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5.2《化学反应的表示》(2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30.62 KB
- 文档页数:20
课题: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课时课标要求:1.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2. 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3. 从定量的角度上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内容和学情分析:化学符号是化学思维的工具,又是化学思维的结果。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科学、简洁、直观、便于交流。
它既是人类认识化学变化成果的集中体现,又是人类认识和描述化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完成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而且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式的优点和意义。
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如何运用化学方程式来认识和描述化学变化?教材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照教材中的书写方法,对自己的书写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最后总结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理念,又解决了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机械模仿甚至机械记忆的不良做法。
学习建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
《4.2化学反应的表示》学案(第2课时)-鲁教版教师寄语: 你的大脑越用越变得聪明!学习目标:1. 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
2.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学习重点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预习导学:一:如何表示化学方程式1、观察下列表示电解水反应的方法,指出其优缺点。
(1)氧气氢气水通电+−−→− (2)(3)O H O H 222+−−→−通电 (4)↑+↑O H O H 22222通电你认为选择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想一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尝试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学习一:探究如何表示化学方程式1、讨论小结: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2、完成教材P97《活动天地》,总结书写原则、步骤:书写原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以↑+↑O H O H 22222通电为例正确读出此化学方程式.想一想:你有几种读法?2、根据活动1的化学方程式请你说出其表达的意义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4、说说看,根据化学方程式:O H CO O CH222224++点燃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当堂达标: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Mg + O 2 = MgO 2B .Fe + O 2 点燃 Fe 3O 4C .O H O H 22222+通电D .2NaOH + CuSO 4 = Cu(OH)2 ↓+ Na 2SO 4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铅丹 + 4HNO3 = PbO2 + 2Pb(NO3)2 + 2H2O,可以推知铅丹的化学式是( )A. PbB. PbOC. Pb 2O 3D. Pb 3O 43.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_____CH 4 + ____O 2 点燃 ____CO 2 + ____H 2O(2) _____KClO 3 △ ____KCl + ____O 2(3) _____Fe + ____H 2O 高温 ____Fe 3O 4 + ____H 2(4) _____FeS 2 + ____O 2 点燃 _____Fe 2O 3 + ____SO 24. 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5. 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镁条燃烧发生火灾,能否用二氧化碳来灭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9泉州)“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向地面发回数量堪称史无前例的图像和数据,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第二节化学反响的表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那么;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内容分析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响的式子。
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说明反响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那么:①客观性原那么—以客观事实为根底,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响。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
其顺序一般为:“反响物〞→“—〞→“反响条件〞→“生成物〞→“↑或↓〞→“配平〞→“=〞。
2.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响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响现象来记忆。
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为氧化镁〔〕,反响条件为点燃。
因此,此反响的反响式为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响规律来书写、记忆。
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响,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响规律书写比拟容易。
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响,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
以硫酸跟氢氧化钠反响为例。
反响方程式为:教法建议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响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响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根底。
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良。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的优点,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对具体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问题导学: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点燃正确读法:以2H2 + O2 2H2O为例:宏观角度读作: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微观角度读作: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发生反应,生成1个水分子。
粒子数目:2:1:2。
相对质量:(2×2):(1×32):(2×18) 。
相对质量之比:4:32:36 。
三、学情诊断:点燃【诊断1】关于“C + O2 CO2”正确的叙述是()A.碳原子加氧分子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C.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D.一个碳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在化学方程式中“+”和“=”应分别读“和”、“生成”,由方程式可知: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错误;B、这是一种质的读法,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故正确;C、不能读作“加”或“等于”,故错误;D、这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量的读法,可读作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错误.故选B.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则参加反应的铝、氧气,生成的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B.54:32:102C.54:24:102D. 9:8:17【答案】D【解析】书写相关的方程式分别计算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然后得到结论.4Al+3O 点燃 2Al 2O 34×27:6×16:2×(2×27+3×16)则三物质的质量比是:108:96:204=9:8:17,只有9:8:17与之相等正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D2.16g 硫跟16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二氧化硫。
5.2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课时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配平化学方程式。
【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二、【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KClO32↑(1)反应物是:生成物是:反应条件是(2)氯酸钾、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氯酸钾、氯化钾和氧气的粒子个数比物质间的质量比与元素间的质量比的比较元素的质量比物质间的质量比依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算法 Ar╳原子个数 Mr╳计量数结果化为最简比可以不约检验质量守恒定律举例 CO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 + O2212∶2╳16 == 3∶8 12∶ 32 ∶ 44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2)每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份质量的氯化钾和的氧气练习:从化学方程式2H2 + O22O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①;②;③;④;⑤。
(二)同步学习配平化学方程式要求:每种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均相等只能改变化学式前的计量数计量数要为正整数,且互为最简比①观察法:1、找出化学式最复杂的物质,假设其计量数为1,确定其中各原子的个数。
2、根据每种原子数目前后相等配平。
3、若有计量数为分数时,每种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均要同乘以该分数的分母。
C2H2 + O2———— CO2 + H2O②反应原理法:氢气或CO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氢气或CO前面的计量数等于另一反应物氧元素右下角数。
H2 + Fe3O4———— Fe + H2O练习: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C2H6 +□O2 === □CO2 + □H2O Na + H2O === NaOH + H2 FeS2 + O2 === Fe2O3+ SO2□MnO2 + □HCl ==== □MnCl 2+ □Cl2 + □H2O WO3 + H2 === W + H2O2、课本P99课堂练习3、练习册P22第8题(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