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4
胶质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
【护理常规】1.术前(1)多食高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术后组织修复能力。
(2)颅内压增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
(3)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与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遵医嘱应用脱水药,及时发现脑疝的先兆。
(4)癫疴病史者遵医嘱服药,留陪伴人员,确保患者安全。
(5)有精神症状者为预防意外,须其属陪伴,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患者自伤及伤人。
(6)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疾病的原因导致自理能力受限,感到痛苦、恐惧。
应耐心细致地与之沟通,鼓励安慰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后(1)术后体位:患者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采取头部抬高15°~30°,以利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
颜面部水肿明显,宜健侧半卧位。
(2)氧气吸入:持续或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插管内分泌物,如有舌根后坠给予置口咽通气道。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头痛的性质、部位。
(4)伤口护理:观察局部伤口有无红、肿、热、痛,避免伤口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手术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5)管路护理: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或成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
(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感染: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
②深静脉血栓形成:严密观察肢体皮肤的温度、湿度、弹性及色泽。
③肢体活动障碍者:加强皮肤护理,注意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和被动运动,同时加强坠床的防护。
(7)心理护理:患者可因头痛、担心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无助感,应主动与之交流,并针对原因进行护理干预。
脑胶质瘤术后护理脑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脑胶质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最多见,星形细胞瘤是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人多见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幕下。
胶质母细胞瘤是高度恶性胶质瘤,主要发生在成年人尤以30-50岁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肿瘤常位于皮质下,呈浸润性生长,可发生在脑的任何部位,成人以额叶最多见。
少枝脑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高峰为30-40岁,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幕上,额叶最多见,其次为顶叶和颞叶。
1 术前护理(1)术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耐心听取病人的需要和要求,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2)告知患者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
(3)术前护士应协助病人完成术前检查及准备,术前一日剃头、配血、做药物过敏试验,术前8小时禁食水。
(4)术前了解病人用药目的方法、剂量,应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已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2 术后护理(1)术后了解术中情况,术后治疗用药,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药物作用、疗效及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2)术后放化了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有否恶心、呕吐等药物反应及时通知医生,注射化疗药物时应避免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术后及时准确应用脱水药、抗生素以达到脱水减轻脑水肿及预防感应的作用,及时应用抗癫痫药物,对于手术前无癫痫术者术后视情况口服抗癫痫药物3-6个月,如果术后出现癫痫者服药6-12个月,如果手术后均有癫痫发展者则服药1-2年。
(4)认真倾听病人主诉,及时配合医生调整用药。
3 对症护理(1)有精神症状者加强安全防护,设专人陪护。
(2)出现偏瘫的患者注意皮肤护理和肢体活动。
(3)有幻听、幻视病人有专人看护,避免发生意外。
(4)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头痛的程度。
脑胶质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脑胶质瘤是颅内很常见的原发脑肿瘤,是正常细胞突变形成的。
脑胶质瘤的症状缺乏典型性,患者会出现头痛、癫痫和局部功能障碍,例如感觉丧失、肢体无力、失语和智力障碍等诸多表现。
脑胶质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发现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将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当以上提到症状出现时,患者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就医,医生会对患者的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检查,确诊后进行相关治疗。
根据脑胶质瘤患者的具体情况,需要多个学科合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的一些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最常用到的还是手术治疗,但脑胶质瘤手术后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
其中最显著的并发症就是脑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便秘、肺部感染、高热和运动或感觉丧失等情况,这些并发症通过日常的护理和生活措施调整就可以减轻。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来学习一下脑胶质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吧!聊一聊脑胶质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办法在脑胶质瘤手术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接下来将重点围绕着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焦虑抑郁、便秘、神经学类并发症、运动性失语、运动障碍和其他症状展开相关说明,针对这些症状做好对应的护理,帮助患者在手术后缓解这些并发症出现给身体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症状一:焦虑抑郁焦虑抑郁是脑胶质瘤术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术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对周围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严重情况下,患者还会产生结束自己生命的消极想法。
这大多是因为患者缺乏对疾病认知,担心手术后病情再次复发。
这样的心态加重了焦虑抑郁的出现,伴随着当前医学技术的进步,脑胶质瘤诊疗已经有了极大进展。
所以根据患者的这些情况,在手术后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患者家属的高度配合,在加上医生给患者的详细讲解,帮助患者舒缓内心的疑虑,然后利用听音乐读书按摩等方式,逐渐缓解患者紧绷的情绪。
让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脑胶质瘤患者的日常护理一、身体护理1.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
2. 休息与睡眠: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营养与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 清洁与卫生: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换衣,注意口腔护理。
5. 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肢体运动、呼吸锻炼等。
二、心理护理1. 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关心、关爱患者,倾听患者的心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2. 信息支持:为患者提供关于脑胶质瘤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参加社交活动,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社会支持1. 医疗资源:了解并获取优质的医疗资源,如专家门诊、康复机构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条件。
2. 政策支持:了解并利用相关政策,如医保、残疾人士福利等,减轻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3.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兴趣小组等,增强患者的社会归属感。
四、护理人员培训1. 专业知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脑胶质瘤的基本知识,了解疾病的发展、治疗和护理要点。
2. 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 应急处理:护理人员应掌握应急处理能力,如患者出现突发状况,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五、家庭支持1. 家庭成员培训:对家庭成员进行脑胶质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家庭成员的护理能力。
2. 家庭氛围: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3. 分工合作:家庭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承担照顾患者的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希望这份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脑胶质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作者:周宜强文章来源:北京蓝海中医院
1、脑胶质瘤术后癫痫护理
脑胶质瘤术后一旦发现癫痫发作,首先应解除呼吸道阻塞。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充分给氧,防止脑组织缺氧。
如有舌坠,应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而发生窒息。
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应充分吸痰,有大小便失禁者,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2、脑胶质瘤术后意识障碍护理
意识障碍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或颅内压增高引起。
颅内压增高原因有术后血块阻塞导水管致脑积水;手术止血不彻底引起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手术刺激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继发性脑水肿等。
在观察护理上应密切注意神志的改变,观察患者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定时唤醒患者作简单的对话,如无反应则进一步行疼痛刺激,即压迫眶上神经或用手捏胸大肌外侧缘等方法观察患者的反应。
尤其术后72小时内要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伤口张力增加、颈强直等症状,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
3、脑胶质瘤术后发烧护理
术后早期应每4小时测体温1次,把体温控制在38℃以下,如患者体温超过38C,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大动脉处用酒精擦浴、头部置冰帽、冰枕、冰冻输液、电冰毯等,必要时也可口服退热药物。
脑胶质瘤术后出现发烧高热原因可能是手术时下丘脑功能受损,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如乙酰水杨酸等)一般无效,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但用氯丙嗪及冷敷会比较有效。
胶质瘤护理常规一、定义胶质瘤(gliomn)来源于神经上皮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40%~ 50%。
二、症状、体征1、颅内压增高症状:(1)头痛、头晕: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庭,以胀痛斯裂痛常见。
头晕呈晕眩。
(2)呕吐:可呈喷射状,多伴有恶心。
(3)视乳头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
(4)头颅增大、颅缝裂开:多发于儿童。
2、局灶性症状和体征:(1)癫痫发作:全身阵挛性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
(2)感觉障碍:两点辨别觉,实体觉及对侧肢体的位置觉障碍。
(3)运动障碍:肿瘤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呈上运动神经元性完全性瘫痪。
(4)意识障碍:嗜睡、昏迷。
(5)视野视力损害:视物模糊,对侧同象限性视野缺损或对侧同向性偏盲。
(6)偏瘫:肿瘤对侧肢体轻瘫或全瘫。
(7)偏瘫伴大小便功能异常(8)失语症: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
(9)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摇晃不定。
三、护理问题(一)共济失调与脑脊液内环境障碍有关。
(二)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及开颅手术有关。
(三)疼痛与肿瘤生长侵及神经、肿瘤压迫神经,颅内压增高及手术创伤有关。
(四)有出血的危险与肿瘤生长及开颅手术有关。
(五)自理缺陷与肿瘤压迫及开颅手术有关。
(六)躯体活动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感觉改变与肿瘤生长侵及神经、肿瘤压迫有关。
(七)焦虑、恐惧与担忧疾病治疗效果、预后、治疗费用有关。
(八)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术中机体消耗有关。
(九)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及营养不良有关。
(十)恶心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休息与体位: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15-30°。
2、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有呛咳者,给予鼻饲流质。
3、呼吸道管理:戒烟,有效咳嗽,遵医嘱给予吸氧、吸痰及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脑胶质瘤放疗术后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病情观察方法及护理手段。
方法:对11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同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与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对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实施有效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本组115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放疗。
结论:放疗是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防止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配合切实有效的护理观察与护理措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放疗。
关键词:脑胶质瘤;放疗;护理脑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占颅内肿瘤的40%[1],预后较差。
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往往不能达到彻底切除,术后常辅以放射治疗[2]。
放射治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脑胶质瘤放疗的普及,其带来的各种副反应也随之增多,常导致患者产生悲观等不利情绪,故精心而全面的护理对患者十分重要。
现将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男65 例,女50 例,年龄11 ~ 73(平均42)岁。
未接受手术患者3 例,但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活检取得标本性质,开颅术后肉眼或显微镜下全切81 例,部分残留12 例,术后肿瘤复发19 例,部分患者伴有骨瓣去除及不同程度肢体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
明确病理性质的分别为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0 例,Ⅲ~Ⅳ级51 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9 例,髓母细胞瘤5 例,室管膜瘤10 例。
2 护理对策2.1 心理护理病人入院时,由于对病房的陌生环境、放疗知识的不了解,易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护士应该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讲解放疗的过程、作用及可能发生的反应,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作好心理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了解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情况、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自然地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
消除思想疑虑,让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脑胶质瘤患者护理
脑胶质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在正常生活、工作中突然受伤或者由于疾病所致偏瘫等,这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常表现为抑郁、愤怒、内疚,悔恨造成的本人及家庭悲剧。
病人由于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个人生活、婚姻、工作、前途等会有许多顾虑。
因此家属要对患者进行关心、安慰和鼓励,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对前途树立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坚强的毅力配合各项康复治疗护理工作。
脑胶质瘤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出现偏瘫、卧床期间,家属协助作肢体被动功能锻炼。
病情康复后鼓励作主动活动,如作站立练习。
开始在有依靠下站立,如背靠墙、扶拐杖等,同时指导坐站练习、登台阶练习以改善下肢肌力。
随着病情改善,从开始无依靠站立,逐渐过渡到步行。
患侧上肢主要做各关节的主动练习,加强掌指关节活动与拇指的对指练习,以促进手功能顺利康复。
脑胶质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肢体乏力的病人,盼望获得独立生活。
脑胶质瘤的晚期护理方法之家属引导病人练习各种捏握方法,进而学习使用梳子、刷子,练习自己洗脸、洗澡、用手摄取食物等,使病人获得归属和感情上满足、以及生活自理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