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A卷
- 格式:doc
- 大小:176.50 KB
- 文档页数:9
水分子的变化一.单选1.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水银C.含碘盐D.空气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B.活性炭--吸附剂C.氧气--炼钢和金属焊接D.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3.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结论错误的是()A.水是化合物B.水能分解C.水由氢氧元素组成D.水不稳定4.过滤操作时,不需要的仪器是()A.烧杯B.漏斗C.蒸发皿D.玻璃棒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B.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D.市售的矿泉水在化学概念上属于纯净物6.(2017秋•济宁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氮气用作保护气C.活性炭用作吸附剂D.氢气用作优质高能燃料7.下列物质中,不含水的是()A.人体B.冰C.铁水D.苹果8.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是构成其分子的()A.状态不同B.数量不同C.质量不同D.种类是一种还是几种9.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A.称量药品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D.过滤10.日常生活利用到的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取暖用煤B.透明无色的糖水C.调味的食醋D.降温用的冰水冷却液11.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12.下列描述的是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水是无色的液体B.水可在0℃时结冰C.水在4℃时密度最大D.水通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1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盐水B.大理石C.冰水混合物D.清洁的空气1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15. 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河水、井水、海水都是含有某些可溶物的混合物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1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铁矿石B.自来水C.蒸馏水D.不锈钢17.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氢氧化钠作干燥剂B.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C.用活性炭消除房间的异味D.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18.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延展性B.腐蚀性C.吸附性D.挥发性二.填空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过滤含有泥沙的湖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2)操作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是;(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或.2.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3.(2017•江西自主招生)实验室里,少量白磷常放在水里保存,而不直接放在空气里保存.据此推测白磷可能具有的性质的是A.它的熔点低 B.它的密度比水小 C.它易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气体 B.熔点 C.氧化性.5.(2017•昌乐县模拟)(1)如图1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气体C的名称是.(2)随着净水技术的发展,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填字母).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201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填序号).①农业生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冼衣粉④将海水淡化⑤用淘米水浇花⑥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三.实验探究1.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按照要求填空.(1)常用于反应容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填编号,下同);(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以选择仪器,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某同学在量8毫升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8毫升(填“>”、“<”或“=”);(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仪器;(4)①除去水中的泥沙可以选择仪器组成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是(写一种);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③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如图所示两图是蒸馏装置和电解水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图1的装置制取蒸馏水,得到的蒸馏水在中.(填仪器代号).仔细观察d仪器,它所起的作用是.冷水进入d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行不行?(填“行”或“不行”),原因是.加热前要在b中滴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2)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在水中先加入少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目的是,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此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下。
关于该化学反应的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4:3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1D.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B.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常用加肥皂水来鉴别硬水与软水3 .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下列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电解实验中,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B.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中,点燃红磷后应该将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C.过滤速度很慢,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出现了气泡D.在铁丝下面系一根点燃的火柴目的是提高铁丝的温度,引燃铁丝4 . 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的电解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向10%的KNO3溶液中加入水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5 . 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导热性B.延展性C.氧化性D.挥发性6 .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7 . 图-3形象地表示体系I和II中分子种类及其数目,其中“”、“”、“”、“” 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分子。
有关I→II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B.丁在该变化中一定作催化剂C.该变化可以表示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NH3)的反应D.该变化中发生反应的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1:28 .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观:水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守恒观:10mL酒精加10mL水后变为20mL9 . 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C.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D.反应①为化合反应10 .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黑球”白球”各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2020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常温下,不适合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一组物质是A.酒精和食醋B.高锰酸钾粉末和氧化镁粉末C.二氧化锰和木炭粉D.食盐和面粉2 . 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C.该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D.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3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共涉及到2种分子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改变D.该反应不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4 . 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试管1中得到H2C.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D.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65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体积比为2: 1D.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6 . 下列归纳和总结不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B、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三”①化合反应:4P+5O22P2O5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①煤、石油、天然气一三大化石燃料②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C、对鉴别方法的认识D、化学概念的逻辑关系①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燃着的木条②硬水和软水一肥皂水①化合物与氧化物——交叉关系②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包含关系A.A B.B C.C D.D7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C.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8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C.通电分解水D.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9 . “生命吸管” 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活性炭和碘的树脂(除去钙、镁离子)等。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D.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2 .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不合理的是()事实结论A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仍然光亮如初合金具有耐腐蚀性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C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D Al制品的耐腐蚀性比Cu制品强Al的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A.A B.B C.C D.D3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水电解和水蒸发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有无改变C.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D.在硫、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不同4 .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B.常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C.冰块与水混合得混合物D.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5 . 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与氧气反应B.难落于水C.淡黄色固体D.熔沸点低6 . 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 l :2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7 .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8 .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矿石粉碎C.钢铁生锈D.冰雪融化9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0 . 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有两种化合物生成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D.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为1:1:211 .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2.2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1)实验现象①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
(2)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____可以再分,____不能再分。
2.原子原子和分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____和________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二、水的合成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物质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一、1.(1)①淡蓝色氢气复燃氧气②1∶2(2)氢元素氧元素分子原子2.金属稀有气体二、1.发烫放热水雾淡蓝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智慧园提示:不正确。
(1)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而氢气和氧气混合,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如果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则水应为混合物,而实际上水是纯净物。
水通电分解实验与水的组成1.实验中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但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理论体积比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原因主要有: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电解过程中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所得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3.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地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那样水成了一种气态混合物,而不是一种液态纯净物。
【例题】(2011·苏州中考)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乙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解析:纯水不导电,电解水时需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提高电解速率;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
2.2水分子的变化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生石灰用做食品干燥剂B.氮气用于食品储藏的保护气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物质在变化中会表现出来一些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木炭的稳定性B.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 氢气的可燃性 D. 活性炭的吸附性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 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C. 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氮气在食品包装袋内防腐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 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5.乐山是一座亲水城市,水是乐山的灵魂,我们应该象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城市污水应该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C. 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D. 水资源是宝贵的,一定要节约用水6.下列涉及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 根据转化观:锌和硫酸锌可以相互转化C. 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 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7.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气体B. 着火点为450℃,易燃C. 沸点为-42.1℃,易液化 D.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符合题意,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A. C2H5OH+2O22CO2+3H2OB. C+2CuO 2Cu+CO2↑C. 2KMnO4K2MnO4+Mn2O+O2↑D. SO2+2NaOH=Na2SO4+H2O9.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分子 B. 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C.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中生成物有单质和化合物10.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是()A.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C. 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1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铁和钠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 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比CO中的氧原子多1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各项应用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 用石墨做电极B. 用金属钨做灯丝C. 用一氧化碳作燃料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填空题13.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进行物质鉴别.将下列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A.气味 B.味道 C.颜色 D.状态(1)冰和水________ ;(2)铁和铜________ ;(3)食盐和蔗糖________ ;(4)酒精和汽油________ .14.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①在催化剂作用下,CO将NO还原成氮气并生成二氧化碳;②再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剩余的CO完全氧化.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15.在描述水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表述为: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③每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分析上述三句话,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的宏观组成对应的是________ ,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应的是________ .16.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氧气为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先收集了两瓶氧气(注意:瓶口向上)后正放在桌上,盖好玻璃片,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A集气瓶中,在B瓶中放入一只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瓶________ ;B瓶________ ;(2)探究得出氧气的部分性质:物理性质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 ;(3)除了以上的探究内容外,该同学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氧气的性质?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实验探究氧气的其他性质.________ .17.空气、水、燃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________ ,空气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2 . 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3 . 下列叙述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节假日用氢气充灌气球B.用氦气充入灯泡通电时发光C.用氮气充入食品袋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 . 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气元素组成的C.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5 . 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6 . 下图实验装置被称为“人工树叶”。
产物C3H8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用作燃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3H8O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B.该装置的总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此反应中消耗3个CO2分子,就产生5个O2分子D.该装置被称为“人工树叶”的主要原因是模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7 . 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B.探究CO2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8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B.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搅拌会产生浮渣C.CO、CO2都可以和水反应产生H2CO3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和色素9 . 对比分析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C.铜丝用作导线D.液氮用作制冷剂2 . 在密闭容器内,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现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所有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该反应的类型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1718344反应后质量00820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 .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镁+氧气氧化镁B.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D.氢气+氯气氯化氢4 . 常用化肥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发生反应:。
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B.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5 .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推导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④既可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又能说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 .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环保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沼气C.氢气D.酒精7 . 化学物质及概念之间常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
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化合物纯净物Y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物混合物A.A B.B C.C D.D8 . 对下列事实微观解释错误的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闻到浓氨水有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B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C工业上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水蒸发为水蒸气分子的体积变大A.A B.B C.C D.D9 . 下列关于氧分子与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分子与氧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10 . 关于氯气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B.氯气具有剧烈的毒性C.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氯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11 . 下列有关CO2的用途,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B.灭火C.制纯碱D.制尿素雨12 .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冰雪融化——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原子种类发生变化D.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分子变大13 .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结冰体积变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14 .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5 . 下列各物质应用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木炭进行烧烤B.活性炭吸附臭味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D.用石墨做干电池电极16 . 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水通电,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17 .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紫红色固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酒精易燃C.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粮食酿酒D.食盐易溶于水;天然气燃烧18 . 化学概念间存在如下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B.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19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质量B.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C.用等质量的等质量分数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锌20 . 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21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它们的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B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体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能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D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A.A B.B C.C D.D22 . 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①酒精挥发②白糖溶于水③食物腐烂④铁矿石炼铁⑤汽车胎爆炸⑥电灯发光.A.①③B.③④C.②③D.④⑤23 . 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常温下,稀释氢氧化钠溶液B .浓硫酸露置空气中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24 . 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碳元素和氧元素B .氢元素和碳元素C .氧元素和氢元素D .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25 .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 、CO2中的几种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有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式,小英说:由两种元素组成;小娴说:原子个数比为2:1;小容说:是生命需要的一种物质。
他们所描述的化学式是()A.P2O5B.O2C.H2O D.KMnO42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3 .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的数目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24 .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是SO2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类均不变2∶1∶25 . 下列反应既不是分解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的是()A.氧化汞汞+氧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氨气+氯化氢→氯化铵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6 .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明矾做絮凝剂可以使硬水软化B.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正极的氢气和负极的氧气体积比为2:1C.纯水是软水,但软水不一定是纯水D.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7 . 下列诗句中的“烟”与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意义不同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8 . 下列现象和事实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的是()A.将糖溶于水形成糖水B.进入花园时,可以嗅到花的香味C.分解过氧化氢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干冰升华9 . 下图可表示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A.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都不变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为化合物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10 . 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A.水的净化B.水的汽化C.水的电解D.水的蒸馏11 . 化学概念间存在如下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B.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C.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12 . 某同学根据下图几个实验,获得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A.由A实验可以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B.当B装置漏气时,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大C.C装置中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利用了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D.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要从a端通入13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可燃性C.密度D.沸点14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铜做导线B.铁制炊具C.黄金压成金箔D.木材用作燃料二、填空题15 .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习题
2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1.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2.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3.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4.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5.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6.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
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
2020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巩固 (共6题;共19分)
1. (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氧气用于气焊
B .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C . 氮气用作保护气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则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3. (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和潮水都属于混合物
B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 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D .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4. (2分)乙烯是制塑料的主要原料,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乙烯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
B . 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 . 乙烯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 一个乙烯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5. (8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A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 分子种类
B . 分子间隔
C . 分子大小
D . 分子质量
(2)B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试管2中收集到气体的检验方法为________,该该通电过程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6. (3分)下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是________,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的是________,能表示氮气的是________。
(2)由图③所示物质转化为图①所示物质可表示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重要化学变化,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二、强化提升 (共6题;共27分)
7. (2分)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好的是()
A . 吸附沉淀
B . 过滤
C . 蒸馏
D . 煮沸
8. (2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水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改变
B . 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是纯水
C . 我国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十分短缺
D .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9. (2分)图示分析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 原子结构
C . 物质分类
D . 空气成分
10. (4分)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从________往________依次变红,这说明了________。
(用分子的观点解答)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
11. (6分)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________,以防发生爆炸.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12. (11分)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________;
(2)可以将大量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
________;
(3)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________;
三、真题演练 (共6题;共20分)
13. (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氖气作保护气
B . 酒精作燃料
C . 稀有气体作霓虹灯的填充气体
D . 食品包装内充氮气
1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 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D . 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变为软水
15. (2分)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 .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D . 镁+氮气→氮化镁(固体)
16. (2分)A,B,C,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若B为O2 ,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B . 若A,C是单质,B,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 . 若B是O2 , C,D分别是CO2和H2O,则A中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D . 10gA与10gB充分反应后生成C与D的质量之和一定为20g
17. (8分)小兰同学去浮龙湖游玩时,用瓶装了一些湖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样中加入明矾静置后过滤,在实验室里,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2)小兰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条)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
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5)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 洗脸、刷牙、洗澡时随时关闭水龙头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板
C 将生活废水排入河流 D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18. (4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 (共6题;共19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6-2、
二、强化提升 (共6题;共27分)
7-1、
8-1、
9-1、
10-1、
10-2、
10-3、
10-4、
11-1、
12-1、
12-2、
12-3、
三、真题演练 (共6题;共20分) 13-1、
14-1、
15-1、
16-1、
17-1、
17-2、
17-3、
17-4、
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