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性能测试报告最新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7
.XXX软件项目性能测试报告版本列表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目录 (3)1引言 (6)1.1 编写目的 (6)1.2 预期读者 (6)1.3 参考文档 (6)2测试目的 (6)2.1 测试目标 (7)3项目概述 (7)4业务分析 (7)4.1 用户活动剖析和建模 (7)4.2 性能目标 (7)4.3 测试用例 (8)5测试方法 (8)5.1 测试工具 (8)5.2 测试环境 (8)5.3 测试场景设计 (9)5.3.1用户并发测试 (10)5.3.1.1 登录模块测试容描述 (10)5.3.1.2 XX意见书模块测试容描述 (10)5.3.1.3 外聘律师事务所模块测试容描述 (11)5.3.1.4 XX顾问/XX机构模块测试容描述 (11)5.3.1.5 案件模块测试容描述 (12)6测试结果分析 (13)6.1 结果汇总 (13)6.1.1用户并发测试: (13)6.2 结果分析图 (14)6.2.1并发测试 (14)6.2.1.1 登录 (14)6.2.1.1.1 60Vuser (14)6.2.1.1.1.1 事务概要 (14)6.2.1.1.1.2 响应时间 (15)6.2.1.1.1.3 吞吐量 (15)6.2.1.1.2 80Vuser (16)6.2.1.1.2.1 事务概要 (16)6.2.1.1.2.2 响应时间 (16)6.2.1.1.2.3 吞吐量 (17)6.2.1.1.3 100Vuser (17)6.2.1.1.3.2 响应时间 (18)6.2.1.1.3.3 吞吐量 (18)6.2.1.2 XX意见书 (19)6.2.1.2.1 60Vuser (19)6.2.1.2.1.1 事务概要 (19)6.2.1.2.1.2 响应时间 (19)6.2.1.2.1.3 吞吐量 (20)6.2.1.2.2 80Vuser (20)6.2.1.2.2.1 事务概要 (20)6.2.1.2.2.2 响应时间 (21)6.2.1.2.2.3 吞吐量 (21)6.2.1.2.3 100Vuser (22)6.2.1.2.3.1 事务概要 (22)6.2.1.2.3.2 响应时间 (22)6.2.1.2.3.3 吞吐量 (23)6.2.1.3 外聘律师事务所 (23)6.2.1.3.1 60Vuser (23)6.2.1.3.1.1 事务概要 (23)6.2.1.3.1.2 响应时间 (24)6.2.1.3.1.3 吞吐量 (24)6.2.1.3.2 80Vuser (25)6.2.1.3.2.1 事务概要 (25)6.2.1.3.2.2 响应时间 (25)6.2.1.3.2.3 吞吐量 (26)6.2.1.3.3 100Vuser (26)6.2.1.3.3.1 事务概要 (26)6.2.1.3.3.2 响应时间 (27)6.2.1.3.3.3 吞吐量 (27)6.2.1.4 XX顾问/XX机构 (28)6.2.1.4.1 60Vuser (28)6.2.1.4.1.1 事务概要 (28)6.2.1.4.1.2 响应时间 (28)6.2.1.4.1.3 吞吐量 (29)6.2.1.4.2 80Vuser (29)6.2.1.4.2.1 事务概要 (29)6.2.1.4.2.2 响应时间 (30)6.2.1.4.2.3 吞吐量 (30)6.2.1.4.3 100Vuser (31)6.2.1.4.3.1 事务概要 (31)6.2.1.4.3.2 响应时间 (31)6.2.1.4.3.3 吞吐量 (32)6.2.1.5 案件 (32)6.2.1.5.1 60Vuser (32)6.2.1.5.1.2 响应时间 (33)6.2.1.5.1.3 吞吐量 (33)6.2.1.5.2 80Vuser (34)6.2.1.5.2.1 事务概要 (34)6.2.1.5.2.2 响应时间 (34)6.2.1.5.2.3 吞吐量 (35)6.2.1.5.3 100Vuser (35)6.2.1.5.3.1 事务概要 (35)6.2.1.5.3.2 响应时间 (36)6.2.1.5.3.3 吞吐量 (36)7结论 (37)1引言1.1编写目的本次测试是针对XXX项目系统进行的性能测试。
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报告(范本)二○一年月日文档修改历史记录第1章引言1.1 编写目的[以下作为参考]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
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 页XXX章节等。
]1.2 项目背景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
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参考资料[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 术语和缩略语[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
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第2章测试概要[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
]……2.1 测试用例设计[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对于三层架构的,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列出相关配置。
] 2.2.1 功能测试2.2.2 性能测试2.3 测试方法和工具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采用了CMM/ISO或者其他工程标准过程。
这部分主要汇总各种数据并进行度量,度量包括对软件能力评估、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和产品评估。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对XXXX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使用性、兼容性、安装和手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项目测试概况表3.2 功能功能测试情况概要3.2.1 总体KPI[下表摘一些需求点(可融合用例,框架性内容,不需要太具体的用例)、用例执行情况出来。
]3.2.2 模块二3.2.3 模块三……3.3 性能(效率)性能测试情况概要3.3.1 测试用例测试系统在预定环境和负载下的响应速度。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一、引言。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软件中的缺陷,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测试概况。
1. 测试目的。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是否符合需求,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修复,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主要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内容,覆盖了软件的各个方面,以确保软件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3.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测试服务器、客户端设备等,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等。
三、测试过程。
1. 测试计划。
在测试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资源、测试进度等内容,以确保测试的有序进行。
2. 测试设计。
针对软件的不同功能和特性,我们设计了相应的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下的功能测试用例、边界情况下的测试用例、异常情况下的测试用例等,以覆盖软件的各种情况。
3. 测试执行。
在测试执行阶段,我们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与开发团队进行沟通,确保问题得到及时修复。
四、测试结果。
1. 测试统计。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共执行了XX个测试用例,发现了XX个问题,其中XX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剩余的问题正在等待开发团队进行修复。
2. 问题分析。
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问题的原因、影响范围、解决方案等,以便开发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 测试结论。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对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以便软件开发团队能够更好地改进软件质量。
五、改进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优化软件的性能、改进软件的用户体验、加强软件的安全性等方面,以期能够提升软件的质量和竞争力。
性能测试报告Edition V1.0.0第一章概述1.1.编写目的本次测试报告xxxxV1.0.0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项目背景1.3.测试目标(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系统,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5.参考文档第二章测试环境说明2.1.软硬件配置2.2.测试工具第三章测试策略3.1.人力资源3.2.测试方案(系统中需要做性能测试的功能点)测试过程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单独场景压力测试、混合场景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单独场景压力测试:针对某个功能点进行压力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的指标;混合场景压力测试:根据实际用户操作,将多个单独的业务操作同时进行压力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的指标;稳定性测试:选择某些业务场景对系统加载压力,持续运行一段时间,根据并发量或系统监控等来观察系统的稳定性。
软件项目试运行报告一、项目背景。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项目进行试运行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并为项目的正式运行做好准备。
二、试运行内容。
1. 系统功能测试。
在试运行阶段,我们对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用户登录、数据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2. 系统性能测试。
针对软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发性能、负载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测试。
3. 用户体验测试。
通过邀请部分用户参与试运行,我们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和反馈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改进软件功能。
三、试运行结果。
1. 功能测试结果。
经过试运行,系统的各项功能表现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功能性问题,用户可以正常使用各项功能进行工作。
2. 性能测试结果。
系统在性能方面表现良好,响应速度快,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在并发性能和负载能力方面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用户体验结果。
用户在试运行过程中的反馈较为正面,大部分用户表示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实用,但也有部分用户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我们将认真对待并进行改进。
四、问题及建议。
1. 在试运行过程中,部分用户反映系统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了卡顿现象,我们将进一步调查并优化系统性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2. 部分用户提出了对系统界面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我们将考虑在后续版本中增加相关功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3. 部分用户对系统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提出了改进建议,我们将在后续版本中对相关功能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五、改进措施。
1. 加强系统性能优化,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调优和升级,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 听取用户意见,加强用户需求分析,优化系统功能和界面设计,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3. 完善测试流程,加强对系统各项功能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
软件开发项目性能测试报告1.测试概述1.1 测试目标2.本性能测试报告的目的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以确认软件系统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响应能力和稳定性。
1.2 测试范围本次性能测试的范围包括软件系统的核心功能,例如用户登录、浏览、搜索、添加/修改数据等。
同时,也将测试系统的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3 测试策略本次性能测试采用了负载测试、稳定性测试和异常测试三种策略。
通过逐步增加负载,观察系统性能指标的变化,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
同时,对系统进行长时间、大量数据的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测试周期本次性能测试从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5日,历时5天。
3.测试环境2.1 硬件环境4.服务器配置:Intel Xeon Silver 4216,256GB RAM,1TB SSD5.网络设备:Cisco Nexus 3000系列交换机6.负载生成器:LoadRunner 11.02.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CentOS 7.4数据库:MySQL 5.7.20Web服务器:Nginx 1.13.8应用程序服务器:Tomcat 8.5.34性能监控工具:Prometheus 2.6.02.3 网络环境网络带宽:100Mbps网络延迟:10ms7.测试数据3.1 请求数据8.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共生成了5000个用户请求,其中包括正常请求和异常请求各2500个。
3.2 响应数据在正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秒,而在异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3秒。
3.3 错误数据在异常请求的测试中,共产生了500个错误数据,其中400个为502错误,100个为504错误。
9.测试结果4.1 性能指标10.在本次性能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秒,系统的并发用户数为200个,系统的吞吐量为2000tps。
4.2 响应时间在正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秒,而在异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3秒。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详细记录软件测试实施的过程、方法和结果的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测试报告项目名称:XXXX测试版本:vX.X.X测试类型:XXXX测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测试人员:XXX,XXX,XXX1. 测试概述本次测试主要针对XXXX功能的测试。
2. 测试目标本次测试的目标如下:- 验证XXXX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 验证XXXX功能的稳定性;- 发现并记录用户可见的缺陷。
3.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XXXX- 浏览器:XXXX- 分辨率:XXXX- 设备:XXXX4. 测试用例本次测试采用的测试用例包括:- XXXX- XXXX- XXXX5. 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包括:- 功能测试:验证XXXX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 兼容性测试:验证XXXX在不同浏览器、操作系统和分辨率下的表现;- 性能测试:验证XXXX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安全测试:验证XXXX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6. 测试结果本次测试的结果如下:- 功能测试:共执行XX个测试用例,其中XX个通过,XX个未通过,通过率为XX%。
- 兼容性测试:在不同浏览器、操作系统和分辨率下,XXXX均能正常运行。
- 性能测试:在高负载情况下,XXXX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
- 安全测试:XXXX不存在安全风险。
7. 测试结论本次测试结果表明,XXXX的功能符合用户需求,并且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都能满足要求。
但是,需要继续关注未通过的测试用例,确保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修正。
8. 建议- 对未通过的测试用例进行修复;- 继续优化XXXX的性能。
9. 附件- 测试用例文档- 测试执行记录文档- 缺陷报告文档测试人员签名:__________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报告软件测试报告1. 引言本文档为软件工程项目的软件测试报告,旨在对项目进行详细的测试分析与总结。
本报告涵盖了测试的范围、测试环境、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结果、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以便为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方提供详尽的测试信息。
2. 测试概述2.1 测试目的明确测试的目的,例如:- 评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 验证软件是否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确保软件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发现并解决软件中存在的缺陷。
2.2 测试范围明确测试的范围,包括被测试软件的模块和功能点,以及不会进行测试的部分。
例如:- 模块A:功能1、功能2、功能3;- 模块B:功能4、功能5;- 不会进行测试的部分:模块C、模块D。
2.3 测试环境描述测试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环境等。
例如:-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数据库:MySQL 8.0;- 浏览器:Chrome 94.0;- 网络环境:局域网。
3. 测试方法3.1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的各项功能是否正确实现,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测试方法可以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边界值测试、等价类分析等。
3.2 性能测试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和压力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并发能力、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的测试。
3.3 安全性测试测试软件的安全性能,包括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权限控制、数据保密性等方面的测试。
3.4 兼容性测试测试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容性,确保软件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4. 测试结果4.1 功能测试结果列出各个功能点的测试结果,包括通过的和未通过的测试用例,并给出对未通过的测试用例进行重新测试或修复的建议。
4.2 性能测试结果给出软件在不同负载和压力条件下的性能指标,分析是否符合性能要求,并提出优化建议。
4.3 安全性测试结果评估软件的安全性能,列出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软件测试报告优秀5篇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5篇《软件测试报告》,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软件测试报告模版篇一一、三年软件测试经验与四年硬件技术支持经验,做过功能测试、接口测试、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
有web端、app和小程序等测试经验。
熟悉测试用例的编写的方法,熟悉adb命令。
熟悉软件测试流程与方法;掌握pc硬件的配件与构成。
对软件测试、硬件功能有独特的见解,软件测试方面能够提取测试点、编写测试用例,硬件方面能够独立拆装、检测、维修。
另外我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都比较强,这些都是我的优势。
二、1.熟悉软件测试理论与软件测试过程,能够将软件测试理论应用到软件测试工作中2.能够根据测试需求与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3.熟悉mysql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掌握mysql命令、sql语句的使用4.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了解java语言5.有良好的测试文档的编写能力6.熟悉软件工程,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根据公司测试状况进行改进三、5年多软件测试经验,拥有较强的执行推动力,能独立负责测试,不断提高产品测试覆盖度,对用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理解比较敏锐。
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有效判断问题和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抗压能力强,团队合作执行力强,能主动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自主学习,规划方向。
乐意沟通,共同进步。
四、有近2年的软件测试工作经历,掌握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流程,编写测试用例,缺陷报告编写,熟悉linux基本命令;熟悉mysql数据库,熟悉python+selenium自动化软件测试,熟悉python+appium、使用monkey、monkeyrunner进行移动端自动化测试,抓包工具fiddler,接口测试工具jmeter、postman,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的使用测试报告(模板篇二测试前的准备:1.使用同类型的产品,不仅仅是使用,应该是测试同类型的产品。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软件测试报告一、引言本文是针对软件性能测试进行的报告,旨在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为软件产品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测试目的通过性能测试,旨在评估软件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并寻找潜在的性能瓶颈,以及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 服务器:Intel Xeon 2.2 GHz,16 GB RAM- 客户端:Intel Core i7 3.0 GHz,8 GB RAM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17- 软件版本:软件版本号X.X.X四、测试方法1. 压力测试:在模拟实际用户访问情况下,逐步增加并维持负载压力,以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2. 负载测试:在预设的负载条件下测试系统性能,并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3. 并发测试:通过模拟多个用户同时操作系统,测试系统在并发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五、测试结果1. 压力测试结果:在持续增加负载的过程中,系统响应时间逐渐增加,直至达到临界点。
在临界点之后,系统响应时间骤增,性能急剧下降。
2. 负载测试结果:在高负载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请求可能会失败或出现延迟,影响用户体验。
3. 并发测试结果:系统在并发情况下的性能表现较好,响应时间平稳且可接受。
六、结论1. 系统在低负载条件下性能表现良好,响应时间快,用户体验较好。
2. 在高负载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存在一定问题,可能会导致请求失败或延迟,需要进一步优化。
3. 建议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但不限于:- 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操作效率;- 针对性能瓶颈进行代码优化;- 增加服务器硬件配置,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等。
七、附录1. 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2. 性能测试工具及配置。
新版项目软件测试报告(定稿)-新版-精选.pdf**项目测试报告文件名称:**项目v1.2.0测试报告文件编号:0234245版本号:V1.2.0编制:马工日期:2018-4-30审核:张三日期:2018-5-1文档标识File_1_1.1 当前版本V1.2.0当前状态编制√发布日期2018-5-1发布√修订历史记录版本日期AMD 修订者修改内容评审号变更控制号1.0 2018年2月17日 A 马工无001-1A-cc V_1.0 (A-添加,M-修改,D-删除)目录1 引言 (2)1.1编写目的 (2)1.2读者对象 (2)1.3项目背景 (2)1.4术语和缩略语 (3)2 测试概要 (3)2.1测试用例设计 (3)2.2测试环境与配置 (4)2.2.1 功能测试 (4)2.2.2 测试方法与工具 (5)3 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6)3.1项目测试概况表 (6)3.2功能 (6)3.3性能(效率) (7)3.4稳定性 (7)3.5兼容性 (7)3.6安装 (7)3.7安全性 (7)3.8覆盖分析 (8)4 缺陷统计与分析 (8)4.1缺陷汇总 (8)4.1.1 各类问题数量比 (9)4.1.2 测试问题数量-Bug严重性分布 (9)4.2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0)5 测试结论与建议 (11)5.1测试结论 (11)5.2 建议 (11)1引言1.1编写目的<**项目>的这一“测试报告”旨在总结本次测试的内容和测试结果,对于系统的功能做出相应的评估,给出系统的缺陷做出相关的总结和分析,为项目更好的进行提供相应的建议,也给用户对产品的发布提供指导。
1.2读者对象读者分类目的客户代表提供相关的测试数据,指导客户产品发布本项目开发人员为开发人员为下一个版本的升级和新功能开发提供建议本项目测试人员为后续新版本测试提供指导和文档依据1.3项目背景参考资料表1-3-1列出了此次报告涉及到的参考资料。
表1-3-1参考资料名称备注《**项目需求说明书》《**项目概要说明书》《**项目详细说明书》《**项目测试计划》《**项目测试方案》《**项目测试用例》图1-3-2列出了此系统的功能模块图1.4术语和缩略语本文使用了表 1-4-1 术语/定义所显示的面向用户的术语、定义,包括通用词语在本文档中的专用解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
软件性能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软件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稳定运行。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软件开发和运维人员提供参考。
二、测试环境。
1. 测试软件,XXX软件。
2. 测试环境,Windows 10操作系统,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内存。
3. 测试工具,JMeter。
三、测试内容。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并发用户数测试,通过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响应时间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包括页面加载时间、数据查询时间等。
3. 吞吐量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4. 资源利用率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CPU、内存、网络等资源的利用率情况。
四、测试结果。
1. 并发用户数测试结果:在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的情况下,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逐渐增加,同时吞吐量也有所下降。
在达到一定并发用户数后,软件系统开始出现响应缓慢甚至崩溃的情况。
2. 响应时间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显示,软件系统在低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较短,但随着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明显增加,甚至出现超时的情况。
3. 吞吐量测试结果: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软件系统的吞吐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处理能力有限。
4. 资源利用率测试结果: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系统的CPU利用率明显增加,内存和网络资源利用率也有所上升,说明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资源消耗较大。
五、分析与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软件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响应时间长、吞吐量低、资源利用率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缓存优化等,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2. 加强系统的负载测试,及时发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1. 测试目的
该文档的目的是记录软件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软件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测试环境
- 软件系统版本:v1.0.0
- 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 CPU:Intel Core i7-8700 3.20GHz
- 内存:16GB
3. 测试内容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2. 响应时间测试
3. 并发性测试
4. 吞吐量测试
4. 测试结果
4.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如下所示:
4.2 响应时间测试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3 并发性测试
在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访问软件系统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4 吞吐量测试
在60秒内模拟100个用户对系统进行请求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5. 测试结论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较为稳定,未出现占用率过高的情况。
2.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优化。
3. 在并发情况下,系统响应较慢,需要进一步优化。
4. 吞吐量测试结果较为理想。
6. 总结
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发现软件系统在资源占用情况和吞吐量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响应时间和并发情况下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希望本次测试结果可以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件编号版本号V1.0 页码编制人/部门审批人编制日期发放对象研发部软件性能测试报告模板文件修改控制序号版本*变化状态修改内容、页码及条款修改人批准人修改日期1 V1.0 A 初稿*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1简介 (3)1.1目的 (3)1.2名称解释 (3)2测试需求分析 (3)2.1测试目的 (3)2.2测试对象 (3)2.3系统结构 (3)2.4测试范围 (3)2.4.1测试范围 (3)2.4.2主要检测内容 (3)2.5系统环境 (3)2.5.1硬件环境 (3)2.5.2软件环境 (4)2.5.2.1测试软件产品 (4)3测试场景设计 (4)3.1场景1 (4)3.1.1测试目的 (4)3.1.2测试步骤 (4)3.1.3测试输出结果 (4)3.1.4测试结论 (5)3.2场景2 (5)3.2.1测试目的 (5)3.2.2测试步骤 (5)3.2.3测试输出结果 (5)3.2.4测试结论 (5)3.3场景3 (5)3.3.1测试目的 (5)3.3.2测试步骤 (5)3.3.3测试输出结果 (5)3.3.4测试结论 (5)3.4测试结果分析 (5)1简介1.1目的1.2名称解释性能测试运行这些测试通常要确定程序运行有多快,以便确定是否需要优化可靠性测试持续进行的性能测试,目标是发现短序列程序测试遗漏的情况…………2测试需求分析2.1测试目的2.2测试对象2.3系统结构2.4测试范围2.4.1测试范围2.4.2主要检测内容2.5系统环境说明测试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5.1硬件环境服务器机型(配置)IP地址操作系统CPU 硬盘大小内存(G)客户端机型连接方式IP CPU 所属工作站内存2.5.2软件环境软件需求用途操作系统数据库组件2.5.2.1测试软件产品XXXXX系统2.5.2.2测试工具3测试场景设计3.1场景13.1.1测试目的3.1.2测试步骤3.1.3测试输出结果3.1.4测试结论3.2场景23.2.1测试目的3.2.2测试步骤3.2.3测试输出结果3.2.4测试结论3.3场景33.3.1测试目的3.3.2测试步骤3.3.3测试输出结果3.3.4测试结论3.4测试结果分析注意:所有斜体字部分是为了提示所写内容,在正式使用的时候需删除。
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报告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对软件工程项目的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本测试报告旨在评估所开发软件在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表现,并提供改进建议。
本文档将首先介绍测试的背景和目的,然后详细说明测试过程和结果。
最后,我们将提供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对软件的改进建议。
2. 测试背景与目的2.1 背景本软件工程项目是一个在线购物网站的开发,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
该软件包括用户注册、浏览商品、购买商品、支付等功能。
2.2 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性能是否达到预期,以及软件是否存在潜在的缺陷。
通过测试,我们旨在确保软件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并为软件的改进提供参考。
3. 测试过程在测试之前,我们制定了以下测试策略:- 针对每个功能点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覆盖主要的功能场景。
- 设计各种边界测试用例,以验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进行性能测试,评估软件的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等指标。
- 进行兼容性测试,验证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上的表现。
- 进行安全性测试,检测软件的漏洞和安全性问题。
3.2 测试环境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以下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浏览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设备:个人计算机、方式、平板电脑3.3 测试执行在测试执行阶段,我们按照测试用例逐一进行测试。
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我们记录了测试结果,并将问题进行分类和归档。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缺陷:某些功能无法正常工作,例如购物车无法添加商品。
- 性能问题:软件在高并发情况下响应速度变慢。
- 兼容性问题:在某些浏览器上,软件的界面显示不正常。
- 安全性问题:软件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
4. 测试分析4.1 功能问题我们对发现的功能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代码错误或需求理解不准确导致的。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1. 概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性能测试是一项重要的测试活动。
它旨在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识别潜在的性能瓶颈和问题。
本报告提供了对软件进行性能测试的结果和分析。
2. 测试环境为了进行性能测试,我们搭建了一个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
该环境包括以下组件:-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数据库:MySQL 8.0- 应用服务器:Apache Tomcat 9.0- 软件版本:XYZ软件版本 1.03.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系统在最大并发用户数下的性能表现,并确定系统是否能够在负载增加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4. 测试场景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测试场景来模拟真实的使用情况:- 场景一:并发登录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登录系统。
- 场景二:多页面并发访问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访问不同页面。
- 场景三:数据库操作测试,模拟系统执行数据库操作的情况。
- 场景四:文件上传下载测试,模拟用户上传和下载文件的操作。
5. 测试结果在每个测试场景中,我们记录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下面是我们的测试结果摘要:5.1 场景一:并发登录测试- 最大并发用户数:100- 平均响应时间:1.2秒- 吞吐量:80个请求/秒5.2 场景二:多页面并发访问测试- 最大并发用户数:50- 平均响应时间:0.8秒- 吞吐量:120个请求/秒5.3 场景三:数据库操作测试- 最大并发用户数:20- 平均响应时间:0.5秒- 吞吐量:60个请求/秒5.4 场景四:文件上传下载测试- 最大并发用户数:10- 平均响应时间:2.0秒- 吞吐量:40个请求/秒6. 分析和建议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然而,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6.1 响应时间虽然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在某些高峰期可能达到了用户可感知的延迟。
XXX软件项目性能测试报告版本列表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目录 (3)1引言 (6)1.1编写目的 (6)1.2预期读者 (6)1.3参考文档 (6)2测试目的 (6)2.1测试目标 (7)3项目概述 (7)4业务分析 (7)4.1用户活动剖析和建模 (7)4.2性能目标 (7)4.3测试用例 (8)5测试方法 (8)5.1测试工具 (8)5.2测试环境 (8)5.3测试场景设计 (9)5.3.1用户并发测试 (9)5.3.1.1登录模块测试内容描述 (9)5.3.1.2XX意见书模块测试内容描述 (10)5.3.1.3外聘律师事务所模块测试内容描述 (10)5.3.1.4XX顾问/XX机构模块测试内容描述 (11)5.3.1.5案件模块测试内容描述 (11)6测试结果分析 (11)6.1结果汇总 (11)6.1.1用户并发测试: (11)6.2结果分析图 (13)6.2.1并发测试 (13)6.2.1.1登录 (13)6.2.1.1.160Vuser (13)6.2.1.1.1.1事务概要 (13)6.2.1.1.1.2响应时间 (14)6.2.1.1.1.3吞吐量 (14)6.2.1.1.280Vuser (15)6.2.1.1.2.1事务概要 (15)6.2.1.1.2.2响应时间 (15)6.2.1.1.2.3吞吐量 (16)6.2.1.1.3100Vuser (16)6.2.1.1.3.2响应时间 (17)6.2.1.1.3.3吞吐量 (17)6.2.1.2XX意见书 (18)6.2.1.2.160Vuser (18)6.2.1.2.1.1事务概要 (18)6.2.1.2.1.2响应时间 (18)6.2.1.2.1.3吞吐量 (19)6.2.1.2.280Vuser (19)6.2.1.2.2.1事务概要 (19)6.2.1.2.2.2响应时间 (20)6.2.1.2.2.3吞吐量 (20)6.2.1.2.3100Vuser (21)6.2.1.2.3.1事务概要 (21)6.2.1.2.3.2响应时间 (21)6.2.1.2.3.3吞吐量 (22)6.2.1.3外聘律师事务所 (22)6.2.1.3.160Vuser (22)6.2.1.3.1.1事务概要 (22)6.2.1.3.1.2响应时间 (23)6.2.1.3.1.3吞吐量 (23)6.2.1.3.280Vuser (24)6.2.1.3.2.1事务概要 (24)6.2.1.3.2.2响应时间 (24)6.2.1.3.2.3吞吐量 (25)6.2.1.3.3100Vuser (25)6.2.1.3.3.1事务概要 (25)6.2.1.3.3.2响应时间 (26)6.2.1.3.3.3吞吐量 (26)6.2.1.4XX顾问/XX机构 (27)6.2.1.4.160Vuser (27)6.2.1.4.1.1事务概要 (27)6.2.1.4.1.2响应时间 (27)6.2.1.4.1.3吞吐量 (28)6.2.1.4.280Vuser (28)6.2.1.4.2.1事务概要 (28)6.2.1.4.2.2响应时间 (29)6.2.1.4.2.3吞吐量 (29)6.2.1.4.3100Vuser (30)6.2.1.4.3.1事务概要 (30)6.2.1.4.3.2响应时间 (30)6.2.1.4.3.3吞吐量 (31)6.2.1.5案件 (31)6.2.1.5.160Vuser (31)6.2.1.5.1.2响应时间 (32)6.2.1.5.1.3吞吐量 (32)6.2.1.5.280Vuser (33)6.2.1.5.2.1事务概要 (33)6.2.1.5.2.2响应时间 (33)6.2.1.5.2.3吞吐量 (34)6.2.1.5.3100Vuser (34)6.2.1.5.3.1事务概要 (34)6.2.1.5.3.2响应时间 (35)6.2.1.5.3.3吞吐量 (35)7结论 (36)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次测试是针对XXX项目系统进行的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涉及到该系统的登录、案件、XX意见书、外聘律师事务所管理、XX顾问/XX机构5个主要的系统应用功能。
通过模拟实际用户的使用场景进行压力测试,获得服务器运行时的相关数据,从而进行分析,找出系统业务处理的最佳性能点。
分别以60、80、100为基数进行测试,测事务平均响应时间。
1.2 预期读者XXX信息技术部以及项目开发人员1.3 参考文档XXX项目需求说明书2测试目的此次性能测试的目的如下:●能力验证在使用负荷最多时,服务器的性能在如下范围内:CPU最大使用率(<85%);内存最大使用率(<85%);测试XXX系统在60并发用户的条件下核心功能请求响应时间是否小于10秒;事务成功率不能低于95%;●性能调优主要为了发现XXX系统中的性能瓶颈,通过各种参数调整和代码的调整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缺陷发现主要为了通过此次测试来发现系统上是否依然存在功能上的缺陷。
2.1 测试目标期望指标:3项目概述4业务分析4.1 用户活动剖析和建模4.2 性能目标根据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以及与客户交流的结果,分析得出每模块的性能需求。
具体如下:4.3 测试用例5测试方法5.1 测试工具本次性能测试主要使用HP公司的专业测试工具LoadRunner11,采用录制、回放的方法,即录制IE浏览器发送、接收的HTML数据包,使用工具模拟大量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对“XXX系统项目”登录、XX意见书、外聘律师事务所、XX顾问/XX机构、案件几个模块进行性能验证,判断系统在多用户并发请求下,服务器是否稳定以及响应时间是否满足。
5.2 测试环境5.3 测试场景设计5.3.1用户并发测试5.3.1.1登录模块测试内容描述5.3.1.2XX意见书模块测试内容描述5.3.1.3外聘律师事务所模块测试内容描述5.3.1.4XX顾问/XX机构模块测试内容描述5.3.1.5案件模块测试内容描述6测试结果分析6.1结果汇总6.1.1用户并发测试:6.2结果分析图6.2.1并发测试6.2.1.1登录6.2.1.1.160Vuser6.2.1.1.1.1事务概要6.2.1.1.1.2响应时间6.2.1.1.1.3吞吐量6.2.1.1.240Vuser6.2.1.1.2.1事务概要6.2.1.1.2.2响应时间6.2.1.1.320Vuser6.2.1.1.3.1事务概要6.2.1.1.3.3吞吐量6.2.1.2XX意见书6.2.1.2.160Vuser6.2.1.2.1.1事务概要6.2.1.2.1.2响应时间6.2.1.2.280Vuser6.2.1.2.2.1事务概要6.2.1.2.2.3吞吐量6.2.1.2.3100Vuser6.2.1.2.3.1事务概要6.2.1.2.3.2响应时间6.2.1.3外聘律师事务所6.2.1.3.160Vuser6.2.1.3.1.1事务概要6.2.1.3.1.3吞吐量6.2.1.3.280Vuser6.2.1.3.2.1事务概要6.2.1.3.2.2响应时间6.2.1.3.3100Vuser6.2.1.3.3.1事务概要6.2.1.3.3.3吞吐量6.2.1.4XX顾问/XX机构6.2.1.4.160Vuser6.2.1.4.1.1事务概要6.2.1.4.1.2响应时间6.2.1.4.280Vuser6.2.1.4.2.1事务概要6.2.1.4.2.3吞吐量6.2.1.4.3100Vuser6.2.1.4.3.1事务概要6.2.1.4.3.2响应时间6.2.1.5案件6.2.1.5.160Vuser6.2.1.5.1.1事务概要6.2.1.5.1.3吞吐量6.2.1.5.280Vuser6.2.1.5.2.1事务概要6.2.1.5.2.2响应时间6.2.1.5.3100Vuser6.2.1.5.3.1事务概要6.2.1.5.3.3吞吐量7结论由于测试工具无法连接被测试服务器的共享C盘,所以此次测试无法通过工具收集到相应的信息,通过登录测试服务器直接观察,服务器CPU使用率一直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但由于测试服务器内存较少,只有2G,导致在测试过程中内存使用率一直较高,尤其是在测试外聘律师事务所模块的100并发时,内存几乎耗尽。
通过对比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系统基本上满足使用需要,除登录模块在60并发用户的情况下响应时间无法达到标准以外,其余各个模块都可以满足要求,其中外聘律师事务所模块100并发未达标是因为服务器内存问题。
根据测试结果,目前系统登录模块无法满足条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内存原因:由于测试服务器的应用和数据库都部署在一台机器上面,而且机器本身只有2G内存,导致服务器压力过大,尤其是内存不够使用。
2.配置原因系统的数据库配置和tomcat的配置还需要优化,我已经对其中一些参数进行了优化,取得了一些效果,后面还可以针对生产环境进行具体的优化,本次优化参数如下:修改mysql下面的参数max_connections=2000由100改为1000修改server.xml下面的参数maxActive="300"由100改为300增加enableLookups="false"参数修改context.xml下面的参数maxActive="600" maxIdle="20" maxWait="5000"建议根据生产环境数据库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配置进行相应的优化,另外可以根据后台的日志对登录模块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