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史
- 格式:doc
- 大小:716.76 KB
- 文档页数:32
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造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这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变迁。
汽车造型的变化涉及设计理念、材料运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了解。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上海汽车博物馆中汽车造型的变化。
1. 初期汽车造型的变化在汽车诞生之初,汽车的造型简单朴实,以实用性为主。
福特T型车就是最初的代表之一。
它的设计简单、方正,更注重的是机械性能和实用性。
这一时期的汽车造型反映了汽车技术的初级阶段。
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汽车,了解初期汽车造型的特点及演变。
2. 欧美汽车造型的变化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欧美汽车的造型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期,汽车的造型变得更加流畅、动感、线条更加优美。
很多欧美汽车品牌在造型上也开始注重个性化、设计感和品味。
上海汽车博物馆收藏的欧美品牌汽车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型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变化轨迹。
3. 亚洲汽车造型的变化亚洲汽车的造型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亚洲国家汽车工业的崛起,亚洲汽车的造型变得更加多样化、国际化。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品牌开始在造型上追求与欧美同等甚至更高水准。
不同国家的文化、审美观念、环境特点对汽车造型都产生了影响,上海汽车博物馆的收藏也展示了这一点。
总结回顾通过对上海汽车博物馆中汽车造型的变化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汽车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汽车造型的变化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更反映了人类对于生活品质、审美追求的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造型的变化也将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符合人们的美好向往和生活需求。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汽车造型的变化不仅仅是技术和设计的进步,更是社会文化的体现。
不同历史时期的汽车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价值取向,每一款汽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烙印。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汽车造型的变化,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演变。
以上是对上海汽车博物馆汽车造型变化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汽车设计的发展历史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111班1608110121 王正皓摘要:汽车工业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刺激人类社会向更高、更强、更快迈进。
没有一种工业产品,能像汽车这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
“汽车化”已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乃至生活的理念,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空间。
不可否认,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所以汽车在发展、在创新,下面来介绍一些关于汽车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汽车四座里程碑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电器一、什么是汽车汽车必须具备自行驱动的能力,并且由四轮驱动。
主要用于运输并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一种车辆叫汽车。
汽车的另一种解释: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1804 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这种汽车装着三个轮子,车架前端装着一个大锅炉。
前进时靠前轮控制方向,车速3.5——3.9km∕h后来在试车途中撞到石头上损坏了;这是世界最早的汽车,因其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驱动,因此叫汽车。
图1二、汽车的发展历史(1)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18世纪末欧美国家出现了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
此时的汽车是最早的雏形;1825年英国公爵嘉内制造出第一辆蒸汽公共汽车。
这辆车的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前轮转向;1831年嘉内用这辆车开始运送客人,所以这辆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
图2(2)世界最早的水陆汽车1805年,美国人首次制造了装蒸汽发动机的水陆两用汽车。
这种水陆两用汽车是当局为减轻费城港口交通,委托艾文思制造,原来打算制造小型轮船,不料船制成以后,因工厂在内地无法运输,艾文思在船底装上了四个车轮,用船上的蒸汽机驱动车轮。
世界现代设计史意大利的现代设计一·意大利现代设计特点综述:意大利和日本现在都是设计的重要国家,但是,意大利的设计发展与日本完全不同,日本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学习外国的设计,通过大量的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面貌:而意大利则决心不抄袭他人,一直专心地发展出自己的设计体系来,因而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非常意大利化的设计系统,得到世界的首肯。
意大利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但是,它的现代设计则是在战后才得到世界的公认。
与芬兰非常相似,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具有非常特别的民族特征,同时也强调个人的表现,与高度统一的、非人格化的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完全不同,是现代设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典型。
关键词:杰出1设计传统悠久,形成非常意大利化的设计传统,风格较强,不同于日本长期的学习与模仿。
专心发展自己的体系。
2涉及面广泛包括大众文化设计和高级文化的设计,看的见的设计和看不见的设计。
例如:汽车有高端:“阿尔法”和大众:“菲亚特”。
意大利设计长期以来都保持大众化与高贵化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基本径渭分明3战后发展国家经济,设计目标明确为增加产品出口的服务,强烈的区域限制。
集中在北方为出口而形成的制造业都市中心:米兰,都灵。
4战后设计名家很多,明星效应很强。
尊重设计师,设计人社会风气,人才层出不穷,受人追捧。
他们被意大利人和其他国家追逐潮流的人们视为与电影明星一样的偶像,这种高度重视少数设计大师的社会风气,也都是别的国家很少能够与之相比的。
意大利设计大师层出不穷,这种明星满天的现象,。
4工业设计水平高,但是设计师多为建筑系出身。
没有良好的工业教育体系,但是工业设计依旧出彩。
工业设计与造型能力浑然天成,外国很少有、不少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系:米兰理工学院( Milan Polytechnic)的建筑系。
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的意大利设计师,因为出身背景大部分是建筑师,或者工程师,因此对干工业产品的结构、性能掌握得非常好,同时也从来都具有挑战性:不断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材料设计出新的形式,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汽车发明史1. 人类驾驶史前在讲述汽车发明史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人类历史上关于交通工具的演变。
最早的人们是步行或搭乘动物来移动,但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车辆出现了,包括手推车、骆驼车、马车等。
19世纪初,火车和蒸汽船的出现以及铁路、公路和运河的建设加速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改变了货物和人的移动方式。
2. 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在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
这辆汽车具有三个轮子,采用了微型水平双缸发动机,以及香蕉型刀闸离合器和螺旋齿轮驱动。
这辆汽车最高时速只有16公里/小时,而且因为使用蒸汽发动机,远不能达到今天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水平。
3. 不同类型的汽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汽车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汽车制造商开始生产出不同类型的汽车,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有轿车、货车、巴士、拖拉机和卡车等等。
其中最成功和最流行的车型是轿车。
由于轿车的小巧和低油耗,它在都市里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大家熟知的福特T型车于1908年面世,引领了新时代的到来,这款车配有一系列现代化特点,如电启动、左侧驾驶座位和手动传动系统等等。
4. 计算机科技对汽车的影响在现代汽车设计方面,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使自动化流程变得更加高效,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使设计师能够更快速地生成复杂的三维模型。
现代汽车配备了各种高科技设备,例如GPS导航和智能驾驶系统等,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5. 未来的汽车在未来,汽车将继续发展和改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汽车制造商将特别致力于开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车辆,以满足强烈的全球变暖和污染的需求。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汽车也将成为现实,并将大大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6. 结语总的来说,汽车发明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汽车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商业领域。
汽车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通信、材料、制造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汽车发展简史1920年-1950年哈利·厄尔时代1930年-1950年流线型与船型车身1940年-1960 年国民车1970年-1990年平面直角和多元化1990年- 分裂的时代简介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
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它们的钢材。
二十世纪初, 创建了美国钢铁公司,为迅速成长的汽车工业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发明了全金属车身。
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
1918年意大利蓝旗亚公司也开始生产全金属汽车,非承载式车身向承载式车身转变,汽车不再是底盘和车身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整体。
技术方面,1890年公司(法国)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为后来汽车设定了很多标准并沿用至今。
如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布局和最早的变速器。
1904年又对汽车布局做出了注解,包括发动机舱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现代汽车雏形。
颜色方面,早期汽车只有黑色,1924年庞蒂亚克前身公司与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辆彩色汽车(蓝色)。
1920年-1950年哈利·厄尔时代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而哈利厄尔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汽车设计大师,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
对于汽车很多技术和设计,我们通常称之为经典,但是实际上,当它们最开始出现的时候,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时尚潮流派,而且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萨博并不是最先用增压器的轿车,而雨刷器的历史也比你想象的长,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汽车史上的十大经典潮流与技术。
汽车电动雨刷器起始时间:1920年代最开始的汽车上的电器屈指可数,更不用说不经常用到的雨刷器了。
由于欧洲的气候多变,下雨在所难免,当时的一位女士看到开车时还需要打开车窗来看清前方道路,于是萌生了发明手动雨刷器的念头。
1903年,这位叫玛丽·安德森的女士便获得了手动雨刷器发明专利。
随后,在1910年左右,电动雨刷器出现了,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夏洛特·布里奇福德的女性(看来粗枝大叶的大老爷们不怕淋雨……),并于1917年获得了专利。
但是最初似乎汽车厂商们依然不太买账,直到这项技术被后来的零部件巨头博世买下,从1920年代末开始,这项技术开始在汽车上得到普及。
奔驰后视镜转向灯起始时间:1998年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奔驰S级(W220)如今哪怕是几万块钱的车,也把LED转向灯放到了外后视镜上面,显得高档一些。
不过倒退十来年,这可是一项高端配备,而引领这一潮流的却是在很多人眼中稳重保守的奔驰。
实际上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很多技术奔驰都是率先应用的,下面我们还会提到。
这项配备当初也确实比较高端,因为搭载外后视镜转向灯的第一款车型就是奔驰的第四代S级(W220)。
作为奔驰家族的旗舰车型,S级的地位就如同江湖上大门派的掌门人一般,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
而随着奔驰家族开始装备这项设计,它也在市面上的很多车型上普及开来。
乘用车涡轮增压技术起始时间:1960年代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奥斯莫尔比 F85现在的小排量涡轮增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过当你回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还屈指可数。
实际上涡轮增压最早的设计思路和专利起源很早,瑞士人Alfred Buchi博士早在1905年就申请了这项技术的专利,但是……由于当时的材料和加工技术限制,这项技术迟迟无法在民用汽车上得到应用。
世界汽车发展史300字
世界汽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蒸汽动力到现代的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
以下是对世界汽车发展史的简要描述,不足300字。
19世纪末,汽车的发展开始起步。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并于1886年获得专利。
这辆汽车采用了三轮设计,搭载了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最高时速达到了16公里。
20世纪初,汽车工业开始蓬勃发展。
亨利·福特在1908年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采用了流水线生产技术,使得汽车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
20世纪中叶,汽车设计和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1950年代,汽车开始采用更加流线型的外观设计,同时配备了更多的安全设备和舒适性配置。
此时,美国汽车工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世纪末,环保和能源危机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变革。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崭露头角,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特斯拉公司在2008年推出了第一款量产电动汽车,
引领了电动汽车的潮流。
21世纪,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成为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汽车开始配备各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泊车、自动紧急制动等。
谷歌和特斯拉等公司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世界汽车发展史经历了从蒸汽动力到内燃机,再到电动和混合动力的演变过程。
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将继续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环保和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汽车外形进化史汽油机装配在三轮车上,就是人类最早的汽车。
如今,百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已经一闪而过,汽车外形设计也总是随着当时的制造业发展和审美水平而不断完善。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趋同质,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设计时代。
现在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汽车外形演变的风采。
●“丑陋”的敞篷早期的汽车都是三轮车或者四轮马车上装配一个汽油发动机,这时的汽车都是“敞篷”的。
当时车辆的外形相当简陋,没有车身和底盘,车灯就挂在座椅旁边。
但资料显示,当时的波尔舍电动车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
1908年,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流水生产线,“T”字型汽车被大批量制造和廉价销售,随即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汽车从此出现标准形状。
●箱式车风靡一时在上世纪20年代,车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风吹雨淋等当今看来简单的问题日益影响车辆的性能,改良不可避免。
在这期间,即使是最为廉价的汽车也先后配齐了挡风玻璃、车门、车顶、轮罩、车灯等,汽车车身最终成为一个封闭式的“箱子”,乘员可以真正坐在里面风雨无忧了。
这时的汽车有点像封闭的小箱子,所以有人称之为“箱式车时代”。
●“长鼻子”短暂受宠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各个汽车制造商开始竞相开发大排量和大功率的发动机。
缸数的增加使得汽车的前部发动机舱越来越长,出现了名副其实的“长鼻子”汽车。
在车身的加工工艺方面,大多仍是采用木制龙骨、平面的挡风玻璃、夸张而增加风阻的大灯、将敲打过的金属皮蒙在车身表面,造型浮华且不成熟,而当时大部分汽车是瞄准贵族设计的。
火箭车”横空出世关于汽车设计,二战之前基本上处于空白。
那时资源稀缺,汽车只属于少数有钱人或军用物资。
战争结束后,设计界出现一种争论,是进化还是革命。
此时,多数汽车厂商选择了追求典雅和高贵的保守设计。
伴随着当时航天工业的迅速发展,设计师将火箭与汽车、速度联系到一起,一些车型出现了火箭似的尾翼和车头,也就有了“火箭车”。
●大尺寸梯形车进入眼帘20世纪60年代晚期,一股设计新风潮出现了,尽管它不是主流,但具有很大影响力。
世界汽车发展简史汽车萌芽期——蒸汽汽车的起因1478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家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第一次提出了具有自推进功能的汽车设计。
1765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进了蒸汽机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推动了机械工业社会的发展。
1769年,法国工程师尼克拉斯·库纽(NicholasCugnot)在巴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整齐驱动的三轮车。
汽车成型期(1885-1913)——内燃机—发动机发展-底盘发展-材料发展1885年,德国发明家卡尔·奔驰(BariFriedriBhAenz)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驱动的马车是三轮汽车。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本茨因此而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轮汽车正式贩售。
德国人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1888年,法国自行车商人埃米尔·罗杰斯(EmileRoger)获得奔驰的许可,开始生产商用汽车。
1908年,福特公司T型轿车上市,至T型轿车停产前共计销售1500万辆,为汽车产业及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3年,福特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组装效率提升了约8倍。
中国的汽车工业简史汽车初始发展期(1953-1958)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国馋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装配线。
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热潮”。
发展期(1960-1980)该阶段从1960年到1980年,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
汽车设计风格演变史汽车设计风格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汽车设计风格的演变史。
一、早期汽车设计风格的形成在汽车产业刚刚起步的时期,汽车设计风格主要受到马车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汽车外观设计简单朴实,注重实用性,追求功能性而非美观。
车身多为木质结构,线条简洁,没有太多装饰,主要以满足行驶需求为主。
二、20世纪初的艺术时期随着20世纪的到来,艺术运动的兴起也影响了汽车设计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使得汽车设计开始注重线条和比例的美感。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风格更加注重对称和流线型的外观,车身开始采用金属材料,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坚固和稳定。
三、20世纪中叶的经济繁荣时期20世纪中叶,经济的繁荣使得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风格开始追求奢华和个性化,车身造型更加流线型,线条更加柔和,车身采用镀铬和不锈钢等材料,增加了车辆的豪华感。
同时,汽车设计也开始注重内饰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各种仪表盘和控制按钮的布局更加合理。
四、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风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汽车设计风格逐渐朝着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感,采用更多的复合材料和高科技元素,使得汽车外观更加时尚和未来感。
同时,电子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汽车内部设备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五、当代汽车设计的多元化进入21世纪,汽车设计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
不同汽车品牌和车型之间的设计风格差异明显,注重个性化和品牌特色的表达。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影响了汽车设计,使得车身材料更加环保,外观更加简洁和流线型。
总结:汽车设计风格的演变史是一个不断追求美感和功能性的过程。
从早期的简约实用到现代的科技感和个性化,汽车设计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汽车设计风格也将继续演变,为人们提供更加美观和实用的汽车。
汽车发展史在当今世界,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大到重大货物的运输小到人们的日常出行都离不开汽车,不言而喻,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利,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高效,与此同时汽车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
从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汽车的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总的说来,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890-1920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于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至于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才获得专利,但汽车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它们的钢材。
直到1914年全金属车身才真正的出现。
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18年意大利蓝旗亚公司也开始生产全金属汽车,非承载式车身向承载式车身转变,汽车不再是底盘和车身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整体技术方面。
1920年-1950年哈利·厄尔时代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而哈利厄尔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汽车设计大师,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
1927哈利厄尔年设计出凯迪拉克lasalle,哈利厄尔时代开始,它有圆润的线条,锥形的尾部以及修长低矮的轮廓。
1928年哈利厄尔在汽车设计中加入了镀铬装饰。
三十年代开始,他建立的艺术色彩使通用汽车逐渐成为最强大的汽车帝国,1938年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车别克Y job船型车身,复杂曲面构建的流线型车身都是此后几十年厂商模仿对象。
汽车的演变史汽车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机器之一,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汽车经历了诸多变迁,从最初的蒸汽车到如今的电动车,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它的汽车类型。
本文将从汽车的诞生开始,逐步展开汽车的演变史。
一、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明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众多工程师、发明家和制造商的合作成果。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蒸汽技术成为了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力量,汽车的想法也在当时产生了。
最早的蒸汽车可以追溯到1769年,法国工程师尼古拉·约瑟夫·库尼奥设计出了一辆能够移动的蒸汽车。
然而,这些蒸汽车非常笨重,行驶速度缓慢,且运行时的温度和压力极易引起爆炸事故。
到了19世纪,内燃机的发明让汽车行业迈开了大步。
1885年,卡尔·本茨成功开发出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并在路上进行了测试。
这款车辆被称为“摩托车”,它用汽油作为燃料,体积小巧,速度快,因此备受关注。
由此开启了汽车行业的新纪元。
二、几个重要的时期1. 1900年至1920年——轿车时代的开始20世纪初期是内燃机轿车开始普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各大汽车生产商迅速崛起,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品牌,如福特、雪佛兰和迈巴赫等。
因为汽车不再是稀有品,消费者能够购买到适价的汽车。
在这个时期里,汽车的设计和创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典的汽车设计风格如巴格德、布加蒂和奔驰等,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欢。
2. 1950年至1970年——汽车化的时代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汽车工业迎来了全方位的爆发式增长。
在这个时期里,许多国家开始掀起了汽车化的浪潮,许多城市开始修路,修建立交桥,以适应开车上路的人数的增加。
同时,汽车的安全措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如安全带、气囊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应用于汽车上。
此外,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车型,如保时捷911、福特的野马等等。
三、现代的汽车时代汽车的演变历程就是从蒸汽车到电动车的跨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不断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外观设计以及更少的污染。
从汽车造型变化看时代发展今天的汽车设计以功能化为优先造型设计决定一款车的命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汽车造型设计不简单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
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
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
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
汽车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
汽车的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汽车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
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
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
汽车造型发展史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从最早的马车型到箱型、从甲壳虫(参数配置图库)型发展到流线型,从船型、锲型到现在最常见的复合型。
在探讨汽车造型时,不能单纯的从外形讨论外形,应该把眼界放到整个汽车设计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不仅有车、有人、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就是社会文化,即我们在讨论汽车造型时不应忘记他的人文因素。
手工艺时期1886~1915大工业时代的前奏·精英文化的表现受19世纪末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法国新艺术运动波及整个欧洲。
当时的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外形上仅仅是马车的延续,敞篷或活动布篷,大而窄的硬式车轮,只不过是用内燃机换下了马匹,没有车身设计可言。
随着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车身加装了挡风板、挡泥板等构件。
该时代马车型汽车仅仅针对少数富人生产,多是手工定制,作坊式运作,讲究装饰与手艺。
一个真正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
大工业时代1915-1980s○1915之后汽车造型迅速转向注重功利的实用化,是整个造型发展史上最重要、最耐人寻味的时期。
福特的T型车是那个时代的代表1915~1930箱型汽车·设计的民主运动箱型汽车投入使用是建立在巴德制造工艺与流水线结合的基础上,以福特T型车为主,1915~1930年代,箱型车一直都唱主角。
1930s~l940s流线型汽车·最佳的精神安慰流线型风格起源于1920年代末,直到1950年代,在长达二十余年中,风靡整个设计领域。
从最初的飞机到火车、汽车,从电冰箱到吸尘器,从口红到饮料瓶,流线型风格成为带动销售最典型的因素。
流线型风格起源于欧洲。
设计师将飞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概念引入汽车,以降低风阻提高速度。
钢板冲压工艺的出现为流线型汽车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但将流线型风格发扬光大的却是美国人。
汽车的物质功能正好与当时人们渴望飞奔、逃离现实的原始欲望相吻合。
著名的F irebi rd概念车就是这一主题的综合体现。
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大于它在物质方面的价值。
1950s船型汽车·商业性设计船型车是吸取甲虫型后排舒适性与横风稳定性两方面教训,重新挖掘箱型车的布局优点而问世的。
如1953年克莱斯勒New Yorker、1949年福特V8等,由于启动性能、舒适性与布局合理性等综合性能最优,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是汽车设计的蓝本。
五十年代是船型车盛行的年代,那时的汽车宽敞、华丽,但耗油多,功能也不尽完善。
船型汽车主要特征是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明显分三段,称“三厢式”,船型车外表简洁,为各种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件提供了尽隋发挥的舞台。
由凯迪拉克首先推出的所谓飞行梦幻风格,灵感来自飞机、火箭等飞行器。
汽车被加上尾鳍,车棚光滑地从车前沿向后掠过,尾鳍从车身中伸出,形成喷气飞机喷火口的形状,让它成为一种喷气时代高速度的标志。
例如凯迪拉克的埃多拉多车,在汽车两侧、尾部装上尾翼、垂翼、水平翼等,而车头模仿鱼雷、火箭。
这些噱头注定是昙花一现,毫无功能意义可言。
1960s楔型汽车·享乐主义楔x i ē形是汽车界追求速度的高潮,无论功能还是造型,楔形都是完美的,既适于高速安全行驶,又富于动感和冲劲。
其主要特征是前低后高,头尖如楔。
不少车型为了追求动感,在车头作楔形效果,为后来的现代复合型汽车提供了基础。
1960年代是楔型汽车的天下,消费社会具有“年轻化”特色。
当时福特公司项目主管艾柯卡看准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极力推动野马项目的实施,1962年,福特开始研发了野马的第一辆概念车——野马I型车,取名自在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北美P57型野马战斗机。
野马车开创了中低档日常用车跑车化的新局面,其影响至今。
它的初次亮相是在1962年10月,赛车手丹·格尼(Dan Gumey。
)驾着它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美国汽车大奖赛。
1965年,拉尔夫·那达在《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中指出那些巨大的美国轿车:“虽然装饰华贵,但不安全又浪费能源,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预示了一个更加理性的时代的来临。
1970s紧凑型汽车·实用主义接连发生的世界『生经济滞胀和两次石油危机,美国车因其造型夸张、喧嚣,更因为大而重,受到重创。
美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斯隆,极力主张拉开汽车档次,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汽车造型的发展被经济型制约——耗油量指标强硬地来了个急转弯,T型车时代的箱型朴实风格再次复苏,以两厢掀背型为代表。
而船型车,吸取了紧凑的概念,放弃了六十年代的夸张,转向简洁大方,内敛凝重的风格。
设计重新回到原点,为消费者和功能而设计,不再屈服于销售的压力。
实用小巧的日本车便因其经济、低廉、耗油少的特点,占领了大片市场,跻身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之列。
1980s多用途轿车·多元化需求进入1980年代以后,一种新型轿车——MPV多功能轿车问世,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方式。
道奇和克莱斯勒先后推出了Caravan和Voyager,销售形势非常乐观。
在家庭中作为第二、第三辆车来使用,尤其被家庭妇女所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太太车”。
MPV—直无法在中国本土成为市场主流车型,除偏高的售价还不适应中国的消费水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主要追求的还是以舒适、气派为主,而亮相的MPV比轿车而言,多了几分优雅,少了几分气派。
这对于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满足不了心理上的需求。
这种车造型酷似子弹头,在我国被俗称为“子弹头”;在国外,则被称为“蛋形造型”。
MPV不仅在外形设计上集流线型与楔x i ē型的优点于一身,而且在制造加工上引进了先进技术,具有未来主义艺术倾向。
另外,在功能上,MPV 的前风挡玻璃倾斜度很大,外形圆滑,风阻系数很小(小于O.3),非常有利于车速的提高。
1990s重新与精英文化合流1991年,宾西法尼亚推出的“传奇”似乎是对平滑车身的率先突破,基于乘客舱与发动机舱段的宽度不一,该车采用了前后截然区分的两段结构,似乎可视为汽车界解构主义的先锋。
紧接着1993年阿斯顿·马丁Lagonda ——新古典主义、文脉主义;Ford GT40 标榜的立体主义;新甲壳虫,如钢琴盖板状的后行李箱盖,既有理性主义、高技派的影子,也有波普主义的游戏味道。
1996年福特推出Ford Synergy2010Concept,在强烈的未来主义风格背后,我们看到了解构主义的倪端。
新世纪注重线与面的时代1990年代末,追求简洁有力线条的“新锋锐”风格悄然出现。
1996年,福特推出KAR汽车,标志着“新锋锐”的诞生。
该风格强调线条明确锋利,强调面的转折,不同的平面不再是圆滑连接,相互相交、转折、倾斜,形成锋锐的交线和角度。
以奥迪为例,曾经以“三个圆’’打造了奥迪TT和A6。
在A4和A8的设计上开始注意用线条将圆分割成面。
最大胆的当属宝马Z4,在车身侧面从前灯到车门把手的—道大弧线,从车门下沿到前翼子板的一道小弧线,再连接一条从A柱往下延伸的直线,在光影下形成了一个yawarl它又仍然很符合空气动力学设计。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汽车造型也大多饱满圆润,个别地方如腰线部分加入棱线,而前后灯等多位异形灯,不规则多变型,软中带硬。
我们看到一个注重线条与面的时代正悄然而至。
汽车造型发展趋势汽车造型作为一个系统,除包含车、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因素外,还有最为关键的因素——人,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个性化二战以后现代主义提倡的民主制度,强调每个人所以,今后的汽车造型设计将更多注重个体性与差异性。
技术的进步为设计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让他们有能力做出更灵活、更多样化的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旧有的规格化和标准化将被推翻。
目前部分技术实力高超的小型汽车厂商已经开始提供个人定制汽车服务,但要价不菲,2007年曾有美国富商向宾西法尼亚订购了一辆价值300万美元的跑车。
消费者参与既成品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
在不完全否定工业大生产的前提下,现代产业体制将会做出灵活的调整。
今后的汽车会像今天我们所能见的电脑产品一样,不再以最终完成品的状态出厂,而是有各种性能升级的空间。
汽车产品的使用环境不再固定,而是成了互动的使用环境。
日本光冈的Kit Car是个人DI Y汽车的先驱者,但最终由于质量问题被市场淘汰。
人机互动今天的汽车要通过方向盘、脚踏板等笨拙的方法又如保时捷的Tiptronic变速器,就是一种能够觉察到驾驶者的意识变化,然后在瞬间决定适当的换挡时机的智能系统。
任何人在开车时如果想要立即加速,一定会马上猛踩油门。
通过这套系统的电脑可以发掘驾驶者意识的改变,从而立刻调整适当的汽油喷射量,同时降挡。
这也是能够将驾驶者的意识与发动机运转两者合二为一的人性化系统。
技术进步改变汽车造型增大空间的利用率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而相应配套的市政设施、停车场空间等却与发展不相称,这势必要求汽车整车外形尺寸要越小越好,但又不能对乘坐舒适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五种途径来增大空间利用率:为了减少发动机所占空间,需要对底盘和整车总体布置进行充分地研究,以便利用有效空间和增加使用空间的可变性,通常前挡风玻璃总是尽量往前移,形成子弹头形状。
轴距加长是在车身总长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前后悬的突出部分,使后排座位的人上下车更加方便,增加乘坐舒适性。
行李箱设计尽量向后移或向上移是为了增大乘坐空间,充分利用车顶部的空间。
车身布置尽量紧凑合理,浑然一体,使得汽车在满足舒适陛的前提下更加轻便化、流线型化。
许多日系小型车将这类设计概念发挥到了极致,比如以大空间著称的日产TI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