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 (2)
- 格式:ppt
- 大小:642.50 KB
- 文档页数:16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把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学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面对困难的态度。
(3)培养学生对家庭、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学特点。
3. 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
(3)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
(2)分析并解读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心归去》。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引发对文学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课文《我心归去》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3)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3. 写作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学特点。
(2)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尝试运用类似的表达手法。
4. 人物形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5. 情感态度引导:(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
(2)学生分享对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等,评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我心归去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语法结构。
2. 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文学鉴赏: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和描写技巧。
4.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 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和描写技巧,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翻译的准确性。
2. 学生对文章结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和描写技巧的鉴赏能力。
4. 学生写作练习的创意程度和表达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我心归去》2. 字典、词典等辅助工具书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教学多媒体设备(可选)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心归去》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4. 写作纸张和文具5. 学生评价表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3.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文学鉴赏: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和描写技巧。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我心归去韩少功①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
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
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
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
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
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③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④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
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
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⑤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
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
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⑥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2024年鲁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7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菜籽油及调和油均已做了标识,今后农业部将借鉴国外标识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B. 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的距离远,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C. 美媒称,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成为首位参观人民解放军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外国人,但中国军事高官对美国航母并不陌生D. 尽管仍持谨慎态度,但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利益攸关者”,并认为中国参与重大事务的国际协调,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意味着必须得承担更多国际责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教育为立国之本,也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根基,优化农村特殊教育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教育救助力度已是当务之急B. 飞机启动看似简单,个别飞机还具备一键起飞的功能,但由于飞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起飞前的各项检查必须认真C. 天津滨海新区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围绕六中全会等内容为中心,制作系列微电影和动画片,在网上广泛传播D.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的精神血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既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需要薪尽火传、代代守护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不单是诗人,就是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我也一定会感到一种____的深情B. 先生____,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C. 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无比,经常伫立在父亲的坟前,吟咏诗句,____D. 商业地产对淘金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投资购买底层商铺成为时下地产市场最热的行为.底层商铺____,专家细分类型教您如何投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我心归去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 通过诵读,揣摩并理解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 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资料卡片1.作家作品韩少功,生于1953年,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
在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一批“寻根文学”倡导者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更多需要肯定和弘扬的是“不规范”的、存在于野史、传说、边地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的文化精华;而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被体制化了的“规范”文化,则持拒斥、否定、批判的态度。
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
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爸爸爸》等作品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考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
《爸爸爸》等作品也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1996年韩少功发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小说独特的构思和深刻的内涵使韩少功再次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
2.背景介绍韩少功访问法国圣·纳塞尔市,一个人身在异国他乡,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人群,离开了自己的文化,特别是离开了自己的故土,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归国之后,韩少功将自己在国外那种孤独而又思念故土亲人的独特感受连缀成文,写下了一组散文,总题为“访法散记”,本文是其中一篇。
知识梳理1. 重点字音、字形填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我心归去》教案(前五个章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手法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回报家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手法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手法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4. 写作实践法:锻炼写作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心归去》相关资料。
2. 课件: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
3. 投影仪:展示课件,便于学生观看。
4.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我心归去》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对自己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手法等。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我心归去》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研习文本,体会出作者的家园之思和家园的文化内涵。
2、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品味和揣摩富于哲理的语言。
3、能拓展、联类相同题材的资料,对课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阅读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获得自己对故乡内涵的解读。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传唱中国,因为他真切地表达了对祖国无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歌里这样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我的家乡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我儿时的玩伴几乎有一半去了外国。
他们在法国或意大利或西班牙,过着或荣华富贵或落魄潦倒的生活,不知他们有没出现过或暂时闪现过“我心归去”的念头?韩少功说“我心归去”,希望我这些儿时的玩伴们,希望那些在异国他乡流浪的游子们,在面对他乡湛蓝的天空时,也会怀想起故乡温柔的月亮。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
二、作者简介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
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文本研习1、“异乡”与“故乡”的具体情状法国:居住条件非常优越“一幢雅静的别墅”(雅静)“两层楼,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大)“蓝海,绿公园”(环境优美)异国的旅游景区:引人入胜繁华酥骨的都会静谧侵肌的湖泊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贫瘠而脏乱”“失望”浮粪四溢的墟场拥挤不堪的车厢阴沉连日的雨季2、“人在异乡”与“心归故乡”的不同感受。
《我心归去》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我心归去》是一篇描绘作者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的散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珍惜眼前生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本文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描绘了故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自己与故乡的深厚感情。
文章以作者的心灵成长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字词解析(1)生字词:眷恋、憧憬、恍若、的前提、心驰神往等。
(2)重点词语:眷恋:深切地爱着。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2.3 句子解析(1)示例:“故乡的山水,总是让人陶醉。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2.4 段落解析(1)第1段:引出本文的主题——对故乡的眷恋。
(2)第2-4段: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3)第5-7段:回忆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
(4)第8-10段: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课堂活动设计3.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 讨论活动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故乡的哪些特点最令自己怀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3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故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