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阅读理解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52 KB
- 文档页数:2
第()作业日期:()月()日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0个小题,每题3分)1.给下列这组图片拟一个合适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宋朝经济的繁荣B.宋朝先进的科技C.宋代农业的发展D.宋朝的商业发达2.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下列现象发生在宋代的是()A.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B.曲辕犁的发明C.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D.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3.《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出去,通晓不绝。
”关于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市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B.宋朝时期商业繁荣C.商业活动时间不受限制D.海外贸易繁荣程度远超前代4.如图为位于泉州市跨越千年,续存385年的古海关遗址,在宋代,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A.管理土地人口B.管理律法C.管理海外贸易D.监管百官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到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A.海河流城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钱塘江流域6.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
”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7.“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最终在东南地区聚成一个新的经济重心,取代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汉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D.北方人口的南迁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在〔〕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9.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指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
考点14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等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计9分)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
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囊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北宋中期。
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大胆质疑。
从方法论上说,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
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
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
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
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
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纷然”。
程朱理学则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
双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
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劣作用。
这是宋学发展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
历史宋代试题答案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篇文章将从历史的角度,对宋代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宋代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成熟和完善的制度之一。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杯酒释兵权”,通过这一举措,赵匡胤成功地削弱了军阀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此外,宋朝还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中央政府机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
在地方上,实行路、州、县三级行政区划,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方面,宋朝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高峰。
农业方面,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和农田水利的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尤其是纺织业、瓷器业和造船业等。
宋代的商业繁荣还体现在货币经济的发展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是在宋代诞生的。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科技方面,宋代的科技成就同样令人瞩目。
四大发明中的三项——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都在宋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
文化方面,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文学上,宋诗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深沉的风格,与唐诗争辉。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如苏轼、李清照等众多著名的词人。
书画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宋代的山水画、花鸟画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影响了后世的书画艺术发展。
此外,宋代的理学也极为发达,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对儒学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展,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理学体系。
总的来说,宋代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两晋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
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南宋国家统一D.宋代闻名世界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5.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6.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7.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
景德镇兴起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它们还是当时的()A.重要粮仓B.著名瓷都C.著名大商港D.丝织业中心9.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 B. 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初中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40题)1、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图2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3、、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C、宋代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D、宋朝时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 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 D.南宋时期5、“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C.开元盛世局面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6、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
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7、.图一中属于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是我国古代的()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9、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广州B.开封C.泉州D.景德镇10、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下列属于清朝安定边疆的措施是A .建立八旗制度B .设置驻藏大臣C .设立军机处D .大兴文字狱11、宋元时期被称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哪一史实不能说明这一点A.澶渊之盟 B.西夏与北宋的对峙C.岳飞抗金 D.雅克萨之战12、旷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潍坊籍的张择端。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 B. 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1.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了两宋时期某个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它是()A.太湖流域B.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2. 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坊B.蕃市C.蕃学D.市舶司3. “苏湖熟,天下足”这个谚语,表明什么地方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A.黄河流域B.太湖流域C.淮河流域D.珠江流域4. 两宋时期,关于我国的经济格局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经济重心在北方B.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C.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占城稻是从朝鲜引进的B.北来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C.宋代商业繁盛,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6. 中国古代民间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这一谚语说明()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B.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粮仓D.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粮食不容易成熟7. 下列关于唐宋时期的手工业说法错误的是()A.唐代时世界工艺的珍品是唐三彩B.唐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C.宋代的造船业居于当时世界的首位D.宋代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8. 宋朝时,为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政府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都督府9. 宋朝时期一位阿拉伯商人乘船来到泉州购买瓷器,他的商业活动应受到下列哪一机构的管辖()A.海关B.总理衙门C.户部D.市舶司10. 学习宋元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
你认为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D.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11. 填空题。
2.9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1·山东临邑·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2021·山东蓬莱·七年级期末)宋代有“苏常(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另外,南宋陆游曾提到:“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说明宋代A.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C.南宋的海外贸易发达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3.(2021·山东禹城·七年级期末)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自然条件优越C.经济实力较强D.对外交往密切4.(2021·山东鱼台·七年级期末)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反映了A.宋代税收徭役沉重B.宋代京城物资匮乏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D.宋代经济发展迟缓5.(2021·山东·日照市新营中学七年级期末)北宋时期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上述现象表明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6.(2021·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
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
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1A.邹衍2A.3A.造纸4A.5A.儒学6A.程颐7A.日本8A.韩非9A.夏B.10A.汉B.11A.12A.《春秋》B.《史记》C.《汉书》D.《文献通考》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A.汉太学B.唐国子监C.宋书院D.明宗学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B.大豆C.粟D.西瓜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A.音乐B.戏曲C.建筑D.园林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A.李思训B.吴道子C.闫立本D.韩干18.提出“非攻”、“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
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特奇》20.元杂剧作品有700多种,其中不乏名作被称作天下奇魁的剧作是(?)A.《窦娥冤》B.《墙头马上》C.《西厢记》D.《赵氏孤儿》三.判断(每题1.5分,共15分)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丝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③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④对外贸易频繁,以海路为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诗词语句能反映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A、③①④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①④③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B、唐朝C、南宋D、明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的设置地点是( )A、长安B、广州C、扬州D、登州【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唐宋时期,我国陶瓷业高度发展。
唐朝时,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______最为著名;南宋时,______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勤劳动。
随着社会的渐趋和平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盛世”。
(1)你认为盛世有哪些指标?( 2 )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宋朝的经济》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宋朝的经济》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说明文,根据说明特点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自然科学说明文和社会科学说明文两大类。
那么说明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朝的经济》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唐代后期约20xx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一贯铜钱)。
清朝咸丰年间岁入约为4000万两,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人口估计为宋朝的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吗?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
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的呢?唐代中后期农业税约20xx万贯。
宋太宗时年收入约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
真宗时年收入约6000万贯,农业税占48%,工商税占52%。
神宗时年收入7000万贯以上,农业税占30%,工商税占70%。
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工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
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
初一历史教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棉纺织技术推广到了江南 B .造船业发达,海船装配了指南针 C .纸币与铜钱并行D .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2.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
它是A .《汉书》B .《资治通鉴》C .《通典》D .《史记》 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 ( )A .福州和泉州B .广州和泉州C .刘家港和南京D .宁波和上海 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司马迁5.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善于用人B .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C .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D .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6.秦朝负责监察政府官员的是( ) A .丞相 B .太尉C.御史大夫D.司隶校尉7.下面是我国四座著名的石拱桥图片。
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A. B. C. D.8.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C.繁荣与开放D.中外交往与冲突9.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B.商业活动频繁C.江南经济的发展D.造纸技术的发展1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在科举考试中开始规定八股取士的是(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二、判断题11.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阅读理解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
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襄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北宋中期。
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大胆质疑。
从方法论上说,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
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
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
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
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
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纷然”。
程朱理学则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
双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
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劣作用。
这是宋学发展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
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而哲人们大都无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而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
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长期行用,停滞不前,而缺乏通过实证、分析、不断探索宇宙和自然奥秘的精神和思维模式。
宋学也沿袭这种传统,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
因为哲学只有扎根在自然科学的沃土,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宋学发展的又一条教训。
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学的思想模式,也不能不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宋学”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学是主要形成于北宋中期研究义理的一门题库,有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如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等。
B.从方法论上说,宋学属于宏观类型,它为我国古代学术探索开创了新局面,并表现出了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C.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是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特点之一。
D.宋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的传统,这使得中国哲学在
以后的发展中由先进转向了落后。
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朱理学是宋学的著名流派之一,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使它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B.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虽然观点分歧很大,但在尊崇孟子方面却有共同点。
正是由于他们的倡导,孟子在宋代才被提到儒学第一人的地位。
C.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的传统,程朱理学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即是体现之一。
D.中国古代所有哲人们只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根本没有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朱理学虽然是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宋学流派之一,但其观点却和其他宋学流派有很大的不同。
B.没有唐代韩愈等人的影响,就没有宋学的出现,这说明学术的发展必须以前人的研究基础为前提。
C.如果强调门户之见,排斥其他学术流派,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文化专制,这并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D.哲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自然科学的沃土,这是宋学发展中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之一。
答案:
1.D
1.C
1.B 答案解析:1.对照原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
”说的是一种可能性,选项是把这种可能说成了肯定。
1.A.因果倒置,答题区间在第一段;B.“儒学第一人”与原文不符,答题区间在第三段;D.“所有”将范围扩大,答题区间在第五段。
1.程度过重,原文只说有影响,没有说具有决定性作用。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