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题库选择填空判断

政治经济学题库选择填空判断

政治经济学题库选择填空判断
政治经济学题库选择填空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D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D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C)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 A)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 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B)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B )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C )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D)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B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16、借贷资本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其特殊的运动形式是( D)

A、G-G-W-G’-G’

B、G-W-G’

C、W-G-W

D、G-G’

17、股份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A)

A、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的私人资本

B、出现了资本民主化

C、拥有小额股票的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

D、生产资料公有制日益形成

1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 C)

A、私人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B、各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C、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而成的资本

D、银行资本加上工业资本的混合物

1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C)

A、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

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

2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A)

A、流动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剩余资本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A)

A、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

B、与计划机制彻底脱

C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很相似

D、以国家宏观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2、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表现在( C)

A、农业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产业

B、农业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大部分资金

C、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条件

D、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是同步的

23、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D)

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B、实现共同富裕

C、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D、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24、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就是要( C )

A、优先考虑积累

B、优先考虑消费

C、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

D、可不必考虑积累与消费价值构成与实物构成的统一

25、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量与(D)

A、企业总产值的比率

B、企业产品总成本的比率

C、企业借入资金的比率

D、企业占用资金的比率

26、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 A)

A、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B、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C、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D、统一定价仍将占有一定比重

2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就是要(C)

A、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

B、由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

C、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D、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

28、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

D、跨国公司

29、股票价格( A )

A、股息的资本化

B、股票所代表的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C、按票面值可从企业利润分成的额度

D、股票本身是纸,没有价值,因而股票价格是一种虚拟资本价格

3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表明了( B) A、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靠增加雇佣工人数量来进行的

D、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关系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生产资料D.生产力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D)

A.生产力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生产关D.物质资料生产

3.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A.产品归谁所有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生产力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

A.人们不能认识它

B.人们不能利用它

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D)

A.社会运动的规律B.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C.自然规律D.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7.商品是(A)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

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B)

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10.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B )

A.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B.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C.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D.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B)

A.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

A.成正比B.成反比

C.没有关系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13.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A)

A.使用价值量越多B.商品价值总量越小

C.商品价值总量越大D.使用价值量越少

14.货币的本质是(D)

A.纸币B.铸币C.特殊商品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B)

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高于价值D.价格低于价值

16.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B)

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

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18.社会分工是指(A)

A.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

D.企业内部的分工

1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 生产关系

B 交换关系

C 分配关系

D 消费关系

2 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 人的劳动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资料

3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 按比例发展规律

4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B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 社会分工的出现

D 私有制的产生

5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A 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 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 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 剩余价值率是【】

A 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B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 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 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 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 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 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1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 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B 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 年剩余价值率是【】

A 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B 年剩余价值与流动资本之比

C 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 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13 利润的本质是【】

A 劳动的报酬

B 资本的报酬

C 剩余价值

D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4 抹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的范畴是

A 商品的价值

B 生产价格

C 工资的形式

D 成本价格

15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 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 整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16 商业资本成为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因为【】

A 商业赚钱快

B 商品生产发展,市场扩大的现实要求

C 商业资本投资少

D 为了搞活经济

17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A 职能资本经营状况

B 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 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18 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A 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B 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C 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D 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19 商业职工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来补偿【】

A C

B V

C C+V

D V+m

20 垄断的产生是【】

A 少数资本家阶级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B 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C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D 资本主义国家向外扩张侵略的结果

21 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

B 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

C 完全代替商品输出

D 阻止落后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

22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起来,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是【】

A 混合垄断资本

B 混合公司资本

C 金融资本

D 混合公司垄断资本

2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取决于【】

A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地位B垄断组织性质

C国家的性质D 资本属个人还是国家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组织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中一直是主要形式的是【】

A 国际卡特尔

B 国际辛迪加

C 国际托拉斯

D 跨国公司

25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 生产的国际化

B 资本全球化

C 资源配置国际化

D 贸易全球化

26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并存的根源在于【】

A 资本主义私有制

B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C 资本主义垄断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7 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其中最主要的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日趋深化

2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A根本利益一致,多方联合

B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

C在经济利益上一致,政治利益上有矛盾

D在政治利益上一致,经济利益上有矛盾

29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B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C经济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

D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

30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社会化大生产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按劳分配

D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B )

A.人的劳动

B.科学技术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D )

A.创造经济规律

B.改变经济规律

C.消灭经济规律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C )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4.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B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5.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A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企业内部分工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7.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A )

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

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8.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的值特点在于(D )

A.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B)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C )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11.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C )

A.会导致预付可变资本增加

B.会导致预付总资本增加

C.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D.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

13.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D )

A. i(v + m) =ⅱc

B. i(v + m) >ⅱc

C. i(c + v - m/x) > i(v + m/x)

D. i(v +δv + m/x) =ⅱ(c +δc)

1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C )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16.在影响利润率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A )

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

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

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

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

17.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900万元,可变资本1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D )

A. 10﹪

B. 20﹪

C. 15﹪

D. 25﹪

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C )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19.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D )

A.剩余价值与全部借贷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商业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全部产业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率

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B )

A.利息和超额利润

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21.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A )

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

C.资本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

D.资本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合一

2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A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3.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A )

A.垄断价格实现的

B.自由竞争实现的

C市场调节实现的 D.行政干预实现的

2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A)

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高就业率

C.保证财政的收入大于支出

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取代商品输出成为这个阶段经济特征的是(C)

A.货币输出

B.劳务输出

C.资本输出

D.自然资源输出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A)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B)

A.滞胀和危机

B.发展与停滞

C.危机与繁荣

D.复苏与萧条

28.垄断资本阶级加强和维护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B)

A.增加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人工资

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D.劳资合作和民主管理

2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B)

A.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B)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调节形式并存

D.宏观调控为主体,多种经济调控方式并存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E)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浮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经济,是因为( BCDE )

A、它是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B、它是解决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C、能繁荣市场

D、能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E、有利于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3、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有( ACDE)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

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的媒介不同

D、流通的目的不同

E、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DE)

A、可实现社会公平

B、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C、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D、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E、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具体形式

5、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 )

A、保持高速度增长

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耗费

E、产品应符合社会要求

6、二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ABCDE)

A、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B、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

D、攫取垄断高额利润的需要

E、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7、垄断高价与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垄断高价的买卖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趋于一致

D、它不能完全脱离价值

E、垄断价格的出现是违反价值规律的

8、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 BD) A、可变资本量的大小 B、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C、不变资本的大小

D、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E、劳动生产率的大小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BC)

A、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B、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结果

D、资本绝对过剩

E、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调整的

10、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ABCE)

A、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B、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需要

C、保护我国出口产品信誉

D、是我们企业效益好坏的睛雨表

E、可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BC)

A.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D.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

E.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

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

A.生产资料B.劳动力C.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E.生产方式

4.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C)

A.使用价值B.生产价格

C.价值 D.交换价值

E.价格

5.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C)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BD)

A.个别劳动B.具体劳动C.复杂劳动

D.抽象劳动E.社会劳动

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B.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7

D.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劳动生产率无关

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

9.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ABDE)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

10.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DE)

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1.货币的职能有(ABCDE)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2.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AD)A.社会的需求结构B.社会的产业结构

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D.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E.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

13.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ABC)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采集者退散

C.产品的社会化

D.生产资料占用的社会化

E.消费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14.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即(ABC)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个别分工

D.家庭分工

E.集体分工

3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E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32 价值是【】

A 抽象劳动的凝结

B 商品的本质因素

C 历史范畴

D 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

E 商品的社会属性

33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 赡养家庭、教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 学文化、科学,及培训中的费用

D 有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E 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34 下列因素中属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范围的是【】A 扩建工厂增添设备

B 提高劳动者素质

C 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D 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E 挖掘企业内在潜力

35 下列生产要素中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原料

B 厂房

C 机器

D 设备

E 辅助材料、燃料和劳动力

36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是【】

A m是p的转化形式

B p是m的转化形式

C m和p在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D m是内容、本质,p是形式

E p是内容、本质,m是形式

37 资本主义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劳动生产率高低

B平均利润率高低

C物价的变动情况

D借贷资本的供求

E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竞争状况

38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它们是【】

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B 自由竞争阶段

C 经济起飞阶段

D 垄断阶段

E 经济停滞阶段

39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 垄断是在竞争基础上产生的

B 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 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D 垄断与竞争共存

E 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40 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因为【】

A 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B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 公有制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D 公有制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前提

E 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

3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 AB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2.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E )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

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33.资本积聚(ADE)

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靠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8

C.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实现的

D.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E.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3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BCDE )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35.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 CDE)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剩余价值

36.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 )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

B.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C.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

D.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E.商业资本的存在会消除经济危机

37.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CDE )

A.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借入资本的比率

C.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D.是通过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实现的

E.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38.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有(CDE )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公司

C.国有经济

D.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E.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39.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BCE )

A.各国资源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球化

D.人口流动的全球化

E.资本的全球化

40.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A.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

B.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

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D.为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

E.实现了绝对公平

三、填空题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比例关系,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比例关系。

2、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

3、银行利润主要是贷款利息大于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银行经营管理费用以后的余额。

4、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叫做资本积累。

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用公式表示是 I(v+△v +m/x)=Ⅱ(c+△c) 。

6、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主要有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构成。

8、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三、判断题(在正确命题后打“√”,在错误命题后打“×”)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规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5.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

6.生产力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8.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1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1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13.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1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15.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1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1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商品。(×)

18.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19.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个方面。(×)

20.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2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23.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其总价值量相等。(√)

2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2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6.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小升初填空题、选择、判断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1、某班男生人数的5 8与女生人数60%相等,这个班男生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2、从学校到书店,小明用了40分钟,小华用了50分钟。小明比小华的速度快()。 A、5% B、20% C、50% D、25% 3、甲数比乙数的80%少20,甲数是40,那么,乙数是 ()。 A、25 B、30 C、75 D、90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周长比为2:3,体积比是5:6,那么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最简整数比是()。 A、8:5 B、5:8 C、12:5 D、5:12 5、一个高为8厘米的圆柱体,过底面圆形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则原来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45 千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 5 ,这 两天修得相比( )。 A 、第一天多 B 、第二天多 C 、同样多 D 、无法确定 7、甲、乙两人各有若干粒糖,若甲拿出糖果的1 5 给乙,则两人 的糖果数相等,原来甲、乙二人的糖果数的比是( )。 A 、5:4 B 、6:5 C 、3:5 D 、5:3 8、同学们种花,活了100棵,有5棵没有活,成活率约是( )。 A 、100% B 、95% C 、95.2% D 、5% 9、已知3x 5 = 4y 7 ,那么x 和y 成( )关系。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0、已知5x=8y ,那么y :x=( )。 11、一圆锥的体积是15.7立方分米,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则它的高是( )分米。 12、把一个长6cm ,宽4cm 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 2。 A 、48 B 、24 C 、96 D 、72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人际知觉 2. 态度 3 .内化 4 .社会知觉 5. 角色知觉 6 .晕轮效应 7 .激励因素 8 .经济人 9. 退化 10 .首因效应 11 .激励 12 .需要 13. 保健因素 14. 挫折 15. 制约现象 16. 偏见 、填空题 1. 泰勒( F.W.Taylor )于(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由( )部分组成。 2. 从1927年至( ) ,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梅奥 (E.Mayo ) 主持了著名的( )。 3.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和( )。 4.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组织、 ( )和( )。 5. 态度转变的理论主要有( )、( )和“ A-B-X ”模型。 6. 按照威廉 . 詹姆斯( W.James )的观点,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 7. 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 )? 和 ( ) 8. 柏恩 (T.A.Berne ) 认为在人际往中存在有三种心理状态 , 即父母状态 ?、 ( ) 三、判断题 1.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把奖金变成“保健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 2. X 理论认为 ,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 ,还应注意关心和 ?满足职工的需要。 ( ) 3. 由于韦伯( M.Weber )的突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之为“管理心理学之父” 。( ) 4. 社会实践证明,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 ) 5. 一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大。 ( ) 6. 由于法约尔 (H.Fayoll ) 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 ( ) 7.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 ) 8.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是提倡集体奖励,而不主张对个人的奖励制度。 ( ) 9. 组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10. 群体的士气高 , 群体的工作效率就必然高。 11.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海德提出来的。 12. 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13.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方向性转变。 14. 社会人的管理方法就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具体体现。 15. 梅奥(E.Mayo )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管理理论称之为“ Y 理论”。 16. 对人的气质类型不能作好坏评价。 17. 适度忧愁也有使人奋进的作用。 9.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 ( ) 、 ( ) 10. 按照组织目标来分,组织可以分为 ( ) ? 11.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基本功能是 ( ) 12.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层次从低到高分为 ( ) ? 实 现的需要。 13. 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经历了 ( ) ? 、( 和资历因素。 、( ) ? 、服务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和 ( ) 。 、( ) ? 、( )? 、自尊的需要和自我 ) ? 、职业的软专家和专家集团。 )、( )和( )。

JAVA填空选择题库

一、选择题(共10道题,每道题有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道题2分,共计20分) 1.下面哪一个文件包含名为HelloWorld的类的字节码(B)。 A.HelloWorld.java B.HelloWorld.class C.HelloWorld.exe D.HelloWorld.javadoc 2.JDK6.0版本成功安装后,在指定的安装位置将出现jdk1.6.0_21目录,该目录下用于存放编译器、解释器等各类工具的子目录是(C)。 A.jre B.lib C.bin D.demo 3.编译运行以下程序后,关于输出结果的显示正确的是(D)。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b=2, e=3; //---------------1 byte f=b+e; //----------------2 System.out.println(f); } } A.编译通过,运行时打印输出5B.编译通过,运行时打印输出23 C.编译不通过,在//1处有错误,不能这样定义变量 D.编译不通过,在//2处有错误,因为此处f必须是一个int类性的变量 4.类的设计要求它的某个成员变量不能被任何外部类直接访问,则使用下面的哪个修饰符能够获得需要的访问控制(A)A.private B.default C.protected D.public 5.已知给出以下代码,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public interface Top{ public void twiddle(String s); } A.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 implements Top{ public abstract void twiddle(String s){ } } C.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 implements Top{ } B.public class Sub extends Top{ public void twiddle(Integer i){ } } D.public class Sub implements Top{ public void twiddle(Integer i){ 6.下列哪个选项可以计算出角度为42度的余弦值(B)。 A.double d=Math.cos(42); B.double d=Math.cos(Math.toRadians(42)); C.double d=Math.conine(42) ; D.double d=Math.cos(Math.toDegrees(42)); 7.给定一个未完成的方法,代码如下: 1: 2:{ success = connect( ); 3:if (success==-1) { 4:throw new TimedOutException(); 5:} 6:} 已知TimedOutException不属于RuntimeException,那么在第一行的位置上填写哪段代码能够完成该方法的声明?(D)A.public void method() B.public void method() throw TimedOutException C.public void method() throws RuntimeException D.public void method() throws TimedOut Exception 8.当编译并运行下列代码时其运行结果是(A)。

化工原理上册选择填空判断题库包含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上册)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选择题 1. 连续操作时,物料衡算通式中的过程积累量GA为( A )。 A.零 B.正数 C.负数 D.任意值 2. 热量衡算中,物料的焓为相对值,通常规定( A )的焓为零。 A.0℃液体 B.0℃气体 C.100℃液体 D.100℃气体 3. 流体阻力的表现,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D )。 A.阻力越大,静压强下降就越大 B.流体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 C.流体的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 D.流体的内摩擦力在流体激烈流动时不存在 4. 压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国际单位是Pa,用基本单位表示是( C )。 A.atm B.mmHg C.Kg/m.s2 D.N/m2 5. 水在直管中流动,现保持流量不变,增大管径,则流速(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6. 对可压缩流体,满足( C )条件时,才能应用柏努力方程求解。 A. )%(20ppp121式中压强采用表压表示 B. )%(01ppp12 1式中压强采用表压表示 C. )%(20ppp121式中压强采用绝压表示 D. )%(01ppp1 2 1式中压强采用绝压表示 7. 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用( C )准数。 A.欧拉 B.施伍德 C.雷诺 D.努塞尔特 8. 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曲线为( B )。 A.直线 B.抛物线 C.双曲线 D.椭圆线 9. 增大流体的流量,则在孔板流量计的孔板前后形成的压强差(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 B )有关。 A.雷诺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B. 雷诺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C.欧拉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D. 欧拉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11. 测速管测量得到的速度是流体( C )速度。 A.在管壁处 B.在管中心 C.瞬时 D.平均 12. 在层流流动中,若流体的总流率不变,则规格相同的两根管子串联时的压降为并联时的( C )倍。 A. 2; B. 6; C. 4; D. 1。 13. 流体在长为3m、高为2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C )。 A. 1.2m; B. 0.6m; C. 2.4m; D. 4.8m 2 14. 流体在长为2m、高为1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A )。 A. 1.33m; B. 2.66m; C. 0.33m; D. 0.66m。 15. 流体在内管外径为25mm,外管内径为70mm的环隙流道内流动,则该环隙流道的当量直径为( D )。 A. 25mm; B. 70mm; C. 95mm; D. 45mm。 16. 当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滞流时的平均速度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C ) A. u =3/2.umax B. u =0.8 umax C. u =1/2. umax D u =0.75 umax 17. 判断流体流动类型的准数为( A ) A . Re数 B. Nu 数 C . Pr数 D . Fr数 18.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其对流传热系数α与雷诺准数Re 的n 次方成正比,其中的n 值为( B ) A . 0.5 B. 0.8 C. 1 D. 0.2 19. 牛顿粘性定律适用于牛顿型流体,且流体应呈( A ) A.层流流动 B 湍流流动 C 过渡型流动 D 静止状态 20. 计算管路系统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速度值应取为( C ) A. 上游截面处流速 B 下游截面处流速 C 小管中流速 D 大管中流速 21. 用离心泵在两个敞口容器间输送液体。若维持两容器的液面高度不变,则当输送管道上的阀门关小后,管路总阻力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22. 流体的压强有多种表示方式,1标准大气压为 ( C ) A.780mm汞柱 B.1Kgf/cm2 D.10130Pa 23. 流体在圆管中层流流动,若只将管内流体流速提高一倍,管内流体流动型态仍为层流,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B )倍。 A.4 B.2 C.2 D.不能确定 24. 阻力系数法将局部阻力hf表示成局部阻力系数与动压头的乘积,管出口入容器的阻力系数为 ( A ) A.1.0 B.0.5 25. 在柏努利方程式中,P/ρg被称为 ( A ) A.静压头 B.动压头 C.位压头 D.无法确定 26. 流体的流动形式可用雷诺准数来判定,若为湍流则Re ( D ) A.<4000 B.<2000 C.>2000 D.>4000 27. 不可压缩性流在管道内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为( A )可压缩性流体在管道内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为( D ) 3 A.u1A1=u2A2 B.u1A2=u2A1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电力系统分析选择填空题库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 课程代码:02310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依据一次能源的不同,发电厂可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厂、风力发电厂等。 2.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减小电流和电抗。 3.电力系统中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的划分依据是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 4.潮流计算中的电压数值约束条件是由电压质量标准决定的。 5.发电机定子三相短路时为维持定子绕组的磁链守恒在定子绕组产生直流分量电流。 6.从发电厂电源侧的电源功率中减去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得到的直接连接在发电厂负荷侧母线上的电源功率称为等值电量标准。 7.电力系统零序等值电路与正序等值电路不同。 8.短路电流最大可能的瞬时值称为短路冲击电流。 9.简单系统静态稳定依据为______。 10.减少原动机出力将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1.在有名单位制中,功率的表达式为( 1 ) ①S=1.732×V×I ②S=V×I ③S=3×V×I ④S=VICOS? 12.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 4 ) ①变压器的中性点②星形接线变压器的中性点 ③发电机的中性点④②和③ 13.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为( 4 ) ①3、6、10、35、110、220(KV) ②3、6、10、35、66、110、220(KV) ③3、6、10、110、220、330(KV) ④3、6、10、35、60、110、220、330、500(KV) 14.有备用电源接线方式的优缺点是( 3 ) ①可靠性高、电压高 ②可靠性高、造价高 ③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高、造价高、调度复杂 ④供电可靠性高、调度方便、造价高 15.电能质量是指( 4 ) ①电压的大小②电压的大小和波形质量 ③电压大小,电流大小④电压大小,波形质量,频率 16.牛顿—拉夫逊迭代的主要优点是( 2 ) ①简单②收敛快 ③准确④占用内存少 17.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起始值( 2 ) ①iap=ibp=icp ②iap≠ibp≠icp ③iap=ibp≠icp ④iap≠ibp=icp

图形填空选择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X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梯形的面积是2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5.4厘米,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 )厘米. 3、一张三角形的彩色纸,底是2.4dm,高是1.3dm,这张彩色 纸的面积是()。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5、、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10dm、12dm和8dm,它的面积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3.6㎡,它的底边是8.4㎝。它的高是()厘米。 7、、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8 cm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腰是a厘米,高是b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3.6㎡,它的底边是8.4㎝。它的高是()厘米。 10、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11、一个三角形高不变,要使面积扩大3倍,底要扩大()倍。 12、下图是由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三角形 C A B

C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和是()平方厘米,空白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它的底边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这条底上的高是____厘米。 14、一个高是4cm的三角形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三角形的底是( )。 15、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10dm、12dm和8dm,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在梯形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1.2平方米,高是4米,底是()米。 17、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3.2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8、一个梯形的上是2分米,下底是6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1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5米,高是4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厘米。 2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是b米,周长是()米,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心理可分为个体心理、__________、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2.自我认知的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________。 3.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主要受效价和___________的影响。 4.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____________。 5.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三个群体是学生群体、_______________和领导班子。 6.人际交往的两个特点是相互性和___________。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青春期教育。8.领导者的品德、才能属于____________影响力。 9.勒温的组织变革步骤是__________、变革、冻结。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管理科学”阶段 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2、独立型和顺从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3、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 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A、攻击 B、冷漠 C、退化 D、幻想 5、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7、“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适应和()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 B、发展 C、生存 D、学习 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 A、命令式 B、说服时 C、参与式 D、授权式 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 A、学校中的文娱活动是否多 B、学校中教师学历达到高标准 C、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方式 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判断并改错(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属社会人性假设。( ) 2.性格不具有社会性,没有好坏之分。( ) 3.奖金既是“激励因素”,又可变成“保健因素”。( ) 4.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的时候,一般是认知决定人的行为。( ) 5.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 ) 6.从众心理往往不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 ) 7.课堂组织不紧凑本身就会诱发学生的纪律问题。( ) 8.当员工比较成熟的时候应采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 9.管理方格模式中的1.9属于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 ) 10.对学校教师应实行严密的管理。( )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20分)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字。 甲、乙、丙、丁四人分别去听音乐会,但是都迟到了。甲对检票员不让进剧场的做法非常气愤并和检票员争吵了起来硬要往里边闯;乙对检票员的做法很理解,但随后又找到一个没有检票员的人口悄悄地进去听音乐;丙碰到检票员不让进场很理解,自我安慰,不着急,先到小卖部休息一下,等中场休息再进去I丁对自己迟到的行为很后悔,认为这个音乐会不该来,运气不好,于是扭身回家。请分析以上四个人分属哪种气质类型,为什么?

运筹学习题集第四版判断题

。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图解法与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 两者是一致的。 正确。 (b )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减少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正确。 ! 这里注意:增加约束,可行域不会变大;减少约束,可行域不会变小。 (c )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错误。 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之一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对应于可行域的顶点。 (d )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行域,则可行域一定包含坐标的原点。错误。 如果约束条件中有一个约束所对应的区域不包含坐标的原点,则即使有可行域,也不包含坐标的原点。 (e )取值无约束的变量i x ,通常令'''i i i x x x =-,其中''' 0,0i i x x ≥≥,在用单纯形法求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 0,0i i x x >>。错误。 由于'"i i P P =-,() ()1'' 1""t t t i i t i i B P P B P P --==-=-,因此,'''i i x x 和中至多只有一个是t B 下的基变量,从而 '''i i x x 和中至多只有一个取大于零的值。 (f )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0j σ>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入基变量。正确。 : 如表1-1,取k x 为入基变量,旋转变换后的目标函数值相反数的新值为: 1 0t t t t t t t l k l k t lk b z z z a σθσ+?-=--=-- 即旋转变换后的目标函数值增量为t t l k θσ,由于0t l θ≥,只要0,t k σ≥就能保证0t t l k θσ≥,满足单纯形法基变换 后目标函数值不劣化的要求。 表1-1 (④)

填空选择题库

6选4填*20套 一、选择题(单选) 1-1. 完全二叉树____B____二叉树。 A.一定是满 B.可能是满 C.不是 D.一定不是满 答案:B 难度:易 1-2.满二叉树_____A____二叉树。 A.一定是完全 B.可能是完全 C.不是 D.一定不是完全 答案:A 难度:易 1-3.完全二叉树中,若某个结点没有左孩子,则它____C____。 A. 有2个右孩子 B.一定有右孩子 C.一定没有右孩子 D.不一定有右孩子 答案:C 难度:中 2. 设一个完全二叉树共有699个结点,则在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_______。 A.349 B.350 C.255 D.351 3.深度为n的完全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有__________ A.n B.2n C.2n D. 2n-1 4.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若编号为i的结点存在左子女,则左子女结点的编号为___C_____ A.2i B.2i-1 C.2i+1 D.2i+2 5.在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中,空指针数为( b )。 a.不定 b.n+1 c.n d.n-1 6.下列二叉树中,( a )可用于实现符号不等长高效编码。 a.最优二叉树 b.次优查找树 c.二叉平衡树 d.二叉排序树 7.具有m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其最大深度为( f ),最小深度为( b )。 a. log 2 m b. └ log2 m ┘ +1 c. m/2 d .┌ m/2 ┐ -1 e. ┌m/2 ┐ 一、单项选择题 (1)-(5)BBCDC (6)-(10)BCABC (11)—(15)DABBD (16)-(19)CCABB (20)-(24) BBBAC (25)-(27)DBC 二、填空题 (1)有零个或多个(2)有且仅有一个 (3)根据树的广义表表示,可以画出这棵村,该树的度为4。 (4)树的深度为4 (5)树中叶子结点个数为8 (6)n0=14 (7)n-2m+1 (8)2k-1 (9)2i-1 (10)133 (11)59 (12)25=32 (13)?log2(n+1)?=?log269?=7 (14) 25-1+6=37 (15) 19 (16)27-1-20=107 (17)右(18)m+1 (19)n+1 (20) 2m-1 (21)中序(22)直接前驱结点(23)直接后继结点 1.关于二叉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1):A.二叉树的度为2 B.二叉树的度可以小于2

人教版小学三数学下册填空判断题选择题专项训练

填空专项 1、太阳每天从()方升起,()方落下。 2、当你面对启明星时,你的左边是()面,右边是()面。 3、你的前面是南,你的左边是()方,右边是()方,后面是()方。 4、一年有()个月,一年中的大月有()()()()()()(); 小月有()()()()。大月每月有()天,小月每月有()天。 5、平年的二月有()天,平年全年有()天,闰年的二月有()天,闰年 全年有()天。 6、妹妹是7月倒数第二天出生的,妹妹的生日是()月()日。 7、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1日诞生以来,到今年的7月1日,是()周年。 8、明明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清晨6时30分起床。他晚上一共睡了()时() 分。 9、平年的上半年有()天。 10、1999年第一季共有()天。 11、元旦是()月()日儿童节是()月()日 植树节是()月()日教师节是()月()日 劳动节是()月()日建党节是()月()日 12、605÷5,商是(),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 13、要使6□5÷3的商中间有0,而且没有余数,□里应填()。 14、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是()月()日。 15、小方住在小新的东边,小新就住在小方的()。

16、一年中()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17、课间操时,小刚东边站了4人,西边站了3人,这一队一共有()人。 18、4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19、32×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20、1公顷=()平方米 2平方千米=()公顷 15平方米=()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平方千米=()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21、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为100米得正方形面积是 ()。 22、跑道长400()课桌宽()一支铅笔长() 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20()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楼房高10() 23、边长是()米的整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4、计算面积要用()单位,计算周长要用()单位。 25、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面积扩大()倍。 26、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0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7、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中间对折以后,它的周长是()厘米, 面积是()平方厘米。 28、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1)一排摆4个,一共可以摆()排,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管理心理学题库

管理心理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是( A )。 A、动机 B、认知 C、行为 D、情绪 2、最基本的心里过程是( B )。 A、动机 B、认知 C、行为 D、情绪 3、领导者的选拔与培养属于( C )。 A、组织管理 B、动机管理 C、行为管理 D、认知管理 4、思维与决策属于( D )。 A、冬季管理 B、情绪管理 C、组织管理 D、认知管理 5、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是( A )。 A、利维特 B、闵斯特伯格 C、梅奥 D、泰勒 6、管理心理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7、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作为人员测评的一种工具的是( C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8、现代管理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 C )。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9、管理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是在20世纪( D )。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10、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B )。 A、利维特 B、闵斯特伯格 C、梅奥 D、泰勒 12、领导行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是 A、通路-目标理论 B、领导-参与模式 C、生命周期理论 D、认知资源利用理论 1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荣格 B、阿德勒 C、费洛伊德 D、霍妮 14、认知平衡理论是心理学家海德在( B )提出的。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15、动机的归因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 A )。 A、韦纳 B、班杜拉 C、费斯廷格 D、赛里格曼 16、人的需要最高级的层次是( D )。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7、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A、郝茨伯格 B、马斯洛 C、贝雷尔森 D、斯坦尼尔 18、工作价值观的概念最早是由( C )提出的。 A、罗基奇 B、宁维卫 C、赛普尔 D、谢恩 19、组织承诺最早是由( B )提出的。 A、艾利泽 B、贝壳 C、卢梭 D、赫里欧 20、下列不属于领导的功能表现的是( D )。 A、组织功能 B、激励功能 C、角色功能 D、决策功能 21、胜任特征是由( A )明确提出的。 A、麦克兰来 B、斯本塞 C、道尔顿 D、杜博斯 22、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最常用的方法为( B )。

运筹学判断题05952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图解法同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两者是一致的;F (2)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减少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T (3)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F (4)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对应可行域边界上的一个点;T (5)对取值无约束的变量,通常令,其中,在用单纯形法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F (6)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换入变量;T (7)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T (8)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最大正检验数对应的变量作为换入变量,将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F (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中变为非基变量后,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而不影响计算结果;T

(10)线性规划问题的任一可行解都可以用全部基可行解的线性组合表示;T (11)若分别是某一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也是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其中为正的实数;F (12)线性规划用两阶段法求解时,第一阶段的目标函数通常写为,但也可写为,只要所有均为大于零的常数;T (13)对一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恰好为;F (14)单纯形法的迭代计算过程是从一个可行解转换到目标函数值更大的另一个可行解;F (15)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行解一定是基可行解;F (16)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行解,且其可行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F (17)线性规划可行域的某一顶点若其目标函数值优于相邻的所有顶点的目标函数值,则该顶点处的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T 第二章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1)任何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T

Access试题选择填空

一、理论题(共30分) (一) 选择题(15分) 1.数据库是()。 A.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保存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数据的集合 B.一些数据的集合 C.辅助存储器上的一个文件 D.磁盘上的一个数据文件 学生答案为: B 2.下列()不是Access数据库的对象类型? A.表 B.向导 C.窗体 D.报表 学生答案为: B 3.SQL的数据定义包括()。 A.)数据定义包括查找、编辑错误、控制、操纵。 B.)数据定义包括基本表、定义索引、定义视图和定义数据库。 C.数据定义包括定义视图、查询、控制。 D.数据定义包括控制、查询、删除、增加。 学生答案为: D 4.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 A.数据项不可再分 B.同一列数据项要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记录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D.字段的顺序不能任意排列 学生答案为: D 5.假设“公司”表中有编号、名称、法人等字段,查找公司名称中有“网络”二字的公司信息,正确的命令是()。 A.select * from 公司for 名称=“*网络*” B.select * from 公司for 名称like “*网络*” C.select * from 公司where 名称=“*网络*” D.select * from 公司where 名称like “*网络*” 学生答案为: D (二) 填空题(15分) 1.在Access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就是一个() 。 学生答案. 数据库 2.对二维表中的记录信息进行修改应该在表的()视图下。 学生答案. 设计视图 3. Access支持的查询类型有:()、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和SQL查询 学生答案. 选择 4.数据库领域最常用的3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型)。 学生答案. 5.用于存放数据库数据的是(表)。 学生答案. 一、理论题(共30分) (一) 选择题(15分) 1.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表示关系的一个(元组)。 A.属性 B.字段

工程测量复习题填空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汇总教程文件

复习4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一)1.我国目前采用的大地坐标系是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指向_______________方向、Y轴指向_______________方向。 3.水准测量中,要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小,说明其灵敏度就越_______________。 5.根据标准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分为真方位角、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经纬仪的视准轴应与横轴_______________。 7.观测水平角时,要消除视准轴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8.阐述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_______________。 9.坐标反算是根据两点平面直角坐标推算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0.已知某地形图上AB线段长度为2.5厘米,其实地水平距离为125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_______________,比例尺精度为_______________米。 11.地物符号包括依比例符号、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2.平整场地时,填挖高度是地面高程与_______________之差。 13.要在AB方向上测设一条坡度为1%的坡度线,已知A点高程为24.050米,AB的实地水平距离为120米,则B点高程应为_______________米。 14.里程桩的桩号表示该桩距离_______________的里程。 15.用钢尺分别丈量了两段距离,AB段长100米,CD段长200米,丈量两段的中误差均为±0.02米,则AB段比CD段丈量精度_______________。 (二)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实用运筹学习题选详解

运筹学判断题 一、第1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不一定是凸集。(×) 2、若线性规划无最优解则其可行域无界。(×) 3、线性规划具有惟一的最优解是指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4、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本可行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5、若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域非空有界,则其顶点中必存在最优解。(√) 6、线性规划问题的大M 法中,M 是负无穷大。(×) 7、单纯形法计算中,若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为负。(√) 8、对于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若大于零的基变量数小于约束条件数,则解是退化的。(√)。 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过程中变为非基变量后,则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性表中删除,且这样做不影响计算结果。(√) 10、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中系数最大的变量在最优解中总是取正值。(×) 11、对一个有n 个变量,m 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恰好为个m n C 。(×) 12、线性规划解的退化问题就是表明有多个最优解。(×) 13、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两个不同的最优解,则它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14、单纯型法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值为0的变量未必是非基变量。(√) 15、任何线性规划问题度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 16、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17、根据对偶问题的性质,当原问题为无界解时,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为无界解。(×) 18、若原问题有可行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可行解。(×) 19、若原问题无可行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无可行解。(×) 20、若原问题有最优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最优解。(√) 21、已知*i y 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若*0i y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第i 种 资源一定有剩余。(×) 22、原问题具有无界解,则对偶问题不可行。(√) 23、互为对偶问题,或者同时都有最优解,或者同时都无最优解。(√) 24、某公司根据产品最优生产计划,若原材料的影子价格大于它的市场价格,则可购进原材料扩大生产。(√) 25、对于线性规划问题,已知原问题基本解不可行,对偶问题基本解可行,可采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 26、原问题(极小值)第i 个约束是“≥”约束,则对偶变量0i y ≥。(√) 27、线性规划问题的原单纯形解法,可以看作是保持原问题基本解可行,通过迭代计算,逐步将对偶问题的基本解从不可行转化为可行的过程。(√) *28、运输问题不能化为最小费用流问题来解决。(×) 29、运输问题一定有最优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