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747.50 KB
- 文档页数:34
跨国公司发展时间轴
一、跨国公司的起源(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初期(19世纪60年代中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及20世
纪初)
跨国公司形成和企业跨国经营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
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特权贸易公司,或许公司(chartered company) 。
当时最有影响的特权贸易公司是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
这些特权贸易公司从事你守件系j老量国沂经济的发展,故遭到各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东印度公司等特权贸易公司于19世
纪后半叶被撤销。
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于19世纪在欧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出现,这些跨国公司的形成与这些国家在19世纪以前的海外殖民扩张、资
本和商品输出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是三家制造业企业,它们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Bayer);瑞典的阿佛列·诺
贝尔公司(Nobel);以及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跨国公司的概念1)动因:国际化的推动力和牵引力企业国际化的推动力——国内经济的发展;企业国际化的牵引力——各地区位优势和差异。
1.传统的动因动因一:获得关键要素,尤其是对于矿物、能源和稀缺原材料等的需求;动因二:寻求市场。
这在已经拥有海外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业或著名品牌的公司中尤为显著;动因三:获取低成本生产要素。
2.正在出现的动因早期的国际化扩张缺乏明晰的全球性目标和完整的国际战略,管理者开始以更加一体化的全球意识来思考公司战略,传统动因常常降到次要地位。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新的动因是由一系列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所推动的。
3.动因之外:国际化的前提条件第一,有关国家提供的有的特殊优惠条件;第二,公司具备某些战略能力;原因——以抵消它不熟悉外国市场的劣势;第三,公司还具有某些组织能力;原因——从它的内部战略力量中得到比通过诸如契约或许可证等外部市场途径更好的回报。
2)跨国公司的名称跨国公司有多种称谓,实际上是公司业务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别名称1,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国际化的最初阶段,海外业务围绕母公司的经营开展,主要作用是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母国公司的发展。
母公司是某些外国附加机构的国内公司,经理们常把海外经营工作派给懂外语或者以前在国外居住过的国内不称职人员。
这种决策倾向于机会主义或者临时性方式。
2,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公司强调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差异,本土化意识加强;管理者倾向于使用东道国的独立企业家作为自己的国外业务经理。
当地化是多国战略的核心内容。
3,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
多国化意识导致了基础设施的效率低。
有的公司采取了为世界市场创造产品的观点,面向全球;把全球当作一个整体市场。
其根本假设:不同国家的习俗和偏好本身存在共同之处,或者通过给顾客提供具有适当成本和质量优势的标准化产品,促使其过去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多样性习俗和偏好逐步趋同。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进程与现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初,一些国有外贸企业在海外经营进出口贸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生产性投资比重有所提高。
进入90年代后,跨国经营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目前,除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境外投资额增长很快。
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为733.3亿美元,建立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投资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
仅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就达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
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已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
从2001年开始的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6%,对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长25%,对外劳务合作年均增长1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外中资企业(非金融类)的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年实现利润177亿美元。
另据德意志银行2022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可能超过20%,并将在2022年达到60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中国的跨国公司群体已经出现。
跨国公司通常以一个国家为基地设立母公司,同时又在其他一个或多个国家设立不同的实体,接受母公司的管理、控制和指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这样一种富有高度组织性的巨型企业客观上需要有高度严密科学的管理。
发达国家跨国经营具有雄厚的物力、财力、人力等优势,在资金、技术运用上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具有熟练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技术。
而我国境外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利,难以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做出灵活的反映,制约了企业跨国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多为国内母公司的附属公司,在单一目标市场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缺乏组建战略联盟的意识;管理人员的选派被视为照顾或福利,综合素质差,缺乏企业家才能。
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历史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实现了生产、销售和研发等活动的全球化布局。
它们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将生产环节分布在不同国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实现了规模经济。
跨国公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当时,一些欧美国家的企业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以扩大市场和获取资源。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在 20 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它们通过跨国投资和贸易,推动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融合。
然而,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劳工权益、环境污染、税收规避等。
因此,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合作,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政策,以确保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能够造福全人类。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们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下进行。
跨国公司的形成是怎样的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要对产品的⽣产、运销、资⾦筹措及资⾦投放等各种经济活动进⾏国际化的安排。
那么跨国公司的特征有哪些?跨国公司的形成是怎样的?请跟随店铺⼩编⼀起来了解!跨国公司的形成是怎样的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跨国公司19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资本主义从⾃由竞争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过剩资本”的⼤量形成直接成为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和源泉.西⽅国家的⼀些⼤企业开始向海外投资,跨国公司是资本输出成为这⼀阶段的重要特征。
垄断组织通过资本输出把资本主义⽣产⽅式扩⼤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跨国公司使得传统的垂直分⼯体系进⼀步深化。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资本输出实现了世界范围的⽣产国际化和社会化,跨国公司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及各国对国际分⼯的依赖。
跨国公司的特征有哪些与其他企业相⽐,跨国公司有其独特的特征:1、全球战略⽬标在国际分⼯不断深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技术、组织与管理等⽅⾯的⼒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公司与分⽀机构,形成研究、⽣产与销售⼀体化的国际⽹络,并在母公司控制下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总部根据⾃⼰的全球战略⽬标,在全球范围内进⾏合理的分⼯,组织⽣产和销售,⽽遍及全球的各个⼦公司与分⽀机构都围绕着全球战略⽬标从事⽣产和经营。
跨国公司的重⼤经营决策都以实现全球战略⽬标为出发点,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化。
2、全球⼀体化经营为实现全球战略⽬标,跨国公司实⾏全球⼀体化经营,对全球范围内各⼦公司与分⽀机构的⽣产安排、投资活动、资⾦调遣以及⼈事管理等重⼤活动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按照全球利益最⼤化的原则进⾏统⼀安排。
跨国公司强有⼒的管理体制和控制⼿段是实现全球⼀体化经营必需的组织保证,当代通讯技术的巨⼤进步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则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体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跨国公司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式和全球战略,在国际范围内从事⽣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