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4
电化学反应及其原理电化学反应是通过电流来推动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
在它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原理。
本文将对电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其原理进行解析。
一、电化学反应中的电位电化学反应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原子或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物质损失电子(或氢离子),而在还原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或氢离子)。
这些化学反应都与电位电压有关,电位是指电极中的电压,与某种参考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有关。
试想一个具体的例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将电极导入并通过电源加电,在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当电极上的氧气刚刚开始产生时,它在相对于水的标准电位下呈现出市电同电位的电势。
当电极上的氧气进一步增加时,由于氧气与水之间的化学反应,氧气产生的电势会变化,使氧气更容易解离。
在此情况下,电极上的氧气也将表现出比水更高的电位。
二、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极势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极势是最基本的概念,它是电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测量值,也是一种衡量化学平衡的参数。
电极势可以通过比较参照电极的势能与工作电极的势能来确定。
电化学电池的电极中有许多离子和电子,它们的出现和稳定都受到电极势的约束。
如果电极势过低,则反应的氧化或还原速率会变慢。
这是因为电子和离子的相对输入和输出受到限制。
但是,如果电极势过高,反应可能会过于激烈,以至于反应物无法被完全消耗,这可能导致电极的腐蚀或炸裂。
三、电化学反应中的离子传输在电化学反应中,离子传输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离子传输速率。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通常受到离子传输的限制。
离子传输可以由电化学反应自身的性质和液体电解质后的化学浓度共同推动。
在这种情况下,离子传输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差异主要与离子的限制和限制速率有关。
但是,如果电化学反应的质量传输主要由离子传输推动,则离子传输速率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显著。
四、电化学反应的应用电化学反应的应用广泛,可以用来制造新材料、加速化学反应、生产合成材料、纯化水和气体、测量离子浓度、制造电池等。
lay的用法和例句一、Lay的基本含义和用法在英语中,动词"Lay"是指将物体放置在某个位置或表面上的行为。
因此,它通常被用来描述人们将物品放在桌子上、床上或地板上等情境中。
"Lay"是一个及物动词,意味着它需要有一个宾语来接收动作。
与之相对的,"Lie"这个词则是指在水平位置或躺下的动作。
二、Lay和Lie的区别虽然"Lay"和"Lie"有着相似的发音和外观,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甚至让很多人混淆。
1. "Lay"和"Lie"的含义区别:- "Lay": 通过外力在某个位置放置物体。
- "Lie": 自身以平躺方式存在于某处。
2. "Lay" 和"Lie" 的语法结构区别:- "Ley": 是一个及物动词,需要有一个宾语来接收动作,即主体施加动作于客体。
- "Lie": 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不需要宾语。
3. 举例说明:- (Correct) Please lay the book on the desk.(请把书放到桌子上。
)- (Incorrect) Please lie the book on the desk.(请把书躺到桌子上。
)三、Lay的用法和例句1. 描述物体的放置行为:- He laid the newspaper on the table.(他把报纸放在桌子上。
)- She laid the clothes neatly in the cupboard.(她将衣服整齐地放在衣橱里。
)2. 描述动物产下或放置卵的行为:- The hen laid an egg this morning.(母鸡今天早上下了一个蛋。
)- The bird laid its eggs in a nest.(鸟将它的蛋放在一个巢中。
1.原电池,就是两端电极之间氧化性的强弱导致了电子的移动,氧化性强的,迫使氧化性弱的电子流向氧化性强的那边,然后溶液中的离子也定向移动,就形成了闭合回路,这就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因为之后就没有电势差,所以化学能在不断的减小,转化成了电能。
2.如果是电解池的话,负极就会接阴极,正极就会接阳极,也就是说,电源相当于一个原电池,但是呢,它正极和负极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导线相连,而是中间插入了一个电解池,这个电解池就相当于在这个导线中间增加了一个障碍,使电子无法直接的由负极由流动向正极,他需要从电解池中发生电子的替换。
当负极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就来到了阴极。
此时阴极被重重的电子围住,由于溶液无法传导电子,正极无法从负极直接得到电子,它需要从阳极获得电子,如果阳极是活泼的金属的话,也就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银之前的,它就会直接失去电子,如果阳极不是活泼金属的话,它就会从溶液中得到电子,所以说发生了电子的替换。
3.此处附上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阳离子得电子能力:银离子大于铜离子,大于酸中氢,大于铅离子,大于锡离子,大于亚铁离子,大于锌离子,大于水氢,大于氯离子,大于镁离子,大于钠离子。
阴离子失电子能力:硫离子大于亚硫酸根离子大于碘离子大于溴离子大于氯离子大于氢氧根离子大于含氧酸根离子。
谢谢收看。
普通化学电化学原理及应用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相互作用的学科,研究电能与化学物质之间的转化和过程。
电化学原理主要包括电化学反应、电极过程以及电解过程。
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化学系统中,化学反应随电流通过而进行的反应。
根据电化学反应所涉及的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电化学反应可分为三类: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和电化学合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荷的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被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分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
电解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通过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正电荷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电荷离子向阳极移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合成反应是指利用电流在电极上进行化学反应。
通过控制电流和电极材料,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方向。
电化学合成常用于合成有机物和分解化学物质。
电极过程是指电离体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在电极过程中,电荷的传递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进行,形成电导。
电极过程可以分为氧化电极过程和还原电极过程。
电化学应用广泛,包括电池技术、电镀技术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等。
电池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常见的电池包括干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电镀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金属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薄膜的技术。
电镀技术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增加其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电镀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领域。
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水分解为氢和氧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且产生的氢气可以用于燃料电池发电或作为化工原料。
电化学在能源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例如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的能量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的电化学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燃料电池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化学反应在其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电化学原理在化学和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是一门研究电现象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荷的转移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既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也可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的化合物。
在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形成电流。
3. 电极反应:在电解池中,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电极上。
电极分为阴极和阳极,阴极是电子的还原(还原剂被氧化),阳极是电子的氧化(氧化剂被还原)。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极处的电子流向阳极,离子则沿相反的方向迁移。
4. 电势和电动势:电势是指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力。
电动势是指电池或电解池中的电势差,是推动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力量。
电动势可以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差异来测量。
5. 极化和电解过程:在电极表面,由于反应产物的聚积或生成速率不同,可能会导致电解过程受到一定的限制,形成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极化。
极化会影响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电化学反应速率。
6. 法拉第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定律是描述电化学反应中电流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流的大小与
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成正比,与物质的摩尔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总之,电化学研究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以及电荷的转移过程。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理解电化学现象和应用电化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电化学原理第一章绪论两类导体: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电解质分类: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
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
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单位为S ( 1S =1/Ω)。
第二章是电化学热力学界面:不同于基体的两相界面上的过渡层。
相间电位:两相接触时存在于界面层的电位差。
产生电位差的原因是带电粒子(包括偶极子)分布不均匀。
形成相间电位的可能情况:1。
残余电荷层: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外部电源对界面两侧的充电;2.吸附双电层:界面层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附量不同,使界面和相体带等量相反的电荷;3.偶极层: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侧定向排列;4.金属表面电势:各种短程力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表面电势差。
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转换关系的学科。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均匀电场原理:当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时,存在一个均匀的电场,电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线性变化。
2. 电离平衡原理:在电化学过程中,溶液中的物质可以发生电离,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当达到平衡时,离子的生成速率等于离子的消失速率。
3. 傅里叶法则:根据傅里叶法则,任何一个周期性的函数可以表示为若干个不同频率正弦波的叠加。
这个原理在电化学中用来解释频域电化学方法。
4. 动力学原理:根据动力学原理,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势差、温度、溶液浓度等因素有关。
动力学原理用来研究电极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5. 线性电化学原理:线性电化学是研究电流与电势之间的线性关系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它基于欧姆定律和法拉第定律,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势的关系来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这些基本原理为电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解释电化学现象,并应用于各种实际应用中,如电池、腐蚀、电解等。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扫描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方法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扫描版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电化学方法原理1.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电极、电解质、电流、电位等基本概念。
2.电极与电解质电极是电化学反应中传递电子的介质,分为阳极和阴极。
电解质是在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可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3.电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溶解反应等。
这些反应过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原子的价态变化等。
4.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电位、电流、电量等参数,实现对物质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二、电化学方法应用1.电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1)电池:电化学方法在电池的研究与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
(2)电催化:电化学方法可用于电催化反应,如电解水制氢、氧还原反应等。
2.电化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1)电化学水处理:通过电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2)电化学气体净化:利用电化学方法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
3.电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生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血糖监测、基因检测等。
(2)电化学治疗:利用电化学方法治疗疾病,如肿瘤电化学疗法、神经电刺激等。
4.电化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1)电化学沉积:通过电化学反应在基底上沉积金属或合金,如电镀、电铸等。
(2)电化学合成: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等。
三、总结《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扫描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电化学知识,展示了电化学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电化学原理
电化学原理是研究电化学现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电化学反应原理、电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热力学。
电化学反应原理: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转移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可分为两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离子的转移。
电化学反应的特点是通过在电极上进行电子的转移,实现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电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体系中电势差、浓度等因素有关,电化学动力学是研究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电化学反应速率受到电极表面活化能的影响,而电极表面活化能与电极表面状态有关。
电化学动力学主要研究电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因素、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等。
电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热力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包括反应焓、反应熵和反应自由能等。
根据电化学热力学,可以判断电化学反应是否可逆、反应的方向和反应产物的稳定性等。
1
电化学原理在很多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如电池、电解等。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电解是利用外加电压将化学反应逆向进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2。
电化学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1. 电化学法的原理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观察的方法。
通过加电势(电压)施加在电化学电池中,使化学反应发生,然后通过电流的测量来确定反应的特性和速率。
电化学法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基本概念:电势和电流。
电势是指电化学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
电势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电流则是电化学反应中的电子流动的速率,可以用来测量反应的速率和描述反应的特性。
2. 电化学法的应用实例2.1 电镀电镀是电化学法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控制电流和电位,可以在材料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电镀的过程涉及两个基本步骤:阳极溶解和阴极沉积。
阳极上的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被氧化为阳离子,而阴极上的金属离子被还原为金属。
2.2 腐蚀分析电化学方法还可以用于腐蚀分析。
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而失去其性质的过程。
通过电化学方法,可以测量金属表面的电势和电流来评估腐蚀的程度。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材料性能的评估,还可以用于确定腐蚀的机理和寻找抑制腐蚀的方法。
2.3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法还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技术中。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量和检测特定物质的装置。
通过使用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和传感材料,可以实现对气体、离子、化学物质等物质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2.4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电化学反应。
锂离子电池包含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导致锂离子在两个极之间的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等。
2.5 废水处理电化学法在废水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施加电势,可以在电极表面上带电的金属离子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电化学发光原理
电化学发光是通过在电化学反应中,由于能量输入而发生的发光现象。
它基于电化学原理,利用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经历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荧光。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是在电池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有一种电解质电离体系。
当电压施加在电解质上时,负电荷的电子在阴极释放,并向阳极移动。
同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将电子传递给电解质中的阳离子。
在电解质电离体系中,电子和阳离子重新结合,产生激发态的物种。
当这些激发态物种退激回到基态时,会辐射出能量和光子,从而产生发光现象。
电化学发光的主要步骤包括电子的输运、氧化还原反应、荧光物质的激发和发光。
电子输运是指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的过程,这是电化学反应的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它使得电子和阳离子再次结合,形成激发态物质。
荧光物质的激发是指电子和阳离子结合形成激发态物质的过程。
激发态物质之后会通过非辐射退激或者激发态荧光衰减的方式退回到基态,并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现象。
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控电解质体系、改变反应条件和选择不同的荧光物质,可以实现不同波长、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发光。
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提供更加灵敏的检测手段,还具有高选择性、低成本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电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电化学过程是物理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电子转移和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由于它对于我们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研究电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的常规工作。
一、电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电化学过程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所导致的化学过程。
在电化学过程中,电荷传递通常发生在电极表面或电极材料中,这些电极通常是金属或半导体材料。
在电化学过程中,电极中的电子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离子电荷转移来转移。
离子电荷的转移通常可以导致化学反应的进行,如水分子的电离和水分子中的离子间的反应。
二、电化学过程的应用电化学过程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环境污染控制、生物体内电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电导性、电化学分析等。
1.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电化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转化存在于许多设备中,如电池、电动机、电解池等。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典型示例。
在电池中,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来释放能量,并产生电势差。
这种电池可以利用放电中产生的电能来通过电路来输出功。
2.环境污染控制电化学过程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领域。
例如,在工业生产时,电解质溶液可以通过电解来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此外,电化学还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
电极结束的污泥可被清理并进行处理,从而降低或消除污染的影响。
3.生物体内电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在生物体内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神经细胞中,电信号通过离子分布之间的差异来传递,从而使神经系统能够更高效地传递信息。
另外,电化学过程也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如心跳、呼吸、肌肉活动和酸碱平衡等。
4.电解质溶液电导性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是电化学过程应用的又一个方面。
电离质通过不同的离子数量、种类和浓度来影响电离质溶液的电导性。
这种电导性可以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的电离质离子数量,以及测量物质中含有离子的浓度。
电化学的原理与应用电化学是研究电荷在物质界面上转移的科学,它在能源转换、环境保护、材料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电池、电解)过程以及电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一、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电解质溶液中电荷转移的过程。
在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迁移,形成电流。
这种电流的形成一方面受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电荷数以及移动迁移率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电极电位的影响。
二、电化学过程1. 电池过程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典型的电池包括原电池(一次性电池)和蓄电池(可充电电池)。
原电池由两种不同金属通过电解质连接而成,在这个体系中化学反应产生电子转移到外部电路,从而产生电能。
蓄电池利用可逆电化学反应,可通过外部电能源进行反应逆向过程,从而将电能存储为化学能。
2. 电解过程电解是利用电能使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
在电解池中,电解质溶液通过两个电极与外部电源相连,外部电源提供电子或吸收电子,使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使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三、电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1.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在电解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无污染、静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以及家用电力等领域。
2. 电化学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
超级电容器以电吸附和电离子迁移为基础,在电化学双层和赝电容发生储能反应。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特点,在储能领域有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则以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嵌为基础,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在手机、电动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电解水制氢电解水制氢是指利用电解水技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电能,使水发生电解反应。
电化学原理第一章 绪论两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
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
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 ,单位为S ( 1S =1/Ω)。
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1)离子数量;(2)离子运动速度。
当量电导(率):在两个相距为单位长度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当量电导,单位为Ω-1 ·cm2·eq-1。
可逆体系的循环伏安研究1 实验目的1)掌握循环伏安法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原理2)学习使用CHI660电化学综合分析仪3)测定K3Fe(CN)6体系在不同扫描速率时的循环伏安图2 实验原理1)循环伏安法概述:循环伏安法(Cyclic V oltammetry)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研究体系的性质,选择电位扫描范围和扫描速率,从选定的起始电位开始扫描后,研究电极的电位按指定的方向和速率随时间线性变化,完成所确定的电位扫描范围到达终止电位后,会自动以同样的扫描速率返回到起始电位。
在电位进行扫描的同时,同步测量研究电极的电流响应,所获得的电流-电位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或循环伏安扫描图。
通过对循环伏安扫描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确定电极上进行的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可逆程度、得失电子数、是否伴随耦合化学反应及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从而拟定或推断电极上所进行的电化学过程的机理。
循环伏安法是进行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1922年由Jaroslav Heyrovsky创立的以滴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极谱分析法(Polarography),可以认为是伏安研究方法的早期形式,其对电化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Heyrovsky在195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随着固体电极,修饰电极的广泛使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循环伏安法的测试范围和测试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显著改善和提高,从而使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方法更普遍地应用于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环境和能源等领域。
2)循环伏安扫描图:循环伏安法研究体系是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构成的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电位测量,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组成的回路测量电流。
工作电极可选用固态或液态电极,如:铂、金、玻璃石墨电极或悬汞、汞膜电极。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银-氯化银电极,因此,循环伏安曲线中的电位值都是相对于参比电极而言。
辅助电极可选用固态的惰性电极,如:铂丝或铂片电极、玻碳电极等。
电解池中的电解液包括:氧化还原体系(常用的浓度范围:mmol/L)、支持电解质(浓度范围:mol/L)。
循环伏安测定方法是:将CHI660电化学综合分析仪与研究体系连接,选定电位扫描范围E1~E2和扫描速率υ,从起始电位E1开始扫描,电位按选定的扫描速率呈线性变化从E1到达E2,然后连续反方向再扫描从E2回到E1,如图C17.1所示,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的是等腰三角波信号。
在扫描电位范围内,若在某一电位值时出现电流峰,说明在此电位时发生了电极反应。
若在正向扫描时电极反应的产物是足够稳定的,且能在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那么在返回扫描时将出现于正向电流峰相对应的逆向电流峰。
典型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C17.2所示,i pc 和i pa分别表示阴极峰值电流和阳极峰值电流,对应的阴极峰值电位与阳极峰值电位分别为E pc和E pa。
(p表示峰值,a表示阳极,c表示阴极。
)图C17.1 三角波电压图C17.2 循环伏安极化曲线正向扫描对应于阴极过程,发生还原反应:O+ne-→R,得到上半部分的还原波,;反向扫描对应于阳极过程,发生氧化反应:R-ne-→O,得到下半部分的氧化波。
在实验测定过程中发现,循环伏安扫描图不仅与测量的氧化还原体系有关,还与工作电极、电解液中的溶剂及支持电解质密切相关。
对于同一氧化还原体系,不同的电极、不同的溶剂或不同的支持电解质,得到的循环伏安响应也会不一样。
因此,必须通过实验选择合适的工作电极和溶剂及支持电解质,才能测得理想的循环伏安曲线。
3)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CHI660电化学综合分析仪进行循环伏安测量时,测出循环伏安图的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可以直接读取:阳极扫描峰电位E pa和阳极峰电流i pa;阴极扫描峰电位E pc和阴极峰电流i pc。
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常用的方法是:计算阳极峰电位E pa与阴极峰电位E pc的差值∆E p,比较阳极峰电流i pa和阴极峰电流i pc数值的相对大小。
根据Nernst方程,当∆E p的数值接近2.3RT/zF,且i pa与i pc的数值相等或接近时,电极反应是可逆过程。
但是,△E p值与电位扫描范围、扫描时换向电位等实验条件有关,其值会在一定范围波动。
当实验测定温度为298K,由Nernst方程计算得出的△E p/mV=59/z,如果从循环伏安图得出的△E p/mV的值在55/z~65/z范围,即可认为电极反应是可逆过程。
可逆电极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C17.3中A所示。
对于不同扫描速率时测定的循环伏安曲线,可逆电流峰值电位E p与扫描速率υ无关,阴、阳极峰电流的值正比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电流函数(i p /υ1/2)与扫描速率υ呈线性关系。
对于部分可逆(半可逆或准可逆)电极过程来说,△E /mV>59/z,数值越大,不可逆程度越高;△E p随扫描速率的加快而增大;阴、阳极峰电流的值仍正比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但有可能产生差异,即i pc/i pa值可能等于1、大于1或小于1;电流函数(i p/υ1/2)与扫描速率ν呈线性关系。
准可逆电极电程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4.17B所示。
不可逆电极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C17.3中C所示,反向电压扫描时不出现阳极峰,电流函数(i p/υ1/2)与扫描速率υ呈线性关系。
循环伏安法也是研究电极过程机理的基础,可用于判断电极过程是否属于电化学-化学耦合过程,即在电极反应历程中,包含或伴随耦合化学反应。
在不同扫描速率υ时测定的循环伏安图,其电流函数(i p/υ1/2)与扫描速率υ呈非线性关系。
4)K3Fe(CN)6体系的循环伏安测定:Fe(CN)63-与Fe(CN)62-是典型的可逆氧化-还图C17.3 循环伏安曲线原体系。
循环伏安测定,用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进行阴极扫描时,发生还原反应:Fe(CN)63-+e-=Fe(CN)62-;进行阳极扫描时,发生氧化反应:Fe(CN)62—e-=Fe(CN)63-。
还原与氧化过程中电荷转移的速率很快,得到的循环伏安图中阴极波与阳极波基本上是对称的。
3 仪器与试剂CHI660电化学综合分析仪电子天平园盘金电极容量瓶(100mL,250mL)铂丝电极烧杯(100mL)饱和甘汞电极KNO3溶液(0.4mol/L)超级恒温槽K3Fe(CN)6标准溶液(5.0×10-2mol/L)双层三口瓶H2SO4溶液(0.5~1.0mol/L)图C17.4 实验装置示意图4 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如图C17.4所示。
参见本书B3-10部分,熟悉CHI660A电化学综合分析仪操作系统。
2)调节并控制恒温槽水浴温度为(298±0.2)K,将恒温水通入三颈瓶的恒温夹套中。
3)组成循环伏安测定系统:0.4mol/L的KNO3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用此溶液作为溶剂,将K3Fe(CN)6标准溶液(5.0×10-2mol/L)稀释,配制成(5.0×10-3mol/L)的K3Fe(CN)6溶液100mL,转入三颈瓶中约50mL。
与电化学综合分析仪接通:金电极作为研究电极与绿色夹相连,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与红色夹相连,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与白色夹相连。
4)循环伏安扫描曲线测定:开启微机,进入CHI660软件操作系统,执行Setup菜单中Technique命令,选择Cyclic V oltmmetry 实验技术,进入Parameters设置扫描参数,Init E(V) = - 0.2 , High E (V) = 0.5, Low E (V) = - 0.2, Initial Scan = Negative, Scan Rate (V/s) = 0.05, Sweep Segments =2, Sample Interval (V) = 0.001, Quiet Time (sec) = 2, Sensitivity(A/V) = 5.e-006,点OK确定所选定的参数,同时进入Cyclic Voltmmetry 测量技术,显示Potential-Current坐标图,点击→开始扫描,自动记录循环伏安曲线。
根据峰电流的大小,调节Sensitivity(A/V)的选值,最终得到好的循环伏安图。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记录在所选定的测试条件,并读取峰电位和峰电流的数值,将实验结果图存入Word文档。
改变扫描速率,测定扫描速率υ/(mV/s)分别为:50、100、200、250、300、400、500、600、700、800时的循环伏安图,记录在不同扫描速率时的峰电位和峰电流的数值,填入数据记录表。
5)研究电极的处理:作为研究电极的金电极,反复使用多次后,继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不出现峰电流或峰电流很小,原因可能是在电极表面有沉积物或电极发生钝化,需对电极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是:将三电极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0.5~1.0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循环电位扫描,调节到较大的电位范围:(-0.2-1.5)V,观察到电极上有较多气泡出现。
处理后的电极系统,一定要冲洗干净,才能放入研究体系。
5 数据记录与处理1)打印扫描速率υ=50 mV/s时的实验结果图,内容包括:循环伏安曲线,扫描参数,数据处理结果。
2)将不同扫描速率时的循环伏安曲线测定的阴极、阳极峰电位和峰电流列表记录,计算△E p和电流函数。
3)根据ΔE p的数值,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程度。
讨论扫描速率是否会影响此类电极过程的E p及ΔE p。
4)计算表中不同扫描速率时的电流函数,以电流函数对扫描速率作图。
分别讨论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过程是否伴随有耦合化学反应。
5)使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给出线性相关程度。
表C17.1 实验数据6 注意事项1)测量过程中,构成电流处理回路的研究电极和辅助电极有较大电流通过,而参比电极不应有电流通过,因此,必须正确连接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仔细检查确认后,再开始测定。
2)不能把溶液等试剂放在电化学综合分析仪仪器上面,以免试剂损坏仪器。
7 思考题1)用循环伏安研究不同的电极过程时,如何选择和确定合适的扫描速率。
扫描速率的影响与电极反应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的联系如何?2)电位扫描的范围,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是否电位范围越大测定结果越好?3)讨论循环伏安曲线中峰值电流i p的影响因素。