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公园案例分析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6.13 MB
- 文档页数:16
带状公园案例带状公园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公园类型,它以狭长的形态贯穿城市,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起到了绿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带状公园的案例,探讨其设计特点和功能。
案例介绍。
该带状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总长约3公里,宽度在30米左右,沿着主干道展开。
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将城市中的一条河流改造成带状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长廊,连接起周边的居民区和商业区,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设计特点。
首先,带状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将河道两岸的绿地、树木、草坪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一条生态廊道。
其次,公园内设置了休息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需求。
再次,公园内还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打造了一个美丽的景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观赏。
最后,公园内的道路设置了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方便市民进行健身锻炼,也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
功能分析。
带状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散步、慢跑、骑车,放松身心。
其次,公园的绿化植被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大批鸟类栖息,增加了城市的生态氛围。
再次,公园的存在也提高了周边房地产的价值,成为了吸引居民购房的一大亮点。
最后,带状公园还扮演了城市疏散疏通的角色,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
带状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功能对城市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带状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借鉴这种设计理念,打造更多更美的带状公园,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二)2019/6/9外出考察出席人员:万帅、王保林、何榆、胡沁雯时间:2019年6月9日星期日08:30地点:海口市2区位分析绿道名称:西海岸绿色慢行休闲自行车绿道调研内容:1 西海岸带状公园概况西海岸带状公园沿着滨海大道两侧呈带状伸展,距离海南省海口市中心11公里,位于海口市的西北面,东邻秀英港,南依新海林场,西靠铁路通道码头,北临琼州海峡,包括西秀海滩和假日海滩。
全长约11千米,面积达104.3公顷,绿地率达86%。
近处是宽广的椰林大道,两边是雕塑、草地、回廊小路和海滩风光,是近年来海口市旅游景区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滨海公园。
2 西海岸带状公园绿道建设现状分析西海岸带状公园绿道位于公园内部,随公园成带状延展,作为海滩和滨海大道的重要衔接部分,非常适合人们一边散步休闲一边享受优美的海滩风光。
2.1 绿道位置西海岸绿色慢性休闲绿道位于西海岸带状公园内部,路面由自行车道和慢性步道组成,中间以等宽绿地分隔开来,一侧靠海,一侧与滨海大道对接。
2.2绿道布局特点位于公园内部,随公园呈带状延展,自行车道与慢性步道由一等宽绿地分隔开来,很好的避免了行人与自行车的接触。
同时随着园内功能分区的不同,绿道两侧的植物景观也随之发生改变,疏密有致,人们行走于上,两侧风景灵动活泼,十分有趣。
绿道串联公园内不同的景观节点和功能节点,如游客中心、淡水冲浴处、洗手间、观海台、停车场、休憩广场等,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2.3 绿道营建特色以绿道入口处为起点,左右两边行道树以椰子树为最多,小叶榄仁次之,自行车道内侧植物以假连翘、龙船花、三角梅为主要灌木,南美蟛蜞菊、地毯草为主要草本。
绿道中段部分有设立四角小方亭,在亭外靠路面一角有灌木包裹,使得整体观赏画面不会太过空旷,也为行人提供庇护,从心理上更加有安全感,视线也会自然向着海岸处。
西海岸绿色慢行休闲绿道从整体看来,慢性步道外侧因靠滨海大道,树种较少,除构成绿道植物景观外,更多是作为行道树,因此植物密度小,层次也较为单一。
带状公园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带状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引言:带状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空间的一种新兴形式,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带状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通过详细的调研数据和分析,揭示其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市民对带状公园的认知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名市民进行了调研。
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表示已经了解了带状公园的概念,但仅有10%的人真正体验过带状公园的便利。
大多数市民认为,带状公园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空间。
二、带状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原则1.绿化带:带状公园必须具有一定的绿色植物景观,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来增加花园的美感。
2.连接性:带状公园应该与周边的街道、景点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与城市其他区域合理衔接的绿色通道。
3.交通便利性:带状公园应该设计有公共交通站点,以方便市民出行和进出公园。
4.多功能:带状公园应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提供运动场地、游乐区、文化活动等。
三、带状公园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1.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带状公园提供了额外的绿地空间,促进城市绿化覆盖面的增加,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带状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使市民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
3.改善城市交通流线:带状公园可以通过内置的道路和步道,引导和改善城市的交通流线,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4.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带状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标志之一,可以为城市注入活力和美感,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5.促进可持续发展:带状公园的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
四、带状公园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在对国内外带状公园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纽约的高线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景观,在城市中成为了一个文化和休闲的新地标。
伦敦的泰晤士河带状公园,通过将河流旁闲置的土地改造成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休闲场所。
浅析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洛浦公园为例摘要: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其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景观效果、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总结出了带状公园的设计原则,并以洛浦公园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城市带状绿地在丰富城市景观,完善复合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方面起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带状公园城市景观原则生态系统Studies on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linear green space planning design in the cityribbon pa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landscap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function, landscape effec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ibbon park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s a case study of los pu were analyzed, and points out that urban zonal greenbelt in urban landscape, rich perfect complex urban ecosystem plays a major role。
完善的“绿核- 绿廊- 绿网”绿化景观系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道路、滨河等是城市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即城市带状绿地(Linear green space) 。
它是城市空间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 ,营造出城市适宜生息的健康空间场所,调节了小气候,减少了各种污染,创造了社会效益,提高了经济良性健康发展,丰富了城市景观,完善建立了复合型的城市生态系统,营造了城市带状绿地景观系统,构建了有机生长型城市绿地体系的带型景观场,是可持续性的有机生长型的城市格局主要组成部分。
结合实例浅析沿河公园的设计摘要:沿河公园属于滨水带状公园,是城市中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
笔者以曾参与设计的某沿河带状公园为例,着重阐述了沿河带状公园的作用、设计原则及要点。
关键词:沿河带状公园;设计;原则;要点G246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以其完全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布局、丰富的陆地、水域的植物配置,拉近了城市中人与绿地、人与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一种近年来流行的城市公园绿地形式。
它可以解决大型公园景观和绿化过于集中的缺点,满足人们对于赏景的就近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宁谧的休闲、游乐空间;同时,由于其分布广、绿量大、离城市人口活动区域近的特点,能够使植物的生态效能辐射到更大的面积,最大化的发挥了绿地的生态作用;并在丰富当地的植物配置形式,保护乡土物种资源、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1 设计原则带状公园的植物设计延承了当代植物景观讲求以人性化与生态价值为核心、观赏性与功能性并重的理念;同时,独特的“线形”绿地轮廓和依托道路、水系、城墙等基址的特性,使其植物景观应成为地域与历史文化特色、城市时代风貌集中展现的载体。
结合我国当代植物景观同质化日趋严重、绿地率不足、忽视植物生态习性等弊端,秉承前人著述并拓展创新,提出以下设计原则。
1.1 以人为本、强调地域特色植物设计应以人在绿地中的感受为首要考虑因素,满足各类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在公园中的感官、行为以及心理需求,从而达成人在园中、人景交融的境界;同时,设计时应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生态优先、兼顾景观协调带状公园的主体是绿地,而绿地的灵魂是生态,坚持生态园林理论是当代植物设计的必然前提,需遵循适地适树、物种多样性、增加三维绿量等生态园林构建方法,同时协调种间、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
滨河带状公园研究报告滨河带状公园是一种由城市河流两岸形成的绿地带,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滨河带状公园的特点、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
滨河带状公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滨河带状公园以河流为核心,沿着河岸线展开,形成了一条长而曲折的绿地带。
其次,滨河带状公园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了居民的休闲需求,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再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考虑河流的水质、岸线的生态环境等因素,以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滨河带状公园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提供居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滨河带状公园提供了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如慢跑、散步、骑自行车等,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身体健康。
其次,通过绿化、湿地恢复等生态手段,滨河带状公园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温度调节能力和水平衡能力,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再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还应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土地开发等。
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结合周边的建筑环境和交通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强调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
再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注重公民参与,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公园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最后,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注重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滨河带状公园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休闲、生态、环境改善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在规划和建设滨河带状公园时,需要考虑其特点、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以保证公园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带状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绿地面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带状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设计理念,以绿色带状物连接城市各个区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项目拟在市中心区域建设一个带状公园,以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
二、项目规划1. 项目位置:本项目选址于市中心区域,周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2. 项目面积:总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
3. 项目设计:带状公园将采用现代设计理念,融入环保、生态、文化等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
4. 项目功能:带状公园将设有休闲草坪、文化广场、健身区、儿童乐园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5. 项目投资:初步估算投资约为1000万元。
三、项目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2. 带状公园设计理念新颖:以绿色带状物连接城市各区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3. 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供健康、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城市人文环境建设。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市民对绿色休闲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带状公园的建设符合市场需求。
2. 技术可行性:带状公园建设技术成熟,施工过程可控。
3. 经济可行性:项目初步投资为1000万元,预计年收入约为20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在5年左右。
4. 管理可行性:建设后需加强管理,对公园内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五、风险及对策1. 市场竞争风险:周边已有多个公园,竞争激烈。
可通过提供独特的服务和活动吸引顾客。
2. 资金风险:投资额较大,资金周转困难。
可通过引入合作伙伴、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3.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
可保持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六、项目实施计划1. 立项阶段:确定项目目标、选址、初步设计等。
2. 筹建阶段:规划、设计、建设许可等。
3. 施工阶段:项目施工、设备安装等。
4. 运营阶段:公园运营、推广活动等。
摘要武汉生态艺术公园案例为依托,对于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从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类型及空间所具备的功能这3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带状公园;滨水景观;空间设计随着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空间已经不仅仅作为防洪或发展贸易之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聚焦于此类空间。
滨水空间的创新使用、生态修复维护以及社会价值成为了新的焦点。
武汉市素有千湖之城东方芝加哥等美称,城中滨水空间众多,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新建成的武汉生态艺术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以求为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1空间构成要素分析园林空间是由各要素构成的游赏、休憩空间。
场地中空无一物,全无参照便不成为空间,一旦有了实物进行结合才能形成空间。
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为空间的起点或基础,墙因地而设,为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因遮挡而设。
归结起来,地与顶均为水平要素,墙为垂直要素。
不同的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相结合能形成不同风格氛围的空间。
而园林中的水体、道路、植物等元素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法既能成为垂直要素,又能成为水平要素。
在滨水公园中,水体是重要的构成元素,多样的水体设计形式既能丰富空间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武汉生态艺术公园则充分利用了不同园林要素来构成水平要素以及垂直要素,并相互组合,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
11垂直要素通常建筑物或构筑物及植物是园林设计师们最常运用的垂直要素,在武汉生态艺术公园中以植物为主要的垂直要素,而其中不同品种的高大乔木是最为常见的垂直要素,如水杉、香樟等。
再辅以许多造型简洁现代的建筑小品,如花架,门洞等。
设计师将花架与坐凳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即可赏花又可提供休息场地的空间,并且独特的外型设计即可以吸引视线,又对游人游览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除常见的垂直要素外,水体亦能构成墙体,在商业景观中不乏水幕墙等形式的设计,而在武汉生态艺术公园中则将水体与道路相结合,形成了形式独特的垂直要素。
在湿地中运用下沉式的道路,形成人在水中行走的视觉效果,增添了游园的趣味性。
城墙带状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地标的兴建与衰退,城墙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然而,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墙的保护与利用也成为了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形象,提出了将城墙打造成带状公园的可行性方案,希望通过此方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城墙,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城墙的现状与历史背景,为打造城墙带状公园提供依据;2. 探讨城墙带状公园的设计方案,包括公园的规划、功能设置和文化景观;3. 分析城墙带状公园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分析其可行性。
三、城墙现状与历史背景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防卫设施,自古代城市建设以来,城墙一直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我国众多城市都保存有古代城墙,其中以西安的城墙最为著名。
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墙,于明代建造,是西安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现今,城墙成为了西安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
然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墙周围的环境逐渐变得拥挤与凌乱,城墙周围缺少绿化,游客休憩的场所也较为匮乏。
四、城墙带状公园的设计方案1. 基本构想城墙带状公园的设计构想是将城墙周围的地带打造成一个带状的公园,通过绿化、景观设置等手段,营造一个适合游客休闲与散步的环境。
公园内除了绿化带外,还可以设置座椅、休息亭、小广场等功能场所,方便市民游客休息与娱乐。
同时,可以在公园内设置文化遗产展示馆、城墙历史展示馆等,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墙的历史文化。
2. 公园规划城墙带状公园的规划可以分为北城墙公园、南城墙公园、东城墙公园和西城墙公园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景观与功能设置。
北城墙公园可以设置音乐喷泉、草坪和亲水平台,南城墙公园可以设置观景平台、花园和儿童游乐设施,东城墙公园可以设置健身器材、文化展示馆和餐饮休闲区,西城墙公园可以设置文化创意市集、街头艺术表演区和自行车道等。
带状公园案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公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绿化面积,促进生态平衡。
而带状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绿地,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定位,受到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青睐。
带状公园是指沿着城市主干道或自然景观带展开的、形状狭长、纵深不一的线性绿地。
它们通常被用来连接城市中的不同区域,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同时,带状公园也可以作为城市生态廊道,连接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促进生态平衡。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的南二环边上就有一条名为“紫竹院公园”的带状公园。
它沿着南二环的一侧延伸,连接了紫竹院、万寿寺、颐和园等多个景点,成为了连接这些景点的重要交通通道。
同时,紫竹院公园还通过绿化、景观设计等手段,提升了周边的城市环境,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带状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公园所连接的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使得带状公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这些区域。
其次,要注重带状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植被、雕塑、水景等手段,打造出宜人的环境,吸引市民前来休闲。
最后,要加强带状公园与周边交通的衔接,提升公园的便捷性和可达性,使得更多的市民能够方便地前来游览。
除了以上提到的设计要点,带状公园的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常常受到破坏,而带状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因此,在带状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配置植被、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总的来说,带状公园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种新型绿地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能连接不同区域,促进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因此,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更加重视带状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带状公园植物造景手法浅析—————以元大都遗址公园东段为例作者:苏俊伊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4期带状公园多依托城市道路、城墙、水系等而建,具有廊道式特性。
城市中的干道、水体、城墙记载了许多城市历史,积淀了悠久的文化底蕴,是外来人接触城市的第一印象,通过设计外侧的前景植物可以展现城市的新时代风貌。
植物设计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等,通过植物组团优美的姿态、纷繁的色彩、丰富的季相变化,营造多层次、多变化的绿色开敞空间。
1 研究案例—————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东段为例1.1 公园概况介绍公园西段被小月河分割成南北2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面积较小,以绿化种植和交通廊道为主。
南侧所选择的线路多为沿河所建的便捷式直线形道路系统,流线科学自然,周围植物能够很好地引导行人,道路种植以行道树为主。
北部土城遗址高3m,地面景观类型多变,坡面起伏较大,周围树林环绕,私密性较强,可满足使用者对幽静环境的要求。
1.2空间特性元大都遗址公园依托水体、城墙而建,兼具公园绿地与廊道绿地的功能,所有的节点空间沿线纵向展开,从物质、视觉和形式上都能够保持公园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这些纵向上绿地植物空间的有序组织,各个空间段落单元又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联接性,构成了城墙带状公园空间在长轴方向上的复合性。
1.3 空间组织序列1.3.1 短轴空间序列。
由于公园宽度较宽,短轴方向空间层次丰富。
通过城墙遗址形成的山体、小月河、地形、园路和广场,形成了多样化的空间感受。
1.3.2 长轴空间序列。
长轴按元朝历史以不同的主题来组织空间,城墙带状公园长轴方向上空间的序列性一般表现在连续空间所产生的韵律感,即序列上有起伏、抑扬。
运用多种对比方式产生的空间序列,才能够使较长的序列产生丰富多变的韵律,避免了长轴的冗长感。
1.3.3连续空间序列。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以亲切宜人的小尺度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