等。
这些教育科技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学校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加专注和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不少公立学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一些游戏化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通过愉快的游戏方式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STEM教育的重视STEM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领域,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界推崇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近几年,STEM教育已经成为美国学校教学的热点,因为STEM领域的专业技能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很重要。
美国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开始投入资金和资源,推广STEM教育,建立STEM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从根本上提升未来科技革命的创新能力。
教育内容的更新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课程教材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美国学校开始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新的学科内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以适应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
同时,美国学校也开始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涉及到性别平等、文化多样性、艺术和体育等领域,力图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学科融合的教学学科融合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使学生从多个学科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美国的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推行学科融合教育,如STEAM教育,它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鼓励学生在创作和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多种感知方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摘要:2009年美国教育部推出“力争上游”计划,这是奥巴马政府最大的联邦教育投资计划。
面对以往基础教育改革不利以及严峻的基础教育现实,本次改革聚焦四个关键领域、排列优先等级和设定选择标准。
该政策在美国已推行近5年,结合“力争上游”计划的优势,反思我国教育改革中需要注意之处:以提高学生学业作为核心、体现教育改革推进中的竞争性、重视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美国“力争上游”计划基础教育改革启示以“救急”的名义,奥巴马政府在刺激经济法案中为教育投入1000亿美元,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实施“力争上游”计划。
2009年11月,美国针对基础教育耗资43.5亿美元的“力争上游”计划(Race to the Top)伴随着美国教育部发布《“力争上游”计划实施摘要》(Race to the Top Program Executive Summary)正式宣告实施。
该计划创造了联邦教育改革投入的新纪录。
美国教育行政为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教育管辖权在各州政府。
各州政府接纳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政策,对于联邦政府而言则面临着一些困难,但面对金融危机,美国各州财政预算不足,联邦政府的拨款对于州政府而言则非常重要。
“力争上游”计划出台的特殊经济背景背景,对于该政策被州政府接纳提升了可能性。
根据“力争上游”计划,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必须根据计划提倡的四大方面内容制订本周的改革计划,各州将以竞赛的模式获得“力争上游基金”。
因此,各州只有锐意改革,才有可能在经济危机中赢得数目可观的教育经费。
虽然美国基础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但也有优势之处。
该计划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了解其计划出台背景与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从中发现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有益借鉴之处。
一、“力争上游”计划出台的背景1.《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相关产物2009年4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简称“ARRA”),力图通过该法案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在该法案中提出要以刺激经济、投资关键领域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
在该法案中曾提出,对于教育将拨款1000多亿美元,拨款中将有一部分作为竞争性拨款,以期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增强学校系统活力,并且奥巴马政府强调将以改造低绩效学校为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2.以往基础教育改革成效不大“力争上游”计划是在反思以往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的,从现阶段看有较强的实践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改善基础教育现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如《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
不同的改革方案各有千秋,在不同的改革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改革举措,但或许是政策目标的连续性低,不能体现民众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意向等问题,改革成效几乎不大。
“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例,有研究者认为,该法案旨在通过降低学校之间存在的教学质量的不平等性和各类背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来保证每个学生都合格,并以此来达到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的目的。
这一看似较为现实的教育发展目标,却存在着目标所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目标所要求的测评技术与现有测评技术之间的矛盾。
”3.美国基础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奥巴马总统称:“给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是我们国家最基础、最重要的责任,我们是否履行这项职责不仅反映了美国人的态度,而且它更是关乎我们的未来。
现在再延续老一套做法显然不能为孩子、国家,甚至我们的未来做出有效改变,所以在我执政之初就要求教育部长推行教育改革。
”而现实中,困扰美国基础教育的难题颇多,近年饱受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师资等问题的困扰。
除此之外,择校、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教育资助等问题也饱受争议。
师资问题是美国中部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中部地区农村学生和教师的比例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从表面上看不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但这些农村学校不合格教师比例过高,并且存在难以招聘和留住新教师等问题。
“力争上游”计划则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庄严承诺,期望该承诺可以为提高美国教育质量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力争上游”计划的主要内容“力争上游”计划将围绕四方面展开:采用国际学业评价标准,招募和维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立跟踪学生学业情况的数据库系统,改造表现不佳的学校。
各州需要先围绕这4个方面制订改革计划,然后向联邦政府提交申请,通过评选的方式来竞争总额为43.5亿美元的“力争上游基金”,以此激励各州为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缩小学业差距,提高高中毕业率,为学生升学和就业作好准备。
以上四点主要聚焦在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变革实践上,体现了美国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与关键问题。
尤其在采用新型评价标准和体系方面,奥巴马政府和美国教育部在“力争上游”计划中给予了高度重视。
“教育部长邓肯曾表示:一旦新的标准被确定,就需要创建新的测试来测量学生是否满足这些标准。
奥巴马已承诺拨付专款来开发测试和评价,并最终形成新的评价方式。
由此可见,关于教育评价和标准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当下美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保障政府的教育改革政策可以在各州顺利推行,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了评判各州教育改革方案的19项标准,以此评价改革是否可以获得拨款。
其中最重要的几条标准是:各州应联合制定和使用统一的、达到国际水准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统一实施高质量学生评价;建立学生学业跟踪数据库;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造弱势学校。
“除上述几方面标准外,联邦政府还提供了一个衡量学校全面发展的标准,由5项指标构成:第一,表明学校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过去几年来,该州在4个教育改革领域取得的明显进展;通过法律或政策的引导与规范,为教育改革与创新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第二,确保教育资金优先,2009年度的州财政总收入中用来支持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与公立高等教育的百分比要大于或等于2008年度财政预算所占比例。
第三,详细列出州政府给予教育系统的支持和承担的责任。
第四,提高成绩及缩小差距,全面提升学生在阅读与数学方面的学业成绩,缩小学习差距,提高毕业率。
第五,增强州政府实施、评估与拓展计划的能力。
”“各州在提出申请时,需关注以下6项关于优先等级的规定。
等级一,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学校变革;等级二,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强调;等级三,在提高早期教育方面的创新成果;等级四,在全州范围内使用数据系统;等级五,协调从幼儿园至大学的纵向学制;等级六,在改革、创新和学习上拥有普通学校水平。
”设定选择标准是“力争上游”计划的一个特色,该标准保证了整个申请和评审过程更加客观、公开和公正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竞争性。
内容如表1。
三、“力争上游”计划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1.以提高学生学业作为核心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在于无论实施何种政策与措施,其最终的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力争上游”计划也不例外。
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仍是本次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
2.体现教育改革中的竞争性“力争上游”计划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即是其竞争性,以竞争性提升各州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并且其竞争是建立在同一的标准之上的,使得计划的实施有同一标准可循,公平、公正。
在选取标准中也十分注意科学性:标准在制定中采用不同的权重,分为不同等级。
3.重视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力争上游”计划非常重视教育改革的实践,在设定选择标准方面就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提出“在提升学业成绩和缩小差距方面展示出卓越进步”“全方位实施州范围内的数据系统”等,都体现了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把改革和创新的重心放在实施环节。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一项成功有效的教育政策需要能够经历住时间的考验,能够为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力争上游”计划实施以来,美国各州参与申请,但也并非所有美国学者和民众对该计划都持认同态度,政策的成功需要家庭、教师、学生的共同支持与肯定。
对于“力争上游”计划,其内容与实施中取得的一些成绩与特点,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们形成一些警示。
另外,由于该计划是由联邦政府制定的,其中的一些内容与有些州的原先的教育措施有抵触之处,各州在是否要改变自身原本的政策而参与计划以获得竞争经费还是坚持本州原有措施的问题上踌躇不前,这也是该计划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面对美国这样一个有着教育分权传统的国家,联邦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平衡教育发展,支持州政府的教育改革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实施中,联邦政府也要充分考虑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与成效,以期该政策为美国基础教育发挥作用。
如上文所述,纵观美国本次基础教育改革,也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我国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有许多美国不可及之处,确实存在一些优势。
比如注重学生“双基”培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在其他方面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例如,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一般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主要通过行政命令去实施教育改革,而美国该计划提出的竞争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去借鉴。
另外,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改革中长期存在,美国本次改革从指定标准开始就十分重视改革的实践过程,注重“做”的过程,这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基础教育关乎教育的根基,我国基础教育应在保持我国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汲取他国精华,为教育与国家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凡勇昆,邬志辉.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战略新走向——“力争上游”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7).[2]傅林.从《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看奥巴马时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0,(4).[3]吴慧平.美国:“力争上游计划”,美国展开全国性教改竞赛[N].中国教育报,200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