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 之留园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34
中国历代名园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中国十大名园三、苏州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上津桥下塘,今留园路338号(原有9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
留园原是明嘉靖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宣怀购得后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一直沿用至今。
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曾被清代学者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一九六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零一零年,留园作为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留园)扩展景区成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今日留园(一)留园园史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治别业于金阊门外二里许,益台园圃,后人称之谓“东园”。
此时园中杂莳花竹,有堂名“后乐”,环以周廊,“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俞樾《留园游记》)。
由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叠奇石为片云奇峰,堂后叠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无断续痕迹,“如一幅山水横披画”,其中有亭一座,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
堂皇侧有垅甚高,多古木,垅上有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层灵叠秀,高三丈余,俞樾称之为“妍巧甲于江南”。
相传朱勔所凿,乃北宋花石纲之遗物。
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今日东园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屡屡易主,一度废为踹布坊。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园内代表之作瑞云峰被亦移入江南织造成府行宫(今苏州第十中学) 。
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 ,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
刘恕在“东园”故址改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 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时人称之为“刘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四大名园之一,一九九七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坐落在苏州阊门外,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所建,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
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冠云峰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
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
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留园历史简介
留园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重修。
留园以建筑精美、布局巧妙、空间丰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吴中第一园”。
留园
的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分,总占地面积约为17000平方米。
留园的园林景观以山水见长,山水布局以叠山为胜。
留园有山水之胜,而以花木见长。
全园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各有独立的园门;东部以山林野趣为主;西部以轩馆厅堂为主,兼有水榭楼台。
留园的建筑主要由江南名匠之手构筑,从山亭、水榭到花窗、门罩,无不精巧绝伦。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被誉为“东方名园”。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原为唐仲友之
旧宅,清康熙时为苏州织造李煦所有,是一座私家园林。
李煦死后归其子李经方所有。
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又
归其侄李士铨所有。
—— 1 —1 —。
苏州留园简介和历史
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留园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
万平方米,以建筑密度大而著称。
留园的造园艺术,在中国古典
园林中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东方名园”。
留园历史悠久。
始建于南宋,位于苏州城西北隅(今虎丘区)。
明代为张羽、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所建。
清康熙年间
由尚书史可法之孙、兵部尚书史贻直买下,又经多次易主,最后
由著名爱国人士、状元史可法主持修建而成。
留园分中、东、西三路,东路以建筑为主,中路以山水见长,西路则是以花木见长。
留园布局合理,主景突出。
全园以建筑为
中心,园景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以山池为主;中路则主要
建筑都在中轴线上;西路则以建筑为主。
全园布局疏密有致,动
静相宜;同时又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功能要求划分为多个景区
和景点。
留园主景为“玉兰堂”。
—— 1 —1 —。
留园风景区介绍
留园位于苏州城南,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为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作品。
留园是以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园内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空间尺度宜人,是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留园占地面积约55公顷,其中水面约13公顷,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全园以“留”字型布局,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
东部以山水取胜,有“百步之内,山水俱见”之誉;中部以建筑为胜,有“留园八景”之称;西部则以植物见长,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留园甲江南”之誉。
留园始建于明代初年。
清代乾隆年间,园主吴大澄在园内增筑亭台楼阁和花圃池岸。
光绪年间,园主孙嘉淦将花园扩建为全园的中心,并改名为“留园”。
在其主持下,留园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全园面积虽不到原面积的一半,却集中了天下所有造园艺术的精华;楼台亭榭、假山池沼无不以巧妙的构思、精到的雕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留园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 —1 —。
留园造园手法留园是中国苏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留园的建造始于明代,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改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典园林。
留园的建造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本文将从留园的建造手法、景观设计和园林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留园建造手法留园建造手法以“四大特点”为主要表现形式,即“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景致宜人”。
1.小巧玲珑留园的建筑物和景观都非常小巧玲珑,没有太多的繁琐和复杂的细节,但却非常精致。
这种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感。
2.错落有致留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都非常错落有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对称。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曲径通幽留园的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设计手法。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4.景致宜人留园的景致非常宜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精致的建筑物和艺术品。
这种景致宜人的设计手法,使得留园成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二、留园景观设计留园的景观设计,以“四大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即“水、石、植物、建筑”。
1.水留园中的水系非常完备,包括大大小小的池塘、水道和喷泉等。
这种水系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湿度和气温,使得园林更加宜人。
2.石留园中的石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还可以用来制造山水景观。
这种石头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3.植物留园中的植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等。
这种植物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4.建筑留园中的建筑物非常精致,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种建筑物的使用,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使得游览更加舒适。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艺术成就显著的四个园林,它们分别是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留园。
以下是对这四个园林的名词解释。
1.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意指不善政事而退隐家园。
园林以水景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精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2.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主体,园内建筑精美,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
3.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帝的夏宫。
园林占地面积广阔,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园内分布有众多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
4.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
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山水景观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紧凑,园内建筑和景观层次丰富,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四大园林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同时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留园的历史留园是中国苏州的一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留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其建造始于明嘉靖年间,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和扩建。
留园最初的主人是明代的一位富商刘若愚。
刘若愚是一位有远见和文化修养的商人,他精通诗书礼乐,并且对园林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家族的故居附近购买了一块土地,开始着手建造留园。
留园的建造过程中,刘若愚注重兼顾园林的美学和实用性。
他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园林设计师,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方式,将园林空间划分为多个景观区域,并有机地连接起来。
留园中的建筑和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
在留园的设计中,刘若愚注重营造一种含蓄和典雅的氛围。
他选用了许多传统的文人雅士喜爱的景观元素,如山水、亭台、池塘等,并将它们融入到园林中。
刘若愚还精心挑选了各种花草树木来装点园林,使其在不同季节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园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和扩建。
明末清初时,留园的主人改为了刘氏家族的后裔。
他们在园林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建和扩展,使留园更加壮丽和宏大。
在清代,留园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
许多文人雅士、书法家、画家都在留园中交流学艺、创作作品。
留园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池都见证了他们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然而,留园也曾经历过一段风雨飘摇的历史。
在19世纪末的太平天国战争中,留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建筑和景观被毁坏,留园陷入了废墟之中。
直到20世纪初,留园才得以修缮和恢复。
经过多年的努力,留园逐渐恢复了原有的辉煌。
如今,留园已经成为了苏州市的一处重要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留园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华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
留园的建筑和景观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留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和扩建。
留园以其独特的建筑和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留园简介一、留园的历史概述二、留园的建筑特点2.1 园林布局2.2 建筑风格2.3 植物景观三、留园的文化内涵3.1 游园文化3.2 园林诗词3.3 园林绘画3.4 园林音乐四、留园的保护与传承4.1 园林保护工作4.2 文化传承与教育4.3 园林旅游开发五、结语苏州留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本文将从留园的历史概述、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保护传承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留园的历史概述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代。
留园最初由明代文人、政治家刘若愚所建,故而得名“留园”。
经过多次扩建与修缮,留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面貌。
留园作为一座私家园林,不仅是刘若愚先生的寓所,也是他向友人展示自己园林艺术造诣的地方。
二、留园的建筑特点2.1 园林布局留园占地面积较小,但却十分精巧。
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以山水为景,北部以庭园为主。
南部的园林景观以水池、岛屿、假山和亭台楼阁为主要元素,营造出山水画般的美景。
北部的庭园则以厅堂、走廊、亭台和花园为主,展现出中国古典庭院的韵味。
2.2 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精致,融合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南方传统建筑的风格。
园内的建筑有着精美的雕刻和陶瓷砖画,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
园内的亭台楼阁、廊桥流水、花木扶疏,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园林画卷。
2.3 植物景观留园的植物景观也是园林的一大特色。
园内的花木遍布,四季有花开,春有梅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特点。
此外,留园还有一些珍贵植物,如古代名贵草木和奇花异草,为园内增添了更多的生机。
三、留园的文化内涵3.1 游园文化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一处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
在留园游览时,人们可以体验到传统的游园文化,包括品茶、写意、赏景、诗词、音乐等。
园内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茶文化展览、诗词比赛等,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留园主要景点介绍
留园以小而精致著称,为清代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留园虽小,但它的建筑布局和造园艺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
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留园的魅力吧!
留园环池而筑,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2130平方米。
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为山池区,以小
池为中心,遍植各种花木。
中为庭院区,为全园精华所在。
西为
苑圃区,种植各种花木。
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园林布局紧凑,以
砖石木构为主,以曲折蜿蜒的长廊相连。
留园有南北两个主要景点。
东为山池区,山水交融,峰石错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南有“三秋亭”、“小沧浪亭”等建筑;
北有“一山一水”、“竹柏二泉”等建筑;西有“见山楼”、“留园”等建筑;中有“香洲”、“小沧浪亭”等建筑;北门内有以假山著
称的“留园八景”和以植物见长的“翠洲春晓”等景观。
留园以廊榭相连,花木成趣而著称。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