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9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100米,最大宽为300米,估计厚5—10米,体积1.68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25户130人,约125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
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特别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一)灾前预警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责任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判断出险情时发出预警。
预警方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责任,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服从组织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四清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施工现场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突发事故是指:突然发生坍塌、人员坠落、物体打击、人员触电、机械伤人,施工中突然停水停电,施工中挖断水管、电缆、煤气管线等市政电信设施或挖出文物;自然灾害指:地震、大风、暴雨、洪水、雷击等。
为避免上述事故及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项目部制定本应急预案.确保项目部有关部室在遇突发事故时能够按救援预案的要求,做出应急响应。
一、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项目部各级应急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救援保障体系.(一)项目部成立应急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救援保障机构主任:李金和副主任:张强杨德山成员:王洪旭汪广庆王美长刘书明魏贵强吴自连任晓斌应急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救援保障体系办公室设在工程部:杨德山(兼)(二)应急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救援保障委员会人员分工1、项目经理李金和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负责下令启动应急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救援和总指挥工作。
2、生产副经理杨德山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负责公司各部门总协调工作,并将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抢险过程中情况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3、总工程师张强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负责技术保障工作,并监督和保证技术方案在现场的具体实施。
4、经营副经理匡文远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负责资金保障工作,确保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所需资金到位,保证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在抢险过程的顺利进行。
5、办公室主任魏贵强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负责社会信息联络和协调工作,得到社会支持,将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6、办公室主任魏贵强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负责现场善后处理工作,负责接待各方有关人员及家属,并妥善进行安排。
7、质量员吴自连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按照技术抢险方案,负责现场技术设施的质量保障工作,保障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设施的质量工作。
8、机械员刘书明在发生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过程中,负责现场机械设备保障工作,切保抢险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安全有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6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为建立和完善高效有序的防灾和抢险救灾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一)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时,为了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是指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短期内可能发生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三)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临灾应急,是指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后,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
灾害应急,是指发生地质灾害后,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
(四)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不含3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不含1000万元)的;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不含1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的;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不含3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的;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含3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一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供参考。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定义和种类介绍1. 突发性地质灾害: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地质体发生突变,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
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2. 地震:地球表面的地壳突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导致地震波及地表和地下都发生震动,造成严重破坏。
3. 泥石流:由于陡坡的阻水物失效或持续强降雨导致山体发生滑坡,使大量的土石、溪流水混合成泥石流。
4. 滑坡:由于地面的坡度过大、冻胀、地震等因素引起地表土壤的失稳而向下滑动。
5. 地面塌陷:地下矿井或沉积物层空洞发生塌陷,导致地面向下缩陷的现象。
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1. 组织编制预案: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编制单位和编制流程。
2. 数据分析:对所辖地区的地质灾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3. 危险性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可能受灾区域和受灾程度。
4. 预警系统建设: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5. 应急资源调配:整编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物资供应。
6. 培训演练: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救灾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7. 修订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和救灾经验,定期修订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1. 应急指挥部(1)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指派负责人组成。
(2)负责灾情的汇报、指挥调度、人员安置、资源调配等应急工作。
(3)与上级指挥部及群众通力合作,共同应对灾情。
2. 灾情监测与预警(1)组织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灾情。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xx县2008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所有突发地质灾害,尤其是场镇、各中小学校、重要工程设施、主要交通干线、居民集中地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3、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
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XX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一)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二)县XX调整充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抢险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县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示精神,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全县范围内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抢险救灾工作;部署和组织各部门紧急救援;协调武警、消防中队参与地方抢险救灾;处理其它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3篇(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1. 灾害辨识与预警:建立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地质灾害的迹象和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2. 预案指挥部组建与职责明确: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模,成立专门的指挥部,并明确各职责和工作部门。
3. 应急响应与救援:按照预案组织人员和资源,进行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
包括疏散人群、救援被困人员、医疗救护等。
4. 公众防灾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供相关教育和宣传活动。
5. 通讯与信息网络:建立健全的通讯和信息网络,确保指挥部与救援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传递救援信息。
6. 应急物资准备与调配:预先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包括食品、水、医疗用品等,并能迅速调配到救援现场。
7. 各级政府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多级政府协作机制,确保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
8. 灾后恢复与重建: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以上是一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具体的预案内容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影响程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3篇(二)一、演练目标:1. 检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检验应急救援组织的能力和处理能力。
3. 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提高应急响应的机动性和快速性。
二、演练内容:1. 地质灾害的场景模拟:根据实际地质灾害情况,选择并模拟地质灾害发生的场景,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 应急预案的启动:按照预案中规定的程序,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应急响应。
3. 紧急疏散和救援:模拟疏散和救援行动,包括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运送等,测试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4. 通信与协调:测试通信和协调机制的效果,包括应急通信网络的运行是否顺畅,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部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否及时有效。
5. 角色扮演:安排相关人员扮演事故现场发生的不同角色,包括群众、伤员、现场指挥人员等,检验应急响应组织的应对能力。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3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篇1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本乡实际,特制订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㈠成立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国土所,杨x兼办公室主任。
联系电话:。
㈡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队长:副队长:队员:二、工作责任(一)乡国土所负责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初步地质调查,确定有无后续灾害,划分危险区,指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估和提出灾后重建方案以及防治措施。
(二)发生灾害的村委会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设立警戒区和疏散危险区群众。
(三)派出所负责维护抢险秩序,协助政府组织人员转移。
(四)卫生院负责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
(五)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运作,保证抢救及善后工作顺利进行。
(六)民政所负责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调配、发放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配合政府共同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
(七)交通、公路部门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断的道路进行抢险,恢复交通,保障交通畅通。
(八)供电所负责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施维护。
(九)水利站负责对水库、防汛设施的'监测工作。
(十)电信所、广播站负责保障通讯畅通。
三、组织及准备各职能部门负责成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地质灾害分级及上报程序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村委会负责提供灾害的损失情况报告(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确定灾害等级,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予以上报,同时做好灾害初步评估分析。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优秀9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篇一为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大风、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演练预案。
一、地质灾害抢险工作方针地质灾害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二、领导成员及职责1、如发生地质灾害和出现严重地质灾害险情时,白云小学立即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2、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引导学生疏散组、治安保卫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1)综合协调组:由校长于以佳负责。
主要职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负责协调、落实并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络等工作。
2)现场抢险组:由教务主任韦昌贵、安全管理员姚福洲和少先队辅导员沈定翠负责。
主要职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引导学生疏散组。
由生管老师及各班班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清点班级学生人数并组织本班学生有秩序逃。
4)治安保卫组:由体育教研组吴炳云、数学教研组组长杨天寿、语文教研组组长吴蕾和门卫陈支书负责。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校园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校园内无关人员,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担负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的老师和个人,必须服从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三、险情汇报和抢险处理程序(一)险情汇报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有地质灾害险情,学校要坚持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
桥上镇2013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范围2 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2.2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3 预测、预警3.1 信息检测3.2 预警4 应急响应4.1 分级响应4.2 应急处置4.3 新闻报道4.4 应急结束5 后期处理5.1 善后处理5.2 社会救助6 保障措施6.1 通讯保障6.2 现场救援工程装备保障6.3 应急队伍保障6.4 交通运输保障6.5 医疗卫生保障6.6 治安保障6.7 物资保障6.8 经济保障6.9 社会动员保障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7 宣传、培训和演习7.1 公众宣传教育7.2 培训7.3 演习8 附则8.1 预案管理8.2 奖惩与监督检查8.3 制定与解释8.4 预案实施9 附件9.1 桥上镇突发地质灾害组织体系框架图9.2 桥上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9.3 桥上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表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有序地做好防灾和抗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原则。
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和强化抢险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原则。
在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组统一领导下,领导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各成员单位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3)坚持首长负责、协调一致原则。
突发事件,启动预警和响应。
(4)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原则。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1.3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翼城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怎么写的突发地质灾害是一种不可预知且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及时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范文示例,帮助相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一、灾害类型及等级划分突发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根据灾害规模和影响范围,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灾害为严重灾害,二级为中等灾害,三级为一般灾害。
二、应急响应机制1.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建应急指挥部,划分救援区域,明确各部门职责。
2.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灾情通报,协助受灾群众疏散。
3.各职能部门按照预案要求,有序展开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人员疏散与安置1.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通知附近居民,启动疏散预案,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2.派遣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工作,同时指定安置点,为灾民提供食宿、医疗救助。
四、资源调度与支援1.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提供应急物资和装备支持。
2.配合消防、医疗等部门的支援,协调抢险救援行动。
五、灾后评估与复原工作1.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开展灾情评估,总结救援情况,做好灾后复原规划。
2.加强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结语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防范灾害、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只有做好预案编制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和救援能力提升,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以上范文能为相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桥上镇2013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范围2 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2.2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3 预测、预警3.1 信息检测3.2 预警4 应急响应4.1 分级响应4.2 应急处置4.3 新闻报道4.4 应急结束5 后期处理5.1 善后处理5.2 社会救助6 保障措施6.1 通讯保障6.2 现场救援工程装备保障6.3 应急队伍保障6.4 交通运输保障6.5 医疗卫生保障6.6 治安保障6.7 物资保障6.8 经济保障6.9 社会动员保障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7 宣传、培训和演习7.1 公众宣传教育7.2 培训7.3 演习8 附则8.1 预案管理8.2 奖惩与监督检查8.3 制定与解释8.4 预案实施9 附件9.1 桥上镇突发地质灾害组织体系框架图9.2 桥上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9.3 桥上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表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有序地做好防灾和抗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原则。
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和强化抢险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原则。
在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组统一领导下,领导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各成员单位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3)坚持首长负责、协调一致原则。
突发事件,启动预警和响应。
(4)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原则。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1.3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翼城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桥上镇行政辖区内所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2 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为了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切实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镇政府成立桥上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组,由镇政府领导及有关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指挥镇域范围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
各行政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
桥上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组总指挥由镇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副镇长担任,成员由国土所、派出所、安监站、卫生院、各行政村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应急指挥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所,办公室主任由国土所长兼任。
2.2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2.2.1 总指挥职责调动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措施控制灾害的发展,把灾害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组织协调副总指挥和各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根据灾害发生的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3)在本辖区内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及场地。
(4)在紧急情况下,请求县政府进行援助。
2.2.2 应急指挥领导组办公室职责在总指挥领导下开展工作,协调组织应急指挥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及时贯彻执行总指挥发布的各项指令;汇总报告灾害进展状况;配合上级部门进行灾害调查工作;办理总指挥交办的其它事项。
2.2.3 应急指挥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密切执行总指挥的各项抢险救灾指令;配合应急指挥领导组办公室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对工作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或建议(各成员单位职责表见附件9.3)。
3 预测、预警本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实行预警制度,即由各行政村及相关部门组织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地质灾害预先进行分析、识别、监测、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资料信息档案,做到预测准确,预警及时,上报及时。
3.1 信息检测信息范围:桥上镇行政区域。
信息内容:可能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有关的信息。
信息检测相关工作要素:(1)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明确灾害预测责任,由行政村及国土部门落实职责或责任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群测群防工作。
(2)以制度形式,对各责任部门建立和完善突发地质灾害预测信息档案。
镇村两级签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3)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定期排查,矿山企业要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在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进行监测与治理。
3.2 预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的单位或个人,要及时向镇政府或国土所报告,镇政府或国土所在接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研究确定应对方案进行预警。
3.2.1 隐患预警预警内容:地质灾害隐患发现的时间、地点及威胁对象;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后果预测;地质灾害原因初步判断;提出地质灾害抢险办法;提出需要协助的相关部门;预警部门全称、签发人、报告人、报告时间。
3.2.1.1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及范围根据县国土局发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013年我镇确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6处:1、阳煤集团东沟煤矿区域2、阳煤集团下交煤矿区域3、阳煤集团山凹煤矿区域4、阳煤集团汇嵘煤矿区域5、阳煤集团华泓煤矿区域6、黄家垣村翟家沟自然村区域3.2.1.2 重点季节地质灾害的防范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防范季节,各行政村及有关部门应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工作,及早进入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1)汛期值班制度。
镇政府办公室及国土所办公室执行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做到值班人员在岗和值班电话畅通,确保突发地质灾害事故迅速上报和及时抢险。
(2)险情巡查制度。
各行政村及国土所,要在汛期各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不断进行巡查。
巡查的主要内容是地质灾害危险区及隐患区的险情发展趋势及检测、报警、应急抢险等措施的落实。
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发生,防止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
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立即报告,并及时向当地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居民告知,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新的危害损失。
3.2.2 预警级别及发布地质灾害按照临灾受威胁人数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共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I级):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含)以上的。
(2)大型(II级):受威胁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3)中型(III级):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含)5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IV级):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
以上四级预警依次用红色(I级)、橙色(II级)、黄色(III级)、蓝色(IV级)表示。
镇域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部门与县政府会商后确定级别,由县政府按色别发布预警信息。
4 应急响应4.1 分级响应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对应实行分级响应制度。
地质灾害响应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共分为四个等级响应;(1)特大型(I级)响应:因灾死亡30人(含)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地质灾害,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处理。
(2)大型(II级)响应:因灾死亡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处理。
(3)中型(III级):因灾死亡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由县政府和市政府全力以赴组织救援。
若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小型(IV级):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由县政府根据灾害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若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2 应急处置4.2.1 基本应急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
临灾应急是指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即:岩(土)体在短时间内不断发生位移、变形明显加剧,短期内可能发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危急状态时,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
灾害应急是指地质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
4.2.1.1 临灾应急接到地质灾害隐患临灾报告,应急指挥领导组办公室应紧急联络各成员单位,迅速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
根据险情,应急指挥领导组办公室向总指挥建议启动临灾应急预案,总指挥发布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命令。
同时,应急指挥领导组办公室应组织各应急成员单位协助总指挥有序组织抢险救灾各项工作:(1)调查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救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一是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抢险工程,减缓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二是根据险情情况,组织各应急成员单位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应解除临灾应急期,确定撤离或者保留灾害危险区事宜,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
4.2.1.2 灾害应急发生地质灾害,镇人民政府立即向县政府及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应急指挥领导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灾情立即组织各应急成员单位,赶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并向总指挥提出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并及时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
(1)总指挥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灾情应急预案,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2)调查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救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3)在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各应急成员单位立即进入应急状态。
(4)对发生人员伤亡的,要首先组织力量进行抢救,并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设定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