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22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统计学浙江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一、前言部分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每个地区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
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起点,分配和交换是纽带,消费是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提高我省居民消费水平,扩大消费市场,有利于加快转变全省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计量的协整检验方法来分析浙江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找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方法,进而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发展。
协整检验:在现实经济中的时间系列通常是非平稳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差分把它变平稳,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总量的长期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要的,所以用协整来解决此问题。
综述范围:本文通过运用SPSS和SAS等统计软件对浙江省的各个市或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居民消费情况进行综合评述与研究,并选取多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计量的相关检验方法(E-G两步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来得出相关结论,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
二、主题部分历史背景: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体制环境中,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与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有密切关系。
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消费支出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当消费增加时,经济总量也会随之增长。
消费者的支出增加会促进企业增加生产和提供服务,从而刺激整个经济的活动。
刺激生产和就业:消费的增加会带动生产和服务业的增长,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了生产和服务的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与生产过程,这有利于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水平。
促进投资:消费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企业可能会增加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提高税收收入:随着消费的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加,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政府通过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手段,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可以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刺激金融市场:消费的增加会带动消费品和服务行业的股票价格上涨,提高了企业的市值,对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信贷需求,促进银行业的贷款业务发展。
总的来说,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拉动生产和就业、促进投资和税收收入增加、刺激金融市场等,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居民储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姓名:杨丹丹 专业:数量经济学 学号:405430213160一、引言近些年,我国经济进入了相对平稳高速的增长时期,居民收入也随之持续增长。
我国国民储蓄投资势头不减,居民收入的相当比例被用于储蓄,投资规模也相应扩大,而用于内部消费的比例相对较低。
现代经济理论十分重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储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以及投资的效率来实现的。
在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和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索洛增长模型中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以及投资的效率纳入模型,分析储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试图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二、索洛增长模型回顾和扩展回顾索洛模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前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增长理论。
他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认为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但忽略了知识技术的进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同时,其局限性即资本的积累会从储蓄完全转化至投资也日益明显。
随之,凯恩斯理论弥补了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些不足如,提出了投资的乘数效应等。
他认为是投资决定储蓄。
投资与储蓄是相分离的。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当前我国通过举债进行投资来拉动经济,而居民的高储蓄率得以支持政府的债务规模。
1、索洛模型回顾。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典型代表。
索洛模型首先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该模型假设生产仅由两种要素投入即资本(K )和劳动(L ),其他投入是相对不重要的。
生产函数为如下形式:),(AL K F Y = 其中A 表示劳动的有效性,AL 即有效劳动。
(1)该生产函数的另一个重要假设即资本与有效劳动是规模报酬不变。
即 ),(),(AL K cF cAL cK F = 其中0c ≥。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渐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的影响,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探讨。
首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当居民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时,他们会选择更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这就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其次,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生产和服务领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
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刺激更多的企业增加生产和服务,从而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减少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稳定。
再次,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改善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一方面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这样一来,贫富差距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社会公平性得到提升。
此外,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对调整经济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过去,我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拉动,而消费占比相对较低。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凸显起来,可以有效平衡投资与消费的比重,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然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度消费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对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其次,一些人消费过度可能导致个人负债累积,增加金融风险。
最后,全面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提高消费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综上所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贫富差距以及调整经济结构。
然而,我们也要警惕过度消费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GDP平均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
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却没有同步增长,两者表现出明显的不和谐。
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加不同步,使大部分居民没有充分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甚至有一些下降。
不仅严重挫伤了居民参与改革和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更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利于国家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社会和谐发展。
论文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理论关系,论述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现实关系,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现实关系的成因,提出了和谐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目录引言 (1)一、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的理论 (2)(一)库兹涅茨倒U理论 (2)(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供给理论 (2)(三)马克思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理论 (3)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基本判断 (4)(一)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指标 (4)(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基本判断 (5)(三)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的不良影响 (9)三、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的成因 (11)(一)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分析 (11)(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12)四、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关系和谐的政策建议 (17)(一)完善教育与就业制度 (17)(二)完善工薪制度 (18)(三)完善按劳分配制度 (19)(四)完善再分配制度 (20)(五)规制垄断行业收入 (21)(六)完善收入分配辅助制度 (22)结论 (24)注释 (25)参考文献 (26)中文摘要 (1)Abstract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
GDP平均保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贾晓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沈阳110034)摘要: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之一,我国又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因此居民消费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有效地发挥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当前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选择了2000-2018年我国的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等基础数据,在对消费率、投资率、净出口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居民消费的特点,并提出了推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乡消费结构;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12-0019-03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辽科协2018-2019年科技创新智库项目(LNKX2018-2019C09)作者简介:贾晓华(1977-),女,辽宁海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面临的极大的挑战,两会期间,我国明确提出当年不设GDP 增速目标,确保“六保”、“六稳”。
而从全球来看,疫情流行的趋势仍未减缓,面对这样风云变幻的复杂背景,在确保精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何稳住经济,稳住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目前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2018年底,我国常住人口为139538万人,涉及将近14亿人口的消费问题,人均消费水平的些许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我国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当前形势下我国急需解决的“六稳”、“六保”问题,也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事。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二、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一)马克思消费理论虽然马克思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消费理论,但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
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
城市居民的消费涵盖了众多方面,从日常生活的食品、衣物、住房,到教育、医疗、娱乐等服务。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过去,人们可能更注重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而如今,对于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城市居民的消费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收入水平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当居民的收入增加时,他们通常会增加消费支出,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还会在品质和种类上有所提升。
同时,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城市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发展,愿意为健康、环保、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投入更多。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消费环境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市场的供给状况以及政策的引导等,都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呢?一方面,消费直接带动了生产。
居民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促使企业增加生产,扩大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增加又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一方面,消费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企业不得不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无疑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高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以旅游业为例,随着城市居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不仅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行业的繁荣,还促使各地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推动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再比如,教育消费的增长。
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和自身的职业发展,对教育培训的投入不断加大。
目录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1消费问题——————————————————22消费与经济增长———————————————3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2 、消费模型—————————————————4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2、贡献率分析————————————————10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 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消费模型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一)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
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
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二)消费与经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1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
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
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
2生产函数理论。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
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
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
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一)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
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以1990年为分界线,前后约两个十五年中,1978─1990年,总消费占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下同)比重大体都在65-70%之间(个别年份稍低)。
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较低的储蓄率,总投资处于有限的低水平规模,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滞缓状态。
1990─2005年,消费率为60─65%之间,储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总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取得迅猛发展。
但是,消费率下降的滞后结果是,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
我国经济的高速度是以牺牲消费为代价的,同时,低收入低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因此,消费水平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高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总体消费水平低下。
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我国平均消费水平为52-65%。
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从上面资料看,九十年代以前政府消费仅占总消费的21-23%,九十年代后快速上升到22-26%以上。
与居民消费和总消费相比,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二)消费模型消费,从实物形态看,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从货币形态看,来源于可支配的实际收入。
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一国国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
所谓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一部分,受投资、税赋和政府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决定于GDP 的大小和GDP 转移为个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
设个人可支配收入为Yd ,GDP 为Y ,假定个人可支配收入在GDP 中所占比重为b ,我们称b 为GDP 的个人分配系数。
这样就得到:Y d =b ×Y (2.1) 再假定个人消费C 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由此得到:C=a+c × Y d (2.2) C=a+b × c × Y (2.3)这样,我们就建立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消费模型,即式(2.3)。
其中,a 是自发性消费(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必须消费)为常量,表明一个基本的消费水平;c 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消费增量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1dC dC dCc dY b dY b dY===⨯⨯ (2.4)从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在边际消费倾向c 一定条件下,消费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即GDP 的个人分配系数b 和GDP 。
在GDP 既定条件下,个人分配系数b 决定了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
b 是政策参数,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
研究表明,b 波动区间的上限,也就是消费的最大限度,受预期投资影响。
预期投资决定了预期的收入,所以b 受到预期收入影响。
因此,消费不但取决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预期收入影响。
利用消费模型,我们来进一步分析我国经济中消费的特点及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特征,见表2-2及表2-3。
表2-2 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 单位: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表2-3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第一、以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
1990─2006年,消费中量入为出观念占主导地位,消费水平低下,且增长缓慢。
同期人均GDP增长了7.7倍,人均消费增长5.9倍,其中农村人均消费增长5.0倍,城市人均消费增长6.5倍。
消费水平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消费水平比为2.8: 1,2006年扩大到3.6: 1。
第二、收入水平提高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
1990─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9.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2倍,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
低收入是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导思想。
低收入必然带来低消费,由此引发的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无疑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贡献率是我们研究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所采用的一个指标。
消费贡献率是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消费因素所占的比重。
投资贡献率是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投资因素所占的比重。
表3-1为年消费、投资贡献率。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表3-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关于净出口。
净出口在经济总量中一直占较小比重,近年受贸易政策影响,比重下降。
所以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这里暂不述及。
(二)贡献率分析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投资贡献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重投资、轻消费,形成我国经济的特殊格局,成为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
从消费角度看,消费贡献率1994年达到谷底水平30.2%,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始终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在投资边际效益下降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
但是,我国经济需求不足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形成了即使在高投资政策下仍然没有高产出,经济增长持续缓慢。
这个不足就是我们刺激消费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
如果消费贡献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那么,再过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和质量,就可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过二十年,将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综上所述,收入水平,预期收入是消费的主要来源,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称其为内部影响因素。
消费习惯、产品质量、品种、价格以及服务,影响着消费选择,可以称其为外部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