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癫症的中医诊疗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2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2019.09修订中医病名:痫病BNX080西医病名:癫痫G40.901一、概念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可见于西医学中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痫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晕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双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晕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有家族病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修订版)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2)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忘,痴呆等症。
(3)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4)脑电图表现异常。
3.分期标准3.1.发作期: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发作阶段。
3.2.缓解期:症状发作缓解。
4.病类诊断4.L阳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2.阴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四肢不温,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二)证候诊断1、风痰闭阻证:发作时神情呆滞,双目上视,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为,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
癫痫的针灸治疗方法癫痫是一种脑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癫痫性发作。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供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但是一些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或者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患者可能会转向传统医学,如针灸治疗来寻求缓解。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能量流动,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治疗癫痫的方法。
1.选择穴位:在针灸治疗癫痫时,有一些穴位特别适合刺激,可以提供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穴位包括百会穴、神庭穴、曲池穴、风池穴等。
这些穴位通常位于头皮、颈部和背部,其调节作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并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2.刺激方法:针灸疗法主要有针刺和温灸两种方式。
针刺是用特制的针具插入穴位,刺激穴位的特定点位,以达到调节和平衡能量流动的目的。
温灸则是通过点燃艾叶或者其他草药,并将其放置在穴位上,利用药物的热量来刺激穴位,促进能量的流动。
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
3.针灸治疗周期:针灸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多次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治疗周期的具体时间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对针灸治疗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每周期持续4至8周,每周进行1至2次的治疗。
治疗效果的评估通常在每次治疗后进行,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调整治疗方案。
4.配合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然而,针灸治疗癫痫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因为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的随访数据,导致针灸治疗的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癫痫中医诊治方案1. 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
中医在诊治癫痫方面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癫痫中医诊治的一般方案,包括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常用药物等内容。
2. 辨证要点癫痫病属于中风、痰瘀、肝肾不足、脾虚等多种病理机制的综合表现。
辨证要点主要包括:2.1 体质辨证根据患者平时的脉象、舌像、口唇色泽等特征,确定患者的体质类型,分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等。
2.2 发病辨证根据患者每次发病时的症状和体征,确定发病的特点,如发病前是否有前驱症状、发作时有无意识丧失等。
2.3 脉证辨证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脉象的变化,为进一步辨证提供依据。
癫痫患者脉象主要表现为脉浮、脉弦等。
3.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辨证要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3.1 肝肾不足型针对肝肾不足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补肝肾、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肉桂、补骨脂、何首乌等。
3.2 痰瘀型针对痰瘀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化痰、破瘀、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天竺黄、川楝子、全蝎等。
3.3 脾虚型针对脾虚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龙眼肉等。
3.4 阳虚型针对阳虚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温补肾阳、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菟丝子等。
4. 常用药物4.1 天麻天麻是一味常用于治疗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平肝熄风、祛瘀通络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癫痫发作。
4.2 郁青皮郁青皮是一味常用于治疗痰瘀型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化痰、破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癫痫患者的症状。
4.3 人参人参是一味常用于治疗脾虚型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健脾益气、平肝熄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的体质。
4.4 附子附子是一味常用于治疗阳虚型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温补肾阳、平肝熄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癫痫发作。
5.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诊治癫痫的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患者的辨证要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元超度兴奋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疾病。
中医认为,癫痫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肝火盛,肝肾阴虚等
因素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火盛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脸红目赤,口唇干燥,
大便秘结等症状。
中医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治疗,如
黄连、龙胆等。
2. 肝肾阴虚证:此证型常见于癫痫病人,表现为舌红少津,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活动不安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采用滋阴清
热的中药,如麦冬、石斛等。
3. 痰湿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口吐浓痰,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枳实等。
4. 气滞血瘀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头痛,经脉不畅,甚
至伴有口吐血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赤芍等。
中医治疗癫痫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才能达到
最好的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癫痫也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这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
虽然现代医学在癫痫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
中医认为癫痫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将癫痫分为多种类型,如肝风内动、痰火扰动、气虚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肝风内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柴胡、黄芩、丹参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药物,以平肝降阳、镇定神志。
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如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以调节肝经气血的运行,缓解肝风内动的症状。
对于痰火扰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痰火郁结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半夏、枳壳、竹茹等祛痰清热、宣肺开窍的药物,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疗法,如神门、风池等穴位,以温通经络、祛除痰火。
对于气虚血瘀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气虚血瘀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川芎等益气活血、调经止痛的药物,以补益气血、舒筋活络。
此外,还可以采用拔罐疗法,如大椎、风府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案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因素,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中药治疗癫痫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病的目的。
然而,中药治疗癫痫病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为临床特征。
长期以来,西医药物治疗一直是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对药物治疗都能有效果。
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医学认为,癫痫病因多为肝肾亏虚,病急则风动,以及痰热上扰等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癫痫的方法主要是调理肝肾,清热燥湿,平肝熄风。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技术应用于癫痫治疗中的例子。
首先,针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癫痫治疗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癫痫发作的控制和预防。
例如,穴位选择常用的有百会穴、风府穴、内关穴等,这些穴位对于平肝熄风、祛痰降火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并且减轻患者的痛苦。
其次,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癫痫的常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具体症状来确定。
例如,对于因肝肾亏虚引起的癫痫,常用的中药如枸杞子、菟丝子、龙眼肉等,它们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的功效。
对于痰热上扰引起的癫痫,常用的中药如天麻、霍山石斛、佩兰等,它们具有清热燥湿、镇定安神的作用。
中药煎剂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强度。
此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一种常见应用。
推拿按摩通过对患者的肌肉、经络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推拿,调理气血,消除痰热,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地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和疼痛感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中医养生方法也是癫痫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医养生重视个体化的调理,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情绪的稳定,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
此外,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总之,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治疗儿童癫痫的中医疗法
治疗儿童癫痫的中医疗法。
癫痫病这种病是复杂多变的,对于治疗癫痫病来说,也是比较复杂的,很多患者病友对于其中的很多的注意的事项也是需要患者朋友去了解的,那么治疗儿童癫痫的中医疗法怎么治疗呢?下面就听我们慢慢道来:
一、中医学认为癫痫发生的原因有,先天因素(胎中受惊,元阴不足)、血滞心窍以及惊风之后,瘀阻窍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外感风邪、内伤饮食、惊骇恐惧可成为诱发因素。
痰阻气逆、淤血为其主要的病理过程,病位在心、肝、脾、肾。
二、整体治疗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主张把机体看成是一有机整体对怎样治疗羊癫疯病也是不同的,通用协调各脏器的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去邪的目击的。
但见效慢,个别病人不易奏效。
三、中医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把病症分为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表证、里证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搞清癫痫病灶的准确位置和性质。
不同的发病诱因治疗的方案也不一样。
中医大多用药都是天然植物等,副作用少,对人体伤害小。
治疗儿童癫痫的中医疗法。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各位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各位患者也要多注意休息,远离诱发源。
最后,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会给大家更为详细的解答。
治疗癫痫土方法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治疗癫痫的方法备受关注。
在传统中医药中,有许多治疗癫痫的土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癫痫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治疗癫痫的土方法。
首先,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癫痫的土方法之一是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指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癫痫发作的症状,比如百会穴、风府穴等。
这些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患者平复心神,缓解癫痫的症状。
其次,草药熏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癫痫的土方法。
草药熏洗是指将一些草药熏制后,让患者吸入草药的气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草药进行熏洗,比如艾叶、川芎等。
这些草药的气味可以帮助患者平复情绪,缓解癫痫发作的症状。
另外,中药泡脚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癫痫的土方法。
中药泡脚是指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安神定志作用的中药煎煮后,让患者用药水泡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药进行泡脚,比如当归、川芎等。
这些中药泡脚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气血,缓解癫痫的症状。
最后,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癫痫的土方法之一。
癫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癫痫发作的可能性,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治疗癫痫的土方法有很多种,穴位按摩、草药熏洗、中药泡脚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癫痫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希望癫痫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中医科治疗痫病诊疗常规痫病由痰、火、瘀,以及先天因素等,致气血逆乱,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醒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
西医学的癫痫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
或仅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 发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 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 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先兆。
6 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作CT、MRI。
7 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辨证论治]发作期1 阳痫症状: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为苍白,口唇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
移时苏醒,醒后感乏力、头痛,或如常人,舌质红,苔多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泻热涤痰,熄风定痫。
例方: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2 阴痫症状:发痫则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合,昏愦,偃卧,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
也有仅为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或动作中断,手中物件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又迅速抬起,或二目上吊数秒乃至数分钟即可恢复,病发后对上述症状全然无知。
多一日发作十数次或数十次。
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
治法:温化痰涎,熄风定痫。
例方:五生饮合二陈汤。
休止期1 痰火扰神症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
病发后,症情加重,甚则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多沉弦滑而数。
治法:清泻肝火,化痰宁神。
例方:当归龙荟丸。
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突然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和局限性发作等类型。
大发作在中医学称为“痫证”,俗称“羊痫风:发病原因,一为先天遗传,一为情志刺激,或续发于其他疾病,如脑部疾病、一氧化碳中毒、心血管疾病等。
由于心、肾、肝、脾的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阴阳紊乱,气逆痰涌,火炎风动,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
【诊断】1询问既往有无同样发作病史,有无脑部疾病和其他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原因,以区别是原发性疾病,还是因脑部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癫痫。
2 .癫痫的典型症状为大发作,即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口中发出异常叫声,头转向一旁,全身强直,抽搐咬牙,口吐白沫,咬破唇舌,瞳孔散大,两目上视,二便失禁,经数分钟后抽搐渐停,转入昏睡,约半小时以上逐渐清醒。
小发作者,突然表现痴呆,不能自主,一侧肢体或面部有麻木或抽搐,但为时短暂,并不跌倒。
另有表现为精神障碍的,如精神模糊,无意识动作,短暂的情绪或知觉改变和幻觉等为主,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经过时间亦很短暂。
3 .如癫痫连续发作,反复抽搐,间歇时间短,神志不清,终致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者,为危重现象,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4 .注意与瘠病性抽搐、晕厥、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发作性跌倒及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一般多属实证,但反复久发可致正虚。
治疗当以化痰熄风为主,兼以顺气、清火。
如久发正虚,当补益心肾,健脾化痰,标本同治。
1 .风痰壅阻发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旋即昏倒,不省人事,发出尖叫声,面色苍白,目瞪直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甚则二便失禁,发后头昏痛,神疲,身酸痛,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举例:定痫丸加减。
嫩钩藤12g,川贝母6g,陈胆星5g,竹沥半夏IOg,朱茯神12g,菖蒲5g,远志5g,全蝎5g,制僵蚕10g,珍珠母30g。
亦可服成药定痫丸,每次5g,1日2次。
加减:气郁胸闷甚者,加矶水炒郁金10g,制香附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