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选择与供应商关系管理PPT(98张)
- 格式:ppt
- 大小:645.50 KB
- 文档页数:98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供应商选择是实施采购的前提,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供应商评价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概念型、经验型和决策支持方法这3个方面。
其中,经验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评选的指标或准则,而决策支持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评选的方法。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不少专家学者通过企业调查或切身实践,都提出了各自较为合理的评选指标体系。
其中,对供应商的选择问题研究最早、影响最大的是迪克森( Dickson),他通过分析170份对采购代理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得到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23项指标,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分类.迪克森认为,质量是影响供应商选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交货、历史绩效等7个因素则“相当重要”;“一般重要"包括顾客投诉处理程序、沟通系统等14个因素;最后一个因素,“相互之间协商"则归入“稍微重要”之列。
在迪克森的研究中,能够发现在选择供应商时重要性最高的前3个指标分别为质量、交货期和历史绩效.之后,Stamm和Golhar、Ellram、Roa和Kiser分别发文指出他们认为重要的供应商选择指标是13、18和60个。
根据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CIMS—SCM课题组1997年的一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98. 5%的企业考虑了产品质量的准则,92. 4%的企业考虑了价格的准则,69. 7%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提前期的准则;批量大小及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准则之一。
因此,供应商的选择是一个多准则评价问题,是在对各个准则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供应商给出综合量化指标,以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通过多个行业的调查分析,对供应商的评价多集中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权衡、价格与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指标因素。
对于供应商来说,要想在所有的内在特性方面获得最佳是相当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一个高质量产品的供应商就不可能有最低的产品价格.因此,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主要影响因素。
供应商管理要点供应商管理是组织内部的关键性职能之一,对于企业的运作和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可以确保企业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促进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
本文将探讨供应商管理的关键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经验。
一、供应商选择1. 专业化能力:选择具有专业化能力的供应商,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
2. 资质认证:确保供应商具备必要的资质认证,如ISO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客户口碑:了解供应商的客户口碑和声誉。
可以通过参考其他客户的评价或者进行供应商背景调查来获取信息。
4. 价格竞争力:价格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应是唯一考虑因素。
选择供应商时要综合考虑价格和质量。
二、供应商合同1. 合同内容:确保合同明确规定了产品或服务的详细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日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
2. 风险分担:在合同中明确风险分担责任,例如产品缺陷、延期交货等问题的责任归属和赔偿责任。
3. 合同期限:合同应明确规定开始和结束日期,并在合同到期前适时进行续签或重新评估供应商。
三、供应商绩效评估1. 指标设定:根据供应商的业务特点和合同约定,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指标,如交货及时性、品质合格率、客户满意度等。
2. 绩效评估周期: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可以是每月、每季度或每年一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3. 反馈机制:及时向供应商提供绩效评估结果,并与供应商讨论改进措施,促进双方共同成长和进步。
四、供应链风险管理1. 多源供应:建立多个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避免过于依赖单一供应商,以降低风险。
2.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以应对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
3. 危机应对计划:制定应对供应链危机的紧急预案,例如自然灾害、政策变更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
五、供应商关系管理1. 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经常与供应商进行定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改进。
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1. 总则1.1 目的为确保公司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提高供应商的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成本,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供应商合作关系,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活动及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管理。
1.3 定义- 供应商:向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 采购: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所需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2.1 供应商选择- 公司应根据采购需求、市场情况及供应商综合实力等因素,选择具备相应资质、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
- 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2 供应商评估- 公司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价格、服务等方面。
- 评估结果作为供应商考核、奖惩和选择的依据。
3. 合同管理3.1 合同签订- 公司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合同条款,包括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
- 合同签订后,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3.2 合同变更与解除- 合同签订后,如遇特殊情况需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
4. 质量控制4.1 供应商质量控制- 供应商应保证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要求。
- 公司应设立质量检验部门,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4.2 质量问题处理- 如发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质量问题,公司有权要求供应商及时整改或更换。
- 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公司损失的,供应商应承担相应责任。
5. 交付与售后服务5.1 交付- 供应商应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地点、数量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
- 公司应设立物流部门,确保产品安全、及时到达目的地。
5.2 售后服务- 供应商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产品安装、维修、保养等。
- 公司应设立售后服务部门,负责协调、处理供应商售后服务事宜。
6. 供应商沟通与协作6.1 沟通- 公司应与供应商保持定期沟通,了解供应商生产、经营状况,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