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 法
- 格式:ppt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了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对于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符合汉字表音法规定,成熟并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三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各个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和推广工作,促进多语种文字的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定、推广和规范工作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职责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普及第六条:全国公共场所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公示、标识、宣传和服务,不得擅自使用其他语言文字。
第七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广泛普及并得到正确使用,全国各级教育机构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必修科目进行教学。
第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普及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言文字保护和推广。
第九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应当注重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各界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应用。
第三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第十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语音、语调的纯正和规范,不夸张、不失真。
現代漢語章五語法一、名詞解釋: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均为音义结合体;3、句子:具有一个句调,可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4、句类:根据语气划分出的句子类型,可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5、句型:根据句子结构划分出的句子类型,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6、句式:句子的特征分类,句式是根据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结构类型;7、实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可充当句法成分的词;8、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可充当句法成分的词;9、谓词:指在前面可以加“不”,在句法结构中经常作谓语,同时能作主语和宾语的词。
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一部分描述性代词,如“这么”;9、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的词,其属性常存对立性质,故多成对或成组出现,如中式:西式;10、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与所代替、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传统语法按作用将之划分为三大类:代替人或事物的人称代词,表疑问的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的指示代词;11、拟声词:即模拟声音的词,又称“象声词”,如“叮当”。
有修辞作用,可使语言具体形象,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故常运用于口语及文学作品中;12、短语:即意义上和语法上可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又称词组,是大于词而不成句的语法单位;13、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和句子的一种方法,即尽量将短语或句子划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除联合结构等可能由多个并列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外,其余均可采用此法,故又称“二分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的内部组合层次;14、中心语:即偏正短语中的中心成分,可为词或短语。
主要有三种类型: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15、独立语:句子中的某个实词或短语与其前后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互不为句法成分,但句意上又是必需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即独立语。
按表意作用可将之分为四类: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16、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可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据不同的标准可分出句型和句类两类。
现代汉语重点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二、语法的性质1、语法的性质有哪些P3语法具有比较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①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式、类型及如表达语义的规则。
②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容,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
③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解释组成词、短语和句子的规则和格式。
④例:汉语里的“看、说”可以说成“看看、说说”从中抽象出一条词的变化规律: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①稳固性:任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
②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新的语法规则总会逐渐产生出来。
③例: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
(3)民族性①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②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有共性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
③例: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P4(具体看课本和笔记,分析具体用法)第二节词类(上)一、划分词类的依据1、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P7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1)词的语法功能①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能作主语、宾语,就是能居主位、宾位。
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叫虚词。
②词的组合能力:A、实词与另一些诗词的组合能力。
例:“新的机遇”正确,“不机遇”错误B、虚词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
例:“我的书”“高兴地说”“听得津津有味”(2)词的形态变化①构形形态:主要为重叠例:“看看”“红红的”②构词形态:主要为加词缀例:“凿”加词缀“子”变为“凿子”(3)词的意义词的意义是具有参考作用的,这里的词的意义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词的意义,而是指概括了的某一类的词的意义。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语法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学习要点:了解语法的基本特征,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和语法体系(这俩术语均有两种解释)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1)语法——语法规律,客观的语法事实 + 语法学的理论,学者对语法事实的主观说明语法体系——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 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学说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一个民族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一个民族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2)语法研究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研究组成。
句法:造句的规则(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包括传统的词法和句法语义:句法结构的变化对语义的影响及反作用语用:句法结构的变化对语境,句子的语调、口气等的影响及反作用2.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
如:汉语中“看看”“学习学习”词的重叠现象。
说明有些动词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示动作的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语音、词汇慢得多。
如: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3)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也表现在语法上。
如:俄语用词形变化(形态)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比较自由;而汉语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变化,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来表示。
3.语法单位: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构词的备用单位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构成短语、句子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造句的备用单位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关系:语素可以 = 词词组>语素词可以 = 句子词组可以 = 句子4.句法成分: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1)句法成分到底是什么,是凭句法关系定名的。
如: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句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定中、状中、中补口诀: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第五章语法教学目的系统讲述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及其类型,分析句子的方法,标点断句的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则,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共分10节:语法概说,词类上、下,短语、句法成分,句子的分类,常见的句法失误,复句,句群,标点符号等。
其中了解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分析语句的结构类型和变换关系,掌握其表意的异同等是教学重点,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规律,提高驾驭汉语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安排34学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1.语法有两个含义:语法结构规则本身;研究语法的科学,即语法学。
2.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语法系统;语法学体系。
二、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稳固性。
语法的发展变化相对于语音、语义、词汇来说是最为缓慢的,但不否认语法规则具有时代性。
3.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1.语法单位汉语的语法单位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前三种是语言的材料单位,而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句子的语气类型叫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类型。
句子的结构类型叫句型,分单句和复句两类。
2.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
第五章语法一、名词解释1.语法2.实词3.双宾句4.虚词5.兼语短语6.句子7.语素8.短语9.祈使句10.方位短语11.疑问句12.非主谓句二、填空题: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
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
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
11.兼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短语套合而成。
12.“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
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
14.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一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表示不同的语气。
15.从主语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
16.根据结构关系,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
17.根据主谓句中谓语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主谓句分为四种,即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句。
18.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
19.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的句子。
20.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
21.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祈使、感叹四种。
22.根据结构特点,疑问句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
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
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
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
27.从语义类别看,补语可以分为、、、、、、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