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 10827-1999
- 格式:docx
- 大小:72.18 KB
- 文档页数:27
观光车类产品型式试验项目及其内容、方法和要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NXXXX-XXXX 附件H:观光车类产品型式试验项目及其内容、方法和要求H1引用标准本附件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引用了以下主要标准:(1)GB10827-1999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2)GB/T21268-2007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通用技术条件》(3)GB7593-1987 《机动工业车辆控制符号》(4)GB/T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及光色》(5)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7)GB/T1764-1979 《漆膜厚度测定法》(8)GB/T 26560-2011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标志和危险图示通则》(9)GB3847-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10)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H2技术文件审查按照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审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主要技术参数与设计图样、设计计算书和使用说明书相符,设计图样和设计计算结果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2)制造或者配套零部件的各项检查、试验记录、报告、合格证明齐全,符合设计要求,有测试条件的也可进行现场测试。
H3 样机检查H3.1 结构型式和标志对照技术文件,检查样机结构型式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产品铭牌、载荷曲线、安全标志、警告标志、警示装置和起吊位置及标识等是否符合GB/T 26560-2011标准规定。
车架的明显位置是否用钢字标明车架号。
H3.2 主要受力结构件材料查阅主要受力结构件所用材料的质量证明,检查材料的规格、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应标准规定;观光车车架的明显位置是否用钢字标明车架- 1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NXXXX-XXXX号。
H3.3 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装置查看样机,检查保护装置、雨刮器、后视镜、灯光、喇叭、应急出口、安全门锁等是否符合GB/T21268的要求。
QB 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厂企业标准QB/CYSC J HJ005-2011 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标准2011-01-01发布 2011-01-01实施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厂发布目次目次 (01)前言 (02)文件修订状态 (02)1范围 (03)2规范性引用文件 (03)3术语和定义 (03)4职责 (03)5工作程序及要求 (03)5.1车辆安全要求 (03)5.2车辆属具和手把式搬运车 (05)5.3充电间 (05)5.4车辆维修、保养 (06)5.5安全运行要求 (06)6相关记录 (07)7附录 (07)前言本办法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参照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与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结合工厂实际运作情况编制。
本标准是第一次发布,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程序由四川烟草工业公司成都分厂提出。
本程序由安全管理科起草。
本程序由企业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程序起草人:冯适本程序审核人: 丰峰本程序批准人: 孔晓龙文件修订状态厂内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厂内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所涉及的厂内机动车等,包括,电瓶叉车、柴油叉车、电瓶巡逻车、手把式搬运车、电瓶牵引车等,包括车辆属具和充电间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劳部发[1995]161 号《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GB 10827《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厂内机动车:特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内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前言机动工业车辆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运输或挪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等物资的车辆。
机动工业车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同时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建立和完善机动工业车辆的安全规范,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范内容车辆管理规定1.所有机动工业车辆的使用必须经过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驾驶证书。
2.车辆保养和维护必须定期进行,并记录在相应的档案中。
3.行车前,必须检查车辆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包括刹车、轮胎、发动机等,确保安全性。
4.禁止车辆私自改装或加装配件,必须严格遵守车辆厂家的规定。
行驶规定1.行车时必须按照交通规则行驶,严禁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
2.行车时,应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减少紧急制动的可能性。
3.行车时,必须保证对前方、侧面以及后方的视野良好。
4.遇到特殊情况时,如天气恶劣、道路状况不良等,行车速度必须适当减缓,确保安全。
装载规定1.机动工业车辆的装载必须符合规定,如超载、超长、超高等违法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2.载物时应注意稳定性,必须牢固地拴好货物,确保不会倒塌或者移位。
3.相应的标识和警告标志必须设立在车辆的明显位置,以提醒其他人注意。
4.装卸货物时,不能超过车辆的额定承载能力。
废弃车辆处置管理规定1.废弃车辆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2.废弃车辆应彻底拆解,对各种有害物质进行特殊处理,以减少污染。
3.废弃车辆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避免意外发生。
结论机动工业车辆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建立和完善机动工业车辆的安全规范,可以更好地确保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工作的管理,规范厂内机动车辆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的行为,提高监督检验工作质量,根据《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开展厂内机动车辆的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统称监督检验,下同),须遵守本规程规定的检验内容与检验方法。
如采用与本规程不一致的检验方法,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同意。
本规程不适用于公安部门、农机部门管理的机动车辆。
第三条新增以及经大修或者改造的厂内机动车辆,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内容进行验收检验;在用厂内机动车辆应当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厂内机动车辆,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再次使用的厂内机动车辆,进行大修后,应当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内容进行验收检验。
厂内机动车辆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的内容相同,检验后均出具《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报告》(见附录1,以下简称《检验报告》)。
第四条本规程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引用了《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GB/T16178-1996)和《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等国家标准的规定。
如上述相关标准被修订,应以最新标准为准。
第五条检验机构应当制定包括检验程序和检验流程图在内的检验实施细则,并对检验过程实施严格控制。
检验人员如发现异常或特殊情况,经请示检验机构认可,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增加检验项目。
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厂内机动车辆,以及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验人员可以终止检验。
第六条检验机构应当在制造或者修理、改造厂内机动车辆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检验。
上述自检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检报告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七条从事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的单位,至少应当配备《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必备仪器设备表》(见附录2,以下简称《检验必备仪器设备表》)所列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相应的检测工具,其精度也应当满足《检验必备仪器设备表》中提出的要求。
I 问题部分第一篇厂内机动车辆概述第一章厂内机动车辆分类用途第二章厂内机动车辆作业安全与环境保护一、名词解释1.什么叫固定平台搬运车?2.什么叫牵引车?3.什么叫平衡重式叉车?4.什么叫前移式叉车?5.什么叫插腿式叉车?6.什么叫托盘堆垛车?7.什么叫侧面式叉车?8.什么叫三向堆垛式叉车?9.什么叫托盘搬运车?10.什么叫拣选车?11.什么叫堆垛跨车?12.什么叫平均首次故障时间?13.什么叫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4.什么叫平均有效度?二、判断题1.厂内机动车辆是指a. 用于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机动车辆b. 公路长长距离运输的机动车辆2.厂内用工矿内燃机车适用于a. 企事业单位内短距离运输b. 铁路干线运输3.挖掘机械是用于a. 开挖土方和装卸爆破后的石方b. 企业内部运输和装卸作业4.适用于室内作业的机动车辆是a. 内燃车辆b. 电动车辆5.环保特性最好的机动车辆是a. 内燃车辆b. 电动车辆6.适宜长距离运输的机动车辆是a. 内燃车辆b. 电动车辆7.对于叉车而言,额定起重量大a. 载荷中心矩大b. 载荷中心矩小8.平衡重式叉车属于a. 工程起重机械b. 工业搬运车辆9.叉车型号CPDXXX表示a. 平衡重式蓄电池叉车b. 平衡重式内燃叉车10.型号CQDXX表示的是a. 平衡重式叉车b. 前移式叉车11.叉车稳定性试验中,必须测试的稳定性指标有a. 4项b. 3项12.叉车配备属具后,其允许的起重量比其原来的额定起重量a. 大b. 小三、多选题1.CPD1.5表示的是a. 1.5t平衡重式蓄电池叉车b. 1.5t平衡重式柴油叉车c. 1.5t前移式叉车d. 1.5t平衡重式汽油叉车2.CPC1.5表示的是a. 1.5t平衡重式蓄电池叉车b. 1.5t平衡重式柴油叉车c. 1.5t前移式叉车d. 1.5t平衡重式汽油叉车3.CQDXX表示的是a.平衡重式蓄电池叉车b.平衡重式柴油叉车c.闭幕式移式叉车d.托盘堆垛车4.挖掘机械主要功能是a. 开挖土方和装卸石方b. 平整土地和短距离运输c. 对建筑物进行装饰d. 运输货物5.平衡重式叉车额定起重量在1~5t范围内,其载荷中心距是a. 400mmb. 500mmc. 600mmd. 900mm6.平衡重式叉车额定起重量在5~10t范围内,其载荷中心距是a. 400mmb. 500mmc. 600mmd. 900mm7.平衡重式叉车的额定起重量应符合标准的规定,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额定起重量a. 0.25tb. 1tc. 1.5td. 5.5t8.平衡重式叉车的额定起重量应符合标准的规定,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额定起重量a. 1.75tb. 2tc. 3.75td. 4.5t9.平衡重式叉车的最大起升高度应符合标准的规定,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最大起升高度a. 1500mmb. 200mmc. 2500mmd. 3500mm10.平衡重式叉车的最大起升高度应符合标准的规定,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最大起升高度。
JHQS/BK-N01-12
报告编号:ND-2014-02397
厂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报告注册代码:
使用单位:
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检验日期:2014-06-2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
说明
1、本报告书适用于各类厂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
2、报告书应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应当工整,
修改无效。
3、本报告书无检验、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和检验机构的核准证号、检验专
用章或者公章无效。
4、本报告一式二份,由检验机构、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检
验机构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予受理。
6、本报告部分复印或未加盖检验专用章(原章)无效。
通讯地址:
业务电话:
抱怨电话:
传真:
邮编:
厂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报告报告NO:ND-2014-02397
第1页共3页。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
一、定义
(1)机动工业车辆:指本规范中所指的包括用于生产、物流、服务和其他用途的机
动车辆。
(2)机械:指驾驶机动工业车辆后装备的,有助于其安全行驶和操作的部件,如刹
车和车身强度等。
(3)司机:指驾驶机动工业车辆的人员。
二、安全要求
(1)司机在驾驶机动工业车辆时必须穿戴专业反光服装,并佩戴安全帽和安全眼镜,以确保安全驾驶。
(2)司机必须一定时间段内保持良好的状态,以确保安全驾驶。
(3)司机应当对机动工业车辆进行定期保养和检查,以确保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
能够正常运行。
(4)除驾驶机动工业车辆时必须佩戴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和限速器)之外,机动车
辆上还必须设置机械安全装置,以防止意外发生。
(5)机动工业车辆运行过程中必须使用相应的信号灯进行准确的指示和警示,以防
止司机因操作失误而发生事故。
(6)机动工业车辆也应当安装安全传感器和其他相关设备,以便实时监测小车的运
行状况,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三、末尾
机动工业车辆驾驶安全是一件负责任的事情,既要注重司机驾驶质量,也要以安全技
术设备和安全管理来落实。
本规范旨在规范机动工业车辆的驾驶行为,保护司机和其他行
人的人身安全,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工业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5143—2008/ISO 6055:2004(2008-02-03发布 2008-07-01实施)代替GB/T 5143—2001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6055:2004《工业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6055:2004。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对ISO 6055:2004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用已采用为我国的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
未被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直接引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代替GB/T 5143—2001《乘驾式高起升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5143—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第1章中增加:“驾驶员腿和脚的保护、翻车保护结构(ROPS)和落物保护结构(FOPS)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消了不适用的产品;——第2章中增加了5个引用标准;——增加了“3.1导言”和“4.1导言”;——将原标准中3.2.3的“体重90kg的驾驶员坐下后座椅面最低点至车辆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头部上方护顶架顶部下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mm”改为本标准中3.3.3的“从座椅标定点(按GB/T 859l确定)至驾驶员处于正常操作位置时驾驶员头部上方护顶架顶部下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903 mm”——增加了降低护顶架正常高度的示例(本标准的3.3.5);——增加了“如果护顶架的制造厂已经被告知用户可能处于跌落物能穿过150 mm开口的风险中时,则护顶架的结构应消除风险,必要时根据补充的信息设置开口”的内容(本标准的3.3.6);——增加了图4、图5、图6和图7;——取消了原标准4.2静载试验的内容;——动载试验的试验方法中增加:9个落点中的第一点应位于护顶架的前方(本标准的3.4.2.3);——增加了冲击下落试验(本标准的3.4.3);——增加了驾驶员腿和脚的保护试验(本标准的3.4.4);——性能要求一章中增加了对冲击下落试验和驾驶员腿和脚的保护试验后的要求(本标准的3.5.2和3.5.3);——增加了“驾驶员位置不受臂架保护的伸缩臂式车辆的要求”(本标准的第4章)。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 10827—199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 10827—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23批准2000—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3691:1980《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修订GB 10827—198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ISO 3691:1980的差异:——第1章中删除了对“必须”和“应”两个词的解释内容。
——第2章中用GB/T 6104—1985代替ISO 5053—1:1980。
用“机动工业车辆的术语、分类和定义按GB/T 6104的规定”代替ISO 3691:1980中第3章的内容。
——第2章和4.2.1中删除了ISO 1214—1。
——第2章和6.1中用ISO 1074:1991代替ISO 1074:1975。
——第2章和6.2中用GB/T 5142—1985代替ISO 3184:1974。
——第2章和6.3中用ISO 5766:1990代替ISO 5766:1978。
——第2章和6.6中增加了ISO 8379:1998。
——第2章和6.7中用ISO 5767:1992代替ISO 5767:1978。
——第2章和第7章中用ISO 6292:1996代替ISO 6292—1:1981和ISO 6500:1980。
——第2章、8.5.1.1和第9章中用GB/T 7593—1987代替ISO 3287:1978。
——第2章和11.1.1.3中用GB/T 5182—1996代替ISO 2330:1974。
——第2章和12.2中用ISO 6055:1997代替ISO 6055:1979。
——增加了8.5.1.4.1 c)。
——在11.1.1.1中增加:链条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
——在11.1.2.2中增加:货叉的自然下滑量在10min内不得大于100mm。
——删除了附录A和附录B。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 10827—1989。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叉车总厂、大连叉车总厂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兵、黎土刚、陶佳红、许春祥、马适贤。
ISO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标准化团体(1SO成员团体)的全球性组织。
各项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主要是通过ISO各个技术委员会完成的。
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某一项议题感兴趣的每一个成员团体均有权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
一些与ISO有联系的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也可参与此项工作。
技术委员会已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在未得到ISO理事会同意将其作为国际标准之前,应分发至各成员团体进行投票表决。
国际标准ISO 3691由ISO/TC 110工业车辆技术委员会起草。
ISO 3691第二版包含附录1:1978和附录2草案,它们分别于1977年1月和1978年10月被分发给各成员团体。
它撤消并取代了第一版ISO 3691:1977。
第二版的全部内容得到下列国家的成员团体投票通过:奥地利荷兰瑞典比利时波兰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美国法国南非苏联印度西班牙南斯拉夫附录1:1978得到下列国家成员团体的通过:巴西联邦德国新西兰保加利亚意大利土耳其丹麦日本芬兰朝鲜附录2草案得到下列国家成员团体的通过:丹麦日本墨西哥英国下列国家的成员团体表示不赞成ISO 3691的第一版或1975年分发给各成员团体的附录1和附录2:联邦德国日本新西兰英国下列国家成员团体表示不赞成附录1:1978:澳大利亚英国下列国家成员团体表示不赞成附录2草案:澳大利亚联邦德国新西兰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工业车辆在制造、使用、操作和维护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第3章中所描述的用来搬运、推顶、牵引、起升、堆垛或码放各种货物的动力驱动的机动工业车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142—1985 前移式和插腿式叉车稳定性试验 (idt ISO 3184:1974)GB/T 5182—1996 叉车货叉技术要求和试验 (idt ISO 2330:1995) GB/T 6104—1985 机动工业车辆名词术语 (neq ISO 5053—1:1980)GB/T 7593—1987 机动工业车辆控制符号 (eqv ISO 3287:1978) ISO 1074;1991 平衡重式叉车稳定性试验ISO 1084:1975 工业用牵引车定义及额定能力ISO 5766:1990 托盘堆垛车和平台堆垛车稳定性试验ISO 5767:1992 工业车辆在门架前倾的特定条件下堆垛作业附加稳定性试验ISO 6055:1997 乘驾式高起升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SO 6292:1996 机动工业车辆和牵引车制动器性能和零件强度ISO 8379:1998 越野叉车稳定性试验3 术语、分类和定义机动工业车辆的术语、分类和定义按GB/T 6104的规定。
第一篇机动工业车辆制造厂应遵守的安全规范4 额定能力机动工业车辆的额定能力是指在4.1~4.5中规定的条件下,车辆正常运行或起升的最大载荷。
它是根据车辆各个零件的强度和本标准第6章中所规定的稳定性要求和试验确定的。
4.1 固定平台搬运车固定平台搬运车的额定能力是指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车辆能运载的在载货平台上均匀分布的最大载荷,称为额定载重量。
4.2 高起升车辆4.2.1 平衡重式叉车平衡重式叉车的额定能力是指门架处于垂直状态时,在标准载荷中心距D(D H和D V)的条件下,车辆能起升到3.3m时的最大载荷,称为额定起重量。
D H是指载荷重心到货叉垂直段前表面的水平距离;D V是指载荷重心到货叉水平段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当额定起重量小于1 000 kg时,D H=D V=400 mm;当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1 000 kg且小于5 000kg时,D H=D V=500mm;当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5 000kg且小于等于10 000 kg时,D H=D V=600 mm。
注:当额定起重量为1 000kg时,允许D H=D V=400mm,当额定起重量为5 000kg时,允许D H D V=500mm。
起升高度小于3.3 m的叉车,以最大起升高度时的最大起重量作为额定起重量;起升高度大于3.3m的叉车,以起升3.3m时的最大起重量作为额定起重量,在最大起升高度时的最大起重量称为最大起升高度起重量。
4.2.2 前移式叉车和插腿式叉车前移式叉车和插腿式叉车的额定能力是指在标准载荷中心距D、门架垂直、货叉水平条件下,起升3.3m高时,车辆能正常运载和起升的最大载荷,称为额定起重量。
标准载荷中心距D是指载荷重心到货叉垂直段前表面的水平距离。
D必须为400mm、500mm或600 mm。
4.2.3 托盘堆垛车和平台堆垛车托盘堆垛车和平台堆垛车的额定能力是指车体宽度大于货叉(或平台)宽度,但不超过690mm,起升高度为2.5 m时;或车体宽度大于690mm,起升高度为3.3m时,车辆能正常运载和起升标准载荷中心距为D的最大载荷,称为额定起重量。
标准载荷中心距D是指载荷重心到货叉垂直段前表面或平台安装面的水平距离。
D必须为400mm、500mm或600mm。
4.2.4 拣选车4.2.5 侧面式叉车4.3 低起升车辆(托盘搬运车、平台搬运车和非堆垛跨车)低起升车辆的额定能力是指车辆能运载的均匀分布的最大载荷,称为额定载重量。
4.4 牵引车牵引车的额定能力按ISO 1084:1975中第3章的规定。
4.5 可拆卸式属具可拆卸式属具的额定能力是指在规定载荷中心距和规定的正常作业条件下属具能搬运的最大载荷。
5 标牌5.1 机动工业车辆每台机动工业车辆在出厂时,必须在车辆的显著位置装有永久固定的标牌,上面必须注明车辆在出厂时的状况并以不易抹掉的字迹标明下列内容:5.1.1 内燃车辆a)制造厂名称(如果要求,可包括销售商的名称),如果要求,可包括制造厂的商标;b)产品名称及型号;c)制造日期或产品编号;d)作业状态下,无载时自重。
如平衡重式叉车自重,包括货叉,但不包括可拆卸式属具的重量;e)最大能力(对于高起升车辆和低起升车辆,是指在规定载荷中心距条件下,承载装置在最大起升高度时的能力;对于固定平台搬运车,是指额定载重量;对于牵引车,是指额定牵引力)。
5.1.2 电动车辆a)制造厂名称(如果要求,可包括销售商的名称),如果要求,可包括制造厂的商标;b)产品名称及型号;c)制造日期或产品编号;d)作业状态下,无载时自重。
如平衡重式叉车自重,包括货叉,但不包括可拆卸式属具的重量;e)最大能力(对于高起升车辆和低起升车辆,是指在规定载荷中心距条件下,承载装置在最大起升高度时的能力;对于固定平台搬运车,是指额定载重量;对于牵引车,是指额定牵引力)。
f)无载、无蓄电池时的车辆自重;g)允许的最大和最小蓄电池重量;h)车辆电气系统中蓄电池的额定电压。
5.1.3 带有前端属具的车辆除了在5.1.1或5.1.2中所列的内容,标牌中还必须包含下列内容:a)属具名称及型号;b)无货叉但装有属具的车辆,在无载作业状态时的自重;c)装有属具的车辆在最大起升高度时的能力。
注1 允许在标牌上注明制造厂规定的额定能力。
2 如果要求,车辆的承载能力可以在独立的标牌上注明。
3 如果屑具不是通过厂家而是通过销售商购入的,则销售商有责任在车上另外附加一个标牌,上面标有销售商的名称以及5.1.1、5.1.2和5.1.3所要求的内容。
5.2 可拆卸式属具每一可拆卸式属具必须带有包括下列内容的单独的标牌:a)制造厂名称(如果要求,可包括销售商的名称);b)产品名称及型号;c)制造日期或产品编号;d)属具重量和从属具安装面到属具重心的距离;e)属具的额定能力。
注:标牌上还必须注明下列内容:“警告:属具的实际载荷可能受到车辆能力的限制。
”5.3 电动车辆蓄电池牵引蓄电池必须带有标明下列内容的标牌:a)制造厂名称;b)产品名称及型号;c)制造日期或产品编号;d)额定电压;e)5h放电率时的容量(Ah);f)重量。
包括在作业状态时的可拆卸式容器(和配重)的重量。
另外,蓄电池重量也可标在可拆卸式容器(和配重)的起吊处附近。
5.4 特殊用途如果车辆在非正常作业条件下使用,必须在车辆的显著位置上固定一个耐久性标牌,上面必须标明下列内容:a)特殊使用条件的规定;b)特殊使用条件下车辆的能力。
6 稳定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机动工业车辆必须符合6.1~6.7中所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方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