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操作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 格式:doc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21
品种法公式品种法是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一种,它的公式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一步步来,也能轻松拿下。
先来说说品种法的一般计算公式:产品总成本 = 本期生产费用 + 期初在产品成本 - 期末在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 = 产品总成本÷本期完工产品产量咱们拿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比如说一家面包厂,主要生产全麦面包和肉松面包两种产品。
在一个月内,用于生产面包的原材料费用、工人工资、水电费等等总共花了 10 万块。
月初的时候,仓库里还有价值2 万块的未完工的全麦面包。
到了月底,没完工的肉松面包价值 1 万块。
这个月总共生产出了 1 万个全麦面包和 8000 个肉松面包。
那咱们来算算全麦面包的成本。
首先,总成本 = 10 万 + 2 万 - 1 万= 11 万。
然后单位成本 = 11 万÷1 万 = 11 元/个。
这看起来是不是还挺简单的?但实际操作中可没这么容易。
我曾经去一家小工厂调研,他们就是用品种法来核算成本的。
当时他们的会计可头疼了,因为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乱七八糟。
比如说,原材料的领用没有明确的记录,工人的工时也没准确统计,这就导致在计算成本的时候,那叫一个混乱。
我就跟着他们一起,一点点地梳理流程,重新规范数据的记录和收集。
比如说,要求每个工人在上班和下班的时候都要打卡,记录工作时间。
原材料的领用必须要填写领料单,写明用途和数量。
经过这一番整顿,他们再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的时候,就清晰准确多了。
再回到品种法的公式,这里面的每一个数据都得准确无误,要不然算出来的成本就不靠谱。
像期初在产品成本,如果统计不准确,可能就会导致总成本算少了,单位成本也跟着降低,这样企业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定价过低,最后亏了都不知道咋回事。
还有期末在产品成本的核算,这也是个难点。
得根据产品的完工程度来合理估计,不能瞎猜。
比如说生产线上有一批还没完工的产品,咱得判断它们大概完成了多少,是 50%还是 80%,这都需要有经验的工人或者管理人员来评估。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简介产品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能够帮助企业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便进行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利润计算。
而品种法是一种经典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其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分布情况。
本文将介绍品种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品种法的基本原理品种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按照其生产成本的不同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品种,并通过对每种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来获取准确的产品成本数据。
它通过对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帮助企业找到产品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提高经营效益提供依据。
品种法的计算步骤品种法的计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产品品种: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品种种类,通常可以根据产品的特征、用途和销售渠道来进行划分。
2.制定成本分析表:根据产品的品种,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成本分析表,表格中包括了各种成本项目的详细信息,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录入成本数据:企业需要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录入到成本分析表中,包括原材料的购买和使用情况、人工工资和福利支出、生产设备和设施的使用费用等。
4.计算品种成本:根据成本分析表中的数据,企业可以计算每个产品品种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制造费用等。
5.成本分析与比较:通过对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企业可以了解每个品种产品的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找到成本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品种法的应用注意事项在应用品种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准确性: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要确保所录入的数据真实可信,并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校对。
2.成本分类的准确性:企业需要将成本按照正确的分类项目进行归类和计算,以确保成本的计算准确性和可比性。
做账实操-品种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计算方法在品种法下,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一、约当产量法适用情况: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计算步骤:(1)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完工程度的确定可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如对于加工进度较为均匀的产品,可以直接以在产品的完工百分比来确定完工程度;对于分步骤生产的产品,可以根据各步骤的完工进度综合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2)计算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
(3)分配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在产品成本= 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例如,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800 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200 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
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为原材料费用60,000 元,人工费用20,000 元,制造费用10,000 元。
首先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200×50% = 100(件)。
然后计算单位成本:单位成本=(0 + 60000 + 20000 + 10000)÷(800 + 100)= 100(元/ 件)。
最后分配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800×100 = 80,000(元);在产品成本= 100×100 = 10,000(元)。
二、定额比例法适用情况: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计算步骤:(1)计算定额比例: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 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人工成本+ 本月投入的实际人工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一、引言产品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品种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根据产品的不同品种进行成本分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及其应用。
二、品种法的概念品种法是指根据产品的不同品种进行成本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通过将企业的总成本按照产品品种的不同进行分配,以反映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
品种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品种上,以便更好地衡量不同品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三、品种法的计算步骤品种法的计算步骤包括: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分配基数、计算成本分配率、计算各品种产品的成本。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成本项目:首先需要确定成本项目,即确定需要计算的成本种类,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2. 确定成本分配基数:成本分配基数是指决定成本分配比例的依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基数,如产量、销售额、产值等。
3. 计算成本分配率:根据成本分配基数和各成本项目的金额,计算出各成本项目的分配率。
分配率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准确地反映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构成。
4. 计算各品种产品的成本:根据各品种产品的产量或销售额,按照成本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计算出各品种产品的成本。
四、品种法的应用品种法主要应用于多品种生产的企业,特别是生产不同品种产品成本差异较大的企业。
品种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情况,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盈利分析。
1. 成本控制:品种法能够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品种上,使企业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品种产品的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差异,企业可以找出成本较高的品种产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2. 盈利分析:品种法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情况,帮助企业进行盈利分析。
实务操作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品
种法(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实务操作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一、实务操作目的
通过一套完整的例子,把品种法所用的各种费用分配表和明细账结合起来,以掌握品种法的特点,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二、必备知识提示
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其计算程序体现着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本实务操作应复习成本计算原理中有关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
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方法。
三、实务操作流程品种法操作流程见图1 一1 。
四、实务操作资料
(一)基本条件
某工业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大量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生产工艺过程属于单步骤生产。
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该企业还设有二车间、三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产品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
企业耗用材料25 种。
一、二车间人员工资采用计时工资,三车间工人工资采用计件工资。
(二)所需会计凭证、账簿
1 .领料单:69 张(一料一单,见附表1 一1 一1 )。
2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汇总表:1 张
3 .领料凭证汇总表:3 张(按旬汇总)。
4 .领料凭证汇总表:1 张(按月汇总)。
5 .材料费用分配表:1 张。
6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1 张。
7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1 张。
8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1 张。
9 .待摊费用分配表:1 张。
10 .预提费用分配表:1 张。
11 .辅助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2 张。
12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2 张。
13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3 张(不同方法)。
14 .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1 张。
16 .基本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1 张。
17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1 张。
18 .产品成本明细账:3 张。
19 .产成品成本汇总表:1 张。
20 .管理费用明细账:1 张。
21 .财务费用明细账:l 张。
22 .科目汇总表:1 张。
(三)发生的各项业务
1 .各项货币支出。
据9 月份付款凭证汇总表的各项货币支出(均为银行存款支付), 见表1 一
1 。
2 .材料费用(见9 月份材料领料凭证汇总表)。
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领用A 材料1 800 千克,计4 500 元。
本月投产甲产品100 件、乙产品80 件、丙产品60 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如表1 一2 所示。
甲、乙、丙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A 材料费用。
3 .各车间及管理部门工资结算单如表1 一3 至表1 一6 所示。
除第三车间生产工人工资是计件工资外,其他人员工资都是计时工资。
一车间生产工人工资,在
甲、乙、丙三种产品之间按产品的实际工时比例分配。
实际工时为:甲产品1 875 小时,乙产品1 875 小时,丙产品1 000 小时。
4 .外购动力费用如表1 一7 所示。
9 月份
电费共10 300 元,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一车间的生产用电按生产工时在甲、乙、丙之间进行分配。
5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9 月份的折旧额为:一车间1 000 元,二车间500 元,三车
间500 元,企业管理部门为500 元。
6 . 9 月份各车间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为:一车间1 330 元,二车间1 150 元,三车间2 500 元。
该低值易耗品在9 月份和10 月份两个月份摊销。
7 .财务费用。
9 月份预提利息费用500 元。
8 .辅助生产费用。
该企业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本月二车间提供水22 467m3 ,其中为三车间供水1 000m3 ,为一车间供水11 467
m3,为管理部门供水10 000m3 。
三车间提供运输劳务9 870 吨公里,其中为二车间提供运输500 吨公里,为一车间提供运输8 000 吨公里,为管理部门提供运输1 370 吨公里。
9 .该企业制造费用按产品的实际工时比例,在甲、乙、丙三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0 .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
该企业产品的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甲、乙、丙产
品各且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已知本月甲产品完工100 件,乙产品完工80 件,丙产品完工60 件。
·各产品月末在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1 一8 所示。
表1 一8
五、实务操作要求
1 .根据货币支出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汇总表(代替付款凭证)。
2 .根据领料凭证,按旬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
3 .根据按旬编制的领料凭证汇总表,编制月度领料凭证汇总表。
4 .根据领料凭证、领料凭证汇总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自备,下同)。
5 .根据工资结算单,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6 .根据各部门用电明细表,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7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资料,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8 .根据低值易耗品摊销资料,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9 .根据利息资料,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10 .根据前述各项分配表,登记辅助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产品成本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财务费用明细账。
11 .根据辅助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其他相关资料,结转辅助车间制造费用,并编制记账凭证。
12 .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其他相关资料,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13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
14 .根据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其他相关资料,编制基本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15 .根据基本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登记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产品成本明细账。
16 .根据月末在产品相关资料,编制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
17 .根据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其他相关资料,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
18 .根据产品成本明细账,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19 .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