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259.96 KB
- 文档页数:8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的语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又称地图三要素。
2、地图的方向的表示方法有: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中最准确的是经纬网定向法;最常用的是一般定向法。
3、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4、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5、种类:大比例尺(大于1:100000 )、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 )6、图幅相同时,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
7、图例包括各种符号和颜色,注记指各种文字、数字。
8、社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往来。
9、社区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
10、社区类型有:功能社区、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11、社区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12、不同区域之间为什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区域间有差异,正因为有差异才有交流的必要。
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好能弥补另一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13、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1)平原的村落——规模大,房屋密集且较集中,呈团状分布;(2)山区的村落——规模小,房屋稀疏且分散,呈块状分布。
的共同繁荣。
21、生活中的例子(1)越来越多的外省市人选择到义乌工作。
——(人才)(2)世界各地的商人到义乌来经商。
——(经济)(3)元宵节迎龙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文化)(4)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义乌各企业纷纷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技术)(5)我们可以在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方式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
——(信息)22、地形图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一、夏商时期1. 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夏朝:夏朝的产生及其特点A. 夏朝的产生:夏文王发射历险宫,定都于今山西介休,建立夏朝,做世界原籍的夏族的王室。
B. 夏朝的特点:i. 实行春秋无君制、大家庭制。
ii. 重农,特别注意农业经济,把建筑先进的水利技术以及古老的三百六十天的天文历法运用到实践中运用起来。
iii. 尊卑礼俗,尊王攘夷,社会各阶层划分清楚;制定了先有的一系列礼仪、诗歌艺术表演方面的礼制;精心制订了“享誉世界”的《夏礼》和大宋“四朝史典”——《夏书》。
2. 中国第一部汉言——《汉书》:汉书的特点A.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汉言历史大著,建立了文字汉化的历史格局,为后世历史大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汉书》的内容:卷一《夏本纪》记载夏朝历史;卷二《汉本纪》描写汉代初期历史;卷三《腐本纪》记载汉代后期历史。
C. 《汉书》的特点:正史偏重记载朝廷重大政治事件,并按朝代及年号层层重写,内容变形,但并无删节遗漏;夹杂着少许宗教典籍;全能融合了中国文学的诸如诗歌、文艺作品等内容。
二、商周时期1. 商朝的产生及其特点A. 商朝的产生:由夏朝延续而来,建立在今江西南昌,称为“商汤”的君临天下,建立商朝;后被汉族文化所取代,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B. 商朝的特点:i. 四大财富车封建制,与殷商时期形成完整性;ii.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尊卑礼俗确立;iii. 学科进步,把历法学、立室学融入实践,建立贩卖体系,推行古币制度;iv. 君臣制定阶级制度,确立诸侯枢纽;v. 先有两汉远播中华文化的勤王和仁王,使商朝文明繁衍,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的产生及其特点A. 春秋五霸的产生:中国的春秋时期出现了封建分封制度的改革,在中央政府不稳定的情况下,一些封地和盟国出现了争强斗勇,最终形成了五霸分封局面,即齐、楚、燕、赵、韩五国,这就是春秋五霸。
B. 春秋五霸的特点:i. 春秋五霸影响了春秋全貌,只有楚国的影响最大,具有春秋的时代代表性;ii. 各从一方面突出,各有其特色,赵国崇尚音乐,燕国注重舞蹈;赵、韩因其军事力量最强大而拥有较长时间;楚国以其国法最古老、行政最成熟和最严格的礼仪制度而闻名;iii. 国际列强,彼此密切联系,就争端和结盟方面也是激烈交锋;iv. 积极加强自身力量,不断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整理】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期末复提供全面的资料。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复内容:
第一章古代人类与动物
- 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进化过程。
- 掌握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人与动物的互动。
第二章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埃及文明
- 熟悉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 探索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法老王、金字塔、尼罗河等。
第三章两河流域文明
- 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意义。
-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重要城市和发达的农业系统。
第四章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认识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兴起及其特点。
- 探索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城市、宗教和社会制度。
第五章世界上最早的王朝—古代中国
- 了解古代中国的起源和演变。
- 熟悉夏、商、周三大王朝的成就和特点。
第六章阅读地图
- 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
- 掌握地图上的方位与符号。
以上是本文档的概要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期末复提供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知识点梳理
1.1 时代背景
- 新石器时代
- 商代
- 西周
-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1.2 重要历史事件
- 夏朝的建立
- 商朝的建立
- 周朝的建立
- 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统一
- 秦朝的统一
- 汉朝的建立
- 三国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重点知识详解
2.1 春秋战国时期
2.1.1 各国的兴衰
- 齐国: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官僚制度逐渐崛起,经济繁荣。
- 晋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官僚制度日益崛起,分封制逐渐消失。
- 楚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经济上颇为繁荣。
2.1.2 远征战争
-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打败曹操,在文化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秦彝之战:晋国崛起,离开封建制管理,实行官僚主义。
南北分裂加速。
2.2 秦汉时期
2.2.1 秦朝的统一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郡县制,破除分封制度。
2.2.2 汉朝的建立
- 依托盘庚、太公钓鱼等传说,选汉高祖为天命之人,建立汉朝。
- 实行官僚制度,东汉时期逐渐形成封建王朝。
三、复重点
1. 时代背景的梳理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兴衰、重要远征战争、孙刘曹三英等历史人物的了解。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的了解,以及光武中兴、董卓之乱等历史事件的掌握。
四、参考资料
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2.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2.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能够制造工具,懂使用火。
3.北京人。
1921年发现三颗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3)体质特征: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1、研究古人类进化过程,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变规律,为人类起源提供了证据。
2、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
4.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
5.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山顶洞人的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有了审美意识;已经会人工取火。
二、星罗密布的氏族聚落1.最具代表性的氏族和聚落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联合,: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在琢鹿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它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黄帝——“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弓箭、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4、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通商交换。
制作琴瑟、历法。
4.尧舜“禅让”黄帝之后,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根据贤能的标准以民主推荐的方式推举继承人,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
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1. 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内容
- 古人类的生存状况和文化特征
2. 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
- 农业时代的文明发展和代表性文化
- 特殊的文明-埃及文明的形成和特点
3. 早期的中国古文明
- 夏代的创建和传说
- 商代的兴衰和代表性文化特色
- 周代的建立和周文化的发展
4. 秦朝和汉朝的兴亡
-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
- 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 汉朝的兴起和代表性文化
5. 古代世界的交往与互动
-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6.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 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成就
7. 古代民族与国家的发展
- 华夏族与夏、商、周的关系
-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交往
8. 古代社会的变革
-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 农业经济与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9. 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进步
- 古代社会制度的更替和文化成就的发展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的要点,请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认真复习整理课本内容,准备好期末考试。
祝你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汇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掘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距今时间?去哪里探寻他们?元谋人 170万年云南省3、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北京人4、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什么石器?用火上有何不同?打制石器(旧石器)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2、如果想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参观的遗址有哪两个?河姆渡人遗址和半坡居民遗址3、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农耕居民的是?住什么房子?种什么农作物?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水稻4、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农耕居民是?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屋?种什么农作物?他们还能制造什么用具?穿着方面,半坡居民已经学会什么技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彩陶简单的纺织、制衣。
5、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使用什么石器? 都处于什么时代?都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第3课远古的传说1、什么战役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阪泉之战2、轩辕氏指的是谁?他在哪一战役中平定蚩尤乱?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人文初祖还有谁?黄帝涿鹿之战人文初祖炎帝3、海外华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华夏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联盟发展而来的)4、“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反映的是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尧舜禹时期禅让制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建立者是?夏朝禹3.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开始?世袭制4.商朝又称殷朝,是因为历史上谁曾迁都到殷?盘庚5.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是?时间是?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指的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02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地理与人类活动- 地理:地球的形状、经纬度、五大洲和七大洲、国家与首都。
地理:地球的形状、经纬度、五大洲和七大洲、国家与首都。
- 人类活动:耕作和畜牧、手工业、商业和贸易、科技与文化交流。
人类活动:耕作和畜牧、手工业、商业和贸易、科技与文化交流。
二、古代文明与通古斯- 古代文明: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涵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
古代文明: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涵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
- 通古斯:亚洲北部游牧民族的特点、活动区域、部族之间的关系。
通古斯:亚洲北部游牧民族的特点、活动区域、部族之间的关系。
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 政治制度:封建制度、君主制度、等级制度。
政治制度:封建制度、君主制度、等级制度。
- 社会文化:儒家思想、宗教、科技发明、法律制度。
社会文化:儒家思想、宗教信仰、科技发明、法律制度。
四、远古时代的人类和社会- 古人类:人类起源、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化。
古人类:人类起源、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化。
- 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特点、部落制度、原始宗教和艺术。
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特点、部落制度、原始宗教和艺术。
五、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交流与决策者-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青铜器文化交流等。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青铜器文化交流等。
- 著名决策者:夏禹、商汤、周武王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著名决策者:夏禹、商汤、周武王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以上是关于202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资料的内容摘要。
> 注意:以上资料根据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整理而成,仅供复习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