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篇-郑风-丰作品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诗经》国风·郑风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目录:国风·郑风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郑风·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缁衣先秦:佚名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
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郑风·缁衣》这首诗,旧说多以为这是赞美郑武公好贤之德的诗篇。
《毛诗序》谓:“美武公也。
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将仲子先秦:佚名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浅谈《诗经·郑风》诗歌特点及原因作者:李媛李婧才正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从古到今,人们提及《诗经》都谈到国风。
郑风作为十五国风的一部分,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郑风中的爱情诗占绝大多数。
本文拟从成因和特点两个方面,对郑风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郑风成因艺术风格提起《诗经》,众所周知,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另外,《诗》从篇章上讲,有《风》、《雅》、《颂》。
《风》就是国风,是周王朝统治下各诸侯国的民间乐歌,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
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即十五个诸侯国或地方的乐歌,共160篇。
本文拟从十五国风中郑风的成因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对郑风进行浅要地讨论——“郑伯爵姬姓,周厉王之后,凡二十一篇。
”下面让我们走进郑风的世界。
一、郑风形成的原因郑风虽然仅有21篇,但是,无论在写法、艺术还是思想上都有独特的风格,至今都备受人们推崇。
促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历史文化的影响。
郑国建国于西周末期。
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友于郑(友,就是郑桓公),始有郑国。
当时的郑国是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
后来当犬戎攻破西周王朝时,他与周幽王同时被杀。
其子郑武公与平王东迁洛邑,并吞了虢国与桧国的领土,势力稍有发展,沿袭旧号,命名新都为“新郑”。
那时候的郑国,地处中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又接近王畿,历来文化非常发达。
《汉志》说:“新郑本高辛氏火祝融之墟”。
这些史料的记载,都说明当时的郑国是“帝王之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满足了郑国人民的需求,使他们心情舒畅,胸襟开阔,擅长歌舞,抒情细腻,这就是促成郑风的历史原因。
2.经济政治的发展。
春秋初期,郑国在中小国家中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是比较强盛的。
由于经历了西周灭亡的悲剧,迫使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调整变革。
如东迁之初,公室就和商人订立盟约:商人不背叛公室,公室也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即所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左传》昭公十六年),从而调整了贵族与商人之间的关系,使商业相应地发展起来。
诗经-风-国风·齐风11篇(原文译文)鸡鸣所属分类:国风·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朝〔cháo〕:朝廷,朝堂。
一说早集。
匪〔fēi〕:假借为“非”。
昌:盛多,众多。
薨薨〔hōng hōng〕:象声词,众虫齐飞声。
甘:甘愿,乐意。
会:朝会,上朝。
且:将要。
无庶:倒装语序,即“庶无”。
庶,但愿,希望。
予子憎:倒装语序,即“憎予子”,憎恨我和你。
【翻译】公鸡已经啼鸣,朝堂已经盈满官员。
不是公鸡鸣叫,而是苍蝇的声音。
东方明亮起来,朝堂已有众多官员。
不是东方明亮,而是月出的光芒。
飞虫嗡嗡作响,甘愿与你同梦。
朝会结束就要回去,但愿莫憎你我二人。
【解读】《鸡鸣》是齐风的第一首诗。
关于此诗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是“思怀赞美贤妃说”,以《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为代表,《毛诗序》更是指明思贤妃是为警戒齐哀公的“荒淫怠慢”。
另一种是“讽刺荒淫”说,以宋代严粲《诗缉》为代表。
此外旧说还有“称美勤政”说、“贤妇警夫早朝”说等,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描写的是一对贵族夫妇间的生活情趣。
此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两章运用了复沓手法。
本诗大量采取对话形式,至于各句分别为何人所说,则有多种说法。
今暂以今人程俊英之说为准,以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妻言,下两句为夫言;末章上两句为夫言,而下两句为妻言。
经过这样的安排,便清晰地显现出一副与《郑风·女曰鸡鸣》相似的夫妻对话图:妻子叫醒丈夫,说鸡已鸣叫、东方已明,朝臣已经赫然在堂上了,言外之意是让丈夫赶紧起来去上朝;而丈夫却“甘与子同梦”,推脱说不是鸡鸣而是苍蝇之声,不是东方明亮而月出之光。
这两句看似极不合逻辑情理,但如果当作丈夫逗趣之语来看,则别有意味。
诗的末二句表明早朝已经结束,而“无庶予子憎”一句则暗示丈夫可能没有及时上朝,甚至暗示丈夫的身份可能是国君,因为大臣因“与子同梦”而不上早朝的可能性较低。
诗经郑风全文诗经郑风全文《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风之一。
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郑风全文,欢迎阅读。
诗经郑风篇1缁衣【概要】赞美郑武公好贤,能供给贤者以朝服、馆舍、美食。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01、缁(Zi)衣:黑色朝服02、敝:破旧03、改:随着衣服破旧的程度不同而分别改为、改造、改作,可见其关心04、适:去,此句说“到你的客舍去看你”05、还:返回,此句说“回来后,给你焕然一新的朝服”06、馆:客舍07、粲:鲜明、美好,形容衣服焕然一新08、蓆(Xi):宽大舒适诗经郑风篇2将仲子【概要】描写女子怕家人说闲话而对情郎的嗔怪。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01、将:请02、仲子:仲,排行第二。
此处可以理解为女子的情郎,大概他是家里的老二,青梅竹马里就称呼“二哥哥”习惯了。
03、踰(Yu):同窬,从墙上爬过去04、里: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四周有墙,此指邻里院墙。
05、园:果菜园的墙06、杞(Qi):杞柳,落叶灌木,叶子呈长椭圆形,生在水边,枝条可用来编器物。
07、檀:落叶乔木,木质坚硬,可用来制造家具、农具和乐器。
08、岂敢爱之:哪里是吝惜我的树。
爱,爱惜、爱护09、仲可怀也:你令人思念。
怀,思念诗经郑风篇3叔于田【概要】赞美心仪男子的漂亮勇武。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分析《诗经郑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郑风》的爱情诗独具特色,下面一起来看看!(一)诗经《郑风》简介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十五国风内容丰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
从数量上看,《郑风》以二十一篇居国风之首,朱熹《诗集传》考订其为情诗的有16首,占其诗歌76%,这在国风中是极其罕见的。
而“郑风”之诗风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
“郑风”的第一个特点,即数量很多,可以看出爱情在郑人的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爱情是人类高于物质的一种精神需求,马克思的理论说,人们只有当解了吃的问题以后,才能去从事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等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生活相对富裕安定的候,人们才可以有更好的精神上的追求。
而郑国当时国力富足,《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是东周初经郑桓公以太子身份励精图治,到武公夺取了当时居天下之中心的咽喉要地,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郑国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郑风”的爱情诗之多,正是社会发展,生活相对安定平和的象征。
而另一个“郑风”中爱情诗较多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郑国是较早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因此隆祭祀、重占卜、爱好歌舞等殷商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尽管后期存在周文化的入侵,但是古老的商文化依旧在郑等古老的地区保留着。
“郑风”的情诗的奔放爽朗就与原始民风有很大的关系。
古老文化放荡不羁充斥着最原始的野性特点,同时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为情歌的广泛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诗歌的豪放有其形成的特点所以所谓的“淫诗”评价是不公平的。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对女子的条条框框无数,在朱熹看恚“男悦女”尚可原谅,“女惑男”却是有违天理的。
可是朱熹并没有考虑到在当时社会下保留的许多古老的社会习俗,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同时朱熹眼中的“女悦男”也存在着对封建社会女性的歧视。
任务名称:诗41篇逐节解释引言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就是诗。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共收录了305篇古诗,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本文将深入解读《诗经》中的四十一篇诗,旨在通过逐节解读,探索这些古老的诗歌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一、风篇1. 《关雎》-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写了一个女子长时间思念未归的爱人,寄托着对爱人的深情-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深深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2. 《葛生》-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述了一个年轻男子的情感故事,情感纠葛-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古代男女关系的复杂性3. 《采薇》- 作者:无名氏- 内容: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她爱人的思念之情和渴望的心情-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深深的情感渴望二、雅篇1. 《荡》-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述了一个男子表白女子的情景,情感真挚浓烈-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男子深深对女子的爱意,将爱情的力量贯穿始终2. 《小雅·西南有山》-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处-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色的向往和欣赏之情3. 《小雅·十月之交》- 作者:无名氏- 内容:记述了将军的战争壮举,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赞美和敬仰- 解读:这首诗通过赞美将军的战争壮举,弘扬了勇士精神和民族自豪感4. 《小雅·十五从冬》-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绘了冬季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冬季的美丽和特点-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表达了对冬季的独特魅力和对生活的享受三、颂篇1. 《国风·周南·关雎》-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述了一个女子对伴侣的思念和期盼,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解读:这首诗描绘了爱情琴瑟和谐的境界,表达了对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2. 《国风·唐风·秋风辞》- 作者:无名氏- 内容:记述了一个被废黜的贵族的深情告别,表达了对旧日荣光的留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解读:这首诗通过贵族的遭遇和思考,反思了权力的腐败和人生的无常3. 《国风·邶风·王之涣》- 作者:无名氏-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光明未来的期盼- 解读:这首诗借乱世时期的动荡描写了思乡之情,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坚持信念的勇气4. 《国风·郑风·星星》-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绘了星星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对星星的赞美-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星星的美丽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敬和赞美结语通过对《诗经》中四十一篇诗的逐节解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丰
子之丰1兮,俟2我乎巷兮,悔予不送3兮。
子之昌4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5兮。
衣6锦褧衣7,裳锦褧裳。
叔8兮伯兮,驾予与行9。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10。
1丰:丰满,标致。
2俟(sì):等候,等待。
3送:从行,致女曰送(即以女授婿),亲迎曰逆。
4昌:健壮。
5将:同行,或出嫁时的迎送。
6衣:动词,穿。
7褧(jiǒng)衣:用麻纱或绢制作的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罩衫,即披风。
8叔、伯:指迎亲之人。
9行(háng):往。
10
这是一首倾诉悔恨的诗,女子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和恋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回顾往昔而不禁悔恨不已,如今她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他的容貌、他的声音,他那天来提亲时的样子从此都定格在了脑海里,她幻想有一天恋人可以再次回来找她,迎娶她。
至于女子当初未能和恋人走到一起,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男子提亲时女子因为害羞而没有爽快的答应;也有说法是女子正好和男子吵架赌气而故意没有答应;还有一说法是女子的父母不看好这门婚事而拒绝了男子的提亲。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女子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对自己的婚姻都基本上没有自主权,所以感觉第三种原因比较贴近吧,她恨自己当时屈服于父母的意愿,没有坚持,没有守住自己的爱情。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时至今日,仍深深的记得那天的情景,他身材魁梧,体格健硕,早早就开始在巷口痴痴的等着我,可是我却没有去与他见面,如今一回想就一阵阵的悔恨自己怎么那么的愚蠢,怎么没有过去找他,怎么狠心让他那般焦急的徘徊等待,没有等到我亲口的答复,他又是何等的黯然神伤。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想他那天他收拾的那般干净利落,容貌是那么的俊朗端正,合身的衣衫更显的他风度翩翩。
他一直在厅堂等待我的答复,我好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果断的作出决定,他最后一定伤心极了,不知他有没有怨恨我。
前两章以女子的口吻来回忆往昔,诗人用了细节描写,特别是对男子外貌和形态的描写,从中更突出了女子满腹的悔恨之情,一字一句,似声声叹息。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这是多么华美的嫁衣啊,做工精致的绣花红袍,礼服外面还有一个华丽的披肩,啊,还有那闪烁着金灿灿光芒的凤冠。
迎亲的人啊,驾车和我一起同行吧。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这一章对上章的重复和强调,感叹漂亮至极的衣裳一件件,且件件精致华美,金边镶嵌的礼服甚是耀眼,
再搭配上肩披霞帔更显得可爱。
迎亲的人啊,快快驾上美丽的婚车,绑上绣满鸳鸯的大红布,与我一同去夫婿的家吧。
此时,女子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她是多么的想穿上这些漂亮的婚宴礼服啊,短短数字,却将她急切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更衬托出女主人公的急迫心理。
全诗第一、二章抒发女主人公未能与恋人结合的悔恨之情,仿佛声声叹息,直扣人心弦;三、四章表达其迫切想和恋人结合的向往之情,好似声声呼唤,直动人心房;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矛盾,既有对追忆往昔产生的悔恨之情,又有沉浸在自我幻想中的对未来的憧憬之情,这种由悔恨而产生的向往幸福的幻觉,不由让人感动。
可是这个世界上,让人后悔的事情又是何其之多,很多东西错过了,便再也等不到了。
错过的爱情,就把它轻放在心底吧,我们不应该去责怪或者埋怨谁,无论是家长的反对,还是我们自身缺乏一起坚守的勇气,或者其它的原因,既然都错过了,干嘛还要去后悔、去怨恨、去痛苦的回忆呢,时间可以让你遗忘一个人,一段感情,时间可以慢慢抚平过往的伤口。
当然,忘记一个人,并不是删除那个人在你心中所有的记忆,他或她永远在你心中占有一个位置,只是比例变了而已。
生活的继续下去,未来永远比过去或者现在美好和值得憧憬,受过的伤权当是为了成长和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属于你的幸福不在当下便在不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