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虫的培养
- 格式:pptx
- 大小:6.72 MB
- 文档页数:50
第五章卤虫培养第一节卤虫的生物学第二节卤虫卵第三节卤虫的增养殖第四节卤虫的应用第一节卤虫的生物学一、卤虫的分类地位卤虫(Artemia)又称盐水丰年虫、丰年虾、卤虾等。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小型甲壳类。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二、卤虫的形态特征卤虫的颜色与栖息水环境密切相关高盐水域:红色盐度较低的水中:灰白色虫体(雌虫)较细长,全长1.0-1.5厘米。
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不具头胸甲。
雄虫较小,一般体长0.7cm左右。
头部短小,不分节,5对头肢。
胸部11节,有11对胸肢。
腹部由8节组成,不具附肢。
三、卤虫的发育及生活史卤虫的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历经以下阶段:卵初孵无节幼体(1龄无节幼体):体长400-500 m,橘红色,不摄食,靠卵黄维持新陈代谢后无节幼体(2龄无节幼体):开始外源性营养拟成虫期幼体成体四、卤虫的繁殖习性(一)卤虫的生殖类型由种的特性决定,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改变。
孤雌生殖卤虫:种的组成中没有雄虫或雄虫的比例极低,雌虫不需要与雄虫交配就可繁殖后代。
两性生殖卤虫:种的组成中有雌虫和雄虫之分,只有雌、雄虫交配后才能繁殖后代。
(二)卤虫的生殖方式卤虫的生殖方式与其生殖类型无关。
生殖方式受内、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卤虫生殖方式的改变。
生殖方式:卵胎生:子代自母体内产出时已孵化为小的无节幼体。
卵生:子代以卵的方式自母体内产出。
夏卵和冬卵五、卤虫的生态习性1. 分布世界性分布。
我国卤虫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内陆盐湖和华北盐田(P184)。
2. 盐度适盐范围为10-242,最适盐度范围为30-50。
耐高盐的特性是卤虫逃避敌害的唯一方法。
3. 温度卤虫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为-3-42℃,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适生长温度25-30℃。
4. 溶解氧和pH值卤虫的耐低氧能力很强,可生活在 DO为1mg/l的水中。
孵化用水的pH值8-9为宜。
5. 食性滤食性生物,对大小5~16微米的颗粒有较高的摄食率。
实习报告实习项目:卤虫的培养实习时间:2023年2月24日至2023年3月10日实习单位:XX海洋生物研究所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卤虫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
近年来,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卤虫在饵料、生态监测、生物活性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卤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培养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参加了XX海洋生物研究所举办的卤虫培养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旨在掌握卤虫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方法、繁殖技术及应用领域,培养自己从事卤虫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卤虫生物学特性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主要学习了卤虫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性。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导师和同学,我了解到卤虫属于甲壳纲、哲水蚤目、卤虫科,是一种耐盐、耐寒、耐低氧的生物。
卤虫个体较小,一般呈橙红色或黄色,具有高度适应性,能在不同盐度、温度和氧气条件下生存。
2. 卤虫培养设备及方法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卤虫培养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卤虫培养设备主要包括培养箱、光照装置、过滤装置、盐度调节装置等。
通过对设备的学习和操作,我掌握了卤虫培养的基本流程,包括盐度、温度、氧气的调节,以及食物供给等。
3. 卤虫繁殖技术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卤虫的繁殖技术。
卤虫繁殖主要包括卵的收集、孵化、幼虫的培养和成虫的筛选等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卤虫繁殖的关键技术,如卵的收集方法、孵化条件的控制、幼虫期的管理以及成虫的筛选标准等。
4. 卤虫应用领域探讨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深入探讨了卤虫在海洋科学研究、水产养殖、生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卤虫在饵料、生物活性研究、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卤虫培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卤虫饵料的制备、卤虫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卤虫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收获颇丰。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第四章卤虫的培养* 卤虫,又称盐水丰年虫、丰年虾、卤虾,也叫盐虫子,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小型甲壳类。
* 我国从1958年开始使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海产稚鱼的饲料。
* 建国以来的历次野外资源调查,我国也是卤虫资源大国。
一、卤虫的生物学* (一)生殖习性* 卤虫以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繁殖。
* 单性生殖:环境良好条件下进行;???* 两性生殖:环境不良条件下进行。
* 也有些品系只能进行单性生殖或两性生殖。
* 生殖量:雌性5-10次/一生,每次怀卵2-300个(一般80-150个),室内每次30-40个。
(二)卤虫的生活史* 卤虫的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历经卵、无节幼体、后无节幼体、拟成虫期幼体和成虫等阶段。
* 发育:卵→无节幼体→成体?(脱壳成长);* 寿命:2-3个月,最长9个月。
* 卤虫为蜕皮生长(一生蜕皮12-15次),发育有变态,以卵孵出的无节幼体至成虫期,个体差异很大。
* 初孵出的无节幼体,在1-2d内具有大量的卵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鱼、虾、蟹幼体的良好的饵料。
1、卤虫冬卵壳厚,灰褐色,直径200-280 ?m2、无节幼体* 初孵:* 体长0.3-0.4mm* 体宽0.25-0.3mm* 3对附肢、单眼3、卤虫成虫* 全长1.2-1.5cm,分头、胸、腹;* 头部:5对附肢* 胸部:11对附肢* 腹部:不具附肢(三)生态条件* 1、分布:广泛、我国资源丰富* 除南北两极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盐度高的咸水湖或盐田;* 我国以河北、辽宁、山东和内蒙古资源丰富。
2、盐度* 生活10-242* 可忍耐1-340* 最适30-50* 盐度对卤虫的个体大小和体色有明显影响,盐度在30-50的条件下,卤虫个体大,体色浅,盐度越高,个体越小,体色变暗。
3、温度* 卤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存活-3~42℃,生长15-35℃,孵化最适30℃。
小于15℃,生长发育慢。
如何在室内小水体中培养卤虫?在室内小规模培养卤虫,可利用玻璃或聚乙烯制的培养缸、水族箱、水槽和水缸、水泥池、圆筒漏斗状水槽等。
国外还设计、利用装有气举泵的长方形水槽和中央装有特制过滤系统的流水培养槽,容量300升、2吨、5吨不等,水深不超过1米,为防止水蒸发和散热,在水槽上可以安装保温盖,四周加衬隔势保温材料。
培养用水要经筛绢(纱布、玻璃棉)或沙滤池过滤,没有海水的地方可用井水加粗盐配制,盐度30-75‰,如高密度不换水培养,则用加重碳酸盐(2克/升)的天然海水,水温保持在25-30℃。
槽内轻微通气或每日搅拌数次,以增加水体溶氧量。
刚孵化的无节幼体放养密度一般为100-500个体/升;高密度培养可放养1万个体/升,流水培养放养2万个体/升。
在下午傍晚接种。
饲喂卤虫可用颗粒直径小于50微米的干粉或糊状饲料。
必须是在培育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如米糠、大豆粉与面粉1:1的混合粉、螺旋藻及其他海藻干粉、酵母、豆渣粉、淀粉粕等。
也可施肥繁殖单细胞藻类、纤毛虫类原生动物、细菌等作为饲料,培养中要保证饵料供应,必须及时补充饵料,一般每天两次,高密度培养最好1小时1次,这是因为卤虫是连续摄食的滤食性动物,饵料保持恒定密度可维持较快生长和较高的饵料转换效率。
培养用水的透明度是确定最适投饵量的有用参数。
投喂微粒米糠时,米糠悬浮液的透明度应保持在15-20厘米。
每小时投喂1次,就可以使昼夜饵料密度保持稳定,培养14天,共投米糠干粉4公斤,如投喂酵母,数量不可太多,每立方米水体,每天投100-150克,夏天更应少投勤投,在培养过程中,容器底部沉积残饵、卤虫排汇物和蜕下的皮等,影响水质,也妨碍卤虫摄饵,第四天起应不断地将颗粒废物自培养液中清除。
漏斗状容器可打开下面塞子清除,也可用虹吸法清除,排污管口扎上筛网,网目大小随卤虫生长更换,即从200微米换为250、350和450微米的,尽可能将底部污物吸出而不漏失卤虫,培养到第6天,卤虫胸足开始活动,滤食率大大提高,要定时测定溶氧量和PH值,当溶氧量降到2ppm,PH值降到7.5以下时,需加大充气量或添加碳酸氢钠,根据水质情况也可换水,可以2-3天换一次,每次换1/3――1/2,经过2周培养以后,卤虫平均长度达到7-8毫米即可采收。
卤虫培养卤虫的发育及生活史卤虫的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历经以下阶段:卵初孵无节幼体(1龄无节幼体):体长400-500 m,橘红色,不摄食,靠卵黄维持新陈代谢后无节幼体(2龄无节幼体):开始外源性营养拟成虫期幼体成体卤虫的繁殖习性(一)卤虫的生殖类型由种的特性决定,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改变。
孤雌生殖卤虫:种的组成中没有雄虫或雄虫的比例极低,雌虫不需要与雄虫交配就可繁殖后代。
两性生殖卤虫:种的组成中有雌虫和雄虫之分,只有雌、雄虫交配后才能繁殖后代。
(二)卤虫的生殖方式卤虫的生殖方式与其生殖类型无关。
生殖方式受内、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卤虫生殖方式的改变。
生殖方式:卵胎生:子代自母体内产出时已孵化为小的无节幼体。
卵生:子代以卵的方式自母体内产出。
夏卵和冬卵卤虫的生态习性1. 分布世界性分布。
我国卤虫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内陆盐湖和华北盐田(P184)。
2. 盐度适盐范围为10-242,最适盐度范围为30-50。
耐高盐的特性是卤虫逃避敌害的唯一方法。
3. 温度卤虫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为-3-42℃,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适生长温度25-30℃。
4. 溶解氧和pH值卤虫的耐低氧能力很强,可生活在 DO为1mg/l的水中。
孵化用水的pH值8-9为宜。
5. 食性滤食性生物,对大小5~16微米的颗粒有较高的摄食率。
在天然环境中主要以细菌、微藻和有机碎屑等为食。
6. 敌害水鸟,某些昆虫或其幼虫(如半翅类、甲虫等)也能捕食卤虫。
卤虫卵一、卤虫冬卵的生物学特性卤虫冬卵的外层为一厚的卵壳,卵壳内为处于原肠期的胚胎。
卵壳分为三层: 从外到里分别为外壳(硬壳层)、外表皮(外表皮膜)、胚表皮。
卤虫休眠卵卵壳:外壳(硬壳层):呈土黄至咖啡等不同深度的颜色。
作用:保护其内的胚胎免受机械和辐射的损伤。
外表皮(外表皮膜):有筛分作用,可阻止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大的物质通过,从而保护胚胎。
胚表皮(内层):为一透明而有弹性的膜。
卵壳内的胚胎为一约有4000个细胞的原肠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